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下午,我都在锯一棵雪松:《在西伯利亚森林中》,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

文摘   2024-10-24 20:51   新加坡  

西尔万·泰松在西伯利亚湖畔小木屋里的常规状态是:微醺地漂浮在白雪覆盖的寂静中……

微醺使人失去敏锐度,但,却令温柔降临。

《在西伯利亚森林中》由几百篇日记组成,讲述西尔万·泰松在贝加尔湖畔西伯利亚小木屋与世隔绝的自然中,体验深度孤独与冥想的六个月。

至于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在书中,他是这样说的:

“我曾向自己承诺,四十岁前在森林深处过一段隐居生活。我在贝加尔湖畔雪松北岬的一座西伯利亚小木屋里居住了六个月。村庄在一百二十公里以外,没有邻居,不通道路,偶尔有人造访。冬季,气温降至零下三十摄氏度,夏季,熊在湖岸陡坡出没。简言之,这儿是天堂。我带去了书籍、雪茄和伏特加。至于其他——天地,静寂,孤独——已在那里。”

同名电影《在西伯利亚森林中》剧照
法国、意大利2021年出品
编剧: 萨菲·奈布、大卫·奥霍芬、西尔万·泰松  导演: 萨菲·奈布
主演: 拉斐尔·佩尔索纳、Evgeniy Sidikhin
它像是一部独白式的旅行日志,带着一股荒野的孤独感。
促使我去读这本书的,是源于2012年,法国France Inter广播电台发起制作了一档名为“与……共度的夏天”的系列读书节目,他们设想的场景是:
人们躺在海滩上享受假日的阳光与海风,或者在午餐前,喝上几口开胃酒,此时,电台同步播放着探讨蒙田的专题节目。
第一年,他们邀请了法兰西公学院的知名教授托万·孔帕尼翁(Antoine Compagnon)解读蒙田的经典著作《随笔集》。
在浩繁芜杂中大刀阔斧地“选出四十来个段落,加以简要评述,既展现作品的历史深度又要挖掘其现实意义”,这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好在孔帕尼翁教授是个很随性的人,他完全随心所欲地跟随自己的感觉走,不去顾虑作品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四十个段落就在那年夏天每天中午12:55-13:00,从周一至周五,连续四十天随着电台电波通往听众,那成为无数的人们与蒙田共度的一个夏天,节目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度假者在沙滩上晒黑的不只是皮肤,还有他们的灵魂。”
此后的每年,电台相继推出了与普鲁斯特、波德莱尔、雨果、马基雅维利、荷马、保尔·瓦莱里、帕斯卡尔、兰波等共度的夏天系列节目。
 “与荷马共度的夏天”这个主题由西尔万·泰松担任,在读完他关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构成荷马史诗的经典作品解读后,我读到了这本《在西伯利亚森林中》,当然许多人也许是透过根据泰松的经历和这本书拍摄的电影而来的。
《在西伯利亚森林中》
【法】西尔万·泰松/著  周佩琼/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他用一种优美、纯净的笔触描绘着贝加尔湖冬日的宁静:
“我喜欢这些被雪覆盖的小路,喜欢那些似乎没有尽头的白色荒野。这里的安静像一块巨大的棉被,将我整个包裹住。”
在这些文字中,仿佛能听见雪的吱吱声,感受到空气中的冷冽,甚至连他脚下的每一步,都被大地深深记下。
泰松在这片冰雪世界中,与外界断了联系。他从中收获的不只是自然的美,还有自我内心的平静。正如他所写:“有时,孤独不是因为缺乏人际交往,而是对内心深处的声音有了更敏锐的听觉。”他在这种孤寂中,反而获得了深层次的自我对话。
同名电影《在西伯利亚森林中》剧照
