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0日下午,“至心——纪念赵冷月诞辰110周年书法大展”在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B座一楼盛大启幕。展览由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赵冷月书法教育基金会主办;在艺科技、云杪文化协办。
展览不仅是对赵冷月先生书法艺海探索之路的追根溯源,更是对这位书法大师深厚艺术造诣的致敬,集中呈现近40组赵冷月先生的珍贵书法作品。这些作品主要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初,赵冷月先生晚年精力最旺盛的时期,每一件都蕴含着他对书法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均为首次公开亮相。
除《惊世之笔——一代宗师赵冷月》纪录片首映仪式外,开幕当日还举行了沙龙对谈。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刘正成;画家、装置艺术家、艺术评论家郑午昌先生嫡孙郑人刚;赵冷月书法教育基金会副会长、赵冷月先生哲嗣赵时中;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师、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许力;资深书画鉴定专家、国家注册拍卖师、策展人赵颖共同参与,探讨赵冷月先生艺海探索之路,艺术成就及历史地位,沙龙由在艺科技&云杪文化创始人谢晓冬主持。
在艺app特别整理此次沙龙实录,以飨读者。
沙龙现场,从右至左:资深书画鉴定专家、国家注册拍卖师、策展人赵颖;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师、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许力;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刘正成;画家、装置艺术家、艺术评论家郑午昌先生嫡孙郑人刚;赵冷月书法教育基金会副会长、赵冷月先生哲嗣赵时中;在艺科技&云杪文化创始人谢晓冬 图片:主办方提供
▼
点击回放沙龙直播
点击回放沙龙直播
#1
“他是中国书法的创新者”
谢晓冬:在本次展览期间,我们首映了赵老的纪录片,对他一生做了简要回顾,并探讨了他所引发的争议以及这些创新维度的意义。本次沙龙也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讨论。
赵时中老师,作为赵先生的儿子,您年轻时对父亲的书法并不感兴趣,但最近这些年您的认知发生了转变。您是如何产生这种改变的?目前对于父亲的创作,有什么看法?
赵时中
赵冷月书法教育基金会副会长
赵冷月先生哲嗣
赵时中:我从小就看父亲写字。最初觉得不好看,写的不漂亮。随着我看他作品的次数多了,因为要出版整理他的作品,一件件挑选的时候,才慢慢地悟到精髓——他守正创新的基础,他的传统很扎实。所以作品看上去很清秀、很有骨力。
谢晓冬:这个时间大概经历了多久?
赵时中:十年。
大道之行 书法 130cm×330cm
谢晓冬:著名书法家刘正成老师,近几年主编《中国书法全集》成就斐然。您在书法史方面拥有深刻见解,曾于1999年对赵先生进行了深入采访,这也是赵先生少数的口述文献之一。可否回顾一下您与赵老相识的经历?
刘正成
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中国书法全集》主编
刘正成:在80年代末期,我担任《中国书法》杂志主编时,曾经策划了一个关于赵冷月先生的专题报道。当时我对他并不熟悉,只知道上海有这样一位名叫赵冷月的书法家。沈尹默先生被称为上海甚至全国书法的传薪者,在50-60年代创办上海少年宫,培养了像周慧珺等一批杰出书法家,其影响力遍及全国。而赵冷月先生则被视作中国书法领域的创新者。
在80年代,他的作品非常超前,即便是他的儿子都难以理解,更别提一般人了。就如同80年代初期,《中国书法》杂志曾介绍过的谢无量和弘一法师,他们都是当时具有极具创新精神、非主流风格,并基于传统基础进行探索的优秀书法家。
谢晓冬:您跟赵先生交流的时候,他也非常认可这两位?
刘正成:当然。他认为:弘一法师比米芾好、当代中国最有名、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是谢无量。1999年我们的访谈对话——《要阳春白雪,不要下里巴人》,发表在《中国书法》杂志第七期上,当时这个访谈在书法界引起很大反响。但很遗憾,那次我没有看过他全部的作品。当时访谈在和平饭店,匆匆忙忙访谈了后就分手了。如果我在他的画室或者家里坐一坐,也许会发现不一样的赵冷月。
后来到了2015年,中国美术馆举办《海上明月——赵冷月百年诞辰书法展》,我去看展览,发现赵冷月很厉害。这次展览我看完更是吓了一跳。如果在十年前、二十年前能够更充分的介绍赵冷月的创作,也许就没有井上有一了,就是赵冷月了!
