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心理|“周围大多数人”摆布下的你

文摘   2024-11-20 08:01   吉林  

“周围大多数人”摆布下的你

  周三 

 文学中学心理 

你想要拥有什么样的身份地位?

现在的你到底在为谁努力?






大家好!今天想给大家推荐的书是《身份的焦虑》。这是由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撰写的小品文集,主要探讨了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因身份认同而产生的焦虑感,深入剖析了身份焦虑的根源,并提供了缓解这种焦虑的方法。






“身份的焦虑”这个书名非常具有社会心理学的色彩,但这本书并非一本充满学术语言的“高深”著作,它以通俗、有趣的语言,为现代人解读了“身份”的前世今生,以及我们为什么会为“身份”而焦虑。“身份”这个词在这本书中更多的还是指一种社会地位,一种当代人追求的功名利禄。为什么我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对于金钱和权力的欲望之壑为何总也填不满?在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下,人对自己的认识前所未有的建立在世俗评价的基础上,被“周围大多数人”所摆布。


社会学告诉我们,人是社会的动物,如果得不到别人的认同和尊敬,我们就会感到痛苦无助,失去了生存的意义。德波顿向我们描绘了一幅“身份”的历史演进图:在等级社会中,人生来就有贵贱之分,所以,他们安贫乐富,不会对自己的身份产生质疑,更不会对身份产生焦虑。但人人平等的思想,尤其是“美国梦”神话改变了人们对身份的看法,人们相信,只要通过努力,都可能创造更多的财富,期待着过上富裕的生活。


自然而然,人们对自己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当现实不能满足理想的时候,当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时候,他们就会对自己心生不满。当然这样分析并非说民主社会不好,而是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层面了解到“身份焦虑”的根源之一。话说回来,现实生活中的我们,除了自我期望,还有来自父母、亲戚、老师、朋友、同学的期望,不知不觉中我们会来不及思考,只顾倾向于变成他们期盼中的样子,被周围人的期望所支配。




在努力实现期望目标的路上,不可避免与周围人进行比较。产生嫉妒的不是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巨大差距,反而是我们相互接近,好比一个普通士兵对班长的嫉妒要远远多于对将领的嫉妒。也许有人认为,差距越大,比较之下心中所产生的不快感必然越大。其实不然,正是那差距的“巨大鸿沟”切断了不同圈子的人的联系,使得我们根本不与我们距离很远的人比较。显而易见,你的焦虑,来自你身边的人,来自身边与你相似、相近却又比你优秀的人,因为你不自觉就会去与之比较,甚至产生嫉妒、焦虑。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成为你的噩梦。不知不觉,你就陷入被“周围人”支配的陷阱之中。




作者德波顿在书中提出了一种解决身份焦虑的方法,那就是透过自我认知来实现身份的自我建构。人们需要对自己的内在需求和价值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找到自己的身份和定位,并且实现自我实现。按我的理解,大概就是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衡量自身能力与自身期望的符合程度。


明确自身定位,悦纳自我。童话中的丑小鸭最后成长为优美的天鹅振翅而飞。事实是,我们只有在电影院的屏幕上才能看见每只丑小鸭都变成白天鹅。媒体给人们创造了太多幻象,也让人有了更多想象的欲望。当我们本不是天鹅的时候,会想象自己正在变成天鹅的路上。丑小鸭之所以会变成天鹅,因为人家本身就是鹅蛋孵化来的嘛。世上高贵优雅的不止天鹅,说不定你是亭亭玉立的荷花呢?他们各自发光,谁也不是谁的背景。不要总想着变成天鹅啦~














《身份的焦虑》是一本非常深刻的哲学著作,对于当代社会中的身份认同问题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思考和建议。社会的发展,时代的推进,滋生无尽的欲望,促使了人们的觉醒,也促使人们产生了焦虑。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在所难免,但别忘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光芒,你自己的生活也精彩纷呈。








文稿 | 李春美



音频 | 李昕玲



审稿 | 王晨洋



 编辑 | 朴炫旭



审阅 | 张宇彤



JLU吉大心声
吉林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官方账号。让学生普遍享有专业化、系统化、精准化、温情化的心理健康指导,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助力学生成为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