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二
校内校外从心说
今天是2024年11月12日,大家好,欢迎来到天天心理!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间学期已经过了大半,回想起这三个月,你是以什么样的状态度过的呢?是保持好奇勇敢探索多彩的生活,还是静心沉淀埋头苦学?
很多人说大学有着充分的自由,可以尽情玩乐,但实际上却总有各种无形的压力和焦虑会将我们裹挟,推着我们向前走。可是当你为自己的未来而辛勤耕耘的时候,真的获得了相应的收获吗?
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艾利克森在其著作《刻意练习》中指出,一个人有可能在一个领域磨炼数年而没有多大的提升,因为他只是在进行天真的练习。这似乎与丹尼尔·科伊尔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背道而驰。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关于这对看似矛盾实则互补的理论,核心焦点在于你的勤奋是否高效。《刻意练习》中所说的“天真的练习”是指“反复做一件事,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可以设想,若是你想要学习一项技能,却反复练习错误的做法,那么你付出的努力越多,你在相反的方向就跑得越远。南辕北辙,你看不到自己的成长,于是懊恼、自怨自艾,要么痛苦地逼自己重复练习,要么干脆放弃。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很少会做与目的完全相反的事,但你又如何能够保证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发挥了其应有的价值呢?若是长期保持着低水平的勤奋,无疑会浪费大量时间,最要命的事,会消耗你的精力,让你在生理与心理上都处于疲惫的状态,如此往复,恶性循环。
那么我们该如何打破僵局?
首先,为你疲惫低效的生活按下暂停键。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去反思,提高你未来一个月的效率,这绝对是一项高性价比的选择。于匆忙之间抽身,冷静下来,去静心观察你的生活,你这一个月都干了什么?有什么进步?每天坐在电脑和课本前的几个小时里,有多少时间真正实现了信息的输入?长期内耗的你需要不断的追问来重塑自己。
随后,客观分析,制定高效的计划。尝试理清事物发展的脉络与规律,将最终目的拆分为不同的小目标,想想在目标的指引下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之前自己做的工作有没有必要,什么工作是有效的,什么工作是无效且耗费精力的……当你抛开一切形式,将所有工作与目标之间画上有效的箭头,相信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在计划实行的过程中聚焦目标。此时的目标不应该是某项成就或怎样的效果,而是任务的完成。我们追求成功,但功利性太强的行动只会徒增焦虑,而忘记工作本身。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专注于具体的、依靠我们自身就一定可以实现的任务,清空杂念,朝着唯一的方向发力。
这是一个效率为王的时代。很多看似很难的事情其实并没有你想的那样复杂,重要的是剥落一切不重要的东西,找到在你所处条件下的最短路径,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力,让你的时间精力有效地发挥作用,让一分耕耘获得它应有的一分收获。
文稿 | 田欣
音频 | 张佳星
审稿 | 金渤
编辑 | 仲金钰
审阅 | 王晨洋
浅浅吟唱你的青春,有笑有泪有挣扎。
徐徐诉说他的故事,有诗有酒有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