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存世乾隆御制古琴“湘江秋碧”现世,北京保利春拍古董重器云集

文摘   2024-06-06 20:54   上海  


大清乾隆九年(1744年),帝京西苑里的一棵梧桐树为风雨所摧而枯。


这不是一棵普通的梧桐。它处于南海瀛台南侧书屋门前,与另一棵梧桐成对栽种。雍正登基伊始,时年十三四岁的弘历被安排进入书屋学习,从那时起,这两棵树便风雨不改地陪伴在他身旁。


老梧桐之枯亡,令乾隆百般感触,黯然神伤。遗下独树无所依,乾隆便命人补植新桐,将书屋更名为“补桐书屋”。他还作下一首诗,以感怀二十年前的往事。


“瀛台双桐向所有,因循枯一成独树。秋夜春朝失侣阴,认巢好鸟徘徊去。老干吟风似作悲,团叶无心菶承露。树犹如此人何堪,爰命郭橐为补足。佳阴依然罨绿窗,相得乍喜矧相妒。未必人心似树然,世间云雨纷新故。倚桐无语立斯须,仿佛廿年前觅句。”


因惜老桐旧材,乾隆随即下旨,将其制成四张古琴。四琴由庄亲王主持,为汪由敦、张若霭奉旨所制,苏州织造图拉监制,于当年末始制,乾隆十一年秋季制成入匣,乾隆御赐名为“瀛蓬仙籁”“湘江秋碧”“皋禽霜唳”“云海移情”,并分别题诗。既成匣而藏之,仍置补桐书屋中。补桐书屋作为乾隆个人情怀的小天地,对于乾隆具有独特的意义,四琴藏于其中,作为充满乾隆个人感情的纪念品而存在着。


乾隆一生御题之琴约有十余张,多为唐宋之制,且大凡为博物馆所藏。然而,御制之琴仅有文献中所载此四张而已。


几经世代交替,四琴散落民间,不知所踪。历经两百七十余年,唯有位列第二的“湘江秋碧”琴重现于世,作为四琴中唯一存世者,可谓弥足珍贵。


6月9日,北京保利拍卖2024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预展将于北京国贸大酒店开幕,展期持续至各专场拍卖前一日。6月12日至6月15日,北京保利拍卖2024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将于北京国贸大酒店正式举行。此次春拍,中国古董珍玩部呈献八大经典专场,1000余件古代艺术精品,以期各界藏家共襄盛举。


此张清乾隆御制“湘江秋碧”连珠式琴将领衔御制宫廷珍玩部分,亮相“湘江龙音——御制名家古琴藏珍”专场。专场还呈献了四张明代古琴,包括当代著名古琴演奏家郑正华所藏之“明 ‘海表龙音’仲尼式琴”。


此外,“禹贡——从永宣至宝到雍乾秘珍”夜场以永宣御窑剔红雕漆为主题,呈献以“明宣德 御制青花永平安颂高足碗”“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卉菊瓣纹花浇”“明宣德 青花折枝花果纹大碗”为代表的永宣御窑青花瓷器,以“明永乐 乾隆御题诗剔红茶花盖盒”领衔的永乐果园厂御制漆器,以及“清雍正 御制珐琅彩百花不落地茶圆”“清雍正 外胭脂红釉内洋彩西洋人物盘”“清乾隆 青花开光式八吉祥灵芝纹螭耳大抱月瓶成对”“清乾隆 御制胭脂红地洋彩轧道开光‘御苑秋猎图’御题诗扁方瓶”“清乾隆 御制画珐琅墨彩‘雪事八咏’御题诗小笔筒”等展现雍乾盛世的清代御窑瓷器和文房雅器


此次春拍特别呈献“一色,一切色——釉瓷幻化‘承色’之美”单色釉瓷器专场,整场器物清新质朴,品相极佳的“明 建窑黑釉银油滴斗笠盏”领衔一众明代珍品,“明初 钧窑月白釉三足鼓钉洗”“清乾隆 仿汝天青釉大六方瓶成对”“清乾隆仿官釉双系鱼篓尊”“清雍正 窑变釉如意耳弦纹尊”等则展现了明清御窑厂烧造单色釉炉火纯青之技术,后世再难企及。


其余各大专场延续以往传统,所呈历代珍玩佳器琳琅满目。“明成化 或稍晚斗彩夔龙纹杯”“元 青花杂宝双龙纹双狮头罐”等历代瓷器珍品将亮相“十面观止——诸家藏重要中国陶瓷”专场;屏心尚存的稀见黄花梨大围屏“清早期黄花梨螭龙福禄寿纹框人物故事图围屏(十二扇)”及美国著名中国古典家具藏家柯惕思所藏之“明 朱红漆四抹门大经柜”将领衔“逍遥座——重要名藏明清古典家具”专场。





01

唯一存世乾隆御制琴

重磅现身


本次春拍,“湘江龙音——御制名家古琴藏珍”专场由清乾隆御制“湘江秋碧”连珠式琴领衔。此琴为乾隆皇帝为纪念补桐书屋门前旧桐,以枯桐之材所制四张御制琴之一,且为四张之中唯一存世者,为汪由敦、张若霭奉旨所制,苏州织造图拉监制。民国后经山中商会、英美名家递藏,历经两百七十年,弥足珍贵。


Lot 6305

清乾隆 御制“湘江秋碧”连珠式琴

琴长:101.5 cm,隐间:91 cm,首宽:15 cm,

肩宽:16.8 cm,尾宽:12 cm

估价:RMB 25,000,000 - 30,000,000


腹款:

1.“不解攫醳解琴意,七弦挂壁何不可。晖十有三丁晨星,导和理性图书左。

湘江夜月来水仙,窗映飘萧绿阴锁。何须鸣玉觅金儒,爱渠亦复周旋我”

“御制”“乾隆御笔”

2.“乾隆十年秋补桐书屋制,尺度一依钦定律吕正义”“比德”

3.“湘江秋碧”“御赏”

备注:

1. 山中商会,纽约

2. Parke-Bernet Gallerise,山中商会藏东方艺术品清库专场,第三部分,1944年6月28日,编号23

3. F. Bailey Vanderhoef Jr.(1913-2008年)旧藏,美国加州奥海镇

4. 香港苏富比,2016年10月5日,Lot3605

展览:

1.《Oriental Lacquer: An exhibition organised by guest curator, F. Bailey Vanderhoef, Jr.》,圣巴巴拉美术馆,美国加州圣巴巴拉,1976年,编号8

2. 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艺术博物馆,“弘历的世界II——郎世宁绘《纯惠皇贵妃油画像》暨18世纪盛清宫廷艺术的西洋风”,北京,2021年10月15日-11月02日

出版:

《Oriental Lacquer: An exhibition organised by guest curator, F. Bailey Vanderhoef, Jr.》,圣巴巴拉美术馆,美国加州圣巴巴拉,1976年,编号8

注:

1.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2.本件拍品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默认提货地为中国香港,详见《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乾隆御制“湘江秋碧”琴,琴样为连珠式,金徽,朱红漆,通体仿刻梅花断纹。琴面造型浑圆,琴面、琴边发连体小蛇腹断纹。琴面岳山至七徽处绘有祥云闲鹤。琴轸、雁足等刻有鹤舞祥云纹,填以金漆。未经长期抚弄,琴面无过多琴弦摩擦痕迹。琴底龙池、凤沼等为如意椭圆形设计,更于龙池、雁足间开二寸许椭圆音孔,此为一般琴制所无。

 

凤沼纳音处篆文墨书琴名:“湘江秋碧”,钤“御赏朱印”;


龙池、雁足间二寸许椭圆音孔纳音处墨书铭:“乾隆十年秋补桐书屋制,尺度一依钦定律吕正义”,钤“比德”朱印,“比德”出自《礼记》“君子比德于玉焉”,是乾隆御用收藏钤印,多用于乾隆本朝特有御制;

 

龙池纳音处墨书铭:“不解攫醳解琴意,七弦挂壁何不可。晖十有三丁晨星,导和理性图书左。湘江夜月来水仙,窗映飘萧绿阴锁。何须鸣玉觅金儒,爱渠亦复周旋我”、“御制”,钤“乾隆御笔”朱印。


左图:“御笔”《清代帝后玺印谱·乾隆卷一·第六册》,页17,故宫博物院藏

中图:“比德”《清代帝后玺印谱·乾隆卷二·册六》,页91,故宫博物院藏

右图:“御赏”《清代帝后玺印谱·乾隆卷一·册六》,页30,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御制“湘江秋碧”连珠式琴(局部)


早在康雍之时,清廷便十分重视汉文化和琴乐文化,从雍正四年开始,雍正对宫廷中收藏的古琴整理修复、品评划分等级,将出等琴配以朱漆琴匣,有等次琴配以黑漆琴匣。乾隆六年起,乾隆对宫廷藏琴又做了一次品评分级,并进行修复,补配琴轸、琴穗、琴匣等,于乾隆十年将审定好的头等24张御府珍藏,交由宫廷画师,用写实手法绘制了《乾隆御题琴谱册》,清宫内的琴事由于受到帝王的重视,显得格外繁忙。也正是在这一年,乾隆下旨斫制“湘江秋碧”等四张琴。

 

《日下旧闻考》记载,乾隆十年,在四琴尚未斫成之时,乾隆就已自注御制四琴诗:“瀛台补桐书屋所馀老桐因循复枯,惜其材,制为四琴,各锡之名,而题以诗。”

 

《瀛蓬仙籁》

弱水汤茫不可极,有山三点突焦墨。

齐人掔腕徒相忆,中多不死森森植。

不为爨下为牖北,无弦亦可鸣以默。

静好天然中绳尺,凤嗉玉轸太古式。

偈演无生仙籁畟,比丘得道山叟寂。

补桐主人余结习,枯荣入目迷五色。

 

《湘江秋碧》

不解攫醳解琴意,七弦挂壁何不可。

晖十有三丁晨星,导和理性图书左。

湘江夜月来水仙,窗映飘萧绿阴锁。

何须鸣玉觅金儒,爱渠亦复周旋我。

 

《皋禽霜唳》

招鹤栖桐桐即鹤,斫桐肖鹤鹤即桐。

幻哉今昔今原昔,是一是二将无同。

龙龈凤额浑余事,春风秋月何匆匆。

 

《云海移情》

补桐时节桐森森,因风常作太古音。

曾不数年邻死灰,当前枯菀同陶阴。

底俟为薪识伟物,雷霄裁作冰弦琴。

成连古有今则无,移情讵必云海深。

棐几高张殿阁凉,南风一曲渺予心。


清乾隆 御制“湘江秋碧”连珠式琴(局部)

《四库全书》卷二十二


此四琴为汪由敦、张若霭奉旨所制,苏州织造图拉监制。《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有关此四琴制作事项,始于乾隆十年末,“十二月初二日:乾隆十年十一月十五日汪由敦、张若霭奉旨所制四琴着庄亲王遴选良工会同造办处悉心斟酌,其金徽、玉轸等件具仿古样制办。”乾隆十一年十月二十日,“司库白世秀将图拉做得漆琴四张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进讫”,前后共计费时约十一个月有余方成,由庄亲王负责将斫琴的主要步骤报奏乾隆,经过批示后不断调改,并题写琴名与诗文,交由汪由敦和张若霭负责题于琴上,一共有八次呈览禀报,巨细无遗。

 

这是乾隆朝仅见的宫廷斫琴记录,“湘江秋碧”等四琴成为中国历史上有着详细档案记载的御制琴。四琴的制作时间与乾隆朝鉴琴、修琴、斫琴的高潮时段相吻合,因而可知,四琴无论是工艺特点还是制作水平,都是乾隆一朝的代表作。“湘江秋碧”琴也是目前所见乾隆御制器物中,传旨和批示最多的一件器物,历代的御制琴中仅此一张,是研究清代宫琴的标准器


此外,同徽宗御制“松石间意”琴、成化御制“洛象”琴等其它御制琴相比,“湘江秋碧”琴承载了更多的政治文化使命,以及皇帝个人的情感寄托,乾隆希望通过琴器和琴乐建立礼乐制度,要体现出圣王气象,也要融入悠久而广博的儒家文化体系。因此,“湘江秋碧”琴的形制、选材、槽腹制度、髹漆工艺、音色风格等方面,均是以彰显国家形象与皇权正统为目标,既有别于雅乐用琴,又不同于普通的文人琴,在我国历代琴器中独树一帜。


清乾隆 御制“湘江秋碧”连珠式琴(局部)


“湘江秋碧”琴面弦路八徽至九徽间,局部尚存或云或鹤的彩绘痕迹,已经辨识不出纹样,是因为这一区域在弹奏时左手按音吟猱磨擦很多所致,却也说明此琴的弹奏频率虽不算高,但琴器本身于乾隆是宜弹宜听的心爱之物,听琴必然会听此琴。可喜之处在于,目前“湘江秋碧”琴的按弹音色依然松透苍古,余韵杳渺,能够继续承传太古遗音。

