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康复治疗师,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治疗方法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感觉障碍呢?
通过查阅文献,酋长将部分治疗方法汇总如下:
1、经颅直流电电刺激(tDCS)
方案三:阳极置于患侧半球的M1上,阴极置于对侧半球的小脑上,电流2mA,每次20min;
方案四:阳极放置在患侧初级感觉皮层,阴极放置在健侧初级感觉皮层,电流2mA,每次20min。
2、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
rTMS可对受损大脑产生刺激,并直接影响侧支循环的建立,可重新对大脑各动脉血流分布情况予以调节,利于患者受损神经感觉功能的恢复。
研究证实有效的方案如下:
患者仰卧位或坐位,“8”字线圈与头皮相切刺激部位为患侧大脑皮层运动区(M1区),采用5Hz频率,刺激强度设置为运动阈值的90%,每次刺激1s,间歇5s,每天治疗20min。
3、针刺
中医学认为,卒中后感觉障碍多因气虚失运、痰浊瘀血内生而导致气滞血瘀,皮肉筋脉失养,针刺具有疏通经脉、调和营卫的功效。
针刺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感觉障碍,同时有助于运动功能的恢复以及生活能力的提高。
(1)通督调神针刺法:
主穴为“通督七穴”:督脉的水沟、神庭、百会、风府、 至阳、腰阳关、命门。
辩证取穴:气虚血瘀加气海、血海;肝阳上亢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加丰隆、合谷。
4、外周感觉刺激训练
(1)浅感觉功能训练:
用棉签或棉絮触及患侧皮肤,训练患者的触觉;用冰水袋和热水袋接触患侧皮肤,训练温度觉;用大头针以适当的力度刺激患侧皮肤,训练痛觉。
触觉、温度觉、痛觉训练每天均进行1次,每次训练15分钟。
(2)深感觉功能训练:
嘱咐患者闭目,治疗师将患者手指、脚趾向左、右、上、下的方向轻微活动,训练患者四肢的位置觉。
每次15分钟,每天1次。
(3)皮层感觉功能训练:
将重量适中的方木块、圆球等多种物品置于患者手中,让患者辨别物品的名称、大小和形状;将脚规适度分开,使其接触患侧皮肤,训练患者的两点辨别觉。
物品辨别觉和两点辨别觉每次训练15分钟,每天1次。
5、“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康复理论在感觉康复中的应用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贾杰教授于2016年提出了“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康复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卒中康复过程中,应有机结合中枢和外周干预,通过中枢干预促进功能脑区的激活,通过外周干预强化感觉与运动控制模式,这样形成的“闭环”康复环路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目前常见的中枢干预方法包括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经颅磁刺激(TMS)、镜像疗法、脑机接口技术、传统针刺康复等。
参考文献:[1]刘丹丹,等.经颅直流电刺激在脑卒中后感觉障碍康复中的研究进展[J].新医学,2024,55(8):671-676.[2]田浩文,等.通督调神针刺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伴有偏身感觉障碍患者的感觉功能及脑血流和血清因子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4,23(16):1681-1685.[3]王振丰,等.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疗效的Meta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9(5):1215-1220.[4]李冲,等.基于闭环理论的卒中后上肢感觉障碍康复研究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2022,17(10):1058-1064.[5]尚延萍,等.头皮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9,27(6):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