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考场上,你正绞尽脑汁地解一道难题,突然你的大脑里开始播放音乐,你尝试集中注意力,但是发现根本无法阻止音乐停止播放,还因此感到焦虑;放学路上,你看着路边的风景心情不错,这时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开始播放一段旋律;深夜失眠,脑海里一直单曲循环,仿佛大脑里在进行一场狂欢……
这些现象称为耳虫效应,耳虫效应也称“不自主音乐想象”,是一种大脑神经活动,指歌曲或其他音乐作品片段不由自主地在脑子里反复出现的现象。在大脑里循环的内容不仅仅是音乐,还可以是鬼畜、电视广告等等。
哪些因素容易引起耳虫效应?
耳虫效应是一种相较普遍的现象,据统计,90%的人每周会出现一次耳虫效应,33.2%的人每天都会出现耳虫效应。引起耳虫效应的因素有很多:
PART.01
从事音乐工作或者受过音乐训练的人更容易出现耳虫效应。由于长时间的暴露在各种音乐线索中,相应地会对这些线索更敏感,容易回忆起音乐片段。
PART.02
经常听洗脑音乐。节奏轻快、内容简单的旋律的歌曲更容易被大脑记住,也更容易引起耳虫效应,研究发现,洗脑歌曲往往有着重复的、朗朗上口的歌词,其不同寻常的节奏会对冲击大脑,形成记忆。比如最近比较流行的歌曲《APT》,网络上热门梗图音频和短视频BGM等等。
PART.03
情绪、生理状态、记忆、特殊环境刺激等等都可以引起耳虫效应:在情绪低落时通常会想起悲伤的音乐,当疲惫时耳虫效应容易趁虚而入,睡前单曲循环会加重耳虫效应并破坏睡眠质量,看到相关的线索时也会触发耳虫效应,看到以下图你的脑海里是否响起了熟悉的旋律?
如何缓解耳虫效应?
好的音乐片段本身会带来愉悦感,但是经过多次不可控制的重复,影响到正常生活时,就会给人带来焦虑烦躁的情绪。有研究发现,人们听到熟悉的旋律时,有一部分听觉皮层会被激活,如果旋律突然停止,大脑会强迫性地完成剩余旋律的填补,如果不能完成填补大脑就会一直兴奋。因此,当某个片段在我们脑中不断循环时,与其努力阻止,不如将整首歌曲完整听完,帮助大脑完成空白的填补。另外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嚼口香糖,嚼口香糖可以转移注意力,有效缓解我们过度专注于循环的歌曲片段。
特别注意不要执着于刻意阻止耳虫效应,这不但可能无法阻止耳虫效应,还会让耳虫效应更加严重。伴随短视频的兴起,耳虫效应更容易被触发,当受其困扰时,应静下心来,采用正确的方法主动适应耳虫效应,过分克制可能会使心情更加烦躁。尽管耳虫效应会给我们带来困扰,但在闲暇时,耳虫效应可以作为娱乐。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