论坛实录丨平面·构成·空间·心理——金宇澄绘画观

文摘   2024-11-16 20:02   上海  



11月10日,第十一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在上海正式闭幕。本届西岸艺博会期间,云杪艺术中心于西岸穹顶艺术中心带来作家、艺术家金宇澄的个人项目,除过往的巡展作品《旅行》《隧道》《背影》外,还囊括《左、右》《缚-1/2》《人物-1/2》《云》《无题》系列等新作,共近20件佳作。


西岸艺博会穹顶艺术中心

云杪艺术中心金宇澄个人项目展位现场


针对本次展出,11月7日下午,以“平面·构成·空间·心理——金宇澄绘画观”为主题的论坛于西岸穹顶艺术中心举行,北京画院院长、策展人吴洪亮;和美术馆执行馆长邵舒;在艺&云杪文化创始人、策展人谢晓冬及艺术家金宇澄齐聚现场,畅谈金宇澄的艺术创作、艺术风格和艺术思想,论坛由陈嘉莹主持。在论坛中,金宇澄不吝表达他对于绘画的热爱及思考,“我对临摹现实没有兴趣,我有自己的叙事线,是幻想中的一种景象。”

 

在艺特别整理此次论坛实录,以飨读者。


“平面·构成·空间·心理——金宇澄绘画观”

论坛现场

论坛现场,从左至右:在艺&云杪文化创始人、策展人谢晓冬;北京画院院长、策展人吴洪亮;作家、艺术家金宇澄;和美术馆执行馆长邵舒陈嘉莹主持







01

想象力




陈嘉莹:金老师您目前在绘画技法和表达方式上有哪些经验?



金宇澄

作家、艺术家


金宇澄:我觉得画画和写作一样,需要一个故事框架,一个可以发挥想象的空白和空间感,这是给我兴趣的最大动力。我开始不会把注意力放在颜色等方面,而是放在想法上。

    

陈嘉莹:谢老师这两年一直在为金老师策划展览,请您稍微勾勒一下您心中的金老师。



谢晓冬

在艺&云杪文化创始人、策展人


谢晓冬:在谈金老师的创作前,我想先简单谈谈中国的文人画历史。前两天我在苏州,参观了刚开放的唐伯虎故居,里面有很多各大博物馆馆藏作品的复制画,看着有点出戏。


不过,当我把注意力真正聚焦到那些图像上,就会发现一件事:唐伯虎的画非常好,无论是“院体风格”还是所谓“文人风格”。唐伯虎首先是一个文人,站在研究艺术史的角度,把沈周、文徵明、唐伯虎、仇英归类为“明四家”,赋予他们“艺术家”的身份,其实是比较晚近的事情。唐伯虎的诗也写得非常好,在他那个时代,他首先是被作为一个诗人来对待和接受的,但从今天他的传世作品看,他既是明代的大诗人,又是大画家。


西岸艺博会穹顶艺术中心

云杪艺术中心金宇澄个人项目展位现场


当然,很多文人都是画类型题材的,比如青绿山水、梅兰竹菊;可是真正有天分的大艺术家,能够画世界万物,为万物造像。如果能达到这个水平,就不是简单的“文人画”所能概括的。


我跟金老师的相遇很偶然的。我有一次逛街,无意看到金老师的版画跟别人的作品合展,我进去一看,呆掉了:这是谁?是不是《繁花》的作者?别人告诉我,是的。看到那些图像的时候,我就非常惊讶,因为超出了我的认知。


金宇澄 《无题》

纸本丙烯 54x60cm 2024


今天的很多绘画,都因画家各种各样的背景而拥有了跨文化的图像生成能力。金老师属于跟文学紧密相连的体系,在中国,这种画家从苏东坡时代就开始有了,明代更是如此,进入清代以后才变少。西方也有这样的人,比如说维克多·雨果、拉斐尔前派的但丁·罗塞蒂、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开山人物之一威廉·布莱克,都是兼具文学家和艺术家的身份、被列入西方艺术史的人物。


在金老师的作品中,能看到传统的复兴,他的超现实风格的画风怎样跟文人绘画、叙事性风格绘画进行重新的连接,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金老师的技术语言不是传统意义上类型,这里面主要由于他的天赋。在黎里古镇的“繁花书房”,存有一张金老师在8、9岁时画的小稿,画中的小鸟非常生动;而现在的金老师,依然在不断自我迭代、创造作品,他已经有大概16个系列,共三四百件作品,图像很少重复,脑洞很大。


西岸艺博会穹顶艺术中心

云杪艺术中心金宇澄个人项目展位现场


历史上,有些艺术家创作靠写生,要对着实物,比如马蒂斯;但有些艺术家就是靠想象力创作的,比如毕加索。金老师属于后一种类型。当然,他还非常勤奋,我觉得金老师未来的作品非常值得期待。


金宇澄 《人物-1/2》

布面丙烯 150x100cmx2 2023 








02

文学性


陈嘉莹:邵老师曾策划和美术馆的开馆展“超越:安藤忠雄的艺术人生”,展现安藤在建筑师之外的艺术家身份。金老师则是写作者和艺术家,两者对照是否有共通之处?