 

自清末开始,“湘江秋碧”琴流落海外多年,20世纪日本古董巨商山中定次郎曾从满清亲王贵族手上购得此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政府将其财产充公拍卖,在第三场拍卖会上,为探险家F. Bailey Vanderhoef Jr. 竞得。1976年,此琴借展于圣塔芭芭拉艺术博物馆一场漆器展,编号8,当时展览图录误以为琴上纪年是补修记录。今次,是“湘江秋碧”琴首度回到“家乡”京师举槌。




02

宣德御制青花高足碗

领衔禹贡专场


“禹贡——从永宣至宝到雍乾秘珍”夜场以永宣御窑剔红雕漆为主题,大明永宣盛世不仅国富民强,更有百工竞技。


御窑青花瓷器为一代巅峰,以“明宣德 御制青花永平安颂高足碗”“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卉菊瓣纹花浇”为代表,更有器型罕见、仅于永乐宣德年间短暂烧制的“明宣德 青花折枝花果纹大碗”;永乐果园厂御制漆器亦是雕漆艺术之巅,其中“明永乐 乾隆御题诗剔红茶花盖盒”为一代扛鼎之作。


清代器物则集中体现了雍乾盛世的异彩纷呈。彩瓷部分首推传承有绪之“清雍正 御制珐琅彩百花不落地茶圆”“清雍正 外胭脂红釉内洋彩西洋人物盘”,完美地展现出清丽细腻的绘画风格与精湛绝伦的制作工艺,展现出雍乾时期中西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全新艺术魅力。青花瓷则以“清乾隆 青花开光式八吉祥灵芝纹螭耳大抱月瓶成对”领衔,大气稳重、古雅端庄。


“清乾隆 御制胭脂红地洋彩轧道开光‘御苑秋猎图’御题诗扁方瓶”则更为罕有,彰显帝王英武之姿,诠释着王朝统治者对骑射尚武典制的遵守与传袭。“清乾隆 御制画珐琅墨彩‘雪事八咏’御题诗小笔筒”为难得一见的宫廷御制文房雅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Lot 6417

明永乐 乾隆御题诗剔红茶花盖盒

“大明永乐年制”款

御题诗钤刻“古稀天子”“犹日孜孜”二印

D:23.3 cm,H:7.7 cm

估价待询


备注:

1.法国贵族P-L(1826-1896)及其家族旧藏;

2.法国私人收藏;

3.法国拍卖行(Mathias & Oger-Blanchet),2019年12月09日,编号57

注:

1.本件拍品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默认提货地为中国香港,详见《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2.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大明永乐年制”款


盖盒内阴刻填金乾隆御制诗“咏永乐雕漆茶花盒”,此诗出自《清高宗御制诗·五集·卷十五》,为乾隆五十年所作(乙巳年,1785年)。乾隆时年75,以“古稀天子”自称。根据前后的诗文看,此诗应是三月之后,四月十六之前所作。诗后署款“乾隆御题”,并钤刻“古稀天子”“犹日孜孜”二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明永乐 乾隆御题诗剔红茶花盖盒(局部)


目前据统计,乾隆帝吟咏漆器的御制诗计有65首,两岸故宫博物院馆藏明代漆器带乾隆御题诗的漆器预计总数不超过40件,从这些御制诗中可知,乾隆帝对刀工极好的漆器不吝赞美之词,并且尤其钟爱永宣漆器的圆润无刀痕。物以稀为贵,乾隆皇帝只有在自己觉得品级高或特别的器物上才会下旨刻入御题诗。所以,这件捧盒乃是漆器中上上之品。




Lot 6408

明宣德 御制青花“永平安颂”高足碗

“宣德年制”款

D:16.8 cm,H:11.5 cm

估价:RMB 22,000,000 - 30,000,000


备注:

1.伦敦苏富比,1985年12月10日,编号195;

2.香港苏富比,2009年4月8日,编号1671

展览:

1.“弘历的世界——乾隆御制诗文稿、兰亭图帖缂丝卷暨重要宫廷艺术特展”,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2021年04月23日-05月10日;

2.“青花的故事——景德镇御窑遗址所出与海内外珍藏元明青花瓷器对比展”,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2022年6月20日-7月9日出版:《弘历的世界》,保利艺术博物馆编,编号150,上海书画出版社,2021年。

注:

1.本件拍品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默认提货地为中国香港,详见《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2.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碗撇口,弧壁,高足中空,通体施釉肥厚,釉色明润。外壁大幅留白,仅于碗壁中线处以青花书写藏文“平安颂”经文一周,字体工整隽秀,外壁下部绘仰式莲瓣纹一周,青花发色苍雅淋漓,个别笔画可见铁斑沉着,时代特征鲜明。


明宣德 御制青花“永平安颂”高足碗(局部)


经文内容汉文可翻译为“日平安,夜平安,阳光普照皆平安,日夜永远平安泰,三宝护佑永平安”,该经文为藏地祈颂平安吉祥的重要经典,各大教派均有念诵。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品外壁青花藏文“永平安颂” 

日平安,夜平安,阳光普照皆平安,日夜永远平安泰,三宝护佑永平安。ཉིན་མོ་བདེ་ལེགས་མཚན་བདེ་ལེགས།   །ཉི་མའི་གུར་ལ་བདེ་ལེགས་ཤིང་། །ཉི་མཚན་རྟག་ཏུ་བདེ་ལེགས་པའི།   །དཀོན་མཆོག་གསུམ་གྱིས་བདེ་ལེགས་ཤོག།


这件宣德高足碗,外壁尽是异域风华,容易令人忽略景德镇御窑厂在内里低调表达的中土技艺。


细心观赏内壁,实有兰札体梵文经文一周,对应外壁经文位置,只因釉层较厚,颇不易觉察,惟侧光方依稀可见。以手抚之,釉面平整光润,故内壁文字当是于洁白胎体上印刻而成,使文字有浅浮雕效果,施釉后方可显出字形,同时又使釉面平滑,名副其实是鬼斧神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明宣德 御制青花“永平安颂”高足碗(局部)


碗心中央,则暗刻双圈篆书“宣德年制”四字两行款。字体结构严谨,笔划酣畅自然,转折处浑圆,婉丽飘逸,雍容规度,与寻常所见楷书宣德年款颇为不同,而与见于个别永乐甜白釉的暗刻篆书“永乐年制”款识极为接近,可见本品当烧造于宣德早期。


本品碗心“宣德年制”款

左图:本品“宣德年制”款

右图:明永乐 甜白釉暗花双龙纹茶杯(底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

本品“宣德年制”款线描图


宣德御窑楷书款识出自明初著名书家沈度之手已为学界所公认,文献亦有记述,如焦竑着《玉堂丛话》记述:“度书独为上所爱,凡玉册、金简,用之宗庙朝廷、藏秘府、施四裔、刻之贞石,必命度书之。”


宣窑礼器多以青花瓷取代前朝单色白瓷,如书藏文佛咒者,前朝仅见甜白釉器,宣窑却有如本品这般以青花作饰之例,甚为珍罕,无疑是北京宫廷为赏赐西藏上层僧侣而特制,抑或用于内廷佛堂供奉。


此类高足碗现仅知五件,一例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原为清宫旧藏,贮存于景福宫-梵华楼-佛日楼区域。梵华楼为著名的六品佛楼之一;佛日楼是乾隆皇帝为其归正养老后专用的佛堂,是其礼佛诵经之所,其与梵华楼之间有石梯相连,楼内供奉藏传佛教密集金刚、上乐金刚、大威德金刚、喜金刚、时轮金刚五大密教主尊。二者均为内廷中重要佛堂,故依以上两例博物馆所藏的传承历史和使用陈设场合推测,与之相同的本品亦当为极重要的佛前礼器。


台北故宫藏品


此外,西藏布达拉宫管理处藏有一例,另有一例藏于德国希尔德斯海姆的罗默博物馆。


明宣德 青花藏文“永平安”颂高足碗

及银錾花纹碗座

D:17cm

西藏布达拉宫藏品


拍卖曾见另一相类器,于1982年由Stanley Herzman夫人购藏后,捐予大都会博物馆。该靶碗与毕加索、马蒂斯之作品一起,入选大都会博物馆《1984-1985年重要入藏》一书,成为该馆极重视之馆藏珍品。由此可见,本件为唯一可流通于市者


大都会博物馆藏品



Lot 6410

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卉菊瓣纹花浇

“大明宣德年制”款

H:13 cm

估价:RMB 10,000,000 - 15,000,000


备注:

1.仇焱之先生“抗希斋”旧藏;

2.胡惠春先生“暂得楼”旧藏;

3.纽约苏富比,1985年6月4日,编号2;

4.瑞士玫茵堂旧藏;

5.马钱特收藏,编号S2521

展览:

“青花的故事——景德镇御窑遗址所出与海内外珍藏元明青花瓷器对比展”,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2022年6月20日-7月9日

出版:

1.《抗希斋珍藏有明全代景德名瓷影谱》,Ling, H.D.,仇焱之,香港,1950年,卷1,编号44,页38;

2.《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674;

3.《私人收藏中国御窑瓷器》,马钱特,2012年,页12-15,编号3;

4.《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上)》,保利艺术研究院编,编号96,北京,文物出版社,2020年

注:

1.本件拍品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默认提货地为中国香港,详见《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2.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唇口,直颈,颈侧饰有曲柄,溜肩,圆腹下垂,卧足。器腹中部接胎,肩颈结合部凸出,有明显接胎痕。圈足内露胎,胎体呈米汤色。外壁通体以青花装饰,唇部两圈弦纹,颈部及肩部切削成多棱面,棱面上绘饰菊瓣纹,富立体感。腹部主题绘缠枝花卉,花叶旖旎,花型娇柔可爱。腹上留白处书青花六字单行款“大明宣德年制”



Lot  6412

明万历 青花留白暗刻海兽纹高足杯

“大明万历年制” 款

D:8 cm,H:7.5 cm

估价:RMB 1,800,000 - 2,800,000


备注:

1.日本爵位家族旧藏;

2.日本私人珍藏;

3.香港佳士得,2013年5月29日,Lot2247;

4.伦敦马钱特旧藏

展览:

伦敦,马钱特,ChineseCeramicsTangtoQing,2014年5月6-30日

出版:

马钱特,《Chinese Ceramics Tang toQing》,伦敦,P36-37,编号18


注:本件拍品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默认提货地为中国香港,详见《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明代仿古之风,成化首开先例,嘉万时此风更甚,而宣窑作为制瓷典范,备受推崇。嘉靖年间谢肇淛有赞:“宣窑不独款式端正,色泽细润,即其字画亦精绝。”万历时王士性《广志绎》中亦言:“本朝以宣、成二窑为佳。”


本件明万历青花留白暗刻海兽纹高足杯,即为万历追慕宣窑佳作,在模仿的同时,纹饰描绘较永宣时期更为精细,海兽形象跃然器上,品质比肩前朝,为十分独特的万历御窑追慕宣窑精品佳作。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宣德款青花地白波涛海兽纹凸节高足杯,以及图案一样唯手法相反的白地青花海兽纹高足杯。伦敦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收藏一件稍大的万历青花地白花高足杯,底书大明宣德伪款,纹饰主题与此器近似唯较简化,现为大英博物馆藏品,亦证明万历朝流行仿宣德器的款式。

 

此杯为伦敦著名古董商马钱特旧藏,杯撇口,弧腹,足靶起竹节式凸棱。外壁青花地留白纹饰,饰九只不同海兽浮游于海水中。高足饰海水纹,足节凸花如意纹。海兽纹瓷器是明代官窑有名出品,关于纹饰来由,一说源自《山海经》瑞兽,另一说则认为与海上交通贸易有关。郑和七下西洋为永乐至宣德之世,万历则是海禁解封后的时代,故有认见认为两朝的海兽纹,俱与海上贸易的背景有关。

 

此杯盌心饰八梵文围绕中间梵文。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万历年制”楷书款。如此器的万历款高足杯唯见台北故宫博物院一件,如本品或为一对。


盌心梵文



Lot 6409

明宣德 青花折枝花果纹大碗

“大明宣德年制”款

D:28cm

估价:RMB 5,800,000 - 8,800,000


备注:

1.欧洲藏家旧藏;

2.附英国牛津大学检测报告,编号P97t24


此碗内壁素面无纹,器外纹样以青花为饰,圈足侧墙以梅花装饰,疏朗别致。胎体厚重,釉质细腻,内施白釉,外壁通体青花装饰,口沿绘青花弦纹两道,腹部绘六组折枝花果纹,石榴、寿桃、荔枝、柿子、枇杷、葡萄等,寓“多子多寿”之美意。近足处绘莲瓣纹一周,圈足处绘花朵纹。外口沿下青花横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为此式大碗统一写款制式。其构图疏朗自然,虚实相济,无缠枝纹饰常见繁密局促之虞,笔触细腻,虽见工致却不落于媚弱,在浓淡相抹中独显宣青之豪迈气概,深得水墨神髓。胎釉温润,宝光内蕴,历数百年而风采依旧,与秾美苍妍之青花相得益彰,是为佳瓷之品格。


