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标准发生变化,教材也会有相应的修订,2024年9月小学数学一年级使用教材这个事基本敲定了。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1-12册)是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编写的。教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改革育人方式,培根铸魂,启智增慧,充分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今年的秋季新教材在内容和结构上都有一些新的改动与变化。数学中,增加了更多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语文中,更注重文学经典和文化传统的传承,以及学生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人教版,北师版,目录。请看这些目录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新教材目录: 数学游戏 P1 一、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P12 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P34 三、认识立体图形 P67 四、11~20的认识 P73 五、20以内的进位加法 P88 六、复习与关联 P103 |
从目录上看,2024年秋季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变化幅度略大。
新教材更加注重幼小衔接,开篇11页"数学游戏",在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考虑到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帮助学生平稳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注重大单元教学,原教材"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与"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之间隔着"位置"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和"20以内的的进位加法"之间隔着"数学乐园"和"认识钟表"。新教材单元编排中均为两个连续的单元。
这是之前旧版本的目录
一年级上册
准备课(数一数)
位置
5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认识图形(一)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
11-20 各数的认识
认识钟表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总复习
对于那些一直琢磨“大单元”的人来说,你有想到一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会有这样的整合吗?原本包括“总复习”一共是9个单元,现在包括总复习再加“数学游戏”,一共是7个单元,明显变少了。
少了哪些?对比看看吧。我做了以下梳理,包括算了页数,以及一些点评:
你会发现,这些年,小学数学教师队伍中对于“大单元”“结构化教学”的研究的价值确实是“在于过程”,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可能在出版社定稿之前,能准确预言每个单元、各个教学内容是怎样整合的。
有心的老师还做了对比,这是多么用心啊!
在“整理和复习”中,增加学生自己梳理本单元“知识结构图”的活动,甚至以手写体的方式呈现“知识图”,以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整理单元知识,从而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横、纵向联系,突出本单元内容反映的思想方法、学习重难点等,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对比新旧教材的目录,取消了准备课、位置、认识钟表等单元,将其内容融入到了新的数学游戏部分,降低了难度。
彰显结构化理念。将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与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两个单元连在了一起,把11-20的认识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连接在一起。有点整合的意味,保证教学时的连续性。符合22版课标理念,把数的概念和运算糅合一起,因为就是在《课标2022》中,则将“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合并为一个主题“数与运算”,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并明确指出“数与运算之间有密切的关联”。这个调整与《课标2022》中强调课程内容结构化的理念是一致的。首先,“数的运算”和“数的认识”在本质上是一体的,因为数概念具有概念过程性。从数系扩展的角度来说,计数产生了自然数,加法表达了计数行为的过程;乘法是对相同加数求和的压缩;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为了使减法具有封闭性,产生了负整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与分数的表达相关联。因此,可以说,数概念本身就包含着运算的过程。类似的,《课标2022》中特别强调可以将数学的抽象结构表述为“研究对象+”的形式,其中“+”的内容可以是性质、关系、运算。也就是说,在学习数学概念的同时,还要强调数学概念的性质、关系,或者运算。因此,将“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整合成一个主题能够体现结构化的理念,尤其是突出整体性的特征,使数的认识和运算同步。小学阶段所有的运算都是针对数的,所以,小学阶段的运算就是数的运算。可以说,“数”与“运算”二者是相伴而生的,计数产生了数,为了更快地计数,则产生了加法和乘法,而不同的运算又产生了新的数。因此,二者紧密相连。
将认识图形(一)明确为认识立体图形。小学阶段的图形分为两种,一种是平面图形,另一种是立体图形。所以新教材的知识更加明确易懂。
原本的数学准备变为了数学游戏,通过在校园里找一找,在操场上玩一玩,在教室里认一认,在教室里玩一玩等环节,更好地进行幼小衔接,用新生感兴趣的方式开始小学的学习时光,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
再看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新教材目录
我上学啦P2
一、生活中的数P12
二、5以内数加与减P29
综合实践 介绍我的教室
三、整理与分类 P40
四、10以内数加与减 P48
数学好玩 一起做游戏P69
五、 有趣的立体图形 P71
综合实践 记录我的一天 P77
总复习 P80
这是之前旧版本的目录
一年级上册 准备课 《可爱的校园》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
第二单元 比较
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整理与复习
第四单元 分类
第五单元 位置与顺序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
第七单元 加与减(二)
数学好玩
1. 数学好玩《淘气的校园》
2. 数学好玩 《一起做游戏》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总复习
