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纷纷,关窗闷热,开窗潮湿,一会儿就大一统,又湿又热,像穿了件蒸热的衣服。在上海如果不是住朝南的房间,更是潮热不堪。以前室友非要住朝南的房间,我还觉得矫情,自己对住的地方不挑,只是下班一张床而已,别说朝南了,没有窗户的房间也住过一年。现在想来真是太无知了。哪怕是睡桥洞,也比在上海住没有窗户的房间健康。
下雨天出门更狼狈。张江虽然偏远,但又是“药谷”又是“硅谷”,打工人聚集,一到下雨就很难打车,连货拉拉都打不到。对我而言,若时间充裕,距离在4KM内,首选还是走路。其次就是骑共享单车。大概20分钟,难的是总是没有车。之前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买了一辆自行车,结果要自己组装,放了大半年,最后搬家时和别人换了一瓶洗衣液。
风和日丽,骑自行车倒是两肋生风,自在穿过堵车路段,十分舒畅。阴雨绵绵,或暴雨如注,则是另一番景象。我记得有年台风天骑车,全身都湿了,雨下得看不清路,路上虽然没有车,偏偏遇到红灯,在路口等着,雨劈头盖脸砸到身上,让我想起雨中那条狗的表情包,我觉得自己好像一条狗。中间高架下的交警赶紧朝我挥手,让我先过马路躲雨。
梅雨季的雨虽没有这样霸道,但可持续性强。这两周几乎天天下雨。雨不大不小,技术强的人也会一边撑伞一边骑车。我试过下雨天一边骑车一边撑伞,知道了什么叫逆天而行。风顶伞,雨又斜着飘进来,还要去控制车的平衡,注意人流和车流。到公司我也是全身都打湿,身上背了书包,提了饭盒,还是两个玻璃盒,十分沉重。当时感觉十分凄凉,觉得一辈子都完了,怎么活成这样。都怪下雨,可恶。不下雨我就是骑小单车带饭的快乐青年。
后来我买了雨衣,但风雨还是会打湿头发和脸。于是我又买了个电瓶车头盔,专门用来下雨天压雨衣。不久朋友离开上海,我继承了她的电瓶车。
在张江骑电瓶车仿佛就迈入了资深打工人的行列。我以为有了电瓶车后我的活动范围会扩大,却发现什么都没有变,我依然在健身房,公司,家,三点一线。而且我总是沿着固定的路线行动,就像一个规划好路径的扫地机器人。想起电视剧《玫瑰的故事》结局,苏西要向玫瑰表白,玫瑰却说一年会发生很多事。其实大美人的一年是会发生很多事,普通人的生活是平静的,每一天都是重复。而且剧中安排她骑摩托车而不是电瓶车。摩托车总是比电瓶车有性张力一点。亦舒的故事,美人落难也比普通人强太多倍,表现接地气就像雷军展示自己早饭吃豆浆油条一样。
一个骑电瓶车的人,总有一张生活化的脸。他们是勤劳朴素的上班族,送孩子上下学的父母,去附近买菜的大爷,带入看房子的租房中介。连偷电瓶车为生的人,也有一种大家站在同一阶级的归属感。亡命之徒逃跑骑摩托更有速度与激情,骑电瓶车出行,就像是去买菜。下雨天,从挨挨挤挤的电瓶车和共享单车间找到一个空隙,把车停进去。取下头盔,把头从湿漉漉的雨衣中脱出,总有十几秒或者更长时间,就像在雨衣中挣扎一样。不免淋一点雨,不小心把旁边的车碰倒,搬又搬不起来。取的时往往又被围得水泄不通,四处斡旋,搬一下共享单车,倒了,不小心碰到一片。众目睽睽,不搬起来也不好,放下伞,在雨中去搬那重峦叠嶂的车堆,等人走了,就不搬了,继续搬电瓶车。搬完手臂肌肉都硬了。后来我查一下,这个电瓶车重106KG。骑电瓶车应该算无氧。
骑车时又要把头从湿漉漉的雨衣中塞进去,我此前不知道雨衣两个小耳朵是挂在镜子上的,还以为是手套,总是被淋湿,后来等红灯时,发现大家都套在镜子上,不动声色地换了,就像一个混入人类世界的外星人。雨越下越大,撑起来的雨衣兜着水,像一个悬湖。绿灯一亮,浩浩荡荡的电瓶车车队开动了,披着雨衣像一群蝙蝠,又像执行任务的特种兵。
比起买房,我更想要一辆自己的车,最好是房车。这样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也不用搬家,也可以节约通勤时间。
相比家住松江,工作在张江,每天往返上百公里的“两江总督”,我还算通勤时间短。
也可以选择坐公交车。但张江交通很不方便,或者是我住的玉兰香苑很不方便。虽然距离公司直线距离不过一公里,但坐公交车过去需要58分钟,中间还需要转一次车。楼下倒是看到要修地铁,把绿化和睡莲池子全部撬了,是13号线的延伸,据说3年后修好。3年后,谁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
2024年6月28日于上海张江“耶路撒冷”
图文编辑 | 悠悠
图片|小鱼
作者:藤悠悠
交流 | 合作 | 加读者群
微信号:youyou736
码字十余年,坐标魔都,写我和我看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