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就是这么一回事

文摘   2024-08-23 16:30   安徽  

重要的时间
首先,我们看看这几个时间。
2021年4月份网络就有了课标修订的事情。
2022年4月21日,小学初中的课标问世了。
2024年9月,各个学段要换起始年级的教材。
各路专家,不管是大学教授、还是省、市、县教研员、名师、特级教师都在各自视角下解读新课标。
   教材是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编写的。教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改革育人方式,培根铸魂,启智增慧,充分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今年的秋季新教材在内容和结构上都有一些新的改动与变化。数学中,增加了更多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语文中,更注重文学经典和文化传统的传承,以及学生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小编看到过来的一段时间各个出版社都在进行教材培训。
最早举行小学数学一年级新教材培训的是人教版,那是2024年的4月22日,当时发了一些一年级的样书,所以从那天起陆续的有书影流出。
2024年5月9日,杭州,小学数学一年级培训的是北师大版。
2024年6月4日,太原,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培训。
现在都在说,2024年9月份,换起始年级教材。小学数学一年级也更换,现在流传了人教版、北师版、苏教版、青岛版、等等一年级数学教材。
现在流传两个版本的消息,不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最终还是官方为准。
首先说一下各个年级使用新教材的时间:

新一年级:今年就开始用新教材;

新二年级:明年开始用新教材;

新三、新四年级:后年开始用新教材;

新五、新六年级:不受影响!

还有一个说法:
新一年级:今年就开始用新教材;

新二三年级:明年开始用新教材;

新四、五六年级:后年开始用新教材;



还有就是一个图,就是来自孙晓天教授的某个讲座。这个图也是来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课例式解读(小学数学)》
这一个图就是把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的表现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小学数学新教材也在围绕它做文章。素养是可以培养出来的。看到某教材培训,教材体现了什么核心词,在哪一册有几个?
2021年教育部发布幼小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幼儿园与小学要双向衔接,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
2022版课程方案明确要求在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安排必要的入学适应教育
2022年版义教课标将幼小衔接作为 “综合与实践”领域的主题活动。
为回应政策与课标的指导,人教版新教材结合儿童认知规律和课标参考例题整合了之前的部分单元,设计了“数学游戏”这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儿童适应学校环境和通过数学游戏唤起儿童数学学习经验。
这是我的好朋友韩铎老师微信公众号“壹舟微教”写的一篇文章

一数上新教材“编者的话”与原教材有何异同?


对比人教一数上新教材和原教材编者的话,在传达核心信息时具有相似性,但它们在细节、语气和一些特定表达上还是有所不同。

相似之处:

1. 目标受众:

两者都是直接面向小学生,以鼓励和欢迎的语气开启对话。

2. 数学学习的介绍:

都提到了数学学习的基本元素,如数数和认识形状。

3. 学习活动的邀请:都鼓励学生参与数学游戏和活动,以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4. 陪伴角色:两者都介绍了“聪聪”这个角色,作为学习过程中的陪伴者。

5. 祝福语:都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作为结尾,表达了对学生学习进步的期望。

差异之处:

1. 称呼方式:

原教材使用了“亲爱的同学”,这是一种更亲切、更具个性化的称呼方式。新教材则没有使用称呼,直接进入主题,给人一种更直接或更普遍的感觉。

2. 学习环境的描述:

新教材提到了“认识校园、教室”,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具体的学习背景,强调了学校环境的重要性,我想与新教材新增“数学游戏”单元时有关系的,原教材没有提及学校环境,而是直接聚焦于数学学习本身。相比之下,新教材更接地气,更契合儿童生活实际,更具有儿童立场与视角,体现了“幼小衔接”理念。

3. 数学知识的介绍:

原教材提到了“数、形状、钟表、时间”,涵盖了更广泛的数学概念。新教材则只提到了“数、形状”,显然是因为关于钟表和时间的学习内容重新进行了编排,并不在本册教材的学习范畴,因为不再提及。

