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简介:
李茂平,男,1951年3月21日出生,籍贯甘肃武山县,中共党员。哈密铁中初六七(一)班,69年10月先在哈密火石泉五七农场后调铁一处农场。70年12月在青海铁一局四处工作,先后任调度员、工程队副队长、宣传科长、副段长、处办公室副主任。1989调铁一局建筑处任处办公室主任。1992年5月调中铁咸阳管理干部学院历任开发总公司办公室主任、建安公司经理、院办公室副主任、总务处处长等职,2011年退休。1995年至1997年获党校本科学历。本人在铁一局工作期间,曾长期担任铁路建设报、人民铁道报特邀通讯员,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等中央级媒体发表新闻报道、通讯三十多篇,在人民铁道报、陕西日报、陕西工人报等省级报刊发表各类文章二百多篇,在省和中央级管理类刊物上发表论文六篇。2015年秋撰写出版了,再现七十年代铁路筑路工人的长篇小说《铁血青春》;2021年5月撰写出版了,回忆父亲的记实小说《一个黄埔生的七十年》。本公众号编辑,电话:15191093509。
作者李茂平近照
作者李茂平在农场时照片
哈密铁中知青下农场的前前后后
一九六九年,上山下乡的热潮已席卷全国,作为哈密铁中初六六、初六七、初六八的三届毕业生当然不能置身事外,经过文革初期几年来各类运动的洗礼、大家的思想从狂热、迷惘、反思到冷静,人心思稳已成大势所趋。当时大家都有一个共识,不能再折腾了,不能再在家吃闲饭了,上山下乡我们该怎么办?我们会去哪儿呢?哈 密 老 火 车 站
八月,哈密鉄中学生在铁四小分校集中学习,有好消息传来,一工局各单位将来人招工,准备直接将学生分配到各单位,负责招工的领导是金德明。大家奔走相告,欢欣鼓舞。可是不知什么原因,又突然取消了。紧接着哈密铁路地区革委会给铁中的学生开了个会,宣布成立火石泉五七农场,并任命了几个连长,李忠臣是一连连长,谢宝生是二连连长,张立成三连连长,还有其他几个连长。根据这次大会的情况,是准备在五七农场安置哈密铁中的学生,但情况又发生了变化。没有施行。 九月初,哈密铁中学生李忠臣、谢宝生(系群众组织负责人)接到学校革委会通知,要求二人去乌鲁木齐第一铁路工程局(乌铁局前身)参加学生再教育分配会议,当时一工局成立了以农副业处副处长赵洪图为组长的再教育分配筹备小组。会议由局负责知青安置工作的军代表康三主持,各铁中都有代表参加,铁三中是靳万山和葛光武。会上赵洪图介绍了筹备情况,计划在几个农场安置所有铁中的学生。一个是哈密火石泉五七农场,因农场地处戈壁滩,开发潜力较大,作为主要安置点,一个是一处家属基地农场,一个是石河子林场,还有一个铁一局二处在宁夏中卫的银水桥农场,黄河边,条件好。几天后,赵洪图带着筹备小组的人到火石泉进行了考察,李忠臣也参加了,农场有个大院,有几栋平房,作为办公室、库房和宿舍,住了七、八个老工人,墙架上放着不少甜瓜,还有一个骆驼圈。考察完后筹备小组又和哈密地区的领导人进行了沟通,当时的哈密軍分区司令周立云大力支持。哈密铁路地区也进行了相应的准备。由于筹备小组决定,限于农场条件有限,乌鲁木齐三个铁中知青大部分,安置在火石泉并住在农场;哈密铁中的知青暂不住农场,每天坐火车到火石泉农场上班,故申请开行了往返的小运转列车。左起刘富文、李茂平、李春、徐国方、潘胜强、吕忠平下农场前在铁路上的合影
九月下旬,哈密铁中军代表周合,和铁中革委会副主任侯国强召集铁中群众组织负责人开会,宣布了哈密铁中知青下农场的有关事项,当场分发了二百个报到证,两个群众组织各一百个,人员由各组织自行决定,算是头一批安置的知青。当时李忠臣提出,自己组织的人员在铁中学生中占比较多,男生也较多,能否多拿二十个报到证,侯国强当即给予否定,并重申这是局筹备小组的意见,任何人无权改变。拿到报到证后,各组织紧锣密鼓进行了筛选填表,很快落实了两百名知青名单,完成了第一批哈密铁中知青下农场的相关手续和准备工作。十月上中旬,领了报到证的二百名知青,就每天早上坐小运转到火石泉五七农场劳动,下午五六点再坐小运转返回哈密,浩浩荡荡的队伍上车下车,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当时乌鲁木齐来的第一批知青已进驻到火石泉农场,开始了盖房工作。哈密铁中首批分配的同学自带工具,自带午饭,干活主要是打土坯,平整沙丘,换土修田。每天风吹日晒,风尘仆仆,中午有时无法热饭就吃凉的,吃了饭就在戈壁滩找个避风的地方猫一会儿。当时的亲历者在十月十五日的日记中写道:“我是哈密铁中头批分配学生的一分子,我们的工作是火石泉农场盖房开荒,办好这个农场,刚下去很艰苦,什么都没有,全靠我们白手起家,创造一切……”。转眼到了十一月,凌冽的北风刮起,大风卷着沙尘,午饭里全是沙子,难以下咽,农场条件如此艰苦,一些人有时候也许会发发牢骚,但大家的脸上仍然会洋溢着青春的笑容——一切会好起来的。 这是作者李茂平1969年10月15日日记中的一段记述
哈密铁路地区除了火石泉农场,还有桥梁厂农场,一处家属基地农场,后来筹备小组决定,家长是桥梁厂的就下桥梁厂农场,家长是一处的就下家属基地农场,因此,已经下到火石泉农场的一处子弟和一部分铁三中学生,又转回到一处家属基地农场。十二月初,由于天气太冷,农场决定哈密铁中知青回家冬休,大家开了两个月工资,每个月26.81元,高高兴兴回家了。一直到七0年开春后,哈密铁中知青(包括未分配的)才全部返回火石泉农场,乌鲁木齐几个鉄中的也集中到了火石泉,编成了十四个连队。八月份又从各个连队抽人成立了十五连。两千多知青齐聚火石泉,丰富多彩、叫人难以忘怀的知青生涯进入了高潮。本文由李忠臣(哈密铁中初六六级五班、火石泉农场六连),谢宝生(哈密铁中初六七级三班、火石泉农场六连),张立成(哈密铁中初六六级二班、火石泉农场六连)提供素材,李茂平(哈密铁中初六七级一班、哈密铁一处农场二排四班)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