邵舒

和美术馆执行馆长


邵舒:安藤忠雄是全世界的建筑师中设计博物馆/美术馆最多的一位。我们从他的传记中发现他年轻时有木工制图基础,辗转之后最终进入建筑行业。虽然不是科班出生,但是只要看过安藤的早期手稿,就知道绝不仅仅是运气和天赋,必然有长年累月的积淀。


第一次看金老师的作品时,我感到非常惊讶。第一,我发现他的作品不是简简单单的插图,而是有缜密思考和精巧安排的。比如有一张画,金老师画了很多锁,那些锁是在不同时代、用不同工艺制作出来的,需要大量的研究工作和日常观察才能如此和谐地呈现在画面上。所以说,他的绘画一点都不简单。


第二,我已经很久没见到如此当代的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题材作品,他画的很多街角、大楼都是我们小时候生活的地方,但我从未以这样的全新视角去看待日常生活。


西岸艺博会穹顶艺术中心

云杪艺术中心金宇澄个人项目展位现场


陈嘉莹:金老师绘画当中的一些文学性叙事,跟小说创作是有联系的。您有没有直接的案例?


金宇澄:我对具体画一个人或风景、房子之类的临摹现实没有兴趣,我有自己的叙事线,是幻想中的一种景象。


金宇澄 《背影》

布面丙烯 150x100cmx2 2022


比如《旅行》组画,连环叙事四个画面,无论从左往右看还是从右往左看,都很合理。从左往右第一幅,画的是森林里有一个“天使”,它像一棵树准备移植;第二幅是它被装在皮卡车里,行驶在盘山公路上;第三幅中,铲车托着它来到小店密集的上海小马路;第四幅中,它被移植在一个小服装店的橱窗里。这四幅画的主题,就是“天使”有植物球根,有生命,不是一件随便的摆设,是生根的,所以小店橱窗里要挖一个树穴才可以接纳它。


金宇澄 《旅行》

布面丙烯 120x100cmx4 2023


金宇澄:这个“天使”的形象叫做“人台”,是无头的服装衣架,但在作品中不是摆设,而是活的。这一点是我自己发现的,简单说就是好玩,没人会这么想。


这四幅画面反过来看也成立:天使生活在一个小橱窗里,然后被一路运回到了山里,我很像导演,这样安排故事,特别有挑战性。


我经常画到一半开始发呆,等待细节出现。比如,我在第一幅的森林里加上了两只乌鸦和“禁止砍树”的标志牌,虽然是虚构场景,但得像真的一样。第二幅的盘山公路旁边,也有“前方有弯道”“前方有火车”等指示牌,设置一些让场景更真实的元素,这过程才有趣。


左右滑动查看作品


陈嘉莹:再请吴老师聊一聊本次论坛的主题——“平面 · 构成 · 空间 · 心理”与金老师作品的关系。



吴洪亮

北京画院院长、策展人


吴洪亮:这个讨论的主题是谢晓冬先生请我起的,主题的来源是金老师最新的这批创作。它们跟以前展览过的有些不同,以前金老师控制绘画本体的意识没有这次我看到的强烈。而且,他运用了现代设计中的两个概念,“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在空间里用平面的方式建构一种视错觉,或者建构一个丰富于你看到的非真实的三维空间。


西岸艺博会穹顶艺术中心

云杪艺术中心金宇澄个人项目展位现场


而一个艺术家最核心的是要有心理感受,再找空间关系,接下来找构成,最后回到一个平面里去。当然,还要考虑作品的主题,比如怎么把“天使”植入到一个叙事媒介里,这些都是文学家出身的画家金老师带给大家的思考。


再说金老师的《旅行》这组作品,顺着逆着都可以理解,呈现出不同的故事。我不想用“超现实主义”或者所谓的“魔幻现实主义”来概括金老师,就想说是“现实”与“心理”对撞出的作品。从第一次看他的作品开始,我就没觉得是完全的幻想,处处是对现实的再演绎。




金宇澄 《缚-1/2》

布面丙烯 70x165cmx2 2024


陈嘉莹:我第一次看到金老师的作品时,强烈感受到他对上海现状的描述是那么直接,同时,创作又是那么自由。金老师,您为什么会这样创作?