4. 祝福语的表达:

原教材使用了“祝你”,这是一种更传统的祝福方式,带有一定的正式感。新教材使用了“希望你”,这可能给人一种更现代、更直接的期望表达。

不过这个在我看来是个有趣的变化,“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更多的指向行动与过程,因而以“希望”来说也许会更合适一些,而祝福语一般是指向结果的,比如祝你学习进步,取得优异成绩。我也曾开玩笑说成人:希望你好好工作,天天向上,祝你好运连连,财源滚滚。但是直接说祝你好好工作,天天向上似乎就不怎么合适了。

这是我的好朋友韩铎老师微信公众号“壹舟微教”写的另一篇文章

一数上新教材“编者的话”与原教材有何异同?


人教版“数学广角”编排有调整


上海特级教师曹培英在《“数学广角”的系列研究》中认为:“数学广角”旨在拓展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视角,开拓视野,强调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能够为数学课程与教材增加弹性化内容,揭示数学的人文背景,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切地领略数学的魅力与光彩。


通俗地理解:“数学广角”就是数学之外的问题。它的功能如同其名,“广角”是摄影机上一种视野较为开阔的长镜头,而在这里“数学广角”就是能够打开学生学习数学的视角,对生活上的各种现象进行透视和分析,避免学生产生僵化、狭隘的数学学习习惯。


  “数学广角”的灵魂和核心就是数学思想方法,它对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是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良好载体。



不同版本的教材对该方面的呈现形式估计也有区别,数学广角只是人教版的特定特色名称。这些特色,我深信,这是编者引以为荣的发展学生思维的大好一角,今后教材编写修订建议发扬光大。


关于数学广角,一线老师以及各级教研员可能对教材编写者是有一些误解的,也许是因为我们对这个板块的认可与喜欢,往往也将其纳入了考试范畴,让“数学广角”变成了“数学窄角”,让广角的乐趣趋近于了分数的功利。

通过学习,发现人教版2024新教材对数学广角做了一些调整,现做一简要记录。




一、编排顺序有调整。

原教材“数学广角”都编排在每一册教材最后一个单元,也就是每一册“总复习”(现已更名为“复习与关联”)之前的那个单元,将“数学广角”作为一个独立单元的内容呈现,我想这也是我们误解“广角”编排意图的一个重要原因。




新教材则将“数学广角”编在每一册教材的“复习与关联”之后,没有了单元序号的冠名,作为一次选学的数学活动以拓展思维、培养兴趣,我想一线教学与评价落实中不将其作为考试内容的概率应该是大大提高,从而落实了“广角”意蕴与编者初衷。

二、编排体例有调整。

原教材的“数学广角”内容编排很正式,有例题和做一做,还有正规的练习。新教材对“数学广角”内容编排体例看起来严谨却也比较“休闲”,主要采取“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编排:尝试——探究——反思——挑战自我。这样的编排显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课时占比,适当降低其在广大师生心里所占的份额,进一步体现了“数学广角”的育人价值。



三、编排内容有调整。

原教材从二年级开始一直到六年级每一册编排“数学广角”,小学“数学广角”的单元共有十次。


新教材则从三年级开始编排“数学广角”,一共八次。初步判断,应该是将原二上的和三下的“搭配”整合调到三上,原二下的“推理”很有可能融合到了其他单元,原三上的“集合”调到了三下,原四上“优化”和四下“鸡兔同笼”进行了对调,原六上“数与形”与六下“鸽巢问题”进行了对调。


我以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而“数学广角”是承载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无论教材怎么更新,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与探索。

看了韩老师的这两篇文章,相信大家对新教材有了一定的了解,新教材一定是新的,新的情境上,新在理念上,新在素养导向上。新教材再新,如果作为一线老师来说,不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考,也是无济于事的,就像穿新鞋走老路。

