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的回响:溪客旧庐藏明清文人绘画展”开幕合影
从右至左: 澜起科技董事兼总裁,收藏家Stephen Tai;策展人、美第奇上海中心执行理事、研究员章晖;龙美术馆创始人、龙美术馆馆长王薇;苏州市文物局副局长陈瑞近;苏州博物馆理事会理事长,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主任、教授杨休;收藏家、龙美术馆创始人刘益谦;澜起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首席科学家、收藏家杨崇和;苏州博物馆馆长谢晓婷;在艺&云杪文化创始人谢晓冬
这是苏博与当代私人藏家合作的收藏主题展,也是苏博继续探索多元化展览模式的一种尝试。展览分为吴门书画、晚明风格流派、清四王及词臣画家四部分,六十余件作品,侧重文人文脉之传统,既有利于艺术史专业研究,又可促进大众审美与欣赏水平。
苏州博物馆副馆长孙明利致欢迎辞
苏州博物馆馆长谢晓婷
向收藏家杨崇和颁发文物捐赠证书
苏州市文物局副局长陈瑞近
向澜起科技董事兼总裁,收藏家、竹汀文化代表Stephen Tai
颁发基金会捐款证书
苏州市文物局副局长陈瑞近致辞
▼
“古典的回响:溪客旧庐藏明清文人绘画展”
开幕现场
十五世纪时,苏州地区形成了以沈周、文徵明为领袖的吴门画派。他们通过赵孟頫与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上溯五代董源、巨然,融汇古代风格而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语言。在趣味上,他们改变了元代画家冷逸萧瑟之感,代之以温润秀雅之趣。
“古典的回响:溪客旧庐藏明清文人绘画展”展览现场
“古典的回响:溪客旧庐藏明清文人绘画展”展览现场
沈周是遥接元四家文人画衣钵的关键性人物,当之无愧被画史奉为吴派宗师。
沈周 秋山策杖图 1509年
手卷,纸本,水墨 画26×134cm;跋26×150cm
文氏家族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书画世家,直接师学文徵明的画家不下二、三十人。吴派在明代中期以后影响至巨,追随者甚众,绵延逾百年之久。
文徵明 五冈图
立轴,纸本,水墨 132.5×65.3cm
十七世纪以后,推崇董其昌画论、以“四王”为圭臬的正统画派基本上主导了清代的绘画创作,但吴派的继承者并未完全绝迹。例如清初即有文氏后裔文点。十八世纪下半叶至十九世纪,镇江和杭州地区分别以张崟和钱杜为代表的画家们重新燃起了对吴派风格的兴趣,在其基础上发展出更具装饰意味的新风格。此外,嘉兴翟大坤、翟继昌父子,嘉定程庭鹭、苏州张培敦与刘彦冲等人也是这一时期继承吴门传统的名家。
吴门绘画与十九世纪江南画坛的吴派趣味这一章节特别将明代吴门画派与十九世纪江南画家复兴吴门风格的作品放在一起,意在呈现吴派风格在明代中期确立,又在十九世纪复兴与流变的概貌。
“古典的回响:溪客旧庐藏明清文人绘画展”展览现场
十六世纪中期以后,随着文徵明等重要画家相继下世,吴门画派渐趋式微。与此同时,周边地区如松江、嘉定、太仓、嘉兴和新安的画家却十分活跃,他们试图打破吴派的语言束缚,纷纷实验新的风格。
明 董其昌《风亭秋影图》,1620年
立轴 水墨纸本,94.5×39.5cm
松江人董其昌主张博通古法而后集大成,在他的影响下,山水画流行起“仿古”的风格倾向,太仓王时敏和王鉴、嘉定李流芳等人是承继和推扬这一理念的骨干。
王时敏 为简蓭作山水 1653年
立轴,纸本,水墨 99x 42.5cm
王鉴 仿赵松雪溪山仙馆图 1674年
立轴,纸本,设色 78x39cm
也有人试图通过自然具象探索风格的突破,黄山作为灵感的源泉滋养了众多的画家,梅清、梅翀是其中代表。
程嘉燧把实际景物代入倪瓒的风格,以减笔轮廓的手法表现黄山之景,对安徽籍画家查士标等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还有终其一生“与宋人血战”、以宋人周密严谨的构图和笔法结合写生状物,从而自成流派的项圣谟,以及身为董其昌弟子、亦不废吴派技法的程正揆,等等。他们共同织就出明清之际山水画史气象万千、流派纷呈的网络。