本品为宣窑青花御瓷之典,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为宣德一朝新出样式,造型敦实端庄,胎体厚重坚致,为宣德碗类最奇特者,其外壁装饰构图常见于缠枝四季花卉、岁寒三友图、缠枝莲花、缠枝灵芝、双龙赶珠、缠枝牡丹、缠枝莲托八宝等纹样,存世数量罕少,约在三十件之内,散见于世界各大收藏机构。唯本品之绘瑞果者,于众纹饰中较为罕有。此器形仅于永乐宣德年间短暂烧制,如许多其它明初器形一样,并未有于明清复烧,更显其珍。



Lot 6403

明洪武 青花缠枝花卉大罐

H:48cm

估价:RMB 3,500,000 - 5,500,000


备注:

1.北京瀚海,2002年12月09日,编号1581

2.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本品造型雄健敦实,唇口、短颈、溜肩、弧腹。器型但较元代同类大罐则更显得浑厚之中多出一丝清秀,纹饰布局自上而下分列五层,而且每层彼此分隔明显,具有一定明代早期风格。但究其肩部与近足处之八吉祥画法风格推断,应还具备极大的元代青花瓷器装饰风格。其底部仰莲纹中绘制之杂宝纹,与伦敦大维德基金会所藏之名品元青花象耳瓶之底足处极为相近。另一例可参考现为ESKENAZI收藏之“元 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其近足处杂宝纹画法与本品如出一辙。


本品整体纹饰繁密之感,在腹部主题纹饰缠枝莲纹与胫部缠枝灵芝纹之中充分体现。虽各个纹饰之间的间隔较为疏朗,整体绘画风格有轻微不同于元代,莲花叶亦不及元代的饱满,莲花纹呈螺丝状,而非元代的葫芦状。莲瓣纹摆脱每瓣分开,各自独立的画法,取而代之则是莲瓣相连,且双色描绘边线,而不填色的白描画法,让莲花的饱满之状更具立体效果。本品底部涩胎,见粗犷的镟修痕,与元代风格相类。综上所述,本品应为元代与明代早期相结合其间的作品,时代特征较为纷繁错杂,故同类存世量极少。


蒙元定鼎中原之后,瓷业之发展深受伊斯兰文化之影响,展现前所未有之繁盛,究其原因乃是得益于开放的社会环境。终元之世,朝廷与西域伊斯兰地区交往广泛而频繁,彼此审美观念相互交融,衍生出蒙元帝国文化艺术的新姿彩,其中彼地之文化传统对当时中国国内诸类商品影响之深莫过于瓷器一项。此时在波斯陶器上广泛使用已逾三百年之久的钴蓝料传至景德镇,与本土得天独厚的烧瓷技术相结合,遂成瑰丽潇洒的青花瓷器。直至正十二年(1353年),景德镇才停止烧造,结束了中国瓷史上元青花瓷器潇洒而豪放的一页。自至元二十一年始,景德镇早在置于朱元璋的控制之下,烧造供当时吴王府使用的瓷器是具备相关的条件。本品很可能应该属于至正二十一年至洪武元年约五年之间的产品,是元末战乱之后景德镇窑业再度恢复的见证。




Lot 6432

清乾隆 青花开光式八吉祥灵芝纹螭耳大抱月瓶成对

“大清乾隆年制”款

H:49.2cm

估价:RMB 15,000,000-25,000,000


备注:

伦敦苏富比,2013年05月15日,编号222(图录封面)

展览:

“弘历的世界——乾隆御制诗文稿、兰亭图帖缂丝卷暨重要宫廷艺术特展”,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2021年04月23日-05月10日

出版:

《弘历的世界》,保利艺术博物馆编,编号113,上海书画出版社,2021年

注:

1.本件拍品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默认提货地为中国香港,详见《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2.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扁壶唇口,直颈,下接扁圆腹,截面成腰鼓形,两侧卷云耳连接颈肩,下承长方形弧角圈足,足墙外撇。通体以釉下钴蓝装饰,口沿回纹一周,颈部及足墙饰卷叶灵芝。器扁腹两侧饰缠枝莲花。扁腹圆面以中央中心圆形凸起,绘仿永宣器之“轮花”纹饰,花心呈六出雪花结晶状,外围回纹及两层花瓣,内层为小叶片门字形莲瓣,外层为八片尖莲瓣,莲瓣内分别饰八宝,足内釉下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扁壶因腹部有圆形凸起,亦称为“抱月瓶”或“宝月瓶”,形制受明代早期御器厂烧制抱月瓶影响,起源于伊斯兰文化金属器。此式扁壶的烧造对胎质比重要求极高,否则容易承受不住窑内高温而导致坍塌变形,能成功烧制之实为不易。


扁壶扁腹所绘“八吉祥”纹饰,为佛教之八宝,为佛前供器,分别由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罐、金鱼、盘长八件组成。每件供器含义不同:轮代表佛说大法圆转,万劫不息;螺代表菩萨果妙音吉祥;伞代表张弛自如,曲覆众生;盖代表遍覆三千,净一切乐;花代表出五浊世而无染;罐代表福智圆满,具完无漏;鱼代表坚固活泼,能解坏劫;长代表回环贯彻,一切通明。青花色泽艳丽,色重处可见细密瘢痕,为刻意模仿永乐、宣德青花晕散之效果。


故宫博物院藏一件明永乐青花抱月瓶,其腹部一面成鼓形,或为此式扁壶原型。此式八吉祥扁壶雍正朝亦有烧制。此对扁壶形制更加硕大,配合圆硕扁平的瓶体以及双卷云耳,更显大气稳重、古雅端庄。



Lot 6427

清雍正 御制珐琅彩百花不落地茶圆

“雍正年制”款

D:10 cm,H:5.7 cm

估价:RMB 13,500,000 - 23,500,000


备注:

1.香港苏富比,1981.11.25,Lot278;

2.香港苏富比,2013.10.08,Lot3021;

3.香港苏富比,2017秋拍 Lot3607

著录:

香港苏富比20周年,香港,1993年,编号231

注:

1.本件拍品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默认提货地为中国香港,详见《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2.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此件雍正珐琅彩小碗器形精巧规整,口微撇,深弧壁,至底内收,下承矮圈足,外壁曲线极为柔和、唯美。底足修胎完美,胎质细洁致密。内壁素白,外壁以胭脂红、黄、蓝、绿、淡墨彩等珐琅彩料描绘四时百花图,枝繁叶茂,花团锦簇,颜色鲜艳,其瓷胎画珐琅之质感有明显别于粉彩之效。底施白釉,正中落“雍正年制”蓝料双方框宋体款。雍正时烧制的珐琅彩瓷器存世极少,此件小碗弥足珍贵,当为难得一见的稀世之宝。


检阅公私典藏,雍正朝百花不露地者寥寥无几,与此品相同皆署蓝料彩“雍正年制”宋体款之珐琅碗仅三例:一例为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第二例为收藏家仇焱之先生旧藏,第三例由日本著名收藏家,伊势艺术基金会名誉主席,伊藤彦信先生收藏。


Lot 6426

清雍正 外胭脂红釉内洋彩西洋人物盘

“大清雍正年制”款

D:20.1 cm

估价:RMB 2,600,000 - 4,600,000


备注:香港京都念慈菴总厂有限公司创立人,谢兆邦先生旧藏,购自2000年代(传)

注:本件拍品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默认提货地为中国香港,详见《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盘外施胭脂红釉,盘内绘三西洋人物于中式陈设之中。男女各斜倚一瓷罐或绣墩,一男童于左侧男士身后。前景绘酒杯酒瓶,三人身旁及背后绘大型陈设瓷器、瓶花等。底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此盘底款“清”字写作“淸”,尤为特别,或属雍正早期安尚义、安岐父子承办贡瓷时期所制,史称“安窑”。安尚义,权相明珠家臣,有三子,安图、安崶、安岐。后二人俱在扬州行盐。负责瓷器烧造事务的是安岐,也是书画鉴藏大家,曾藏有展子虔《游春图》、董源《潇湘图》等。据档案记载,自康熙五十九年起,安尚义差遣家人马自弘、杨宗,伙计俞登朝三人,每年用银九千两,在景德镇置买材料,雇工烧瓷。所烧瓷器尽行载到扬州,转送进京。


康熙晚期,铜胎及玻璃胎珐琅器自欧洲传入中国。清宫及广东等地的艺匠在仿制的同时,也将珐琅器上丰富鲜妍的色彩,用于瓷器绘制,于清宫创制出珐琅彩瓷一类,于景德镇烧成粉彩,于广东烧成广彩。中国瓷器烧制为之一变,开始出现胭脂红、柠檬黄等色,开启清丽细腻之彩瓷新风。


清雍正 外胭脂红釉内洋彩西洋人物盘


在彩瓷新品类的创制中,胭脂红具有特殊的意义,其引入和国产化代表了传统五彩向粉彩、珐琅彩的拓展。胭脂红亦称“蔷薇红”、“洋金红”或“玫瑰红”,着色淡雅者称“胭脂水”,浓重者称“胭脂紫”。配制此料,曾在配方中加入黄金,故而愈显珍贵。陈浏《陶雅》评论有“胭脂红也者,华贵中之佚丽者也......匀净明艳,殆亡伦比。紫晶逊其鲜妍,玫瑰无其娇丽”。


清宫至少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已经有国产胭脂红料: 广东巡抚杨琳将“潘淳所制法桃红颜色的金子搀红铜料……交李秉忠代进”。同年,在宫廷任画师的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收到欧洲寄来的玫瑰色颜料。约在同一时间,景德镇亦生产以胭脂红料装饰的器物。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历史博物馆藏一件清康熙粉彩费毅斯兰盘,其上既使用了青花、矾红等传统装饰料彩,亦以胭脂红涂染。此盘为1717年(康熙五十六年)荷兰、法国和英格兰同盟国确立之时所定制。


相较传统中式人物,外胭脂红釉盘内绘西洋人物极为罕见。对西洋人物造型的青睐引人想及故宫博物院藏《雍正帝洋装像》屏及《雍亲王行乐图》之《洋装伏虎》。画像表现雍正帝受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影响,着洋装之态,生动诠释着雍正皇帝对欧洲时尚的浓厚兴趣。胤禛之发式与颈部领巾皆与本器所绘相仿。盘中西洋人之造型,符合当时对欧美人的普遍观想。


早在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中,也曾绘西洋人物,但已知存世仅一例,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康熙晚期锦地开光西洋仕女肖像画碗。至乾隆时期,人物纹样才在宫廷画珐琅器上流行起来。所绘西洋人物中,以妇孺图或仕女图最为常见,并常加入中国或本土元素,如西洋仕女手持如意等。


与本器装饰风格、款识相似者,见馆藏数例。德国汉堡艺术和工艺美术博物馆藏两只西洋人物图盘,装饰风格、落款方式及尺寸皆与本器如出一辙,或为同批设计制作。与上述两件风格相近者,一例为日本户栗美术馆馆藏,尺寸与本器相近(口径20.8厘米),底书“大清雍正年制”款,书写当属雍正中晚期风格。另见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藏一例,构图与户栗美术馆藏相同。



Lot 6430

清乾隆 御制胭脂红地洋彩轧道开光“御苑秋猎图”诗文扁方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22×9.5×4.5cm

估价:RMB 2,700,000 - 4,700,000


注:本件拍品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默认提货地为中国香港,详见《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壁瓶明代已开始烧制,可悬于室内墙上,满室春景,亦可挂于车辇中,芬芳相随。清代宫廷自雍正朝开始烧造壁瓶,至乾隆时期达到顶峰。高宗酷爱之,几乎年年皆有烧制。在其珍藏稀世法帖的养心殿三希堂中,十四式壁瓶挂饰于东板墙上。据唐英所撰《恭纪御制诗碑后敬赋小诗识事》,唐英曾制作“有画无题”之轿瓶。后于乾隆七年,乾隆皇帝将自作诗句交与御窑厂,命烧制于壁瓶之上,故题、画兼有之壁瓶当自乾隆七年始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320件乾隆时期的各式壁瓶中,有138件壁瓶上有不同体例的乾隆御制诗,可见皇帝之钟爱。


此件壁瓶口部外撇,颈部内束,上腹两侧饰金彩夔龙耳,底承黑釉描金仿漆木座,以瓷仿漆木,足以乱真,设计工巧别致,烧制水平高超。壁瓶主体长方形开光内绘秋日狩猎图,三人三马疾驰于草木间,一人捻弓射出一箭,正射中一梅花鹿,动感十足,颇具张力。画面右上角以墨彩题诗:“秋围不与春围同,望望林飜落叶风。才入苑门平野阔,马驰鹰疾到行宫”,诗后钤“乾”、“隆”两方红彩印章。自口部至开光四周皆以胭脂红轧道为地,洋彩绘各色缠枝花卉,繁满华丽。足内施松石绿釉,中间留白处以釉下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横款。


