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过的一大堆极简主义的书籍中,《断舍离》和《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我重复看的次数最多,这两本也最有名气。如果是大型的整理,我会看《断舍离》,因为有七本,可以作为有声书放十几个小时,断断续续收拾个几天的样子。《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适合一两天,或者半天的整理。每次听到《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中的按照这种方法整理一次就再也不用整理的语音,我就想笑,因为这是我第多少次听你了呀,我的房间还是三天一小乱,五天一大乱。在乱和囤积这块,我也算是慢病,慢病当然不能急治。需要日积月累,润物细无声,不断反复练习,直到达到一个身心平衡的状态。
在反复地阅读和练习过程中,我渐渐发现两本书的不同。虽然取舍是一体两面,但《断舍离》更侧重于舍,《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更注重取。前者细致入微地告诉你家里哪些东西要舍弃,又从物质深入到心灵层面。《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则告诉你,选择你心动的,其它都不要。我最近在整理文件和照片,几个手机、平板、电脑、SD卡、硬盘、云盘,乱七八糟整理得我头晕。开始我还一张张地分类,属于用《断舍离》的方式精细化取舍。后来就是全部选中,选一两张留的,其余全删。或者全部删掉,去回收站,选一两张,恢复。长年不整理照片,有惊有吓,比如去年和铃铛去植物园的照片怎么都找不到了。幸好当时手机拍了一两张。也有喜,2018年拍的朋友的照片居然还在。当然还有几万张截图,来不及分辨了,全部删掉。删掉之后,身体不知不觉开始深呼吸,烦躁的内心渐渐平静下来。大开大合删了两三轮,然后就剩下的又慢慢整理。其实过去的照片和现在的我也没有什么关系,全部删掉也不会让我活不下去。包括过去许多文稿,采访录音,资料,笔记,当时都一个个文档整理好,纸质文档也专门用文件夹装好。现在可以全部删掉了。过去的工作,只保留一份最终的结果,前面的全部删掉。我要让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当下。
不要比要更耗费心力。比如在我做过的一些情感分析中(就是帮朋友和网友分析情感现象),我发现他们喜欢一个人时总是很确定,但分手则是反复拉扯。有的要,是一种直觉,是出自爱。有一种要,是一种偷懒,是出自恐惧。并不是真要,只是放在一边,占据过去和当下的空间,来抵御对未来的恐惧。不珍惜,不善待,也不放手。
练习做决策,不仅要去练习自己的要,更要练习自己的不要。我的每一次含混、麻木、茫然,都不是对当下的茫然,而是一次次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一次次放弃直面人生,累积下的不知所措。“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其实是很难的。无论后悔与否,不必自责,只需诚实。
周三去练拳击时,因为同学的旷课,我得到了一节私教课。感觉就像高中时晚自习写数学作业,数学老师非要来盯着你做每一个步骤一样。我还是更喜欢团课中浑水摸鱼的感觉。这也是我不愿意做选择的惯性。我的每一个动作,都会得到一个教练的反馈,我要去继续,或者调整,或者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这是一个需要动脑子的过程。我不想动脑子,就像我不想做选择一样。跟着大家做,无意识地跟着,像傀儡一样跟着,像小狗一样跟着,不要有自己的想法,多么简单的事。所以永远都做得不到位,动作永远有延迟,永远有变形。
练拳击是为了什么呢?当然首要的是它比泰拳课要便宜些。其次拳击是格斗的基础。根本原因就是这是对抗性运动。是战,是逃,还是呆住,都要立刻决策。这需要人处在在线状态。
身心合一,像校正一样。通过一次次专注,来重获身体的控制权。
我的身心,走到了一个逐渐停滞的状态。这从我越来越差的记忆力、专注力、体力、免疫力中有所体现。头发也越掉越多,说明精力不够。以前掉发时,我会直接去剪短发,试图让身体少供一点能量给头发。通过这一两年的调理和运动,感觉自己有一点多余的能量去面对过去了,才开始动手整理。
不要比要更耗费心力。我也是屡败屡战,才走到这步。有时候一天只能收拾一点点东西,就需要歇很久。今天一天,除了删照片,扔掉了台灯,桶,小白鞋,感觉累死了。做决策很耗费脑子。我把鞋减到4双,两双拖鞋,一双室内,一双室外。一双劳保鞋,晴天穿。一双马丁靴,雨天穿。收拾出20件左右衣服日常穿,剩下50件全部装箱子封好,准备寄回家。这样尽量减少自己日常生活的决策。因为没得选,就不会消耗精力。
对自己的物品和记忆进行大规模的清理。未完成的,就此终结,不要在后台消耗我了。不求回到年轻时精力旺盛的状态,只求收支平衡,细水长流。这也是加缪所说的,“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
图文编辑 | 悠悠
图片|网络
交流 | 合作 | 加读者群
微信号:youyou736
码字十余年,坐标魔都,写我和我看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