今天有很多写大字的艺术家,哪一个大字比赵冷月先生写的好?现在追求大、狂放,但我看赵冷月先生写的《至心》——至诚之心,他是中国传统优秀的知识分子,像儒家、道家这样的知识分子,文质彬彬,但内心是巨大的艺术能量,看后非常震撼!
至心 书法 110cm×260cm
刘正成:他诸体兼备,草书、隶书都写得非常好,榜书更不得了,他有传统审美经验,又是至诚之心写的作品,不是随意凃鸦的。
对于大家将他的作品视为“丑书”,我感到非常惊讶。他是一位优秀的中国知识分子,深具文化传统底蕴。他是至心、至诚、至信的书法家,是当代书法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不仅属于上海,是属于中国的。
我也非常赞同他在思想上的创新。他所表现的“新”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他将魏碑与唐楷相结合;小篆与金文相融;隶书与汉简融会贯通;草书则字字独立,却又带有怀素、张旭的狂草精神。他得益于传统但不露痕迹。这就是在传统基础上实现自己的原创性。
当下,许多标榜“创新”的书法家往往追求被人所认知,不断进行技巧上的炫耀。而赵冷月先生在沉默了上海二十多年后,才被他的后辈重新翻出他的作品问世,可想他对艺术的自信。在这点上,他和井上有一有着相似之处,他相信自己的艺术将会得到认同、理解。
书法的传统与创新之间的讨论至关重要。像赵冷月这样的书法家,需要花费数十年时间才能真正理解和发掘他的作品。上海书法作为当代书法的排头兵,就有了艺舟双楫的两楫。既有像沈尹默这样坚持传统的书法家,又有赵冷月这样不断创新进取的书法家,这两种书法家完整构成当代书法的主流。
至心——纪念赵冷月诞辰110周年书法大展展览现场 主办方提供
#2
“他是一位真正的
大师级人物”
谢晓冬:刘老师的观点高屋建瓴,他认为赵冷月先生不仅代表上海,更代表中国甚至世界。需要通过更多人、展览和讨论来深入了解他。郑人刚先生您是郑午昌先生的嫡孙,之前的文章对于赵老的创作,涉及西方表现主义,并纳入了观察视角,请分享您的看法。
郑人刚
画家、装置艺术家
艺术评论家郑午昌先生嫡孙
郑人刚:首先,赵冷月先生的作品不能仅仅从书法概念理解,而应从书道角度去把握。在唐代之前,中国将书法称为书道,唐代以后,为了标准化文字和传承,演变成了书法。
清代书法家傅山提出书道的最高境界是“四宁四毋”: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书法是技术层面的表现,而书道则涉及哲学层面。
赵冷月先生的书法需要用书道的眼光来看待,他是走了一条大道。
至心——纪念赵冷月诞辰110周年书法大展展览现场 主办方提供
其次,从绘画的角度观察。赵冷月先生曾说,他有很多画家朋友,一直从他们的交流中汲取灵感,不断充实自己。关良、谢之光都是他亲近的朋友。他曾说:“画家的书法要比书法家的书法来得高深。”这体现了书画同源的思想。他的字体是从汉字象形本源进行二次抽象再创造,符合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逻辑。用绘画的视角去理解,他是抽象表现主义书法的始创者。
最后,他是一位真正的大师级人物。真正的大师不仅仅是在技术层面,更在于推动整个艺术史的发展。我认为赵冷月先生做到了。
谢晓冬:郑老师的独特视角拓宽了我们对赵冷月先生书法影响的认知,不仅局限于书法领域,这一观点别具意义。
谈到书画同源,自20世纪近现代以来,许多画家同时也是书法家,如齐白石、吴昌硕等。赵冷月先生的书法创作值得从更宏观的视角来审视,需要更多讨论以丰富其内涵。请许力老师谈谈,您曾在若干年前来到过上海,那时候对他的认识和现在对什么不同?