本器于壁瓶上绘乾隆秋围场景,极为罕见,狩猎人神态各异,栩栩如生,非良工巧匠不可为之,为清乾隆时期洋彩壁瓶之佳作。满族传统,辅以西洋风尚,底部以瓷仿漆木座,惟妙惟肖,予人丰富的审美体验,流传至今,甚为珍贵难得,传达着一代帝王对王朝太平的追寻,彰显着满族对骑射及尚武精神的弘扬与坚守。



Lot 6429

清乾隆 御制画珐琅墨彩“雪事八咏”御题诗小笔筒
“乾隆宸翰”“惟精惟一”印

H:9.4 cm

估价:RMB 5,600,000 - 8,600,000


备注:

晚清重臣胡湘林家族旧藏

展览:

“弘历的世界——乾隆御制诗文稿、兰亭图帖缂丝卷暨重要宫廷艺术特展”,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2021年04月23日-05月10日

出版:

1.《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上)》,保利艺术研究院编,编号407,北京,文物出版社,2020年

2.《弘历的世界》,保利艺术博物馆编,编号97,上海书画出版社,2021年


本品造型精巧,呈直筒形,通体施白釉,釉水白晰明润,其胎体较厚,口沿宽平,上施金彩;口底相若,足沿内挖成圈足,打磨圆润,呈“泥鳅背”式,上再敷以金彩,熠熠生辉,为清代高级御窑之典型修足方式。足底及内壁通施松石绿釉,色泽雅致匀净。外壁以墨彩隶体书“雪事八咏”诗八首,布局饱满,风格简约而装饰效果雅致,诗文后落“乾隆御制”款,下钤“乾隆宸翰”白文、“惟精惟一”朱文印两枚,字体结字工整,骨肉匀称,华美庄重,极具书法功力。所录八首诗均出自乾隆帝登基前居藩期间的作品,收录于《御制乐善堂全集》。


清乾隆 御制画珐琅墨彩“雪事八咏”御题诗小笔筒(局部)


Lot 6428

清乾隆 唐英制墨彩留白苍龙教子诗文荸荠瓶

“陶”“钧“款
“大清乾隆年制“款

D:21.5cm,H:33.5cm

估价:RMB 3,500,000 - 5,500,000


备注:

阿根廷著名作家、学者,胡里奥·科塔萨尔(Julio Cortázar,1914-1984)先生旧藏

注:本件拍品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默认提货地为中国香港,详见《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本器器身通景以墨彩绘一上一下两条祥龙,穿行云海,吞云吐雾,有气吞山河之势,氤氲云海中,龙身时隐时现,一身三显,体现绘者深谙中国水墨绘画技巧,挥毫发墨驾轻就熟,得南宋陈容、元代张羽材等笔下神龙之气韵。其上以墨彩题七言绝句:“指日春雷震太空,甲鳞头角动英雄;乘云带雨飞千里,吸雾呼风上九重。掷杖葛陂仙法大,点睛僧壁巧人同;恩波桃浪溶溶暖,一任遨游四海中。”前有“片月”引首章,尾有“陶”“钧”篆章,皆以矾红彩绘就。器底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外施松石绿釉。


唐英平生尤喜作墨龙画,朋友中来求画墨龙者甚多。这在唐英的诗文记述中多有反映,前后曾赋诗七首,皆涉及画龙一事,例如《陶人心语》卷五·五言绝句《偶画墨龙并缀小诗》、《题画龙赠九峰僧》,七言绝句《画龙寄钱集斋通政》,足见其对墨龙画厚爱之深。今日虽不见唐英所绘墨龙书画实物,但可以肯定其水准绝非平庸,正因为具有如此高超的功底,唐英将其别出心裁移至瓷胎之上绘画,并非难事。以墨龙入饰瓷器或为唐英之首创。



Lot 6435

清中期 韩天衡刻乾隆田黄冻博古钮“乐在其中”大方章

3.1×3.1cm;高6.3cm;重156g

估价:RMB 2,000,000-3,000,000


印文:乐在其中
边款:大樑仁兄出乾隆田石属制“乐在其中”印。夫兄之乐亦吾之乐也,乐贵有寄托,乐贵得赏音,乐乎乐乎,乐为人生第一快事,唯乐者,可得永年也。质之许兄,以为善否?壬午大雪,豆庐生天衡。

备注:上海文物商店旧藏,附有2002年07月25日购买发票

出版:《韩天衡鸟虫百印》,韩天衡著,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年,页22-23

韩天衡先生是当今中国印坛的巨擘、领军人物。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上海中国画院顾问(原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西泠印社名誉社长等。他在篆刻界的影响,无出其右,可用“韩流滚滚”来形容。印从书出,近世以来有成就的篆刻家无不首先是有成就的篆书家,韩天衡也一样,他深厚的篆书功底是他篆刻风格形成的沃土。他的篆书以摹印篆为基础,又变化其方整,曲屈其线条,因而使得他有条件在吴攘之、吴昌硕、齐白石等篆书、篆刻大家之外,开辟出自己的一方新天地。韩天衡篆刻的最大特点在于雄浑大气,尤其是他的白文大印,宏阔磅礴的气势、斩钉截铁的刀法和看似不假细琢的点线,震憾着每一个观赏者的心灵。


韩天衡治印首重经营位置。他常常为一字的安排反复揣摩,乃至数易其稿,有时仅为一个点画的安排,也会不厌其烦再三斟酌,力求尽善尽美。此方“乐在其中”鸟虫篆印,非常完美的诠释了先生在鸟虫篆印上的造诣。篆法艳而不媚,刀法浑厚刚劲、丰满厚实。


韩天衡印谱


尤值一书的是此印的材质,印材为乾隆时期福建寿山所产田黄冻佳石。藏家于2002年购自上海文物商店(附有文物商店原始购买发票)色泽为典型的桂花黄,十分的洁净通透,肌理细密,富含雾状橘囊纹绵密欲化。质感凝腻油润,色泽纯正,包浆古穆,抚之在手,有如羊脂一般温润。众所周知旧时田黄过两即属大材。因为田黄的原石皆为不规则形,通常原石切裁方正印章的产出比约在在1:5至2之间。此田黄冻大方章重达157克体量硕大堪称巨制,粗略估计原石之重当在600克以上。尤为难得的是整个大方章印材通体无裂隙无瑕疵,这在田黄大型印材上是十分罕见的。观其印文亦儒雅之极,“乐在其中:乐贵有寄托 乐贵得赏音,乐乎乐乎,乐为人生第一快事,唯乐者可得永年也。”



Lot 6418

明弘治 剔黑花鸟大盘

“弘治年滇南尹禄造”款

D:41cm

估价:RMB 1,300,000 - 2,300,000


展览:“海内外藏宋元明清漆器特展”,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2012年5月5日-15日,030号

出版:《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下)》,保利艺术研究院编,编号589,北京,文物出版社,2020年


此盘为圆形,圈足,盘内外红漆素地之上满雕黑漆花纹,盘内作葵瓣式开光,开光内外雕刻同样的花鸟纹,有菊花、莲花、石榴花及栀子花等,若干只小鸟栖息在树枝上。细部的纹饰处理多采用斜刀阴刻的方法,线条流畅缜密而快利;画面布局繁密,花叶相连,雀鸟停驻其间,神态鲜活。盘面边缘一隅刻画“弘治年滇南尹禄造”楷书款识。整器雕漆风格特色,图纹雕刻皆精,但漆层较薄,为文献记载中“滇工”所制,颇具研究价值。



Lot 6422

明万历 巨幅缂丝凤凰牡丹大挂屏

300×282cm

估价:RMB 4,500,000 - 6,500,000


备注:“逸汝山房”重要私人收藏


此缂丝屏心尺幅甚巨,近正方形,通体以对称的方式构图,将多种纬线与经线交织而成“凤垂牡丹”图,由内而外以不同色地做底,分四层织就。内心团花饰“鸾凤和鸣”,鸾凤以“喜相逢”的结构,将椭圆形开光一分为二,凤鸟尾若飘带,鸾鸟尾若卷草,凤为雄,鸾为雌。《左传》有:“夜同寝,昼同行,恰似鸾凤和鸣。”又以“喜相逢”式构图衬托阴阳对偶之意,两两相对,衔牡丹花枝点缀,寓意和谐美满。


其外以浅黄色为地,织就孔雀、鸳鸯、白鹇,交织于不同色泽的牡丹花中,四角饰如意云头牡丹纹,间海水宝珠纹。第三层则为淡蓝色绣地,以仙鹤、梅鹿、瑞狮、锦鸡、鸳鸯两两对饰,最外则以深蓝色地绣缠枝莲纹,构图严谨而考究,形象生动,在纹样织造上采用“平缂”、“勾缂”、“结缂” 和“凤尾戗” 等技法。以各色线交织缂出长短粗细不同的线条,生动细腻展示深浅变化的层次,细节表现丰富。



Lot 6439

明16世纪 铜胎掐丝珐琅宝鸭香薰     

长:23.5cm,高:28cm

估价:RMB 1,300,000-2,300,000


备注:

1.巴黎佳士得,2007年12月07日, 'Collection Juan Jose Amezaga et Maria Dolores Feijoo Partie II'专场, 编号11

2.英国A&J Speelman旧藏


明时鸭熏甚流行,如永乐四年(1406),朱有墩在《元宫词一百首》中便道有:“金鸭烧残午夜香,内家初试越罗裳”,目前所见鸭形熏炉有瓷、铜、珐琅多种材质者,其中铜质为多,珐琅者鲜见。


本品则为掐丝珐琅宝鸭形香薰炉,其曲项昂首嘴半张,伫立三阶方形台上,尽展英姿。熏巧作水鸟之形,眉心无明显瘤冠,应属鸭类。胸前、腹下,以各色珐琅釉将翎毛的纤细轻柔表现而出。头颈、足上、双翼、尾巴,羽翅则或直或曲,迭迭重重,层次分明。炉身分上下二截,以下部子口扣合,腹内中空。燃熏时烟随颈而上,让金鸭口吐香气,构思巧妙,集观赏实用为一体。整器在布局上疏密有致,掐丝线条精致有力,珐琅质地细腻,色泽绚丽协调,色彩灵活搭配使得其柔和温润,给人十足的美感。熏炉下的方台装饰以各色小花,绿叶小巧如蝌蚪,为典型的明代掐丝珐琅特征。




03

名家珍藏明代古琴

奏响天籁


本次春拍,北京保利推出“湘江龙音——御制名家古琴藏珍”专场,除清乾隆御制“湘江秋碧”连珠式琴外,还呈献了四张明代古琴,包括当代著名古琴演奏家郑正华所藏之“明 ‘赤城朱致远制’ 仲尼式琴““明 ‘海表龙音’仲尼式琴”和闽派琴家陈长林家传藏琴“明 仲尼式琴”等珍贵古琴。



Lot 6304

明 “赤城朱致远制“ 仲尼式琴

琴长:122 cm,隐间:112.5 cm,肩宽:19 cm,尾宽:11 cm

估价:RMB 5,000,000 - 8,000,000

腹款:

1.“赤城朱致远製”

2.“明龍丘祝公望脩”

3.“十然改治”


备注:郑正华藏

出版:

1.《大雅清音古琴古樂展古琴介绍之四》,基隆市文化中心,1989 年 5 月

2.《古琴纪事图录》,台北市立國樂團、鴻禧美術館,页 144-145,2000 年 4 月

3.《渔樵问答—琴箫合奏专辑》,上海音乐出版社,2018 年

注:本件拍品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默认提货地为中国香港,详见《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明 “赤城朱致远制“ 仲尼式琴(局部)


这张仲尼式琴通长 122 厘米,肩宽 19.2 厘米,尾宽 13.8 厘米,有效弦长 112 厘米;琴肩当二徽八分,琴腰居八徽至十一徽;长方形池沼,龙池内纳音隆起,左侧刻楷书款“赤城朱致远制”,右侧刻楷书“明龙丘祝公望修”,纳音为杉木,色深黄,木质古旧;凤沼左侧刻“十然改治”;琴岳尾是紫檀木和红木的混合,其中红木为原装,紫檀大概是明代修复补配所为。


“赤城朱致远制”款


琴体素髹黑漆,琴面流水断纹间以少量冰片断纹,琴底流水断纹,漆质坚硬,漆面由内向外泛出微光,温润中透出晶莹。从琴的形制、斫制工艺、漆面肌理状态、池沼内题刻的款识等要素判断,这是一张标准的朱致远琴,现藏家是民族音乐表演艺术家、教育家郑正华先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图:郑正华藏“赤城朱致远制”款琴

