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习题课教学实践与思考
文摘
教育
2024-09-26 19:38
江苏
习题课是一种极易被教师教学所轻视,并且在教研活动中显有涉及的课堂,可以说它是新课程改革下阻碍学位中心理念落实的最后一里地。现实中,教师对习题课教学重视度不高,未能下功夫去精心组织,基本以主导性讲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为主,长此以往,习题课的育人价值和功能便便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双减背景下,“减负提质、减负增效”被一线教师广泛关注。于是,出现了作业设计的浪潮,一线教师都极尽所能去设计习题。作业设计固然重要,但课题习题的高效利用也尤为重要,教师习题课教学艺术提升也非常关键。本文,笔者将结合近期听得一节“乘法意义习题课”谈一谈习题课教学的一些感悟。
我们教师要上好习题课,首先要搞明白的是习题课和新授课之间的区别是什么。我想最大的区别便是承载的目标差异,新授课是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而习题课则需要引领学生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习题课更加关注理解与应用。基于此,我提出以下教学见解: 整体把握习题编排,关注习题立意 教材是教材编写专家精心设计的,是最有价值的练习,一线教师拿到习题不是在学生完成练习后简单的对答案和讲解,这样不能发挥习题最大的效能。以这节课的四道习题为例,如果要对其分组,毫无疑问5、6两题一组,7、8两题为一组,前两题考查的是孩子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并且它注重在加法和乘法意义的联系和对比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后两题则是关注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两道习题紧密联系生活,强调学生在对生活的表达应用中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和价值。只有从整体上分析教材,理解教材的用意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善用变式与比较,灵活使用教材
教材由于版面的限制,不一定做到面面俱到。这就需要教师做到心领神会,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在习题课教学中用的最多的方法便是“变式与比较”。以教材第5题为例,如果仅仅只是训练和讲解“2个4相加”和“5乘6”,并不能达到教材编者的意图。课堂中,教师做了这样的变式(如下图):
这样的“变式”可谓是神来之笔,充分放大了教材习题的意图,给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更加有利于学生对加法、乘法意义辨析理解,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网络地图。这里需要提醒一下,教师设置了变式的练习,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能够关注到更多的学生,要引导、启发孩子去对几道相似联系进行比较,一方面让孩子充分表达,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画一画等方式兼顾到潜能生的理解,切不可重变式轻比较,这样就弱化了变式的意义,当然在变式中我们不仅可以设计正例,亦可抓住只是本质属性设计反例、错例。
除了通过变式创造比较,我们还要善于挖掘教材隐含的对比元素。比如第7道题看图列式,看似两个小问之间没有关联,实则编者数量的选择大有深意。这两小题分别能够列出“3×2=6”、“4×3=12”,两道算式皆有数字“3”,而两个算式3的含义确并不相同,这便是教材挖掘的点,教师教学时如果抓住了这个点,结合具体的情境便可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学为中心,重视学生交流与反馈
学生时学习的主体,是习题作用的对象,我们不管是研究习题还是作业设计都要基于学生的真实学情,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真实的课堂一定是交流与互动式的课堂,这种互动应该是“师生、生生”的双向互动,是教师引导下的孩子复杂交往的过程,切不可把习题课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比如,在第8题的处理上,我们不妨让课堂慢下来,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去发现,运用自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去描述,引导孩子去倾听,在倾听中去领会、表达和完善。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可以尽量的少一点,节奏适当慢一点,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和引导者,试着相信孩子,往往真理都是在孩子不段辩论中得以明晰,永远相信一点:孩子亲身感受到,主动获取的才是最真实的,最不会变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