看到新教材将10的认识提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教材编排来看,有关10的认识,10的认识,放在《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个单元,遵循了新课标的结构化特点要求,将数的认识与运算归到一个主题学。因此,10的第一次认识,主要通过类比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所积累的数的认识的方法和经验,来认识10。如借助实物、点子图计数器,等直观方式,一个一个数,9个再添加1个,就是10。10区别8、9等数的认识独立一个课时进行设计,重点是突出10这个计数单位,它是一个符号+单位。像拨计数器9后面是10,99后面是100,999后面是1000,及19的后面是20、29的后面是30等。对于这样的柺数,其实都是突出十进制计数原理,位置制的道理。这些活动的操作,其实就是数学行思融合的表现(做中学数学)接着,通过数实物抽象出数后,再遵循数认识的一般规律,又回到生活中,用10来描述生活中的实物。因此学习这个十 ,把十这个数突出。22版课标要求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一致性,所以计数单位这个词就很火了。这个10就显得很重要,在十进制计数系统中,10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计数单位。它是最小的两位数,也是最大的一个位数。10是由1和0两个数字组成的,其中1表示的是数量,0表示的是位置。在十进制计数系统中,每增加一个位置,数值就会增加10倍。例如,个位上的1表示1个单位,十位上的1表示10个单位,百位上的1表示100个单位,以此类推。十进制计数单位是小学数学中一个基本而重要的概念,它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字大小和数量级的理解。通过学习个、十、百、千等递增的计数单位,学生能够掌握数的组成和进位规则,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和运算法则。
新教材中,利用小棒图将10个一捆成1捆变成1和十,完成计数单位的转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要设计让学生经历计数单位转化的优越性,让学生在探究中、操作中去感悟。比如出示一堆小棒,学生数的方法可能是一个一个数,二个二个数,五个五个数,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动画展示,将零散的小棒通过10个捆1捆,感受到数的既方便又清楚,体会到计数单位的优越。
我们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候要注意这样几点

1.重视10作为计数单位的意义,构建十进制认知的基础,也是理解加法、減法计算中的进位和退位的原理的基础。分层次推进教学
2.同0-9的学习结构一致,经历从数量到数的抽象过程
3.借助生活经验感受“十”这更大单位的价值和意义
4.在操作中感悟作为数的“10”到作为计数单位的“十”的发展过程,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课标22版有这样的一句话。
教学中应注意,10以内数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体验1~9从数量到数的抽象过程,通过9再加1就是十,体会干的表达与1~9的不同是在新的位置上写1,这位置叫十位,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1个十用数字符号10表达。同理认识百以内数、万以内数。通过数量多少的比较,理解数的大小关系(例7)。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和数感。(22版课标第20页)
还有一个新增加让学生整理知识图
2024人教版在整理与复习中,增加了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整理知识图,一二年级名称为“知识图”,高年级叫做“知识结构图”。增加“知识图”是为了利用图形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知识图可以将复杂的数学问题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便于他们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从而加深理解。
 老师们原来接触最多的是思维导图,但小学阶段知识图与思维导图还是有着一定区别的。
知识图:知识图是为组织的知识管理系统提供的有关知识的分类系统。它旨在便于组织成员阅读和使用,获取知识,并进行知识的共享和创造。知识图的作用在于全面介绍组织的所有知识,并能够集中展示某个特定领域。
 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非线性的、树状结构的图示工具,用于展示和组织思维过程中的关键概念、想法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它主要用于帮助个人或团队整理、记忆和理清思路,强调思维的发散和联想。思维导图通常以一个中心主题开始,然后通过分支和子分支的方式展开,每个分支代表一个相关的概念或想法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需注重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一个完整的合理的整理即可,无需让学生严格按照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总结,提高教学难度,增加学生学习负担。
人教版,北师版,目录。请看这些目录
人教版,北师版,目录。请看这些目录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新教材目录:

数学游戏 P1
一、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P12
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P34
三、认识立体图形 P67
四、11~20的认识 P73
五、20以内的进位加法 P88
六、复习与关联 P103
从目录上看,2024年秋季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变化幅度略大。
新教材更加注重幼小衔接,开篇11页"数学游戏",在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考虑到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帮助学生平稳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注重大单元教学,原教材"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与"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之间隔着"位置"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和"20以内的的进位加法"之间隔着"数学乐园"和"认识钟表"。新教材单元编排中均为两个连续的单元。
这是之前旧版本的目录

一年级上册

  1. 准备课(数一数)
  2. 位置
  3. 5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4. 认识图形(一)
  5.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
  6. 11-20 各数的认识
  7. 认识钟表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总复习

对于那些一直琢磨“大单元”的人来说,你有想到一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会有这样的整合吗?原本包括“总复习”一共是9个单元,现在包括总复习再加“数学游戏”,一共是7个单元,明显变少了。

少了哪些?对比看看吧。我做了以下梳理,包括算了页数,以及一些点评:


你会发现,这些年,小学数学教师队伍中对于“大单元”“结构化教学”的研究的价值确实是“在于过程”,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可能在出版社定稿之前,能准确预言每个单元、各个教学内容是怎样整合的。
有心的老师还做了对比,这是多么用心啊!
在“整理和复习”中,增加学生自己梳理本单元“知识结构图”的活动,甚至以手写体的方式呈现“知识图”,以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整理单元知识,从而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横、纵向联系,突出本单元内容反映的思想方法、学习重难点等,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对比新旧教材的目录,取消了准备课、位置、认识钟表等单元,将其内容融入到了新的数学游戏部分,降低了难度。
彰显结构化理念。将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与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两个单元连在了一起,把11-20的认识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连接在一起。有点整合的意味,保证教学时的连续性。符合22版课标理念,把数的概念和运算糅合一起,因为就是在《课标2022》中,则将“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合并为一个主题“数与运算”,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并明确指出“数与运算之间有密切的关联”。这个调整与《课标2022》中强调课程内容结构化的理念是一致的。首先,“数的运算”和“数的认识”在本质上是一体的,因为数概念具有概念过程性。从数系扩展的角度来说,计数产生了自然数,加法表达了计数行为的过程;乘法是对相同加数求和的压缩;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为了使减法具有封闭性,产生了负整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与分数的表达相关联。因此,可以说,数概念本身就包含着运算的过程。类似的,《课标2022》中特别强调可以将数学的抽象结构表述为“研究对象+”的形式,其中“+”的内容可以是性质、关系、运算。也就是说,在学习数学概念的同时,还要强调数学概念的性质、关系,或者运算。因此,将“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整合成一个主题能够体现结构化的理念,尤其是突出整体性的特征,使数的认识和运算同步。小学阶段所有的运算都是针对数的,所以,小学阶段的运算就是数的运算。可以说,“数”与“运算”二者是相伴而生的,计数产生了数,为了更快地计数,则产生了加法和乘法,而不同的运算又产生了新的数。因此,二者紧密相连。
将认识图形(一)明确为认识立体图形。小学阶段的图形分为两种,一种是平面图形,另一种是立体图形。所以新教材的知识更加明确易懂。
原本的数学准备变为了数学游戏,通过在校园里找一找,在操场上玩一玩,在教室里认一认,在教室里玩一玩等环节,更好地进行幼小衔接,用新生感兴趣的方式开始小学的学习时光,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
再看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新教材目录
我上学啦P2
一、生活中的数P12
二、5以内数加与减P29
综合实践  介绍我的教室
 三、整理与分类 P40
四、10以内数加与减   P48
数学好玩   一起做游戏P69  
五、 有趣的立体图形 P71
综合实践  记录我的一天 P77 
总复习 P80
这是之前旧版本的目录
一年级上册 准备课 《可爱的校园》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
第二单元 比较
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整理与复习
第四单元 分类
第五单元 位置与顺序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
第七单元 加与减(二)
数学好玩
1. 数学好玩《淘气的校园》
2. 数学好玩 《一起做游戏》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总复习
我们仔细看看原来的准备课《可爱的校园》变成了《我上学啦》目的是什么?我想这是做好幼小衔接起始课。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幼小衔接尤为重要的“核心素养”,这意味着在数学教育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刚入一年级是孩子小学阶段的开端,学生能否适应并顺利过渡到一年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对今后学校生活的情感和态度,并对其对数学这门学科的认识和学习的兴趣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努力帮助其顺利实现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角色转换,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整体全面发展,关注学生未来学科素养发展。