中图:故宫博物院藏“赤城朱致远制”款琴

右图:故宫博物院藏“慎厂”款琴


琴龙池右侧刻款“明龙丘祝公望修”,表明这张琴曾经被祝公望修复过。祝公望(约1477 年 -1570 年),号海鹤,龙游(今浙江衢州)人,是明代声望极高的古琴演奏家、斫琴家,一说是明代蕉叶式琴的研创者。明屠隆《考盘馀事》:“唐琴蜀中有雷文张越二家,制琴得名。其龙池凤沼间右舷,馀处悉洼,令关声而不散。宋琴宋有琴局,制有定式,谓之官琴,馀悉野斲。有施木舟者,造琴得名,断纹渐去。元琴有朱致远,造琴精绝。今之古琴,多属施、朱二氏者。国朝琴成化间有丰城万隆,弘治间有钱塘惠祥、高腾、祝海鹤,擅名当代,人多珍之。又樊氏、路氏琴,京师品为第一。大抵琴以音为主,其音善矣,又何必拘以为古哉。蕉叶琴取蕉叶为琴之式,制自祝海鹤,甚佳。”其间不仅有朱致远的记载,同时还有祝公望研制蕉叶琴的记载,与这张朱致远琴腹内题刻异曲同工。


祝公望斫琴的同时也是古琴修复高手,清乾隆初年两淮盐政卢见有《崔拙圃分巡升苏州按察使》文:“我有唐时琴,沂公制百衲。材良音响清,多年随行箧。”据称该琴腹内同样有祝公望修复记录的刻款“唐沂公李勉百衲琴,龙丘祝公望重整”。由于祝公望在古琴艺术上的造诣与声望,自明代以来琴界便有此共识:凡是经过祝手修复的琴器,即会增加更多的内涵价值。


此琴凤沼内刻款“十然整治”,现尚未查到“十然”是哪位琴家,但推测十然是修复过这张朱致远琴的一位琴人的笔名,此名或与九德相似,是关于琴道或者美学的一种提法。这张朱琴从腹内题刻显示曾经有两位名家做过修复,然而目前的漆面断纹依然古朴可赏,可以推断出最后一次修复距今定在两百年以外。借助检测仪器分析发现,初始的朱致远斫髹漆面的断纹肌理尚存,在其之上有三层漆,验证了槽腹内祝公望和十然修复刻款的真实性。同时,在漆灰层中发现有鹿角霜、金粉、螺钿粉和未名称的黑色颗粒物,表明朱致远制作这张琴时非常用心,选材极考究,这也解释了龙池内深黄色杉木肌理的状态,是朱致远在选材时使用了当时就是老材的木料,并以八宝灰工艺制作。琴面漆层中同样有细小的螺粉颗粒,或是十然在做漆面修复时研习古制之后的匠心所为。


关于龙池落款中的“赤诚”,一说为今河北张家口赤城,后据学者考证是应为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南京博物院收藏的“董其昌”款琴,龙池两侧题刻铭文:“天台朱致远先生,以善斫焦桐孤鸣当世……天启七年丁卯三月既望,香光居士董其昌识。”下属“董其昌印”,董其昌同样认为朱致远为天台人,与文献记载相互验证。




Lot 6302

明 “海表龙音”仲尼式琴

琴长:120.5 cm, 隐间:110.5 cm,肩宽:18 cm,尾宽:11 cm

估价:RMB 3,000,000-5,000,000


款识:

1.“海表龙音”

2.“吟涛响松”

备注:

1.冯舜钦旧藏

2.郑正华藏

展览:

台北古琴艺术节唐宋元明百琴展,2000 年

出版:

1.《大雅清音古琴古樂展 古琴介绍之六》,基隆市文化中心,1989 年 5 月

2.《古琴纪事图录》,台北市立國樂團、鴻禧美術館,页 142-143,2000 年 4 月

注:本件拍品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默认提货地为中国香港,详见《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明 “海表龙音”仲尼式琴(局部)


此琴仲尼式,琴边收圆不起角,腰部内收较小,琴体纤细,做工精秀。琴面桐木斫,硬木岳山冠角。徽位螺钿小巧雅致,星罗井然,文质彬彬。长方形龙池、凤沼,口沿立壁均贴以赭色斑纹湘妃竹片,细节考究。琴首至肩及尾,形体舒展,比例关系和谐,端庄且秀美。不仅视觉上和颜悦色,音色上古静润远,属典型的文人用琴


此琴琴铭均围绕琴声:龙池上刻隶书“海表龙音”,是为琴名,揣出自《尚书·立政》:“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又汉班固《典引》:“仁风翔乎海表,威灵行乎鬼区。”乃指中国四境以外。古人以龙附于琴,上出音孔称为“龙池”,古琴尾部有“龙龈”。“龙音”者,音有似于龙吟也。古琴独有的吟猱,恰似龙吟之声,故有多首琴曲如《沧海龙吟》《龙翔操》等以龙为题,琴器也喜以“龙”铭。琴动而风生水起,仿佛雨夜巨龙破海而出,抹挑勾剔如闪电现其姿态,吟猱绰注似云雾若隐若现,飞潜叵测。龙池下刻篆体方章“吟涛响松”,松涛生远韵,与“龙音”上下呼应。


琴名“海表龙音”


琴鹿角霜灰胎,素髹栗黑色漆,灰漆质地坚实,漆面断纹形态变化丰富,琴面断纹以小流水断和冰片断为主,冰片断纹之间密布细小的龟背断和梅花断,近徽处有较大的圆形仿古梅花断,其形态异于冰片断之间自然形成的细小梅花断,而是接近正圆形,梅花之上或光素,或密布冰片断纹,形态可掬。背板小流水和冰裂纹牛毛断混生。琴体髹漆法度严谨,工艺精良,灰漆分布均匀,且与木质胎体结合紧密,质地致密,虽经历过局部修补,绝大多数漆面依然保存完好,实属不易。此琴为冯舜钦先生旧藏并于 70 年代转让郑氏。



Lot 6303

明 仲尼式琴

琴长:123 cm,隐间:114.8 cm,肩宽:19 cm,尾宽:13.5 cm

估价:RMB 1,000,000 - 1,200,000


款识:“松雪斋”

腹款:

1.“光化二年”

2.“升”

备注:

1.陈琴趣旧藏,1947-1984 年

2.陈长林旧藏,1984-2007 年

3.北京荣宝,2007 秋,lot813



仲尼式。螺钿为徽,月下抚琴时隐隐生辉,如蕴星光。形制规整,线条爽朗挺拔比例关系得当。肩起二徽半,腰至八徽和十一徽间,上承南宋风格,又肩耸而不狭。龙池凤沼为长方形。龙池刻双钩“光化二年”款,凤沼刻“升”字款。琴底板刻“松雪斋”款。经CT探看,历史蕴积的漆层掩盖下,琴轸下方刻篆书六字,揣读为“澂虚簃第五琴”。“簃”,楼阁边相连小屋名也。“澂虚簃”主人自然是精通琴器原理甚至擅于演奏的文人雅士。


明 仲尼式琴(局部)


历史记载总有残缺,明代以“澂”为号的琴界人物自然很少。虞山琴派创建人严天池(1547-1625),名瀓,字道澈,号天池。主持编写了《松弦馆琴谱》,被琴界奉为正宗,虞山琴派由此名扬海内。自明至清,虞山琴派主要琴谱有十几种之多。此派崇尚“音必当正律,重音而轻辞”,其特点可概括为清、微、澹、远四字,琴曲风格为“清微淡远,博大和平”,历来为琴史所推崇。所谓“澂虚簃”的主人,会不会是严澂此公?姑且言之,以质大雅。


澂虚簃第五琴 (corona panel CT 照片 )


琴器髹饰工艺历来尚素,琴体髹黑漆。工艺如同其形制一样,灰漆工艺法度森严,鹿角霜灰胎均匀的覆盖在胎体之上,稜角线条挺拔、硬朗,灰漆质地坚实,漆色精润剔透。琴体表面发流水断,断纹平整无剑锋,抚弹无碍。此琴为闽派琴家陈长林家传藏琴。


据陈长林回忆,此琴是其父闽派琴家陈琴趣于1947年卖掉多年收藏的许多珍贵古钱币筹款在福州买到,以供抚弄。陈氏宝藏此琴经60年。于演奏家而言,音色是对一张琴相对最为重要的要求。此琴一至七弦;散、泛、按三种音色;上下三淮,皆和谐统一、刚柔合度、阴阳清朗、匀整通达。其“散音”纯正质朴、沉静文雅、声声匀整。“泛音”鲜活有致、气韵生动,如泉水潺潺、松风远沸。“按音”韵致细腻传神、起伏自然,如白云悠悠、空山寂寂。




04

单色釉、名家藏瓷

佳器琳琅满目


釉色,是陶瓷的外衣,釉料中不同的化学构成赋予瓷器不同的色泽,白如梨花、青似碧玉、红胜朝霞、蓝比深海、黄承天德,仅纯净一色,便可美到极致。


清代盛世御窑厂烧造单色釉的技术,堪称到达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卓越成就,为后世所不能及。此时匠师深谙釉色与造型的搭配之道,针对不同器型配以相应釉色。


从古瓷及自然中获取美感成为此时期御瓷重要而鲜明的特点,予人清新朴实之感,被其轻逸媚人之风韵所折服,工艺精湛细致而无造作之痕,宛如天成。


本季保利拍卖春拍,特别推出“一色,一切色—釉瓷幻化‘承色’之美”专场,25件珍品,尽单色釉之雅。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Lot 6369

清乾隆 仿汝天青釉大六方瓶成对

“大清乾隆年制“款

H:69cm

估价:RMB 12,000,000 -22,000,000


出版:

保利艺术研究院编,《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上)》,编号258,北京,文物出版社,2020年

备注:

1. Roddy Mcdonnell于1950年代从伦敦获得

2.后由Sir John Farrington于1980年代晚期至1990年代早期购自于爱尔兰知名古董商Roddy Mcdonnell

3.北京保利,2016年12月05日,编号5163



本品为一对,六方形瓶体,口沿外撇,长颈,折肩,六方足外撇,器形古朴,端庄大方,器身六道棱角自上而下随形贯通全器,风格硬朗,线条起伏婉转,古意悠然。通体釉色,其色淡雅恬静,其质莹润光滑,纹片疏朗,横贯上下,韵味隽永。其造型与此等釉水相配宛若天作之合,益见高贵婉约之气质扑人眉宇。外底落青花篆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此瓶为六方形制,凡六方瓶、八方瓶类,体量大者,成形不易。此六方瓶,非琢器拉胚成形,而是预先做好六片,后粘合而成,全过程没有拉胚工具协助,靠手塑造,极其考究工匠的工艺水平,若瓷土揉打不结实,或粘合技术不臻熟,易发生塌陷或窑裂,成品率低,故弥足珍贵。正如王世懋《窥天外乘》记:“盖窑器圆者,旋之立就,倏忽若神。独方物即至小,亦须手捻而成,最难完整,供御大率十不能一二,余皆置之无用。”天蓝色,栽化于宋柴、汝,有“雨过天青”之说,宋人孝天敬地,文品殊绝,凡事既尽其美,必有其韵,以天青为至尊至贵之色。至柴、汝之后,绝于世间,后经五百载,未遇盛世,则此色不复出矣。康熙末年,天蓝复现,乃政治清明、盛世再现之征兆,嘉庆之后,天蓝色又罕矣。


乾隆仿古瓷,器型端庄稳重,犹如青铜器的静穆,其色天蓝,仿汝窑之“雨过天青”。为乾隆尊崇古代器皿,美学之最高典范。如此集中高度美学的瓷器,应为唐英在景德镇督陶官任职时烧制,唐英督陶期间,恪职勤勉,锐意革新窑务,仿古、新创各种釉彩达五十七种之多。

Lot 6366

清乾隆 仿官釉双系鱼篓尊

“大清乾隆年制”款

D:18 cm,H:8.5 cm

估价:RMB 4,500,000 - 6,500,000


备注:

1.仇焱之旧藏

2.胡惠春家族旧藏

3.纽约苏富比,1985年6月4日,编号61

4.香港邦瀚斯,2015年12月3日,编号27及封底

本品唇口短颈,溜肩扁腹,两侧贴塑双系形耳,下腹环饰十二乳丁,下承三乳足,整体造型敦实可人,亦不失庄重。尊胎体厚重,足端露胎处呈铁褐色,以仿“铁足”之意,通体内外施仿汝釉,釉色粉青空灵,质地腴润,凝泽失透,宝光内蕴。


其釉面密布细小开片,据此判断,本品所施汝釉应为唐英于《陶成纪事碑》中记载两种仿官釉中的“仿铜骨鱼子纹官釉”。尊底心内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青花发色偏蓝,为仿官釉器青花款识之典型特征。据其字体书法判断,本品应为乾隆朝早期之前唐英督窑时期所烧造的作品,亦与上文《清档》记载相合。