大量的时间,他用来阅读:
叶夫根尼娅·金斯伯格的《眩晕》记述了她在古拉格的那些年。我在温暖的睡袋中读了几页。醒来时,我的日子一个个地挺立着,完整无损,充满渴望,白纸一片。这样的日子,我还储备了数十天。它们的每一秒钟都属于我。我能按自己的心愿自由支配,使之成为光明、沉睡或忧郁的篇章。
我了解登山者攀登峭壁时的垂直眩晕:深渊的景象令人心惊。我记得旅行者在草原上的水平眩晕:逐渐消失的界线使他茫然。我清楚酒鬼在自认为发现一个天才念头时的眩晕:他感觉这个念头在体内不断膨大,而大脑却拒绝让它正确成形。我发现了隐士的眩晕,对现世虚无的恐惧。和在悬崖上感到心脏收缩一样,并非因为脚下有什么,而是因为前方有什么。在这个无事可做的世界里,我可以自由地做任何事。我望着塞拉芬的圣像。他所拥有的,是上帝。无论人们如何祈祷,上帝都不会嫌太饱。这是个打发时间的绝妙办法。而我呢?我所拥有的是写作。
他重新感受身体,感受时间的质量:
我们越远离机器的服务,肌肉便越膨大,身体也越顽强,皮肤越发强韧,面容越发坚忍。能量获得重新分配,它从器具的腹内转移到了人的身体。猎人犹如辐射生命力的发电站,当他们进入房屋时,光芒便充满整个空间。
幽禁在有限空间里的我学会了慢动作。精神也渐渐入睡。
他在敏锐度方面所失去的,在诗意上获得了弥补。
有时会有一种什么都不想做的愿望。我在桌旁已经坐了一小时,监督着阳光在桌布上的游移。光线使它碰触的一切变得高贵。树木、书脊、刀柄、面容的曲线和时间流过的轮廓,甚至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在这个世界上,即使作为一粒尘埃,也并非一无是处。我就这样对灰尘产生了兴趣。三月将是一个漫长的月份。
……
同名电影《在西伯利亚森林中》剧照
然而,孤独也是一把双刃剑。泰松并非时刻感到满足,偶尔他也会陷入沉思和困境。他说:“在这无边的寂静中,我突然意识到我能听见自己呼吸的声音,仿佛生命只剩下这唯一的痕迹。”他时常在内心挣扎,面对那种深不可测的孤独感,他开始反思自我、生命的意义以及与世界的联系。
书中有一段泰松描述了他在寒冷中一次试图捕捉野兔的经历:“那一刻,我和那只兔子仿佛成了同一片土地的生灵。它的逃脱让我恍然醒悟,或许我们都在为自由奔跑,而自由,是逃离所有束缚。
这段捕猎的失败让他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仿佛他自己也像那只兔子一样,被无形的社会规则和内心的禁锢所追赶。
他在这片荒野中的收获,不止是生存技巧,也是一种精神上的重生:“远离一切繁忙,我终于能够感觉到自己真正活着。每一天,不再是为了某个目的,而是为了生存本身。”这句话道出了他在贝加尔湖边小屋生活的核心感悟,远离现代社会,他得以重新认识生命的纯粹。
绝大多数时候,泰松在贝加尔湖畔的生活状态常常是这样的:
“整个下午,我都在锯一棵雪松。这是一项苦役活:木质致密,金属锯齿锉起来很费力。我向南望了一眼,喘口气。风景安详,结构完美:湖湾的弧线,天空中硫酸盐的痕迹,松树的锥顶,巨大的花岗岩褶皱。小木屋安坐于一首短歌的中央,与湖泊、山岭和森林的世界相接,而这三者分别象征死亡、永恒的回归,以及神圣的纯净。”
他是享受风雪的人。
同名电影《在西伯利亚森林中》剧照
泰松的几百篇日记,就这样也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细碎的时间,追随他的足迹与目光,去凝视山峦的诗篇,在湖水变成玫瑰色时饮茶,扼杀对未来的欲望,呼吸森林的气息,追随月亮的弯弓,仰慕古老的树木,驯养山雀,捉住一切对美不够恭敬的浮华之感,将目光也投向湖岸的另一边,经历数周静寂的积雪,在暴风雨爆发怒火时,待在温暖的小屋里,迎接太阳和野鸭的回归,扯下熏鱼肉,感受鲑鱼子的油脂唤醒喉咙,感受四十度烈酒的灼烧,最终学会了在窗前静坐,体会在神灵的帮助下驯服时间……
