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刷着新闻、阅读社交媒体上的“干货”、看着短视频和热榜,难免产生一种满足感,或者安慰:“今天又学到了好多。”如果冷静下来审视会发现,这种“快速学习”其实带来了一个意外副作用:假性学习。也就是说,我们“以为”学到了,却仅仅是在知识的表层打转,未曾深入内化。这可能体现在越来越难保持长时间的专注和思考,譬如耐心读完一篇长文章或者一本书、写一篇逻辑清晰的文章、深入分析与思考一个问题、清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等。这种假性学习的习惯使得我们在信息汪洋中维持专注和深度思考显得力不从心,陷入了一种虚假的“学习”状态。这样的困扰十分普遍,几乎是信息时代下的通病。碎片化汲取信息带来的专注力、思考力和学习力的退化,已经在互联网上被以碎片化的方式反复谈的太多了。在这里,我想从信息或知识获取的两种不同方式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即我认为这是显性连接和非显性连接之间失衡的结果。围绕这一话题的第一篇内容,我们来聊聊“假性学习”这一现象。通过了解假性学习的成因和表现,看清其中的误区,逐渐走出“学习陷阱”,重获真正的理解力和学习力。假性学习,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看似了解了许多知识,实际上却没有真正理解和内化的学习方式。假性学习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我们在短时间内通过信息流掌握了新知识,但这些知识并未被深入加工,停留在了表层认知的阶段。譬如,社交媒体上一些博主学习英语的视频看似努力,实则可能是假性学习。其视频展示自己边看英语教材边认真抄写,桌上堆满笔记。但这种学习方式存在问题:只是机械抄写,未深入理解单词用法、语境及句子含义、应用场景等。缺乏互动反馈,独自抄写,未与他人交流讨论,也未实际应用知识,无法发现错误与不足,难以深化拓展知识。虽展示大量笔记,但不能代表真实英语水平,实际交流中可能仍困难重重。
这种学习方式看似努力自律,实则陷入假性学习陷阱,仅表面呈现过程与成果,未实现知识内化应用,无法带来有效学习效果和成长进步。典型的“假性学习”使我们不断接触新信息,却缺乏深入理解和长期记忆的加工过程。假性学习的危险在于,它消耗了时间和精力,却难以带来有效的成长和进步。要理解假性学习的成因,先要了解我们接触信息的方式。信息的获取可以大致分为显性连接和非显性连接两种。显性连接就是快速、直接的信息获取方式。例如,刷短视频、看热点新闻、浏览图解教程等都属于显性连接。这类信息通常简明、直观,容易让人短时间内快速理解。因此,显性连接是一种“快餐式”的信息消费模式,它能迅速带来满足感,满足即时需求。显性连接虽然高效,但如果依赖过度,会形成“快捷陷阱”。长期接触这种快节奏、浅层次的内容,让我们大脑习惯了“短平快”信息的刺激,逐渐失去耐心去探索更深层的知识。就像习惯于有问题就直接翻标准答案的人,对探索问题和挖掘问题延伸出的可能性失去了兴趣和耐心,总是希望快速获得确定的结果,而不愿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深入思考。这种对显性连接的过度依赖,使得我们的大脑逐渐变得懒惰,专注力和理解力也随之下降。“每日十个热点”:早晨打开新闻推送,阅读“今日热点一览”,快速扫过每条新闻标题,觉得自己掌握了时事。然而,很多人并未深入了解一些新闻背后的真实性和复杂性,这种表面性了解使得我们无法获得真正的洞见。“三分钟学会XX”:互联网上的短视频、图文教程,通过短短几分钟让人掌握某项知识,带来即时成就感。学习者往往很快就从一个三分钟,刷到另一个三分钟,这种速成方式难以带来长久的知识沉淀。显性连接并非毫无价值,只是它无法作为唯一的信息获取方式。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深度学习方式——非显性连接。非显性连接指的是需要经过深入思考和长期积累才能获取的知识。例如,阅读一本经典书籍,系统地研究某个专业领域,甚至与专家进行探讨,都是典型的非显性连接。这些方式虽然耗时长、见效慢,但它们能真正帮助我们沉淀知识和建立知识体系。如果通过非显性连接的方式,去看待一些社会事件,可能会带来完全不同的视角。以校园霸凌事件为例,如果一个人只是通过社交媒体上的简短报道(显性连接),可能会了解到事件的一些表面信息,比如某个学校发生了霸凌事件,有学生受到伤害等。但是,如果想要深入了解校园霸凌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采用非显性连接的方式的人,可能会查阅相关的深度调查报告,了解校园霸凌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发生频率和特点,以及其对受害者身心健康造成的长期影响。他会阅读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书籍,从理性层面了解霸凌者的行为动机和心理成因,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他还可能会深入学校进行实地调研,与教师、学生、家长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亲身经历和看法,获取第一手资料。