清乾隆 仿汝釉双系鱼篓尊

故宫博物院藏

景德镇珠山御窑厂烧制鱼篓尊最早可追溯至宣德窑,应袭西亚铜器造型而来。清代鱼篓尊烧制自雍正肇始,其理念或为仿宣,但具体造型与宣窑作品已有较大差别,用途亦变为插花之用,故称“花囊”。有清一代,鱼篓尊仅雍乾二朝略有烧造,其后断绝,故而极为珍罕。


清乾隆 仿汝釉双耳三足鱼篓尊

北京拍卖会,2014年10月7日

成交价:RMB 13,800,000

乾隆一朝瓷艺精进,御窑厂集历代名品之大成,所出之仿古颜色釉,斑斓多彩,成就空前绝后,奠定了乾隆御瓷无与伦比的艺术地位,这一切是与弘历的喜好情趣密切攸关,其对宋器的钟情源于独特的传统文人情怀,以宋人审美为自身品味追求的典范。


作为一代君主,乾隆皇帝拥有古今天下文人无法比拟的内廷收藏,又因自身特有的际遇铸就出高雅而恬淡的艺术品味。在品鉴内府丰富的典藏之后,其自然对宋官古物的理解和感悟皆有别于常人,因此,乾隆皇帝在摹古之中深深融入自身的审美要求与对古物本身的理解,所得摹作乃经其亲自化裁而成,自然流露出浓厚的赵宋遗韵。乾隆的感悟和追求最终得以实现有赖于当时唐英榷陶下的御窑厂。彼时唐英秉承圣旨悉心烧造,尤其在仿古方面,超越前代,独步一时。


Lot 6372

清雍正 窑变釉如意耳弦纹尊

“雍正年制”款

H:38 cm

估价:RMB 4,300,000 - 6,300,000


备注:

1.日本藏家旧藏

2.北京保利,2015年6月6日,编号6336

壶敞口,束颈,溜肩,垂腹,圈足外撇。颈两侧对称置如意耳。通体施窑变釉。外壁呈紫红细丝纹,瓶内呈月白色。口沿下、颈底、腹部各三周弦纹。足沿不施釉,底涂褐黄釉,印“雍正年制”篆书款。此壶釉色斑斓夺目,紫红斑相交辉映,晶莹光润,为窑变釉中之上品。雍正朝窑变釉瓶多为精致小品,此壶器形硕大规正,为同类器中仅见的大型重器


窑变釉为雍正官窑器创新品种,从仿钧釉中演变出来,采用二次或多次上釉过程烧制。因釉料中的不同金属元素窑烧时自然结合而成,颜色绚丽多变,以紫红色为主。雍正皇帝对钧窑器情有独钟,曾多次命令景德镇御窑厂烧制仿钧釉。督陶官唐英就曾派好友吴尧圃往河南禹县探查烧制钧窑器的古方,终于成功研制鲜艳悦目的仿钧窑变釉。


清雍正  窑变釉三弦纹双耳壶

香港佳士得,2013年5月29日

成交价:9,630,000


《唐英瓷务年谱长编》中记载,唐英于雍正七年三月,“派厂署幕友吴荛圃调查钧窑器釉料配制方法”,成功烧制出这一品种,并多次奉命烧造,足见雍正帝对窑变釉的偏爱。本品其釉色斑斓无比,红紫交融于身,纵横变化,灿若晚霞,无有穷尽。此等虚幻奇诡之景,全赖窑火造就,可谓瑰丽天成,属雍正御窑窑变釉器物之佼佼者。


Lot 6375

明 建窑黑釉银油滴斗笠盏

D:12.2 cm

估价:RMB 3,500,000 - 5,500,000


备注:

1.日本大阪重要私人旧藏

2.联斋(Luen Chai)旧藏,香港


本品敞口微侈,斜直腹,浅圈足,该碗的样式宋代多见,呈斗笠形制。碗内满施黑釉,口沿未见金属包口,故可证明本盏品相极佳。外壁施釉近底,釉层较厚并局部有垂挂,釉面满布银灰色的油滴斑,窑变色泽自然,在光亮处观察,似漆黑夜空中的满天星斗,美不胜收。油滴釉始烧于的建窑,饮茶之风极盛,时人有“天下之茶建为最”的赞誉。整个釉面瑰丽悦目,如宇宙般神秘浩瀚,静谧安宁,散发着淡淡的清幽意蕴。


油滴盏在中国古代又称鹧鸪斑,北宋陶谷《清异录》:“闽中造盏,花纹类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审安老人《茶具图赞》赞曰:“出河滨而无苦窳,经纬之象,刚柔之理,炳其绷中,虚己待物,不饰外貌,位高秘阁,宜无愧焉。”日本有关建盏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十六世纪《君台观左右账记》,以足利义满将军所藏中国宝物造册,其中对建盏描述:“曜变建盏乃无上神品,值万匹绢;油滴建盏是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盏值三千匹绢。”



Lot 6359

明初 钧窑月白釉三足鼓钉洗

“七”款

D:20 cm

估价:RMB 3,500,000 - 5,500,000


备注:

1.徐展堂先生旧藏

2.香港佳士得,1999年11月2日,编号670

3.北京保利,2014年6月4日,编号6248



钧窑月白釉鼓钉三足洗,配有原装清代透雕紫檀座;造型仿青铜器式样、敛口、浅腹、平底、下承以三云头足。外口沿棱纹两道,其间环列二十枚鼓钉纹一周,近足处亦环列小鼓钉纹一圈十八枚。通体釉呈月白色,边棱处呈酱色,底施黄褐色薄釉并露部分灰胎,十七枚支钉痕迹明显。底与足均刻有数字“七”,此数字之款者,至今所发现的考古或公私收藏的钧窑器物中极为罕有。


明初 钧窑月白釉三足鼓钉洗(局部)


此类花器属于钧窑历史上独特的一类,底部刻“七”字,存世稀少,检视目前公私典藏资料,同类仅见二例,其中之一源自清宫旧藏,现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典藏号“故瓷14035”,高6.5厘米,口径20.3厘米,内外釉色与本品相近,釉光略见沧桑。近年拍卖市场同类钧窑“七”字刻款器皿罕有出现,其珍罕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又见近似两例,一为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典藏原始编号C.700-1920藏品“钧窑内天蓝外玫瑰紫釉鼓钉三足盆托”,口径为19.4厘米;一为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品《钧窑天蓝釉鼓钉式三足盆托》,口径为16.8厘米,后者釉色则与本品最为接近。


明初 钧窑月白釉三足洗

“涵元殿用”款

故宫博物院藏品


Lot 6361

明 哥窑小胆瓶

D:7.7cm,H:15.5cm

估价:RMB 2,200,000-3,200,000


备注:

1.Spink & Son Ltd

2.爱德华•韦尔斯旧藏,美国康涅狄格州

3.阿瑟•姆•赛克勒 Arthur Mitchell Sackler(1913-19870)博士旧藏(传)

4.安思远Robert Hatfield Ellsworth(1929—2014)旧藏(传)

5.北美重要私人收藏

注:本件拍品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默认提货地为中国香港,详见《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金丝铁线、紫口铁足,准确形容了哥窑的胎釉特征。传世哥窑由青至灰,釉色不一,但总带着其较粗而深色纹路,即所谓铁线,以及发展于铁线之间的、幼细而淡黄的细纹,所谓金丝。这些纹路,是由于胎釉膨胀系数差异,釉药在器物烧成后的冷却过程中,收缩速度比胎体快,而形成不规则的裂纹,直至器物胎体亦完成冷却后,裂纹之间的罅缝重新结合,可得如冰裂的纹样,又因每一器物的开片都各有不同,为藏家所珍。


学者认为哥窑器中深色的纹路,是在器物出窑未完全冷却时,陶工填之以深色矿物,以强调这种每件器物独有而无法重复的特征。由于哥窑多为深紫铁色胎,口沿釉质较薄时可隐约见到胎体的颜色,而修足处则更清楚可见,所以有紫口铁足之称。


明 哥窑小胆瓶(局部)


此胆式瓶曾是收藏家赛克勒博士及名古董商安思远所藏,可归入为上述的花觚一类的花器。瓶小口、直颈、斜肩,腹部浑圆鼓起;通体施灰青釉,釉面自右上至左下有大小开片,清楚可见金丝铁线的特征,器物底部修有矮圈足,露胎处可见胎体为紫铁色。这类小胆瓶,可用于书斋插花点缀,自宋代起已成为文人雅玩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就如南宋吴自牧于《梦粱录》所载:“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戾家。”所谓四般闲事,既不宜外行人插手,早已被文人视为突显高尚品味的“四艺”。高濂在《燕闲清赏笺》中“瓶花三说:瓶花之宜”一项,详细讲到:“若书斋插花,瓶宜短小,以官哥胆瓶、纸槌瓶、鹅颈瓶、花觚⋯⋯”等在内的多种合适花器,又指出“小瓶插花,折宜瘦巧,不宜繁杂”等要点,反映明末文人对插花之讲究,以及可见包括这个哥窑胆式瓶在文人书斋中的角色。



Lot 6370

明 龙泉窑梅子青出戟尊

D:15cm;H:24.3cm

估价:RMB 1,650,000 - 2,650,000


备注:Colonel W. R. Hodgson (1892-1958)旧藏

出版:《Jade Green and Kingfisher Blue: Longquan Wares from Museums and Art Institutes Around the World》,柯玫瑰,ACC Art Books,英国,2022年,页82,图版78

注:本件拍品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默认提货地为中国香港,详见《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此件龙泉尊通体饰四道棱脊,古气盎然,扑人眉宇,釉色幽隽淡雅,整体造型舒展空灵,给人以高雅华贵的感觉,足为清供雅品。形制仿青铜式样,广口外撇,鼓腹,高足呈台阶状外侈,颈、腹、足部堆贴出戟纹;通体施粉青釉,釉面滋润肥腴。造型古拙典雅,线条曲直有致。出戟尊较龙泉窑系中甚为罕见,其造型源自西周时期的青铜尊。



Lot 6360

明 官釉贯耳小方壶

H:13cm

估价:RMB 2,600,000 - 3,600,000


备注:北京藏家旧藏


该瓶整体为倭角方型,鼓腹,溜肩,直口,假圈足,胎质灰黑,一如清谷应泰《博物要览》所记“官窑……其土紫,故足色若铁。”两侧饰一对方形贯耳,与瓶扁方瓶身完美呼应。瓶身通体施青灰釉,釉质滋润,几无开片,呈现出乳浊的失透质感,体现了官窑所追求的 “类玉”般的釉质。口沿及边沿转折处釉层较薄,隐隐显出釉层下灰黑胎体,即古人评论官窑器所谓的“紫口铁足”现象。外底满釉。本品庄重古朴之仿青铜壶样式在官窑的传世藏品中十分罕见。


本品形制小巧,手可盈握把玩,如乾隆皇帝往往会把自己珍藏之古物,放入为其特制的多宝盒之中;比较一例,与本品形制、体型相同者,连同其余四十七件古玉器、古瓷器、古画御藏珍玩,被乾隆皇帝雅存于一件紫檀雕盘龙捧寿多宝盒之中,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与本品形制、釉色近似一例,体型与本品较大,可见北京故宫博物院典藏“双贯耳扁瓶”。另一例可见茧山龙泉堂旧藏“青磁贯耳瓶”,与本品器型、釉色和气息皆一致,可论较相玩。本品釉色温润肃穆,釉质莹润肥厚,清雅隽秀,手可盈握,脱俗之雅呼之欲出。



Lot 6363

清雍正 天青釉灯笼盖瓶

“大清雍正年制”款

D:12cm,H:28cm

估价:RMB 2,600,000 - 3,600,000


备注:
1.英国藏家 R.I.Eisenbach-Erie 伉俪珍藏,于1950年代购入

2.新加坡重要私人收藏

注:本件拍品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默认提货地为中国香港,详见《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本品器形,简洁素雅,小口短颈,上配原盖,盖置宝珠钮圆肩,圈足。瓶及盖通体饰天青釉,此器为雍正朝创新之品,符合当朝皇帝清雅品味。此瓶施天青色仿汝釉,釉色宁静淡雅,宛若苍穹,釉面光洁无暇,滋润凝重并有玉质感,足见雍正帝对茶具之严格要求。雍正一朝制瓷,多鉴皇帝本人艺术情趣,故佳器屡出,既有独创新例,亦有典雅名器。此外,器俱反映时人饮食习惯,例如本品瓶,则与储茶及品茶相关。瓶底亦整施粉青釉,于中双圈内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软篆款。


