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心理 | 微信文字讨好症?

文摘   2024-10-15 08:01   吉林  

微信文字

 讨好症?

周二·校内校外从心说


今天是2024年10月15日,大家好,欢迎来到天天心理!


在微信普及全国的大趋势之下,微信社交也成为不可避免的社交日常。不知道你有这样的症状吗?总是要用“好滴”“好嘞”代替“行”,所有人不叫名字要叫“宝宝”,说话总要带上语气词,还要买一赠一附带表情包,尤其是和老师或者学长学姐,永远不会让别人的话落在地上。如果有,你可能即将确诊“微信文字讨好症”。



“症状”

#01


所谓“微信文字讨好症”,就是指在微信上总是以各种方式表达友好。主要有这么几种表现:首先,语气词的高频率出现,“呀”“哦”“啦”“哈”几乎贯穿整个聊天,你大可以搜搜看你的聊天记录,看看如今语气词大法练到了几级;其次,叠词。你是一个爱说“嗯”“哦”的人吗?如果是,那在陌生人眼里,你要么是帅气酷炫的酷哥拽姐,要么就是不近人情的高冷人设;当然,还有各式各样的表情包不可缺席,无论是微信自带的“玫瑰花”,还是自行下载的各类神图,总是会放在一句长长的表述后让聊天显得幽默而不那么尴尬;最后,你是否是一个“哈哈哈哈”重度爱好者呢?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经典的“哈哈哈哈”永不过时,你说对吧哈哈。




#02

原因


其实我们平时说话也不会这样,那为什么会在微信上呈现出“另一副面孔”呢?或许是文字太冰冷,又或者是人情世故太复杂。

文字能传达的不止表层的信息,背后也涵盖着千万层含义,至少可以解读出千万层含义,尤其对于那些爱内耗的人来说。那么,为了消除猜疑,避免形成“冷漠”“敷衍”的印象,加上友好的语气词或者可爱的表情包则成为最好的选择。

这样的行为实质上并没有什么成本,而也确实能收获不错的效果。根据调查,一半以上的人都会因为被这样对待而感到被尊重,从而增加好感。




心理

#03


人际交往是人类所必需的心理需求,而大学,则是更为广阔丰富的交际舞台。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我们渐渐形成了这样一套行为模式,为了合群,我们都逐渐适应其中,但背后的心理却又不尽相同。

高敏感人群是“微信文字讨好症”的主力军,正因为他们能够灵敏地感受到文字中蕴含的语气,同时也关注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所以他们更加注重给别人发出友善的信号;另一部分人或许是在以这种方式保护自己,尽可能地用热情的语气回应,不被误认为冷漠的同时提供给别人更多的情绪价值,从而展现出自己的情商,拉近距离;当然,还有一部分人,他们可能不在乎文字背后有什么态度,也没有通过这种方式和谁亲近的想法,只不过是在大潮裹挟之下,为了合群不得不随波逐流罢了。



你觉得你有“微信文字讨好症”吗?你对这种现象又是什么态度呢?有些人认为这不该用“症”来形容,就是一种正常的社交方式;也有人认为这样的方式让自己处于乙方的地位,实属自降身价。


实际上,无论你是否这样与人交流,你们见了面还是会按照本身的习惯塑造你们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保持真诚,拒绝内耗。保持真诚是如实地对外输出,不用刻意迎合让自己很累,无论用不用语气词,只要是你真实的感受就好;拒绝内耗则是对内输入,文字最基本的功能是传递事实信息,我们能够理解实质性的指向就好,不必费力透过寥寥两行字解读背后的情绪,很多时候你内耗半天人家可能根本没想到那去呢?





文稿 | 田欣



 音频 |张佳星



审稿 | 张宇彤



 编辑 | 朴炫旭



审阅 | 王晨洋



JLU吉大心声
吉林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官方账号。让学生普遍享有专业化、系统化、精准化、温情化的心理健康指导,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助力学生成为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