《在西伯利亚森林中》是一部自然书写之书,也是一部精神探索之书。泰松的困境与收获交织在一起,最终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他既渴望与自然融为一体,又时刻在与内心的孤独斗争。这种张力,构成了他在这段旅程中的全部体验。
我喜欢这部作品,它面向自然写作,是一部每个人内心都渴望的心灵之书,毕竟一个人的一生,有哪怕仅仅是六个月短暂的时光,真正生活在密林深处,与纯粹的自然度过一段时间,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都是可望不可及的。但泰松替我们尝试了一次这样的生活,间接地,在他的经验之上,我也似乎完成了我的一些经验的补足
这就足够了。
西尔万·泰松(Sylvain Tesson,1972—)
法国作家,同时也是记者、地理学者、旅行和探险爱好者。
2004年,泰松以游记《狼轴》获得广泛关注,近年来接连获得龚古尔短篇小说奖、美第契杂文奖、雷诺多长篇小说奖等。
多年的旅行和探险生涯让泰松越来越敬畏自然。2014年,泰松在一次攀岩中失足跌落,昏迷八天,造成终生面瘫和右耳失聪,他非但没有停止旅行和探险,反而产生了时不我待的想法,更加频繁地旅行和写作,更加醉心于远方
附:被泰松带去西伯利亚的书单——
《地狱码头》,英格丽·阿斯提耶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D.H.劳伦斯
《论绝望》,克尔凯郭尔
《雪中足印》,埃里克·罗姆
《会走路的剧院》,菲利普·芬维克
《阿加菲娅的消息》,瓦西里·佩斯科夫
《印第安溪》,皮特·弗洛姆
《沉醉于上帝的人》,雅克·拉加里埃尔
《一辆淡紫色出租车》,米歇尔·代翁
《闺房哲学》,萨德
《吉尔》,德里厄·拉罗谢尔
《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
《冷血》,杜鲁门·卡波特
《小木屋的一年》,奥拉夫·冈多
《婚礼集》,加缪
《堕落》,加缪
《南海鲁滨逊》,汤姆·尼尔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卢梭
《人世之歌》,吉奥诺
《富凯》,保罗·毛杭
《笔记》,蒙泰朗
《消逝的七十年》卷一,荣格尔
《反叛的契约》,荣格尔
《戈耳狄俄斯之结》,荣格尔
《方法,药剂和陶醉》,荣格尔
《非洲游戏》,荣格尔
《恶之花》,波德莱尔
《邮差总按两次铃》,詹姆斯·M.凯恩
《诗人》,迈克尔·康奈利
《染血之夜》,詹姆斯·艾尔洛伊
《夏娃》,詹姆斯·哈德利·蔡斯
《斯多葛派》,七星文库
《血腥的收获》,达希尔·哈米特
《物性论》,卢克莱修
《永恒回归的神话》,米尔扦伊利亚德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
《台风》,康拉德
《颂歌》,谢阁兰
《朗塞传》,夏多布里昂
《道德经》,老子
《玛丽恩巴德悲歌》,歌德
《短篇小说全集》,海明威
《瞧!这个人》,尼采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
《偶像的黄昏》,尼采
《最后的边境》,格雷·奥尔
《孤独小屋的契约》,安托万·马塞尔
《世界中心》,桑德拉尔
《草叶集》,惠特曼
《苦炼》,尤瑟纳尔
《一千零一夜》
《仲夏夜之梦》,莎士比亚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莎士比亚
《第十二夜》,莎士比亚
《圆桌故事》,克雷蒂安·德·特鲁瓦
《美国黑匣子》,莫里斯·G.唐提克
《美国精神病人》,布莱特·伊斯顿·埃利斯
《瓦尔登湖》,梭罗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昆德拉
《金阁寺》,三岛由纪夫
《黎明的允诺》,罗曼·加里
《冒险者》,约瑟·吉奥瓦尼

第一行诗
在憨沉的生活里写一行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