雍正朝历时虽短,但景德镇御窑厂在督陶官年希尧与唐英的督理下,工艺要求严格,“参古今之式,汇以新意,备储巧妙”,较之前朝的制瓷器水平更为提高。其时的景德镇御窑厂,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工匠,一切奉命遵从喜爱瓷器的雍正皇帝的旨意烧造,甚至瓷器的器型、图案、品种也须御批审定和御出新样。当时烧制的瓷器数量很可观,并以工艺精细而着称,其突出的特点是瓷质莹洁,釉色齐备。雍正时瓷土选料精细,研粉、澄浆、制坯等工艺要求严格,烧制技术高,火候适度,因而胎胚坚白细润,成型规整,器体轻薄。大器胎体匀称,不显厚重,小器愈加玲珑。



Lot 6365

清乾隆 珊瑚红加金蟠螭纹马蹄尊

“大清乾隆年制”款

H:17.6cm

估价:RMB 3,000,000 - 5,000,000


备注: 香港重要私人收藏

展览:《清代彩瓷》,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1977年

出版:《清代彩瓷》,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香港东方陶瓷学会,1977年,页57,编号88


此尊造型独特,敞口壶腹,平底,线条柔美,造型简约。外壁由肩至底足处贴塑螭龙,昂首仰探,意趣横生,四足做攀爬状,脊背隆起,动感十足,卷草形双尾流畅蜿蜒,尽显蟠曲之姿,颇具美感。胎质精细润泽,通体罩施珊瑚红釉,釉色浓烈奔放,乾隆年间景德镇珊瑚红釉瓷器传世极少,釉色纯正且品相完美者更加罕见,堪称奇珍。


此尊釉面匀净光亮,色泽呈明快的珊瑚红色,通身别无繁饰,工艺精湛细致而无造作之痕,予人观之深为其轻逸脱俗之风韵所折服。不以繁华惊天下,但以纯净传世人。只有这种怡人的釉色,才能够很好的诠释中国艺术那种含蓄而高雅的精神意趣。此类型螭龙尊是由宫廷设计师特定设计,交由皇帝审阅并让唐英使用不同釉色烧造的定烧供御器物,在各大博物馆中可见窑变,青釉等同类品种。螭龙贴塑装饰始见于元代景德镇窑,明代官民窑皆为流行,有清一代御瓷当中肇始于康熙朝臧窑,乾隆朝继之,但烧造数量稀少。全器红彩鲜妍,金彩夺目,保存状况甚佳,是清宫罕见之物,底为金彩“大清乾隆年制”篆款。



Lot 6368

清乾隆 仿汝天青釉撇口长颈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D:24cm,H:38cm

估价:RMB 2,600,000 - 3,600,000


备注:香港重要私人户出,购自1990年代

注:本件拍品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默认提货地为中国香港,详见《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本品器型规整,口部略外撇,细长颈,丰肩,腹部浑圆,呈球形,圈足外撇,整体器形近似“赏瓶”而线条更加秀逸。全器通体施仿汝釉,釉质润泽平净,色泽沈稳静穆,尤显大气雅致、堪为陈设佳器。足内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且为典型乾隆早期写法,应出自唐英之作。乾隆时期创作了不少类似风格的撇口赏瓶,如窑变釉、天青釉、炉钧釉等。


此瓶若用于插花,其法一如郎世宁的《聚瑞图轴》所绘,各式花卉直接插入瓶口内,不需要铜胆,因此它只能适合春夏秋三季瓶花之需。“合困点笔意为静,便不簪花鼻亦馨”—此为当年乾隆皇帝为汝窑粉青槌瓶所写的赞赋之句,认为釉色莹润秀美的汝釉瓶,放在书斋案头即使不插花亦能予人无限之美感。



Lot 6373

清乾隆 粉青釉九龙灵芝大缸  

D:68.5cm

估价:RMB 1,600,000 - 2,600,000


备注:

1.欧洲重要私人藏家旧藏

2.北京保利,2017年12月19日,编号6136


本品作直口,直壁,平底,假圈足状,外壁满施冬青釉,中以一弦纹分割,上下均以拱花手法饰穿花螭龙纹。清代摹古瓷器遵循皇帝发来内府典藏的宋官旧物,对照临摹,以求胎釉、气韵之一致。


例如本品之釉色即按照梅子青的标准配置和烧制,纹饰装饰方面亦遵循龙泉窑浅浮雕的传统。这种雕刻工艺清宫旧称“拱花”,为豆青釉和冬青釉瓷器唯一使用的装饰手法。拱花原是晚明以来一种不着墨的印刷方法,以凸出或凹下的线条来表现花纹,根据画面物像的轮廓在平面木板上阴刻成凹形线条,用宣纸覆盖于版上,再加上毛毡,以木棍用力压印或用木槌在毛毡上轻轻敲打,刻版上的花纹就能清晰地凸现在纸面上,而这种浅浮雕的工艺达到的效果与之类近,故名。与龙泉窑传统的浅浮雕工艺相比,雍干二朝的作品更为精致规整,少了古时的淳朴豪迈,工致程度则远在宋物之上,气质更见隽秀。弘历彼时对宋元龙泉窑器的摹古仿造,在于意趣的追求,因此对各式造型皆有临摹,化裁烧制,但每一式的数量却非常稀少,往往仅见一件。


作为北京保利经典专场,本次“十面观止——诸家藏重要中国陶瓷”遴选数十件元明清历代瓷器,名家递藏,流传有绪,包括“明成化或稍晚斗彩夔龙纹杯”“明宣德青花如意云纹螭龙纹罐”“元青花杂宝双龙纹双狮头罐”等珍品,恭候藏友品鉴。



Lot 6233

明成化或稍晚 斗彩夔龙纹杯

“大明成化年制”款

D:5.9 cm

估价:RMB 3,500,000 - 5,500,000


备注:

资深藏家旧藏,1990年代得自厦门鼓浪屿,为侨商家族世家递藏



成窑斗彩可谓旷世奇珍,存世珍罕,在晚明时即已被鉴赏家视作至宝,如最早载有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价值的明代万历《神宗实录》中写道:“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


特别是如本品大量使用矾红彩的成窑斗彩器更是成品率极低,本器所属类别需经三次入窑乃成:高温烧制青花,中温烧制黄、绿彩,低温烧制矾红彩。


与本品相同的传世品,仅见有原清宫旧藏、现藏台北故宫的一例,另有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窑址发掘的一例残器。就稀有性而言,本品之珍罕程度当超过成窑斗彩中的鸡缸杯、天资罐等名品。


明成化 斗彩夔龙纹杯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成化 斗彩夔龙纹杯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品包装


本品造型精巧,胎体轻薄,口微外撇,斜弧腹,下承圈足,通体施釉,釉水明晰润泽,口沿和足胫处各饰两道青花弦纹。外壁以斗彩绘口衔莲花的夔龙两只,但见夔龙鬃毛上冲,长鼻上卷,翘首张口,露出尖牙,一莲茎自口中生出,末端一莲花盛开。双足一屈一探,三爪如镰,作势前冲,两翅自肩下而出,长尾分岔而曲,雍容飘逸,周围点缀有祥云、灵芝数朵,二龙首尾相逐,相互呼应,布局妙不可言。所绘夔龙纹又称为香草龙,特征为仅有前肢双足,有翼,尾部蜷曲,为藏传佛教中的护法神兽,并且莲花也是佛教中的圣物,可见本品具有浓郁的佛教意味


本品斗彩填绘技法的使用可谓完美,鹅黄、嫩绿色泽清新可人,矾红沉着鲜艳,青花明快雅致,青花勾勒的轮廓线线条流畅自然,龙身、龙翼的画法以写意平涂为主,鬃毛、利齿、莲瓣等细节则加以勾勒刻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二龙的色彩搭配有所不同,一龙之龙首、龙身以青花绘饰,龙翼填以矾红,另一龙则恰恰相反。相同的规则也应用在夔龙口中的莲花上,一朵花蕊内填鹅黄,花瓣为青花,另一朵则为青花花蕊,鹅黄花瓣。在这些别具匠心的小细节上,无不体现着成化御窑对品质的苛刻追求。底部青花双方框内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识,字体稚拙,风格别致,而时代特征鲜明。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明成化或稍晚 斗彩夔龙纹杯 “大明成化年制”款


成窑以其晚期瓷器著称,多为小巧静谧之品,乍看谦逊,不为陈列而制,却宜于把玩掌中,惟精品鉴者,观之抚之,始能体会个中真髓。当时朝廷对御窑厂监控严谨、要求缜密。是以成化瓷质较前朝大大提升,实在不出为奇。艺匠在这样的前提下,仍能绘制如此率真纹饰,诚甚难得。成瓷绘饰,少了数分先朝惯见之工整拘谨,却添了数分前所未见之幽雅婉柔。成化年款以宪宗少时墨迹为范,而斗彩上惯见之双方框款,则为成化晚期创新


本品为福建资深藏家珍藏,藏家曾问教于多位国内古陶瓷研究鉴定领域的专家学者,公务之暇学以致用,醉心收藏,尤其是古陶瓷标本的收藏蔚为可观。本品于1990年代得自厦门鼓浪屿侨商家族世家递藏,秘藏至今已有三十余年。



Lot 6248

明嘉靖 青花龙凤云鹤纹大葫芦瓶

“大明嘉靖年制”款

H:48.5cm

估价:RMB 1,300,000 - 2,300,000


备注:日本藏家旧藏
注:本件拍品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默认提货地为中国香港,详见《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此瓶作葫芦形,小圆口,短直颈,束腰,双鼓腹,高圈足。外壁通施白釉,釉色泛青,釉质匀净温润,颈部与腰部饰缠枝莲纹,足部饰卷云纹,上腹上部饰变体莲瓣纹,下腹近足处饰变体江崖海水,上下腹主体皆绘龙凤纹,上腹绘三组,下腹绘四组,纹饰以龙、凤、凰为中心,四周围绕品字祥云,纹饰之间以卷草纹托道教八宝为间,整体纹饰寓意吉祥,布局疏密有致。青花发色浓艳,气度威严,为万历时官窑琢器之翘楚。圈足露胎,底施白釉,底心以青花书“大明嘉靖年制”楷书款。嘉靖御器当中有葫芦瓶一式,颇为嘉靖皇帝所爱,造型多样,纹饰丰富,大小各异,为道教题材的造器与纹饰结合的佳例,富具时代气息。



Lot 6229

元 青花杂宝双龙纹双狮头罐

H:37 cm

估价:RMB 2,200,000 - 3,200,000


备注:香港重要私人收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品罐短颈,鼓腹,肩部塑对称双狮头耳,双目怒凸,两耳竖立,生动威猛。通体以青花为装饰,自上而下共分数层,口沿为卷草纹,颈部中间以凸弦纹相隔,上下皆为缠枝牡丹纹,肩部一周如意云头纹,云头内绘四季花卉纹,腹部绘双龙纹,巨龙相互追赶,气势威武。下以一周卷草纹为界,胫部为不相连的变体莲瓣纹。无论造型、纹样,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青花纹饰堂皇富丽,堪称元代青花器之典范


元代青花瓷器上龙的形象大多是头部较小,角如丫枝、双目圆瞪、长鼻,很容易辨认,龙颈幼细而前后足之间的龙身较宽,符合元代龙纹的特色。张口吐舌的造型,生动有趣。而此类于大罐肩部以如意形状开框绘画的特殊纹饰也是元青花非常独特的典型特征。



蒙元定鼎中原之后,南方的瓷器文化日益为统治者所重视,前至元十五年(1278年)朝廷于景德镇设立浮染磁局专司烧造,内府御用与赏赐外销瓷器皆由其所出,后又见饶州官员“蒙旨督陶”之事例,且有“御士窑”之称呼。与之前最大不同,彼时瓷业之发展深受伊斯兰文化之影响,展现前所未有之繁盛,究其原因乃是得益于开放的社会环境。元朝与西域伊斯兰地区交往广泛而频繁,彼此审美观念相互交融,衍生出蒙元帝国文化艺术的新姿彩。蒙元之世,朝廷始终与波斯蒙吉汗朝——伊尔汗国保持密切的藩属关系。伊尔汗国从汉篆国玺到官阶称呼,从天文历法到货币制度,从赉赏到互馈。


元 青花双龙纹罐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元 青花杂宝双龙纹双狮头罐

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元青花在中国陶瓷史中占据了显要的位置,元青花瓷器横空出世而品质傲群,改变了两宋时期南北窑场百家争鸣的状况,开启了明清时期景德镇一枝独秀的局面。夺景德镇千年窑火之辉煌,魅力无限却又迷雾重重,故其以独特的历史背景、新颖精致的工艺和豪迈奔放的气魄成为中国陶瓷史上一段永恒的传奇,反映了十四世纪中国对外瓷器贸易的盛况,是中国高超的制瓷技艺与外域的实际需求之完美结合。其形制、用途和钴料都为外来,但又无处不浸透中国匠师们的高超技艺和心灵创造,无处不焕发着中华文明的光华。