#3
“他藏着秘笈
从不轻易展示给人看”
许力
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师
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
许力:因为祖父、祖母辈的关系,我与上海的一些老先生有些小的交往。赵老在当代书法领域的成就和突破是众所周知的。上海一直是中国书坛的重镇,上海书协的前辈和老师们为中国书法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对赵老的认识有些特别。第一次听说他时,我还很小,大约在6-7岁时,祖父带我去见谢稚柳先生。谈到上海书坛,当时我对此一无所知。谢老建议:“你们小朋友应该先去少年宫学习一下书法,然后再来谈论。” 回去我就问祖父说:“少年宫这些老师教的不就跟你们写的一样吗?” 当时,作为孩子,我对这一切毫无兴趣。
第二次拜访谢老时,他告诉我:“年轻人应该做一些属于年轻人的事情。寻找自己喜欢的活动,老人或年长者也会进行一些突破和创新。我给你一个名字,去看看他的作品。” 在80年代末,谢老提到了赵冷月这个名字。那个名字特别,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小时候我还知道一位画画的老先生叫陶冷月,觉得很有趣,于是去找他的作品看看。最初我以为他们是同一个人,后来才意识到,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
鸿鹄高飞 书法 130cm×330cm
许力:我上大学时,看到上海书坛另一位重要的人物沃兴华先生临摹《颜真卿祭侄文稿》的视频。他的执笔方法让我大为惊讶,他的笔握得很高,这种方式在我们传统的认知中被视为离经叛道,因为我们被教导要像王羲之那样拿毛笔:紧握不放,不可从背面抽离。书写需守规矩,不容随意涂抹。随后,我看到了沃兴华先生的作品,继而看到赵老的作品,目瞪口呆,完全颠覆了我对书法的认知。“原来书法还可以是这个样子。”这是我当时的感受。
大学毕业,我到国外游学后重返传统文化领域研究时才意识到,若继续用美丑来评判书法,实在太肤浅了。书法并不仅仅是好看与否的问题,它一直以来都具有门槛,是一种文化现象。我反对把书法归入艺术范畴,它是东方文明中特有的文化现象。
回顾赵老对这种文化的贡献,用我自己的话来说,在我还是学生时,赵老就如同神一般存在。他与沈尹默先生并称为双峰,只是在追求突破和创新的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手法。
至心——纪念赵冷月诞辰110周年书法大展展览现场 主办方提供
许力:这次展览让我感到有些激动。以我对书法浅薄的理解来看,我从未认为大家对书法的讨论会涉及其未来如何发展,或者受到西方艺术的涌入对中国艺术的影响,导致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书法。然而,在今天看完赵老的展览之后,我觉得这种担忧有些多余。
只要你是中国人,东方文化的基因深深植根于你的血液中,对书法会自然产生亲近感,完全不需要去担心。有这么一个庞大的人群在支撑。
这次展览也给我以很大冲击,特别是其中的榜书。中国人对书法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就是你的作品是否具有强大的气势?我曾见过沈老写的巨幅字体,也是这种雍容的庙堂气,自然而然地震撼了观者。赵老还多了一种勇猛的,一味霸悍的气息。
展览中我还看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条屏和赵老所书写的汉碑。他将古典碑铭的形态成功还原到了书写状态,这着实令人振奋。这为年轻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契机。通过气韵刻的重塑、重新理解,再现古代书写的风貌,这绝非易事。
灵峰岩谷 书法 60cm×260cm
许力:我以前认为,他只是在自己的尝试中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小窗,让我们一窥书法的多种可能性。但现在我意识到,他的慷慨之心远超我之前所想。他用自己的创作和实践,为我们敞开了各扇大门,使我们可以透过每一扇门洞,看到我们所渴望的内容。他不仅仅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简直就像是把殿堂的大门都向我们敞开,让我们能够从每个门洞里找到自己所需的一切。他给予了我全新的认知体验。
学习和理解中国书法,以及获得那种与作品共振、感受到共鸣的氛围,首先需要懂得如何理解中国文化以及文字的本质。
另一点让我特别感动的是,赵老在作品中选择的词语都很特别。首先,它们通俗易懂;其次,这些词源自常见的诗词中提取而来。似曾相识,却有别样的意境和风味。
这次展览给我的感受与之前截然不同。衷心感谢赵时中先生能够展示这些珍藏作品。我一直认为赵老藏着秘笈,从不轻易展示给人看,但最终他如此慷慨地呈现给我们,确实让我们年轻学者受益匪浅。
#4
不一样赵冷月
“写给自己看的字”
谢晓冬:看得出你是赵老的真爱粉。他的书法博大精深,常看常新。赵颖老师您作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也请分享你的看法。
赵颖
资深书画鉴定专家
国家注册拍卖师、策展人
赵颖:我与赵时中先生虽相识多年,但这些作品我也不常见。甚至赵先生自己也没见过。整理赵冷月先生有关书法的视频资料后,发现赵老曾说:“我的书法分两种:一种是写给别人看的字,一种是写给自己看的字。”这次展览中所展示的作品,就属于他写给自己看的那一类。
2015年中国美术馆举行赵冷月诞辰100周年大展时,我们也接触到了一部分赵老不常见的作品,当时就有点疑惑,怎么会有这样的作品?