金宇澄:我曾在东北务农七年。1980年代,《萌芽》杂志举办了我的第一个小说讨论会,评论家程德培说,他看小说中的语言,以为作者是东北人,见面才知道我是上海人。我觉得自己容易受环境影响。包括后来我写《繁花》、我画的上海,都不是照搬的方式,而是经我自己消化理解后的一种环境体现。


西岸艺博会穹顶艺术中心

云杪艺术中心金宇澄个人项目展位现场


我没有学过画画,但一直喜欢“立体”和“透视”。小时候,我收到小学的新课本,喜欢立刻把封面“语文”“数学”的标题改成立体字。后来我干过各种工作,在东北盖房子、跟马车、做豆腐、榨油等等,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民工”。回到上海后,我在钟表厂做钳工,因为要看懂加工的图纸,就学了机械制图。


金宇澄 《左、右》

布面丙烯 70x165cmx2 2024


展览中有一幅画叫《隧道》。开始的小稿是一个平面的屏风,我在画布上将其改为一排立体的敞开式房间,再把它们设置在一条黑暗隧道的背景里。


金宇澄 《隧道》

布面丙烯 100x280cm 2023

左右滑动查看作品


画面的正中间有窗,可以看到从居中位置一直拉到了远方隧道的小点白色出口,因此,这一排房间的水平线要符合整体的透视。


《隧道》局部


这样一来,改变就越来越大,其实挺麻烦,但我特别有兴趣,就这么画出来了。我习惯想尽办法让内容、画面再丰富一些,便在隧道近景两边又画了通道。使用颜色的时候,我会想起年轻时做瓦工,刷墙、砌砖的经验。






03

地方性



陈嘉莹

写作者、策展人


陈嘉莹:邵馆长在和美术馆做了很多展览,做“地方”和“国际”的连通,金老师的创作对您有什么启发?


邵舒:我认为“国际化”并不是指要变得“欧美化”,而是要有个体的特点,要形成打破既定艺术史脉络的个人风格。而在金老师的作品中,能看到一种“突破”


金宇澄:简单地说,文学和美术是一样的,需要你找到一种方法,把自己和别人区别开。艺术表现的覆盖,使各人各处都容易相似,小说的叙事也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创作者的“个人主义”就更重要,需要自行消化、表现艺术和文学,提出一种独特的个人可能性或观点


金宇澄 《云》

布面丙烯 120x90cmx2 2024


陈嘉莹:现在文学界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地域文化创作,请问吴老师,中国画的发展有没有更多的可能性?金老师的创作可以怎样推动相关的实践和思考?


吴洪亮:前几年,我和唐胜老师有幸策划过一场张光宇的展览“为了前方——张光宇艺术12燃”。当时,阿城先生做了一场叫“光宇之光——食者化其身”的讲座,题目的意思是吃东西不能不消化就吐出来。张光宇曾经也在上海学习、生活,做过办杂志、拍电影、平面设计、出版等等工作。上海不是北京或西安,它本身经历过国际化的洗礼,之后产生了自己的状态。上海有其独特的在地价值。


我第一次在北京看到金老师画的上海时,无法想象如果是一位西安的画家或文学家,也能画出这么一张画。在历史长河里,所谓的风格和地方性其实都是有选择性的,并且是在消化与演变的。现在谁还说琵琶是外来的乐器?琵琶就是中国的。当一个事物被我们消化、改变,呈现出独特能量的时候,就是我们自己的,就是在地的。


金宇澄 《粉色》

布面丙烯 120x80cmx2 2024


吴洪亮:谈到中国画,我想到诗人西川的一句诗“把竹子种在5G的时代”。假设将竹子视为中国文化、中国画的代表,我们如果不能在5G时代把它种下去,把它种活,中国画也就成为过去时了。而中国画到今天还不是非遗,它还有很多可能性。







-END-

图片信息来源|在艺

©️禁二改丨盗用




#今日份视频号






往期文章回顾



在艺App
在艺App是移动艺术生活服务和点评社交应用。“在艺”官方订阅号,定期推送重要艺术展览、活动资讯,精选在艺社区有趣、好玩的艺术话题和资深艺术达人的笔记分享,不定期发放各种福利;下载“在艺”APP请到各大应用市场搜索“在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