相比明清官窑瓷器,元青花在市场上鲜有出现,而如此具有典型风格的立件大器更为难得,可遇而不可求。



Lot 6207

清康熙 矾红描金獬豸瑞兽纹笔筒

“大明成化年制”款

H:15cm

估价:RMB 700,000 - 1,200,000


备注:

1.北京翰海,2002年12月9日,编号1159

2.“逸汝山房”重要私人收藏

出版:《明清笔筒》,马未都,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1月,页58


本品作筒状,口底相若,器型规整。外壁通以泛红描金彩为饰,绘獬豸瑞兽纹饰,布局紧凑,一丝不苟,具康熙时期时代特征。所绘三只獬豸瑞兽神态各异,敷施异彩,或回首或前视,均勇健凶猛,生动鲜活,不羁之态溢于画面。 獬豸神态凶猛,右爪轻抬起,昂首凝望,口吐烈火目露凶光,身后双翼姿态矫健,各兽之间装饰鳞草花卉,其下花卉形态描绘规整,底以青花书“大明成化年制”款。


獬豸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此器所绘之獬豸,生动自然,画工精丽,彩色艳丽,颇为精彩。当为清代康熙时期矾红彩器之文房佳作。



Lot 6260

清雍正 粉彩高士葫芦形长颈扁方瓶 

H:13.8cm

估价:RMB 800,000-1,200,000


备注:

1.克拉克夫人(Mrs Alfred Clark)旧藏

2.伦敦苏富比,1975年3月25日,编号141

展览:
《Art Treasures》,1962年, 编号550

出版:
1.《中国瓷器与玉石》《Chinese Porcelain And Hard Stones》,卷2,E Gorer Jf Blacker,1911年,图版226
2.《Chinese Porcelain》,卷2, 编号683

注:本件拍品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默认提货地为中国香港,详见《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拍品器身扁平,呈葫芦状,形制小巧别致,以拼接法制成,工艺较为复杂,底足露胎,瓶身通施白釉,以粉彩绘制纹饰,前后两面绘以仙人高士,两侧绘以佛家八宝。瓶身一面以粉彩绘仙人童子图,留白处配以奇石,高士神情娴静,衣褶飘逸,手持如意,童子回头远望,脸庞圆润,后背葫芦飞出五只蝙蝠祥云缥缈,好似霞光万丈,颇如仙境一般。另一面绘画高士采春图,老者眯眼蓬须,头戴发箍,一手执拐杖,一手中挎篮,倚木而息逍遥自在。两侧各设四件八宝纹样,纹饰生动,其八宝寓意美好。画面所现葫芦,蝙蝠,如意又是吉祥之物,葫芦飞出五只蝙蝠身边围绕,素有“葫芦中岂止存五福”之赞。整器工艺精湛,设色明亮,笔触细腻,布局舒朗,纹饰精雅,色彩对比鲜明,殊堪赏玩亦是雍正朝清雅之陈设佳器。人物描绘的生动传神,更反映了雍正时期粉彩人物画的高度艺术性。



Lot 6212

清雍正 青花群仙贺寿大盘口尊

H:84cm

估价:RMB 800,000 - 1,200,000


备注:“逸汝山房”重要私人收藏


此尊撇口,长颈,溜肩,鼓腹,圈足外撇。器型硕大端庄不失典雅。通体青花淡描群仙贺寿纹饰,五老身着华服,集于一堂,展卷观览太极图卷,形象颇为生动。腹部通景绘塑群仙庆寿图,画面中麻姑、方朔、八仙、和合等群仙手持寿礼,分别从四面八方赶来为寿星庆寿,寿星立于石台之上,旁以侍童和瑞鹿为伴,并作揖呈回礼之态。整幅画面构图饱满,人物众多,画面精彩,彰显了康雍交际时期窑工不俗的创造和绘画功力,

五老图及群仙庆寿图为清代康雍时期,颇为流行的瓷器装饰题材。五老,又称“睢阳五老”。据明末张岱《夜航船》载“睢阳五老,宋冯平与杜衍、王焕章、毕世长、朱贯,咸以耆德挂冠,优游桑梓间。暇日宴集,……时人谓之睢阳五老。”五老不仅长寿,而且功成名就后隐退睢阳,每每宴集为会,并赋诗酬唱,为后世所敬仰。庆寿题材瓷器装饰,因庆贺对象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以寿星为庆贺对象,来庆贺的多为八仙人物;另一类则为以西王母为庆贺对象,来者多为群仙。而以前者为题材的瓷作,多用于为男性庆寿,而后者多用于女性。而本品特殊之处在于庆贺者虽为寿星,但来贺者则为群仙。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本品不俗的地位。


本品体量硕大,气势颇为恢宏,其采用青花淡描装饰手法,极具装饰效果,而且在同期作品中非常罕见。另外,如此体量之大器,不仅制作和烧制难度颇大,而且颇费成本工时,但其不变形,而且质量和画工如此之高。其流传近三百多年而保存如初,极为不易,颇值珍视。




05

明清古典家具

珍品异彩纷呈


本次春拍,“逍遥座——重要名藏明清古典家具”专场带来17件明晚期至清代黄花梨、紫檀及铁梨木精品古典家具。其中,高过三米、宽逾六米、尚存屏心的稀见黄花梨大围屏“清早期 黄花梨螭龙福禄寿纹框人物故事图围屏 (十二扇) ”,柯惕思藏“明 朱红漆四抹门大经柜”及“明 黑漆三攒靠背圈背交椅”皆为精中之精。



Lot 6324

清早期 黄花梨螭龙福禄寿纹框人物故事图围屏(12 扇)

单片:H318cm,W53cm,加铜榫头:54.6cm

估价:RMB 8,000,000 - 12,000,000


备注:西安户出

注: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围屏为大型家具,此套围屏又为其中之巨大者,高过三米,宽逾六米,气势憾人。其纹饰独特,文雅华丽,与常见者不同。屏风附清代原装绘画及楷书寿序。出自西安,典型北方枣红皮壳。尺寸、纹饰、屏心皆佳。


上格为楣板,其内镶委角长方形开光绦环板,透雕兼浮雕双螭捧“福”“禄”“寿”三种文字,三字皆由变体螭纹变化而成。不同字两侧双螭造型亦各不相同,比如福字两侧螭龙作昂首挺胸状,上喙尖而长;禄字两侧螭龙作 S 形曲折,龙首硕大;寿字两侧螭龙作拱身状,嘴大张。两侧螭龙形态均与中间字形风格统一,布局玲珑剔透,显示了古代工匠高超的图案变化能力。雕刻神采飞扬,充满动感。


“福”

“禄”

“寿”



屏心中部的腰板,亦较为特殊,不设绦环板,而是另设一周黄花梨圈口为牙条为子框,内裱绢画花卉或花果图案装饰。


裙板为其精彩之处,比常见者比例要高,有足够空间可以安排纹饰。裙板亦为委角长方形开光,但委角处向内出小牙,形成变化。其内又以两两相对的如意云头纹连为一周,宛若花边般围绕着中间的纹饰,具秾华之美,为这套围屏点睛之处,使其从众多同类黄花梨围屏中脱颖而出。其往内则为上下两条大螭龙围绕“福”“禄”“寿”而成,三字亦由变体螭龙纹组成,与楣板处呼应,又有疏密、大小等变化。雕刻利索,物象神态飞动。


屏下方设牙板,中垂膛肚,沿边饰拐子龙纹。屏框底部原装铜脚,亦随边框做委角,甚为考究。


无论公私,历来所见,尚存屏心的黄花梨围屏,恐怕仅有两三架而已,更何况此例题材之佳、尺寸之巨、纹饰之美、工艺之精,足可称黄花梨大围屏中之佼佼者。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Lot 6321

明 朱红漆四抹门大经柜

长:148cm ,宽:86cm, 高:187cm

估价:RMB RMB 2,500,000 - 3,500,000


备注:柯惕思(Curtis Evarts)“善居”藏

展览:

1.2015年 北京 中和“经典收藏邀请展”

2.2016年 北京 红砖美术馆“识别区:中国-丹麦家具设计”

出版:

刘传生:《大漆家具》图号46,第244-245页,故宫出版社,2013年

注: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刘传生:《大漆家具》图号46,第244-245页

故宫出版社,2013年


圆角柜杉木为胎,通体髹红漆,漆层厚实,保存状态极佳,发色艳而不浮。柜体硕大,大进深,框架挺拔,气势俨然,静默如山,雄峙如雕塑、建筑,屹立600余年而气势犹存,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一件年代确凿的传世圆角柜,亦是中国宫廷家具史乃至中国家具史的重要孑遗,稀缺性、重要性、艺术价值、研究价值兼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高度逾人,但宽度达148厘米,是常规圆角柜的一倍半,进深88厘米,是常规圆角柜的2倍,故而气势恢宏,无可比拟。


腿足侧脚收分明显,稳固挺立。四抹门,门心落膛,抹头高凸于门心表面,充满结构美观。值得注意的是,柜门腰板位置偏下,分割门心,上部高而下部矮,这是宋元以来隔扇门、柜门常见比例,明正统《新编对相四言》所绘圆角柜即使这种比例关系。



柜门上设镂如意云头的长面叶、丫形钮头、圆拉环、菊瓣式垫片,柜门框背面设梭形垫片,贯穿柜门框的扭头至此做成铆钉。铜饰件材质泛紫,与宣德炉所见铜制接近,不同于明清时常见的白铜。


明 朱红漆四抹门大经柜(局部)


由于各部位使用频率和人接触程度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断纹和状态。其柜门浑然一体,隐发稀碎断纹如丝蔓,但颜色稍有变化,断纹时深时浅,时疏时密,光泽感明显。腿足发稀碎断纹,牛毛断兼小蛇腹断、皴断。侧面由于人的干扰较少,发匀称的丝蔓断、龙鳞断,皮壳干爽。背面则皮壳老旧苍古,亦不见大断纹,可以想见漆质之佳。由于柜表在外,故发色红而偏橙,较艳。内里则红而偏深色,柜门、内膛、隔板漆质保存均甚完整,遍布大蛇断,恢宏苍古之气,令人赞叹。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明 朱红漆四抹门大经柜(局部)


杉木性稳耐久,木质纤维长、匀称,有大料,是建筑、漆家具胎骨上好用材,明清时官式漆器也是以杉、楠木为大宗。此例漆质保存之完整、良好,亦是与杉木优秀品质有关。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明 朱红漆四抹门大经柜(局部)









漆质保存上佳,因600余年加持,发色更加沉稳,现出皮革般悠悠光泽,高贵非凡,所见明初红漆多为这类质感,当与细密坚实的漆质有关。



明永乐十一年红漆戗金圣旨牌的漆质

武当山博物馆藏


“大明宣德年制”款剔红龙凤纹橱(局部)


碳十四采样检测,为1356±35年,即元至治元年(1321年)至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从其沉稳端庄造型和漆质水平来看,更偏向于明洪武时官器,可谓无与伦比。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Lot 6322

明 黑漆三攒靠背圈背交椅

长:72cm,宽:59cm,高:99cm,座面:H47cm

估价:RMB 600,000 - 1,000,000


备注:柯惕思(Curtis Evarts)“善居”藏

出版:

中央美术学院:凿枘工巧《坐位:中国古坐具艺术》件六,第54-55页,北京故宫出版社,2014年。











中央美术学院:凿枘工巧《坐位:中国古坐具艺术》

件六,第54-55页,北京故宫出版社,2014年。


此椅为榆木制髹黑漆圈背交椅,造型端庄,比例得宜,气质上佳,若堂堂丈夫,自带威严,搁置空间,呈现出雕塑般美感。


交椅原通体披麻挂灰髹黑漆,因年代久远,掉落较多,斑驳沧桑,难得胎骨基本完整。经碳十四检测为明晚期所制,可作为标注器。明万历时期为中国家具高峰明式家具之源头,亦是软木髹漆家具与硬木家具交替时期,此椅造型简练大方,堪足为明式家具之经典代表,倘说精细细腻,不如硬木;若论粗犷大气、意向古朴,此椅又过之。


自腿足处采漆样做碳十四检测,年代为1621 ± 21年,即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至崇祯十五年(1642年)。


明 黑漆三攒靠背圈背交椅


别例可参考明鲁荒王朱檀墓出土之木圈背交椅模型。


木圈背交椅模型

明鲁荒王朱檀墓出土






北京保利拍卖2024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预展

6.9至各专场拍卖前一日


拍卖

6.12-6.15


地点

北京国贸大酒店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号)



-END-

图片信息来源|北京保利拍卖

©️禁二改丨盗用


回到顶部点击[在艺App]关注我们

了解每日全球艺术市场动态



#今日份视频号




往期文章回顾










在艺App
在艺App是移动艺术生活服务和点评社交应用。“在艺”官方订阅号,定期推送重要艺术展览、活动资讯,精选在艺社区有趣、好玩的艺术话题和资深艺术达人的笔记分享,不定期发放各种福利;下载“在艺”APP请到各大应用市场搜索“在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