我们仔细看看原来的准备课《可爱的校园》变成了《我上学啦》目的是什么?我想这是做好幼小衔接起始课。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幼小衔接尤为重要的“核心素养”,这意味着在数学教育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刚入一年级是孩子小学阶段的开端,学生能否适应并顺利过渡到一年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对今后学校生活的情感和态度,并对其对数学这门学科的认识和学习的兴趣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努力帮助其顺利实现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角色转换,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整体全面发展,关注学生未来学科素养发展。
新教材目录中增加了“介绍我的教室”“记录我的一天”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 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学生将在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中,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数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思想方法,形成和发展模型意识、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综合与实践主要包括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等。第一、第二、第三学段主要采用主题式学习,第三学段可适当采用项目式学习。
主题活动分为两类:第一类,融入数学知识学习的主题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学生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感悟知识的意义,主要涉及量、方向与位置、负数等知识的学习。第二类,运用数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主题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
基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教材就顺应了课标要求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
依然保留了北师大版的特色“数学好玩”
请看某版本教材的致同学的几段话
亲爱的同学:
祝贺你!你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从现在开始,你将带着对幼儿园里数学活动的美好记忆,开启奇妙的数学学习之旅。
看呀,数就在我们身边。打开文具盒,1把直尺、2块橡皮、3支铅笔……漫步校园,1根旗杆、2幢教学楼、5条跑道伸开双臂,2只手、10根手指…数无处不在啊!
本学期,我们将在快乐的课堂活动中认识20以内的数,学习20以内数的加法和10以内数的减法;在创意拼搭活动中,认识图形……学好数学,你将会长出一双“数学的眼睛”。
这些话目的就是让儿童对数学充满好奇心、求知欲、在快乐的氛围中学数学。这是编者大朋友的满满期待。
我相信新教材新在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目标导向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和核心价值观。突出核心素养教学主线,体现核心素养发展的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以利于教学中整体规划和分步实施,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进阶。
创新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形成核心素养。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将四基、四能与核心素养完美的融合!老师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连串新知识与新方法,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注重内容结构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学科立场走向育人立场,将核心素养作为学科育人的基本目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对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然而,当前的教学设计大多只关注知识点的教学,而忽视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是零碎的、孤立的,长此以往,学生很难深入理解学习内容并发展核心素养。在教材中,知识点之间是存在一定关联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应引导学生厘清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自主建构能力,即学生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为此,教师应善于从“结构”的视角,引导学生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体现课程内容与方法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关注不同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掌握通法通则,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变革育人方式。这将是未来十年老师的挑战性课堂,课堂教学遵循实践性、开放性、整合性原则,老师精心设计跨学科主题式学习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数学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发展,数学应用领域不断地拓展。那么教材一定是科学论证,一定注重了拓展视野。一定是力促文化赋能。精选数学文化素材,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素材(如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的数学家,他们在人类文明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九章算术》《几何原本》珠算、机器证明、黄金分割,以及刘徽、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数学家事迹。),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感悟数学的价值,理解数学思想,体悟数学精神,欣赏数学美,提升数学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总之,新教材落实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精神和要求。新课标、新理念、新教材,让我们拭目以待,落实新课标、使用新理念,做好新教材使用。
参考资料:《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卢说数学”网络 等资料等等 如有侵权,联系处理。
个人观点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