新教材目录中增加了“介绍我的教室”“记录我的一天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 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学生将在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中,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数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思想方法,形成和发展模型意识、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综合与实践主要包括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等。第一、第二、第三学段主要采用主题式学习,第三学段可适当采用项目式学习。
     主题活动分为两类:第一类,融入数学知识学习的主题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学生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感悟知识的意义,主要涉及量、方向与位置、负数等知识的学习。第二类,运用数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主题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
     基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教材就顺应了课标要求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
      依然保留了北师大版的特色“数学好玩”
      请看某版本教材的致同学的几段话
     亲爱的同学:
    祝贺你!你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从现在开始,你将带着对幼儿园里数学活动的美好记忆,开启奇妙的数学学习之旅。
    看呀,数就在我们身边。打开文具盒,1把直尺、2块橡皮、3支铅笔……漫步校园,1根旗杆、2幢教学楼、5条跑道伸开双臂,2只手、10根手指…数无处不在啊!
     本学期,我们将在快乐的课堂活动中认识20以内的数,学习20以内数的加法和10以内数的减法;在创意拼搭活动中,认识图形……学好数学,你将会长出一双“数学的眼睛”。
     这些话目的就是让儿童对数学充满好奇心、求知欲、在快乐的氛围中学数学。这是编者大朋友的满满期待。
     我们相信新教材新在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目标导向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和核心价值观。突出核心素养教学主线,体现核心素养发展的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以利于教学中整体规划和分步实施,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进阶。
      创新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形成核心素养。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将四基、四能与核心素养完美的融合!老师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连串新知识与新方法,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注重内容结构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学科立场走向育人立场,将核心素养作为学科育人的基本目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对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然而,当前的教学设计大多只关注知识点的教学,而忽视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是零碎的、孤立的,长此以往,学生很难深入理解学习内容并发展核心素养。在教材中,知识点之间是存在一定关联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应引导学生厘清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自主建构能力,即学生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为此,教师应善于从“结构”的视角,引导学生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体现课程内容与方法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关注不同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掌握通法通则,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变革育人方式。这将是未来十年老师的挑战性课堂,课堂教学遵循实践性、开放性、整合性原则,老师精心设计跨学科主题式学习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数学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发展,数学应用领域不断地拓展。那么教材一定是科学论证,一定注重了拓展视野。一定是力促文化赋能。精选数学文化素材,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素材(如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的数学家,他们在人类文明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九章算术》《几何原本》珠算、机器证明、黄金分割,以及刘徽、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数学家事迹。),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感悟数学的价值,理解数学思想,体悟数学精神,欣赏数学美,提升数学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最后分享庞老师在看青岛版教材培训的时候做的一个超级厉害的图。一图读懂教材修订特色。

     总之,新教材落实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精神和要求。小学数学新教材的改革,未来十年的时间,会给一线教师带来一些困惑和挑战,但也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未来竞争力提供了契机。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努力。新课标给我们打开全新视角,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心中有了定海神针,新教材来了,我们用好新理念,落实新课标、使用新教材。
参考资料:《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卢说数学”“小学数学教和学”“壹周微教”  网络 等资料等等  如有侵权,联系处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智数林
一群有热情、有梦想的数学人,一同学习实践,记录课堂,反思成长,展翅翱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