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青春13

文摘   2024-10-26 18:39   陕西  




铁血青春
小说连载之十三  作者  李茂平
第七章   初中岁月 (下)
         

 

吃完了饭,张勇从家里拿来了书包,和方霞面对面趴在桌子上,开始做作业,这是他俩从小学起就养成的习惯。房子里静极了,柔和的电灯光将两个几乎挨着的头形拉长在窗帘上,只听见沙沙的写字声,偶尔他们抬起头来会心地一笑。有时他们热烈地争论着,吵得不可开交……

星期天,他俩经常去树林里散步,照例是每人手里拿了一本书。

时值迷人的初秋,挺拔高大的穿天杨在秋风中微笑,婀娜多姿的垂柳,摇曳着的柔软的枝条,弥漫着瓜果甜香的和风,轻轻抚摸着他俩青春的脸庞,吹入胸怀,沁人心脾,树林中一条小河欢快地流着,河两边青草繁茂,在阳光下闪耀着绿莹莹的光辉。

“勇哥,《毛泽东同志的初期革命活动》你看完了吗?”

“看了两遍,还在看,这本书对我启发太大了,毛主席小时候做到了不动笔墨不看书,他读完了所有能借到的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我也要向他那样,读书、记笔记,读万卷书,走万里路。”

“那你感触最深的,能给我讲讲吗?”

“太多了,毛主席从小就立下了崇高的理想和道德目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的这句明言,成了他的口头禅;热烈追求新的思想,同时又养成勤劳朴实的生活作风;不但勤于学习,而且讲求实践,刻苦锻炼自己;总之,毛主席在读书时,对自己要求特别苛,特别严,他从不以已有的知识和修养为满足,他就是想寻求一条解决中国问题和人民痛苦的途径,同时坚持达到这个理想所应做的各种努力。”    

“毛主席太伟大了,你看完了我也一定认真看看。”

“看了这本书,我对毛主席写的《沁园春.长沙》有了更深的理解,‘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他们身无半文,却心忧天下,经常在湘江中击水,去岳麓山攀登,慷慨陈词,情绪激昂,讨论中国向何处去,世界向何处去,这是何等的胸怀,何等的气魄啊!”

方霞被深深地感染了,她定定地瞅着张勇的眼睛,脸上呈现出一种神圣的美。他们谈论了很长时间。

“小霞,你看这里多美啊!来,咱们坐这棵大树底下,我给你背保尔的那段话。”张勇把书递给了方霞。

听着他熟练的背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方霞把眼睛从书上抬起来,看着他闪现着激情的眼睛,俊美而略带孩子气的脸庞,“我要是有这样一个哥哥该多好,不——也许正因为他不是我哥哥才更好呢。”一种早已来到心里的,自己也说不出来的异样感觉突然鲜明起来,使她的脸像盛开的玫瑰,在明媚的阳光中烁烁动人,她竟然没听到张勇已背完了最后一句。

“怎么?我背错了?”

方霞绯红的脸上,显示出压抑不住的兴奋,两眉时而微蹙,似乎有点烦乱,粗心的小伙子怎能体会到少女细腻的情感呢。    

“没有,你的记忆力真好,能分给我点就好了。”姑娘平静了一些,“勇哥,咱俩岁数一样,可我总觉得你比我大,你懂得那么多!对了,将来,你想干什么?”

“将来——我要当一个哲学家,或者当一个作家,还有当一个飞行员,驾驶着风驰电掣般的战鹰,在万里蓝天翱翔。”恰在这时,一只银燕高高地飞过蔚蓝的天空,后边拖着长长的白烟,传来了雷鸣般的轰隆声。张勇手舞足蹈了,“我在飞机上,可以看见你在这里向我招手。”他沉浸在幻想里,好像此刻飞机上的就是他。

    “看把你美的。”方霞看着他矫健的身材,心中想“他也许真能当上飞行员呢!”

“你呢,方霞?将来你干什么?”

“我可比不上你,我的哲学家、作家兼飞行员同志,”方霞调皮地眨眨眼,然后庄重地说:“我想当个工程师,用自己的双手把祖国的沙漠建成花园一样的城市。”

“不,你应该当个医学教授,身穿白大褂,有一双回春妙手,一身洁白,就像天山上晶莹的雪峰,我现在就可以想象出你将来的样子——就象童话里的白雪公主……”

“坏死了,坏死了。”方霞好像生气地上来挌肢张勇,可心里真是比吃了蜜还甜呢。

“咯咯……”两人的嬉笑声惊飞了树上的小鸟。

初三的学习生活更加紧张。他们的班主任是班里的语文老师,叫关世荣。她聪慧慈祥的眼睛本身就是知识的象征,她治学严谨,声音纯净,讲起课来循序渐进,滔滔不绝,更善于触类旁通,启发诱导;在教育界享有盛誉,被学生们倾心爱戴。从小学到中学,张勇的语文成绩都是班里的状元,他记忆力好,领悟力极强,凡读过的文章都能理解消化,警句格言信手拈来,写起作文来立意新颖,层次清楚,旁征索引,用词准确,逻辑性强,深得关老师的喜爱,他的作文经常作为范文在全校展览。张勇不但学习好,还为人正直善良,乐于助人,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在同学中威信很高。为了调剂紧张的学习生活,张勇组织了班篮球队、足球队,定期组织练球;课余时间还组织了全班同学参加的乒乓球比赛,班里文体活动搞得热火朝天,在全校都出了名。    

那一天语文课结束后,关老师把张勇叫到了办公室。

“张勇,明天放学后,你和方霞到我家来,我有事找你们。”

“好的,关老师,放学后我要先给几个同学补数学课,半个小时后再来可以吗?”