赵老在世的时候有三个心愿:一,要做个大展;二,要出一部书;三,要给家乡的博物馆做一部分捐赠。
同年11月,我们就整理了100件作品,在纪念他100周年的时刻,将这些作品捐赠嘉兴博物馆。作品全部整理并展示后,我们再次感到震撼:这是一个新的、完全不理解的赵冷月。他如何创作出这样的作品?
之后我们进行讨论,认为还有更出色的作品存在,这就如许力老师所说的“武功秘笈”,而秘笈的巅峰在何处,我们并不得知。2018年,在家属的支持下,一套八卷本《赵冷月墨迹大成》得以出版,其中将他的书法作品分为8个书体,每类约百件左右。此次展览中的大部分作品均来自这八卷本。
然而,这八卷书法作品在拍照时只匆匆一瞥,并没有像展览那样得以全面展示。这次展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机会,让这些平面的书法作品以立体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也是我们第一次较为全面地欣赏到这批作品。当然,这仅仅是他众多作品中的一小部分,他的作品数量还相当可观。
如今整理到现在,像这样密密麻麻、震撼人心的八尺整张作品,难以用言语形容。明年将是赵老110周年诞辰,期待明年能举办更大的展览,更好地呈现他的作品。
对于一位艺术家的评论和争议都显得无关紧要,作品本身会说话。希望透过作品,让更多人有机会欣赏赵冷月的书法作品,无论是喜爱、理解、不了解、排斥、或者持有不同看法、反对意见的人……都能亲自来欣赏他的书法作品。近距离接触这位老艺术家,并窥探他至诚之心,这也是展览的初衷。
夺宠心那惯 书法 100cm×250cm
谢晓冬
在艺科技&云杪文化创始人
谢晓冬: 第一次听有人用可怕来形容震撼。你的修辞学炉火纯青。这也表明大家对赵老的书法了解相对较少。期待未来有更多展览能够展现出这些书法的真实面貌,让更多观众重新认识他。
当代书法作品确实很多都具有独特的新颖性,其结构和表现形式非常丰富多样,甚至一些超越结构之外的行为艺术也开始兴起,目的是吸引更多关注,好像没有这种方式就不算当代。与这些作品相比,赵老的风格似乎并不那么“时髦”,因此,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理解赵老在书法当代性方面留给我们的遗产?
刘正成: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曾说:“唯观神采、不见字形”,这句话有助于所有书法爱好者理解书法。如赵冷月的字,或许你并不了解其笔墨和结构,但追随他书写的方式,追溯他字的痕迹,你会感受到他的精神的躍动。然后再去看他的字形,便会融入他的境界。
我对赵冷月先生也是这样的理解。如果先看字形,就只会关注长短胖瘦等表面问题,这是一种浅薄的审美。真正要点在于走进艺术家的本心,探究他是如何书写出那么宏大、有力量的字来,让你感动并惊叹。这是理解书法最为重要的一环。
刚才郑先生用国际化的眼光来审视书法,提出“抽象表现主义”。我个人认为中国书法更像一种带有行为性质的艺术形式。美国哲学家大卫·霍伊(DavidCouzensHoy)认为,中国人认为行为艺术起源于西方,而我们则认为行为艺术的根源在中国。一个人默默地用二十年时间专心致志地在家里书写,之后像司马迁一样将作品“藏诸名山”,等待他的后人在十年、二十年后发现并展示出来,你会被震撼。首先显现的是艺术家本身,与传统以及一般的表现主义的艺术家的艺术影响力有所不同。
许先生谈及“庙堂气”, 这点说得很好。当今创新者可能显得粗头乱服,却误以为这是真正的力量。实际上,真正的力量源自正统、庄严的精神。中国的艺术需要理论家们来进行诠释和解释。从行为艺术的本质来观察,这就是他用一生的行为反映这个人的精神,就这一次,用几十年做一次的“表现”。
行为艺术的原则就是一次性呈现,一旦标准确立,就消失无踪,这才是行为艺术的本质。持续不断的重复便是表演,正与行为艺术的本质相悖。而赵冷月先生用几十年的“行为”,促成这次展览,展现了伟大的行为艺术精神,他的墨迹反映着他毕生的探求,在狭小的房间里、桌子上,抒写出如此广阔深邃的艺术胸怀。
观赏他的作品,仿佛思及他这个人。北宋苏轼所言:“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即使书写得再漂亮,若非创作者本人的追求缺乏应有人文精神,叫“虽工不贵”。他借助自身生命的力量和精神来创作,是一种行进中的永恒的艺术。这次展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
“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他的作品超越井上有一”
谢晓冬:谢谢刘老师的精彩分析,如果早点认识赵冷月,可能就没有井上有一,能谈谈二者的差别吗?
