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在深入贯彻2022版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匠心独运的全面革新,为孩子们的数学启蒙之旅铺设了一条更加丰富多彩的道路。这本新教材不仅是对传统教学内容的一次深刻反思与重构,更是对未来数学教育趋势的一次前瞻。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有哪些变化呢?面对新教材我们如何开展教学呢?有何应对之策?接下来,我结合我对教材的了解谈谈看法。
(一)新教材更加注重幼小衔接。
我们关注到,不管是教育部发布的各项文件还是新课程标准,都强调了幼小衔接,强调小学一年级的入学适应教育。所以,新教材在学习之初特别引入了“数学游戏”这一创新单元。这些游戏紧扣教材内容,设计巧妙、趣味横生,让孩子们在玩耍中自然而然地学习数学知识,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以及学习的一些习惯准备,既富有数学的乐趣,又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通过两版教材对比,我们可以发现:2013版教材注重的是“知识本位”,新教材体现“素养本位”,将知识的学习融入到了具体的活动实践之中,学生在对生活的观察和探究之中自然习得知识。它将数学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这些场景与学生当前生活联系紧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起“生活发现—兴趣激发—知识学习”的学习路径,遵循了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期的学习发展规律,基于生活情境的衔接教育更便于孩子理解知识、亲近数学。
新版教材基于儿童的视角,让儿童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之中。比如:同样是考查学生对“7+3=10”含义的认识,问法不同对孩子产生的积极影响也不同。“看图讲数学故事”契合学生当下的年龄特征,以“讲故事”的方式更能激发孩子对数学学习的热爱,进而产生数学探究和表达的欲望,最终在课堂问题表达中逐步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可以说,保持对学习的热爱、探究的欲望、迎难的信心才是孩子遨游学海的风帆。
纵观整个教材目录编排,“数学游戏”它并非作为一个正式单元,而是一个幼儿园与小学教学的过渡单元,一方面给予孩子一个适应缓冲期,另一方面也是为教师后续教学奠定学情基础。所以,这个单元教学上,教师要注意与正式教学数学知识的区别,要注重唤起学生相关的数学经验,为后面正式学习奠基。这里我整理了“数学游戏”知识教学的几大注意事项:
(二)新教材注重大单元教学
对比两版教材,我们发现原来“九个单元”融合为现在“七个单元”。
原教材“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与“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两个单元之间隔着 位置 单元;“11--20的认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之间隔着“数学乐园和认识钟表” 。现将这些基础且关键的单元巧妙地串联在一起,确保学生在掌握简单数字概念的同时,能够顺利过渡到更复杂的数学运算,实现知识的无缝衔接与进阶。这种设计体现了教材编写者对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
新教材在“认识图形”这一部分内容上也进行了细致的区分与深化。它将原本较为笼统的图形认识细化为“认识立体图形”和“认识平面图形”两个子单元,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把握不同维度图形的特征与区别。这种细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图形识别能力,还为他们后续的几何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教材将原来“准备课”、“位置”、“数学乐园”融入到了“数学游戏”当中,以综合实践的方式进行学习,更加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认识钟表”移到了二年级进行教学,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减轻了一年级入学适应期学习负担。
并且,新教材从大单元角度出发,在单元知识结构上做了优化,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精简和结构调整,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聚焦于核心知识和技能。比如“6至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摒弃了过去累赘、重复的结构编排,在“分与合”的学习编排上做了大的调整,将6和8的分与合作为新课教学,7和9的分成则作为试一试,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去迁移,由扶到放,层次清晰,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此外,教材在具体课时安排上非常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结构化,更加体现数学知识的本质。比如,在教学“11—20的认识”单元设计单元起始课“10的再认识”,强化了“十”作为首个累加计数单位的认识,使得数的认识衔接更为紧密,结构更加完善,强化了学生数感和运算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