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 | 靶向TSPO分子探针18F-FDPA和18F-LW223用于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PET显像的对比研究

文摘   2024-09-23 16:58   江苏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VAP)破裂容易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在斑块破裂前早期诊断VAP并有效干预是临床十分关注的问题。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开发性能优异的靶向相对分子质量1.8×104转位蛋白(TSPO)的探针,通过这类探针反映斑块中活化巨噬细胞数量,从而评价VAP。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李全等对2种新的TSPO靶向探针——18F-FDPA和18F-LW223,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在腹主动脉VAP兔模型中开展实验,该研究发现18F-FDPA可对易损斑块进行早期显像,与18F-LW223相比能提供信噪比更佳的图像。







引用本文: 李全,牟甜甜,张颖,等.靶向TSPO分子探针18F-FDPA和18F-LW223用于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PET显像的对比研究[J] .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24, 44(8) : 478-483. DOI:10.3760/cma.j.cn321828-20230922-00057.

通信作者董薇, Email:dongwei_810303@163.com











研究背景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vulnerable atherosclerotic plaque, VAP)是指具有破裂倾向、易于发生血栓或进展迅速的危险斑块。超过70%的急性心血管事件是由斑块破裂和继发血栓形成所致[1],且事件发生前常无明显前驱症状。如何在斑块破裂前对VAP早期诊断、并通过有效措施干预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巨噬细胞是导致并增加斑块易损性的重要罪犯细胞。研究表明,靶向相对分子质量1.8×104转位蛋白(translocator protein, TSPO)的探针能通过反映斑块中活化巨噬细胞数量来评价VAP[2]。目前用于VAP显像临床研究的TSPO探针主要是N-甲基-11C-(R)-1-(2-氯苯基)-N-(1-甲基丙基)-3-异喹啉甲酰胺[N-methyl-11C-(R)-1-(2-chlorophenyl)-N-(1-methylpropyl)-3-isoquinolinecarboxamide,11C-PK11195],但11C-PK11195的非特异性摄取太高,导致图像信噪比较低[3]。


18F具有优良的半衰期和核素性质,对经典TSPO探针18F-N,N-二乙基-2-{2-[4-(2-氟乙氧基)苯基]-5,7-二甲基吡唑[1,5-a]并嘧啶-3-基}乙酰胺[N,N-diethyl-2-(2-(4-(2-fluoroethoxy)-phenyl)-5,7-dimethylpyrazolo[1,5-a]pyrimidin-3-yl)-acetamide, DPA-714]的乙二醇链进行修饰,将18F直接与苯环相连,得到N,N-二乙基-2-[2-(4-18F-氟苯基)-5,7-二甲基吡唑[1,5-a]并嘧啶-3-基]乙酰胺[N,N-diethyl-2-(2-(4-18F-fluorophenyl)-5,7-dimethylpyrazolo[1,5-a]pyrimidin-3-yl)acetamide,18F-FDPA],从而提升了代谢稳定性。研究表明,18F-FDPA与TSPO的Ki值为(2.0±0.8) nmol/L,具有很高的亲和性;同时与中枢苯二氮受体的亲和性远低于18F-DPA-714(Ki值分别为>1 mmol/L和>10 μmol/L),具有更好的特异性[4]。笔者前期研究发现,18F-FDPA 在正常大鼠活体内血液清除较快,在正常非靶组织(肝、肺等)的摄取很低[5-6]。18F-(R)-(N-仲丁基)-3-氟甲基-N-甲基-4-苯基喹啉-2-甲酰胺[(R)-(N-sec-butyl)-3-fluoromethyl-N-methyl-4-phenylquinoline-2-carboxamide, LW223]为新一代TSPO靶向探针,克服了既往探针在体内分布易受rs6971遗传多态性影响的不足。本研究采用18F-FDPA和18F-LW223对兔腹主VAP模型进行显像,探讨2种探针用于PET显像及评估抗VAP药物治疗效果的可行性和效能。


材料与方法



1.材料与仪器。18F-FDPA和18F-LW223标记用前体及标准品购于广州亿欣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西兰大白兔购于浓浓(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证号:SYXK (京) 2018-0011];所用抗体、检测试剂盒购于武汉赛维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8F-FDPA和18F-LW223的自动化合成使用多功能自动化合成模块(CFN-MPS200,日本住友重工有限公司),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PET/CT(Biograph mCT);3 F介入球囊导管购于北京捷睿同创医疗技术有限公司;一次性使用高压造影注射器及附件,产品型号:MEDRAD Stellant CT-SCT-210(中国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仪购于美国安捷伦公司,YMC-Pack ODS-AM C18半制备柱购于日本YMC公司,Zorbax SB-C18分析型色谱柱购于美国安捷伦公司。