通过这些非显性连接的学习方式,虽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能够对校园霸凌事件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不仅仅停留在事件的表面现象,从而能够更好地思考如何预防和促进社会解决这类问题。再比如,在研究人工智能领域时,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和学术论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技术原理、算法模型以及应用场景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人工智能这个复杂领域的全貌。非显性连接的学习和思考方式,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帮助我们掌握一个行业、一个领域、一个研究课题或一个现象背后深度交织的复杂因素,使我们看待问题能够呈现出多维度、多层次的视角。非显性连接的好处是,能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当我们深入研究一个课题时,我们不会轻易接受现有的观点和结论,而是会对其进行质疑和分析。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并尝试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此外,非显性连接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我们建立长期记忆。与显性连接那种快速获取和遗忘的信息不同,通过深入思考和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会在我们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这种长期记忆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在需要的时候快速提取相关知识,还能够为我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非显性连接的模式,从投入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来看,的确要求更高。它不像显性连接那样能够快速地给予我们信息的满足感,而是需要我们的心沉静下来,长时间专注于某个领域或主题。正是这种长时间的投入和深度的钻研,使得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精髓,突破表面信息的局限,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建立起扎实的知识体系,培养出深入的思考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这种能力和知识储备将在我们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和挑战。在信息泛滥的时代,摆脱假性学习的困境,培养深度学习的能力,需要一些具体的策略和步骤。以下是一些实际的操作建议,帮助我们更好地平衡显性连接和非显性连接,避免假性学习的陷阱。自我评估:列出一周内所接触的信息类型,标出显性连接和非显性连接的比例,看看是否过于依赖显性连接。清楚了解自己接触的信息类型,是迈向深度学习的第一步。设定专门的时间段进行非显性连接的内容学习,比如每天晚上1小时阅读一本专业书籍或深入研究一个领域的话题。在这个时段,关闭手机通知,避免显性内容的干扰。深度学习需要稳定的环境和足够的时间。选择一个主题进行长期追踪,而不是频繁更换学习方向。比如,可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领域,深入阅读相关书籍,或参加系统的课程,反复思考和应用所学知识。深入钻研某个主题,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对该主题的深刻理解,避免浮躁的“假性学习”。信息过载的时代,我们不仅要“学会”,更要“学会深度学习”。假性学习虽然带来了短暂的成就感,但它无法帮助我们真正内化知识,提升认知深度。非显性连接则是帮助我们实现深度学习、长远发展的关键。通过自我评估、设定深度学习时段、深入钻研等方式,我们能逐步走出假性学习的陷阱,真正实现知识的积累和成长。清单式自测:列出你常看的内容,区分显性和非显性连接,看看你当前的信息消费方式是否需要调整。制定深度学习时间:每天固定时间,关掉手机通知,专注于阅读、反思或系统学习。追踪一个主题:选择一个你关心的话题,花时间深入钻研,形成对该领域的深刻理解。下一篇内容,我们将探讨一下“深度学习的力量——非显性连接如何改变认知方式?”聚焦非显性连接的特点及其带来的深度学习效果,解释为什么深入、系统的思维对我们自身,特别是儿童的长期成长和学习更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