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心理|今天奖励点自己什么好呢?

文摘   2024-11-04 08:02   吉林  




心理

会客室


MONDAY




今天心情真好呀,去吃顿好的;今天心情好难过啊,去吃顿好的。是谁又又又被确诊为“奖励型人格”了?“奖励型人格”通常指的是一种倾向于通过外部奖励或认可来驱动自身行为、追求成就感和满足感的人格特质。它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深刻的心理学现象,今天就让我们一探究竟

<( ̄︶ ̄)↗[GO!]

奖励机制

行为塑造的心理学密码

在心理学领域,奖励机制是一个经典而深奥的概念。它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由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其核心观点是:行为的结果会影响未来该行为的出现频率。简言之,当我们因为某个行为得到奖励时,这一行为在未来更有可能被重复。


强化原理是奖励机制的核心。正向强化,即奖励,能够增加某个行为发生的概率。比如,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后吃顿好的,这种即时的正向反馈,会让我们的大脑分泌多巴胺,一种与愉悦相关的神经递质,从而增强我们再次投入学习的动力。

奖励多样性

激活多元动机系统

想奖励自己就只能是吃顿好的吗?当然不!奖励的多样性,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包括精神、社交等多方面的奖励。根据动机多样性理论,人类有多种基本动机,如成就动机、归属动机和权力动机等。满足这些动机的奖励,能够全面激活我们的内在动力。

物质奖励:如购买自己心心念念的物品,虽直接有效,但过度使用可能导致动机的外部化,削弱内在动力,要适度哦~

精神奖励:如自我肯定,每做好一件事情都夸夸自己,能够激发更深层次的满足感。

社交奖励:如得到他人的认可、团队中的归属感,是维持长期动力的关键(i人朋友们慎用!

情感奖励:如他人的鼓励、拥抱或感谢,是心理学中的社会支持理论的重要体现。社会支持不仅能够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还能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

解锁奖励型人格

积极心理学的应用

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奖励型人格不仅是一种自我激励的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通过积极心理学实践,如感恩日记、正面思维训练,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并培养自己的内在奖励系统,减少对外部奖励的依赖,实现自我成长与幸福感的提升。这里有几个小tips希望能够帮到大家更好地“奖励自己”~


设立小目标:将大任务分解为小步骤,每完成一步就给予自己一个小奖励。

多样化奖励:尝试不同的奖励方式,保持新鲜感,避免动机的单一化。

自我反思:定期回顾自己的奖励行为,评估其有效性,调整策略。

强化社交奖励:与亲朋好友分享成就,寻求他们的支持与鼓励。


奖励虽好,但不要贪杯哦~奖励的时机与适度性至关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度或不当的奖励可能导致“奖励疲劳”,即奖励的效果逐渐减弱,甚至产生反作用!(敲黑板!!


让我们拥抱奖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馈赠,更是心灵深处的滋养与鼓舞。在每一次的小成功中,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喜悦与成就感,让它们成为推动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END

文稿|仲金钰


音频|石如玉


审稿|张宇彤


编辑|金渤


审阅|王晨洋


浅浅吟唱你的青春,有笑有泪有挣扎。

徐徐诉说他的故事,有诗有酒有年华。

JLU吉大心声
吉林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官方账号。让学生普遍享有专业化、系统化、精准化、温情化的心理健康指导,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助力学生成为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