2.实验分组。健康雄性普通级新西兰大白兔9只,8月龄,身长(53.8±2.3) cm,体质量(4.2±0.6) kg。饲养环境与实验环境均为普通级:恒温20~25 ℃,恒湿(40%~60%)。按完全随机法分为3组:普通饮食+假拉伤手术组,即正常对照组(A组,n=3):普通饲料喂养4周后行兔腹主动脉假拉伤手术,继续普通饲料喂养至第24周。高脂饮食+腹主动脉球囊内膜拉伤组,即VAP组(B组,n=3):高脂饲料(1%胆固醇+5%猪油+5%蛋黄粉+89%普通饲料,百分数均为质量分数)喂养4周后行腹主动脉球囊内膜拉伤术,继续高脂喂养至第24周。高脂饮食+腹主动脉球囊内膜拉伤+降脂药物治疗组,即VAP治疗组(C组,n=3):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行腹主动脉球囊内膜拉伤手术,同时于喂养第4周开始每2周通过皮下按体质量注射7 mg/kg依洛尤单克隆抗体(evolocumab,美国Amgen公司)进行早期干预,继续高脂喂养至第24周。


3.模型制备。(1)假手术动物模型。采用麻醉剂丙泊酚注射液(10 ml∶100 mg),按体质量1 mg/kg对兔耳缘静脉进行注射麻醉。将家兔固定于无菌手术台,暴露股动脉,然后逐层缝合,并给予青霉素钠肌内注射,以防感染[7]。(2) VAP动物模型制备。实验兔术前12 h禁食、禁水,同上法麻醉及分离股动脉后,于远端结扎股动脉,近心端备细线,用动脉夹将股动脉夹住,直视下用眼科镊将股动脉靠近远心端结扎部位剪一斜行小破口,插入3 F球囊导管至腹主动脉上段部位,约20 cm,向球囊内注入生理盐水0.2 ml,至有阻力,并向下拖拉球囊导管至髂总动脉分叉处,重复操作3次,每次30 s,使腹主动脉内膜机械性损伤。撤出球囊及导丝,同时结扎股动脉,依次逐层缝合各层组织及皮肤切口;术后常规皮肤消毒,青霉素钠肌内注射,以防感染。本实验动物实验过程中均遵守动物福利与伦理原则,并经首都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编号:AEEI-2022-040。


4. 18F-FDPA和18F-LW223的制备及PET/CT显像。18F-FDPA的制备和质量控制方法按照本科室前期已报道的自动化工艺流程进行[5]。18F-LW223合成方法参照文献[8]。分别于造模后第12、16和24周末行兔活体腹主动脉PET/CT显像。动物禁食后6 h行腹腔基础麻醉(质量分数3%戊巴比妥钠),将兔固定在带有医用胶带的塑料板上仰卧放置,经耳缘静脉按体质量注射18F-FDPA或18F-LW223 37 MBq/kg后40~50 min行PET/CT显像。18F-FDPA和18F-LW223 2次显像间隔1 d。首先行CT衰减校正扫描,CT采集条件:电压100 kV,电流14 mA,层厚1.0 mm;再行PET显像,采用静态模式采集,采集时间每个床位2 min,共2个床位,采集时间为4 min。显像结束后采用True D后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融合,于腹主动脉斑块处与左心室腔内血池(本底)勾画ROI,由软件自动计算SUV,并计算SUV靶本比(target-to-background ratio, TBR)。所有ROI均测量3遍,取平均值。TBR=腹主动脉斑块SUVmax/左心室血池SUVmean


5. 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 CTA)。PET/CT显像后,保持动物体位不动,静脉注射对比剂(碘美普尔,上海博莱科信谊药业有限公司;10~20 ml),行腹主动脉CTA。CT扫描参数设置为电压80 kV,电流13 mA,扫描层厚0.75 mm,重建层厚0.60 mm。对CTA图像与PET图像进行后处理同机图像融合。


