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雨后的西湖,露出一缕阳光。
坐在湖边的长廊,翻阅着黄煌老师的《中医十大类方》,望着路边的游人,肤色白而消瘦,体型瘦弱,这是“桂枝人”体质;忧郁的阿姨,体型中等,肌肉看起来比较坚紧,应该是“柴胡人”;右侧走来壮实的大爷,精神饱满,肌肉结实,进到身旁,其脸上皮肤干燥且很粗糙,“麻黄人”,不会错。
《中医十大类方》提出“桂枝体质”“麻黄体质”“柴胡体质”“黄芪体质”“大黄体质”“半夏体质”,遵循药人的经验识别,通过体质考虑哪一类方,方法简约,便于记忆。
翻到半夏类方,黄煌老师从半夏证、半夏体质、半夏类方剂,阐述“半夏”类方。半夏人“营养状况较好,肥胖者居多;目睛大而有光……”,浮现出上周来诊的杨女士画像。
6月中旬,门诊走进一位高挑丰腴的女士,1米6的身高,110多斤,微胖的体型,双眼皮圆而大眼睛略带焦虑。
自诉:平时做销售工作,压力比较大,经常加班,精神状态紧张,晚上失眠;平时肠胃不是太好,特别是吃多胃胀,例假刚来,经前会有头痛,偶有低烧,大便正常。
查看舌诊,苔黄腻,闻之有口气;腹诊按压,叩之咕咕响,有如鼓声,不痛,腹力中等偏软。
我脑中默念,这不就是半夏人体征吗,腹胀心下痞、肠鸣,用半夏泻心汤?
听到包老师报出药方:姜半夏20g,黄芩15g,干姜10g,人参15g,甘草15g,黄连10g,红枣20g(打碎),茯神30g。上下午1包,服14天。
半夏为化痰药,可治咳嗽之痰液,亦可治滞留体内,肉眼无法看到的痰涎。其应用也很广,《伤寒论》、《金匮要略》中都有详细记载,配生姜炮制,可减半夏之毒,治恶心呕吐;配黄连、黄芩为半夏泻心汤可治疗心下痞而烦躁;配厚朴、苏叶、茯苓为半夏厚朴汤,治疗咽部异物感。
半夏泻心汤见于《伤寒论》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及《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半夏人的体质特征:圆、腻
1、面部圆润,眼睛圆而大。营养状况较好,肥胖者居多,目睛圆而大有光,眼神飘忽,眨眼频频。
2、舌苔腻。舌苔多正常,或腻苔、厚苔,或见半夏线,舌边有两条由细小唾液泡沫堆积而成的白线;脉象正常或多滑利。
半夏泻心汤证的主要特征
1、上腹部满闷不适,有轻度胀痛,但按之无抵抗感;
2、恶心甚至呕吐、腹泻、腹鸣等胃肠道症状;
3、烦躁,内热感,多梦或失眠;
4、舌苔薄或黄腻。
杨女士体态丰腴、大眼睛双眼皮,符合半夏人“圆”之特征。
舌苔黄腻,符合半夏人之“腻”。
平时胃部胀满,特别心下部位剑突下方不适,腹诊咕咕水声,叩之鼓音;正是“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不论方人亦或方病,要快速的掌握“一证见分晓”,在于对经典原方、经方书籍等基础知识的理解,更是对实践跟诊的思考。
先是学而思,后思而学,再则跟诊实践,将思考的方法用行动巩固,形成记忆,完成闭环,开方治病,解患者之忧。
用思考寻找方法,让实践解决问题;经历风雨,必见彩虹。
学员简介:
郭跃斌,生于中医之家,深受熏陶,尤爱经方,现跟诊抄方于包斐丰主任,学黄煌经方、扬中医之道。
--THE END--
推荐阅读:
1. 包医生的经方之路
3.【跟诊日记】廖志群:一大爷的“咳嗽”为何从大柴胡汤变成了真武汤
特别声明:
“点赞”是喜欢,“分享、收藏、在看”是真爱。我们一起让经方惠及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