“没关系,晚了不行就在我家吃饭。”

“好,我今天回家给家里打个招呼,并告诉方霞,她一定特高兴。”

第二天,张勇和方霞兴高采烈地来到关老师家。一进门,他俩就惊呆了:房间是那样干净整洁、一尘不染,家具摆放典雅有致,圆桌上摆放着一盆盛开的君子兰,角柜上是一尊断臂维纳斯石膏像,靠东面墙全是顶着天花板的大书柜,写字台旁边,是一个硕大的玻璃鱼缸,十几只金鱼在水草中欢快地游着。张勇的眼睛露出羡慕的神情,赞不绝口:

“关老师,你家快比上皇帝的宫殿,太漂亮了!”

“哪有,你看,我并没有刻意布置房间,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我喜欢追求一种有情调的生活。对了,今天我叫你们来,是要告诉你们,自治区要组织中学生作文竞赛,你们要认真准备,争取好的成绩。我这里文学书籍比较多,你们想看就拿回去看。”    

“太好了!谢谢你,老师。”张勇一边说着一边打开了书柜,“方霞,你快来看,古今中外、传记散文、文学名著,应有尽有。”

两人站在书柜旁,觉的眼睛都不够用了,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精装、简装和线装书:巴金的《家》、《春》、《秋》;高尔基的《童年》、《母亲》、《我的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古文观止》、《契可夫短篇小说选》、《复活》、《红与黑》、《战争与和平》……他们一本本翻着、看着、说着,爱不释手。

“张勇,我觉的你最近应该多看看高尔基、契可夫的短篇小说,他们对生活的观察非常深入、细致,是细节描写的高手,会对你很有帮助的。方霞呢,多看看一些优秀的议论文、散文,提高谋篇、布局的能力,丰富词汇量,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关老师,我们记住了。”两人不约而同地说,相视一笑。

“你们俩呀,真是一对金童玉女,我要是有你们这么一对儿女,做梦都会笑醒的。”

“关老师,那我给你做儿子,方霞给你做女儿,好吗?”

“好好好!开玩笑的,你们做我的好学生,我已经心满意足了。我这里就是你们的第二个家,啥时候都可以来,书随便拿着看。”关老师脸上笑开了花,眼睛里闪现着慈爱的光芒。

“你们俩在这看书,我去做饭。今天咱们吃饺子。”    

“谢谢关老师,谢谢关妈妈。”三个人都笑了。

秋风给人们送来了累累硕果,星期天,张勇组织大家郊游,任远、冯山、栁华和方霞都参加了。他们先到兵团农场的瓜地里帮着农工摘瓜,一眼望不到边的瓜地里,哈密瓜一个挨一个,热情的农工们,请他们免费品尝甘甜的瓜果,刚开垦的生地种的瓜,那真是人间美味,什么炮弹黄、青皮脆、咪西嘎、黄蛋子、个个香甜可口。哈密瓜好像盛不下甜蜜似的,皮上裂着麻麻的小口子;特别是炮弹黄,刀子一插下去,啪的一声,瓜就裂成两半,黄色的瓜瓤甜的呴嗓子。接着他们又到葡萄园里帮着卸葡萄,绿盈盈的葡萄园里,一嘟噜一嘟噜小珍珠似的葡萄,挂满了葡萄架,原野上飘散着醉人的甜香。大家玩得十分开心。临了,每个人又都买了一份,准备带回家里。最后,他们来到熟悉的小树林,坐在那棵大树底下,又一次讨论小说《牛虻》。最近他们每个人都轮流看过。

“亚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真正的革命斗士,他为了自己的信仰,可以视死如归,从容就义,他的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张勇第一个发言。

“可是,亚瑟的命运太悲惨了,被自己心爱的人误解,心里该有多痛苦啊。”任远叹着气。

“我要是琼玛,我绝不会打亚瑟那一耳光。”方霞声音慢慢的,好像经过深思熟虑。

“为什么?”柳华有些疑惑。

“既然他们一块长大,她就应该坚信他不会做出那样的事,况且是受了教士的欺骗,亚瑟是无辜的。”    

“琼玛的代价也很沉重,那么大的一片白发,整个青春都毁了。”柳华十分同情琼玛的遭遇。

“也是,马克思好像说过,青年人最应该原谅的缺点就是轻信,所以,亚瑟应该得到原谅。”冯山引经据典,语气铿锵有力。

大家各抒己见,讨论的十分热烈。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亚瑟生活的年代,那些梦魇般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我们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新中国青年,等待着我们的是考高中、考大学,是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光明琦丽的未来,同学们努力啊!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回家。”张勇做了总结,大家说说笑笑往回走,边走边背诵着书中的小诗:

“不管我活着,

还是我死去。

我都是一只牛虻,

快乐地飞来飞去!”

升高中考试,张勇各科成绩全校第一名,任远、方霞也名列前十。冯山、柳华考上了中专。张勇的作文《炉火正红》获得了自治区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并在《西北铁道报》刊出。生活在他们面前展示着无比绚丽的色彩。

就在他们踮起脚尖展望前途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未完待续 

 喜欢关注点赞转发

乌铁老三届知青轶事
上世纪70年代,乌哈两地铁中,老三届知青随“上山下乡”大潮,分赴局管农(林)场“接受再教育”,艰苦创业,终身难忘。回忆文章,每每读到,心潮澎湃。佳作散落,不成系统。为系统整理,深入挖掘,今建“乌铁老三界知青轶事”公众号,书写春秋,重现岁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