6.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荧光分析。3组模型兔在第24周末PET/CTA显像结束后全部处死,对应于PET显像具有高18F-FDPA摄取的离体腹主动脉血管片段连续组织切片,用质量分数4%甲醛固定,经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后,对石蜡组织以3μm厚度连续切片,取相邻切片用于HE染色和CD68、TSPO免疫荧光检测。


7.统计学处理。采用IBM SPSS 27.0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s表示,同种探针3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2种探针在3组动物模型同组同期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18F-FDPA和18F-LW223的制备。18F-FDPA制备时间为68 min,未衰减校正的放射化学产率为(20.1±1.5)%。产品经HPLC鉴定,放化纯>98%,比活度为371~626 GBq/μmol18F-LW223的放射峰是保留时间为10.54 min和11.49 min的双峰,与标准品19F-LW223的紫外双峰保留时间(9.81 min和10.91 min)一致。18F-LW223未衰减校正的放射化学产率为(26.2±1.9)%,放化纯>99%,比活度为653~987 GBq/μmol


2. PET/CTA同机融合显像(图1)。18F-FDPA在3组不同时间点(第12、16和24周末) PET/CTA显像中,TBR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组间83.21,时间效应144.88,交叉效应68.09;均P<0.001)。在第12周末显像中,3组腹主动脉区域均无明显显像剂摄取增高灶,TBR值分别为0.77±0.15、0.90±0.17和0.82±0.13。在第16和24周末显像中,B组的TBR值(1.40±0.24和3.66±0.68)均高于同期时间点的C组(1.18±0.09和1.63±0.20,均P<0.05)和A组(0.89±0.13和0.88±0.11,均P<0.001);C组TBR值均高于同期时间点的A组(均P<0.01)。


18F-LW223在3组不同时间点PET/CTA显像中,腹主动脉区域均无明显显像剂摄取增高灶(F值: 组间2.66,时间效应0.98,均P>0.05;交叉效应F=4.28,P=0.005)。3组在不同时间点TBR值变化的趋势不同,其中B组的第24周末TBR值(0.83±0.14)高于第12和16周末(0.72±0.28和0.66±0.29,均P<0.05);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在第12、16和24周末,3组18F-FDPA的TBR值均明显高于18F-LW223的TB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2.88~36.79,均P<0.05)。


分析同机CTA图像:仅B组第24周末18F-FDPA高摄取的腹主动脉病变部位似见低密度脂质斑块,管腔轻度狭窄。余各组及各时间点兔腹主动脉CTA图像均未见明显异常。


3.病理HE及免疫荧光CD68和TSPO分析。第24周末3组病理HE染色表明,腹主动脉18F-FDPA 高摄取区域的动脉内膜增厚,脂质核、泡沫细胞和炎性病变细胞浸润增多,表明18F-FDPA摄取与VAP之间呈正相关。巨噬细胞CD68和TSPO免疫荧光分析进一步证实巨噬细胞在这些VAP区域中的表达。A组腹主动脉管壁正常,未见CD68和TSPO巨噬细胞高表达。B组和C组腹主动脉管壁内膜增厚,脂核大,泡沫细胞多,坏死脂质核心内和周围CD68和TSPO阳性巨噬细胞浸润增多,且B组明显多于C组(图2)。



讨    论



TSPO曾被称为外周苯二氮类受体,主要位于细胞线粒体外膜上,参与胆固醇转运或类固醇生成等细胞功能。近年的研究结果显示,TSPO在动脉斑块炎性病变区域的活化巨噬细胞中呈高表达[2]。巨噬细胞在黏附因子和趋化因子作用下,逐渐分化成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最终细胞凋亡和坏死导致破裂、胞质内脂质溢出形成斑块的脂质核心[9]。易损斑块内巨噬细胞促进炎性反应并降解细胞外基质蛋白和纤维帽,使斑块纤维帽变薄,上述因素导致斑块的不稳定,易于发生糜烂和破裂。成熟的单核细胞比促单核/髓细胞具有更高的TSPO表达。在体外培养的人巨噬细胞中TSPO的表达是血管平滑肌细胞的20倍左右,被激活后,TSPO表达水平又会增加2~3倍[10]。


