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为爱·第107期 | 青年大脑中动脉闭塞:一例介入取栓治疗的艰难挑战

健康   健康   2024-12-25 18:04   北京  


本期主编







杨海华



天坛医院介入神经病学博士毕业,现为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任北京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神经内科介入分会委员、中国卒中学院神经介入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慢性病防治管理委员会委员。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SCI 3篇,长期从事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工作。


作者:杨海华 袁景林 王铁军 陈娜 任伟超 姜铃先

单位: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


病例介绍


患者:青年女性,急性起病。

既往史:体健。
主诉:患者于入院前8小时无明显诱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症状逐渐进展加重,患者就诊于我院急诊。
查体:Bp 110/62mmHg,神清,构音障碍,双眼向右侧凝视,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左偏,颈无抵抗,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3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心率74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双下肢无水肿。NIHSS评分:11分(凝视2分、面瘫2分、左上肢4分、左下肢2分、构音1分)。
辅助检查:头颅CT:右侧额顶叶梗死灶可能。头CTA: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远端分支减少。头CTP: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血流量及脑血容量较对侧减低。
初步诊断:脑梗死 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辅助检查-低场强头核磁DWI

辅助检查-头CTA、CTP

头CTA及CTP: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远端分支减少,右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血流量及脑血容量较对侧减低,脑血容量减低区较脑血流量减低区范围小,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血流灌注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较对侧延迟。

辅助检查-头CTP
脑灌注检查提示右侧大脑半球核心梗死体积小,而缺血半暗带较大。

手术过程

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麻后,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右侧股动脉穿刺成功,置入8F动脉鞘。分别沿鞘送入涂层泥鳅导丝、猪尾巴导管行主动脉弓上脑血管造影,造影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考虑为责任病变。将6F血管鞘(已连接Y阀、三通及肝素生理盐水装置),与涂层泥鳅导丝、多功能导管同轴。

在泥鳅导丝与多功能导管的引导下将一次性使用血管鞘头端置于右侧颈内动脉C1段远端,沿一次性使用血管鞘送入微导丝、微导管及颅内支持导管组合,在导丝、微导管的导引下将颅内支持导管送至颈动脉末端。造影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第一次取栓

沿颅内支持导管送入导丝与微导管组合,在导丝引导下将微导管穿过闭塞段送至大脑中动脉M2段,撤出导丝,微导管造影显示远端管腔通畅。

沿微导管送入取栓支架(4mm×30mm)至闭塞段,对位准确后释放支架,将中间导管跟至大脑中动脉闭塞段,在负压下回撤支架。

造影提示大脑中动脉仍然闭塞

第二次取栓

沿颅内支持导管送入导丝与微导管组合,在导丝引导下将微导管穿过闭塞段送至大脑中动脉M2段,撤出导丝,微导管造影显示远端管腔通畅。

沿微导管送入取栓支架(4mm×30mm)至闭塞段,对位准确后释放支架,将中间导管跟至大脑中动脉闭塞段,在负压下回撤支架,可见少量血栓,复查造影提示仍然闭塞

第三次取栓

继续上述取栓操作,支架释放在上干,与前面相同,复查造影仍然闭塞。

第四次取栓

沿颅内支持导管送入导丝与微导管组合,在导丝引导下将微导管穿过闭塞段送至大脑中动脉M2段,撤出导丝,释放支架,造影提示仍然在上干,遂收回支架。

第五次取栓

反复调控导丝,终于进入到下干,微导管冒烟,提示在真腔,与前面的血管相比不同,应该进入到了下干。

沿微导管送入取栓支架(4mm×30mm)至闭塞段,对位准确后释放支架,将中间导管跟至大脑中动脉闭塞段,在负压下回撤支架,可见少量血栓。

复查造影,提示血管再通,但M2段局部狭窄,是血管痉挛?原位狭窄?血管夹层?还是有血栓?决定予以等待,观察血管的变化。

等待5分钟后,再次复查造影,提示前向血流较前好转,继续观察。

术后造影

10分钟后,再次复查造影,提示前向血流较前好转,且狭窄的病变变短,提示血管痉挛的可能性大。

在等待的过程中,完善其他血管的造影检查,提示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显影良好,右侧大脑后动脉P1段未显影,左侧颈动脉系统显影良好,前交通动脉开放。

最后再次复查右侧颈动脉造影,提示狭窄基本解除,前向血流良好,mTICI 3级再通。

术后转归

  • 术后24小时,患者神志清楚,肢体无力好转。

  • 查体:神志清楚,轻度构音障碍,高级皮层功能大致正常。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居中。左上肢肌力5-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对称存在,左侧巴氏征阳性,动脉穿刺处无渗血、血肿。

  • NIHSS评分:2分(面瘫1,构音1)。

  • 术中用药:替罗非班抗栓24小时,桥接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术后4小时

右侧基底节区及侧脑室旁新发脑出血可能大,右侧额顶叶梗死灶。

术后影像24小时CT

右侧基底节区及侧脑室旁新发脑出血可能大,右侧额顶叶梗死灶。

术后影像24小时CTA

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局部管腔显示模糊,可见轻度狭窄。前交通动脉及右侧后交通动脉开放,右侧大脑后动脉由同侧后交通动脉供血。

总结
  • 本例为青年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病例,目前其病因尚不明确。该病变主体处于大脑中动脉 M2 段,此前进行的几次取栓操作中,取栓器械主要进入到了上干,虽取出少量血栓,但血管依旧处于闭塞状态,由此推测血栓主要集中在下干。
  • 青年患者相较于其他年龄段人群更易出现血管痉挛的情况,在第三次取栓后便出现了颈动脉痉挛,后续血管再通后,大脑中动脉也发生了痉挛,所以如何准确判断血管痉挛情况,并据此做出正确决策显得尤为重要。

  • 当多次取栓遭遇失败时,要依据血管具体形态,谨慎考量是否对取栓策略进行更换。另外,对于 M2 段闭塞且处于分叉处的血栓,其质地有时偏硬,致使导丝很难顺利进入闭塞的血栓内部,往往需要反复调整才有进入的可能。







扫码关注神经介入在线

 神经介入在线投稿:

     sjjrzx@hh-medic.com      




进入和缓学术” 全方位学习神经介入课程

神经介入在线
汇聚国内外神经介入领域的老中青三代精英力量,进行丰富的学术交流,共商中国介入神经放射发展未来,启动新形势下与互联网合作的新模式,分享中国神经介入临床研究的成果及将来的研究方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