“古典的回响:溪客旧庐藏明清文人绘画展”展览现场
清人论画讲究“正派”,“派”指传承,“正”别优劣。“正派”以王翚、王原祁为宗,他们是董其昌—王时敏、王鉴“师古”派系在清初的赓续和传播者。
王时敏和王鉴在董其昌的理论框架之下进行更为开阔包容的创作实践,发展出比董更有逻辑而稳健的构图以及经过整理规范化的笔墨,这些被王翚和王原祁继承。
王翚 仿倪董山水 局部 1697年
手卷,纸本,水墨 23x145cm
王原祁 春崦翠霭 1704年
立轴,纸本,设色133x61.5cm
随着两人先后入都,他们所秉持的绘画理念与风格为宫廷所欣赏,并几乎统领了整个清代的画坛。由于皇室的深度参与,十八世纪的上层文官中出现了“词臣画家”群体,他们把董其昌至王原祁以来的笔墨语言推演得更为精微,山水画也不只局限于斋头品题,还具有纪实、装饰、宣扬政教等功能。受西洋绘画的影响,架构于正统派语言之上的实景山水发展成一种新的风格。
与此同时,江南地区正统画派的传人和追随者们也在努力延续“家学”,与词臣画家相呼应,共同组成了十八世纪文人画家复兴古典风格的主流。到十九世纪,正统派系下的画家尝试再次回溯更高古的董巨经典。在那之后,画坛便被一种全新的观念引领了。
禹之鼎 西溪草堂图 局部 1701年
手卷,绢本,设色 202.5x47cm
乾隆朝时,内府展开大规模书画整理和鉴赏,乾隆九年(1744)二月皇帝下旨编《石渠宝笈》,参与其事善画的词臣们有机会接触到宋元名迹,让他们得以由王原祁上溯元四家,进而至董源和巨然。以董邦达为例,参加编纂《宝笈》虽然添列末尾,很快便以高超的画艺得到乾隆皇帝宸赏,誉为“国朝第一手”。
由于皇帝的介入和推動,词臣们还将经典笔墨与实景结合,在传统文人题材之外开启了一种山水画的新模式,本展中蒋溥的一对手卷即属于这类作品。
蒋溥 邓尉山图、虎丘山图 1751-1756年
对卷,局部 纸本,设色 10.4x75.5cm,2卷
“古典的回响:溪客旧庐藏明清文人绘画展”展览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展览第三章节中另特别呈现一小单元“乾隆十词臣画家”。旨在集中呈现他们推进“正统派”山水画的创作实践,平衡以往美术史研究对其重要性的忽略。他们是邹一桂、张鹏翀、董邦达、励宗万、蒋溥、钱载、张若霭、钱维城、张若澄和董诰。
钱维城 庚辰仿一峰老人山水 局部1760年
手卷,纸本,水墨 22.5x209.5cm
他们由进士入翰林,官阶正三品或以上,是乾隆皇帝的高级侍从近臣。其中邹一桂和钱载擅画花鸟竹石,张鹏翀、董邦达、励宗万和张若澄长于山水,其余四人二者兼能。“十词臣”均有画作被辑入《石渠宝笈》。
“古典的回响:溪客旧庐藏明清文人绘画展”展览现场
十七世纪时,吴派小写意风格是江南地区花鸟绘画的主流,然即如吴派山水一样,其时的花鸟画也陷入了陈因的窘境。陈洪绶汲取南宋院体营养,发展出一种具有装饰趣味的工笔花鸟,让人眼目一新,惜又失之刻板。
恽寿平的出现可谓“一洗时习”,他远追北宋徐崇嗣所创之“没骨”笔法,作花卉不用墨笔勾勒,全以彩色染成,后人称其对“写生一派有起衰之功”。恽氏的花卉造型精准,赋色雅妍,在清初宫廷与上层文士中大受欢迎,蒋廷锡、邹一桂、蒋溥、钱维城、董诰等一众词臣无不追随恽氏画风以邀宸赏。
恽寿平 花卉册 册页,
纸本,设色 26×34cm,画8页,题跋2页
这股革新写生花卉的潮流也波及到写意花卉,画家们更关注造型的准确性,而不是一味地逸笔草草。不过,吴派的小写意风格也始终保持着巨大的影响力,在词臣画家中,钱载便是个中名手。
本次展览于8月9日起正式向公众开放,持续至11月10日。
藏天下
古典的回响:溪客旧庐藏明清文人绘画展
2024年8月9日-11月10日
苏州博物馆西馆特展厅 书画厅
-END-
图片信息来源|苏州博物馆
©️禁二改丨盗用
回到顶部点击[在艺APP]关注我们
了解每日全球艺术市场动态
#今日份视频号
往期文章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