本研究使用靶向TSPO的2种探针18F-FDPA和18F-LW223,对探针在同一斑块模型中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以筛选性能更佳的VAP探针。18F-FDPA此前由于合成产率太低,应用受限。研究者先后对该探针的合成工艺进行优化,使18F-FDPA从最初的放射化学转化率<3%提高至未校正的放射化学产率(19.9±1.7)%[4-5,11-12]。该探针在大鼠脑神经炎性病变(脑缺血和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的病灶中有特异性浓聚[4]。18F-LW223为第3代TSPO探针,在人脑和心脏样本中,18F-LW223与TSPO的结合不受人rs6971基因多态性的影响。在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显像中,18F-LW223能够准确定位梗死区巨噬细胞驱动的炎性病变[13-14]。但目前尚无2种探针在VAP模型中的显像研究。


本研究中,18F-FDPA 在肺、肠道等非靶器官的清除很快,图像本底很低。其在腹主动脉区域的摄取随高脂喂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B组易损斑块摄取明显高于其他2组。18F-LW223在肺、血池等非靶器官的清除慢,图像本底高,与既往文献报道一致[8]。可能受血池中高本底的影响,18F-LW223摄取在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造模区域均无明显增高,且B组中18F-LW223的TBR整体低于18F-FDPA。因此,18F-FDPA可能更适合VAP显像。


既往靶向TPSO的斑块显像研究多采用小鼠模型。S-N,N-二乙基-9-(2-18F-氟乙氧基)-5-甲氧基-2,3,4,9-四氢-1H-咔唑-4-甲酰胺[S-N,N-diethyl-9-(2-18F-fluoroethyl)-5-methoxy-2,3,4,9-tetrahydro-1H-carbazole-4-carboxamide,18F-GE-180][15]和N-[2-(2-18F-氟乙氧基)-5-甲氧基苄基]-N-[2-(4-甲氧基苯氧基)吡啶-3-基)]乙酰胺[N-(2-(2-18F-fluoroethoxy)-5-methoxybenzyl)-N-(2-(4-methoxyphenoxy)pyridin-3-yl)acetamide,18F-FEMPA][16]在动脉粥样硬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LDLR)-/-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 Apo)B100/100小鼠模型中的主动脉显像和N-(5-氟-2-苯氧基苯基)-N-(2-18F-氟乙基-5-甲氧基苄基)乙酰胺[N-(5-fluoro-2-phenoxyphenyl)-N-(2-18F-fluoroethyl-5-methoxybenzyl)acetamide,18F-FEDAA1106][17]在ApoE-/-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像显示,上述探针在肺等邻近主动脉的非靶器官具有高摄取,严重影响了图像质量。Zhang等[18]报道的N-18F-氟乙酰基-N-(2,5-二甲氧基苄基)-2-氨基二苯醚[N-18F-fluoroacetyl-N-(2,5-dimethoxybenzyl)-2-phenoxyaniline,18F-PBR06]在ApoE-/-小鼠粥样硬化病灶有明显摄取,22周时斑块/肌肉比达到8.09±1.12,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32周ApoE-/-小鼠的斑块/肌肉比明显高于22周ApoE-/-小鼠。Kopecky等[19]的研究用2-{6-氯-2-[4-(3-18F-氟-丙氧基)苯基]咪唑并[1,2-a]吡啶-3-基}-N,N-二乙基乙酰胺[2-(6-chloro-2-(4-(3-18F-fluoropropoxy)phenyl)imidazo[1,2-a]pyridin-3-yl)-N,N-diethylacetamide,18F-PBR111]在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进行显像,发现斑块中的摄取显著提高,其中TSPO定位于CD11b+单核细胞衍生的巨噬细胞。上述研究证实了靶向TSPO探针用于检测和量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可行性。但是小鼠斑块体积较小,较难进行活体定位。与上述探针相比,本研究所使用的18F-FDPA具有肺、血池、肠道等部位本底低的优点。同时本研究采用兔腹主动脉拉伤模型,用CTA对腹主动脉进行精准定位,可以更准确地在体定位斑块所在位置。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1)样本量偏小,对实验结果可能造成统计学偏倚;(2)由于检测条件的限制,本研究中巨噬细胞免疫荧光CD68和TSPO染色未能成功进行同张切片共定位,而是采用相邻切片分别染色。上述问题都需要在下一步实验中加以完善。


综上,18F-FDPA可对易损斑块进行早期显像,与18F-LW223相比能提供信噪比更佳的图像,有潜力用于易损斑块的早期鉴别和降脂药物治疗的疗效监测。


END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关注《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随时获取本杂志的相关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