诗史草堂 书法 60cm×260cm
刘正成:赵冷月创作时间长,掌握艺术的法则远远超过井上有一。他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文化精神也超越于井上有一。举例来说,他书写“大道之行”体现了中国哲学的思维和经验。
相比之下,井上有一写了多个“贫”字,表现了属于个体贫困而坚忍的意义。在日本最繁华的城市或最偏僻的地方,都有贫穷存在。用“贫”字传达了他“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力量。然而,赵冷月的作品中既有这种忽视物质占有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又包括了儒家、道家以及禅宗等的更为宏阔而深邃的思想广度,我认为在这一点上超越了井上有一。
谢晓冬:许力老师你怎么看?在当下书风的语境下,这种当代性是否还存在?
许力:在当代语境下,讨论赵老的创作是一个特别好的时机。他在那个时代做了非常超前的事情,有些类似于黄宾虹先生。他的实践和行为需要放在50年、100年后来审视,以体现其行为意义的延续性和价值。
我特别感动的一点是,赵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非外部汲取,而是向内修炼。最优秀的东西通常是为自己而创作,只有打动自己才能打动他人;如果连自己都无法打动,又怎么能打动他人?
相信他在创作过程中也经历过迷茫的时期,探索如何在传统语境和手法中寻求突破以获得认可。这一点与黄宾虹先生说的,“我的作品要五十年以后的人再来看,才真正懂得我在做什么”相符。这正是东西方文化的重要差异之一。
井上有一在探索和创作中,很大程度上追随西方标准,试图迎合道德规范和哲学逻辑思维。而赵老则完全依据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内在修炼过程进行探索,他既不取悦别人也不试图如此。我被他“不辩不论”深深感动,即他不会就此问题与你争辩,只专注修炼自我。懂得欣赏他的人会自然理解其含义。
西方体系中,艺术家通常需要顺从展览需求以获得公众接受,但而他完全不做这样的工作,也没有必要。历史自然会接受。优秀的作品和艺术跟时间无关。
中国文化的传承、发展和突破是“舍利子式”的。西方常批评我们重复自我,不断模仿祖先,但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点:我们在模仿王羲之时出现了颜真卿;在模仿颜真卿时又出现了苏东坡。苏东坡、颜真卿难道不具备原创性吗?难道没有历史上的高峰吗?甚至包括黄宾虹也是在不断模仿中成长。
东方文化传承之妙在于无法言说。如果一切都说得清清楚楚,艺术也就失去了意义。赵老通过其一生的实践向我们展示了文明至高之处,也是最玄妙的部分。如同中式哲学中的 “玄而又玄”,即不必将所有道理说得太明白。机器人的书法再精湛,也终究是机器人,与人类的书法存在着天壤之别。赵老就是上海乃至中国这个书法里的那一颗舍利子,他的光有感应的人自然会感应到。
谢晓冬:你是他的知音。感谢上海自贸文投给予此次展览的大力支持,希望以后有机会做更大规模的展览,让更多人去了解其在书法探索的成就。谢谢各位嘉宾。
▼
点击回放沙龙直播
▼
至心——纪念赵冷月诞辰110周年书法大展
2024.05.30 - 2024.09.28
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1楼展厅
上海市浦东新区台中南路138号
策展人:赵颖
周一-周五10:30-16:00(15:30停止入场)
周六周日闭馆
主办单位: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
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赵冷月书法教育基金会
协办单位
在艺科技
云杪文化
本次展览采取免费线上预约观展的形式,社会公众可通过微信公众号“自贸区艺术FTZ”免费预约观展。
-END-
图片信息来源|上海自贸文投
©️禁二改丨盗用
#今日份视频号
往期文章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