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AEM:空位锚定亚纳米Ru催化剂高效稳定催化甲烷干重整反应

学术   2024-12-18 16:48   中国台湾  


在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的挑战中,干式甲烷重整(Dry Reforming of Methane, DRM)作为一种将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的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DRM不仅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能有效利用两种主要的温室气体。然而,由于CO2和CH4分子间的强键合,DRM反应通常需要在高温下进行,这往往导致催化剂烧结和失活。高温下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活性是实现工业应用的关键,但目前大多数原子级分散的催化剂仅能在温和条件下(低于400°C)使用,以避免烧结现象,这限制了它们的工业应用前景。





论文概要


2024年12月15日,上海电力大学李和兴教授、名古屋大学Yusuke Yamauchi教授、上海师范大学蒋波教授在国际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发表题为“Vacancy-Anchored Sub-Nanometer Ru Catalyst with High Activity and Strong Durability at 800 °C Dry Reforming of Methane”的研究论文。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亚纳米级钌(Ru)催化剂,该催化剂以掺杂镍(Ni)的氧化镁(MgO)为载体,利用Mg2+空位作为锚定点,显著提高了催化剂在800°C DRM反应中的稳定性和活性。优化后的Ru1.5/Ni1-MgO-R催化剂在DRM中实现了90%的甲烷转化率和92%的二氧化碳转化率,且对合成气的选择性接近100%。更为重要的是,该催化剂展现了卓越的耐久性,能够连续运行超过1200小时而无需显著的再生处理。通过实验表征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我们发现Ni2+替代MgO矩阵中的Mg2+产生了Mg2+空位(MgV),这些空位能够稳定约0.9纳米的亚纳米级Ru团簇。此外,MgV-Ru8团簇的存在强烈稳定了亚纳米级Ru,为设计具有高温抗烧结能力的亚纳米金属催化剂提供了宝贵的见解,这对于工业应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图文概览


图1:Ru在Ni-MgO催化剂中的分布和尺寸
图1通过一系列先进的表征技术,揭示了Ru1.5/Ni1-MgO-R催化剂中金属颗粒的尺寸和分布特征。利用球差校正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ac-HAADF-STEM)技术,研究者观察到除了少量孤立的Ru原子外,催化剂中Ru主要以团簇形式存在,平均尺寸约为0.9±0.2纳米。这些Ru团簇在二维平面上均匀分布,形成了所谓的2D岛状结构。广角X射线衍射(XRD)结果显示,Ru1.5/Ni1-MgO-R和Ru1.5/MgO-R均显示出典型的立方MgO衍射峰,且未观察到Ni或Ru物种的衍射峰,表明Ru和Ni在MgO载体中的高度分散。与MgO-R相比,Ru1.5/Ni1-MgO-R中MgO的衍射峰向高角度偏移,晶格参数减小,证实了Ni2+对Mg2+的部分替代。元素分布图进一步确认了Ni和Ru物种的均匀分布。此外,与Ru1.5/MgO-R相比,Ru1.5/Ni1-MgO-R中Ru团簇的平均尺寸显著减小,表明Ni掺杂MgO能有效抑制Ru团簇的聚集。
图2:Ni和Ru在催化剂中的电子状态
图2展示了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和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的结果,这些技术用于探究催化剂中过渡金属的电子状态。Ru1.5/Ni1-MgO-R中Ni K边XANES的吸收能量高于NiO,表明Ru1.5/Ni1-MgO-R中Ni的电子状态高于+2价。这种高氧化态的Ni可能在Mg位点上产生电荷不平衡,通过形成Mg2+空位来缓解。Ru K边XANES显示Ru1.5/Ni1-MgO-R中Ru的吸收边能量高于Ru箔,表明Ru原子因与氧原子的强相互作用而带正电荷。EXAFS谱图和拟合参数进一步证实了这些结论,Ru1.5/Ni1-MgO-R中未检测到Ni-Ni键,表明Ni物种以单点形式存在。Ru-Ru的贡献在Ru1.5/Ni1-MgO-R中比Ru1.5/MgO-R小,证实了更小尺寸Ru团簇的形成。这些结果表明,Ni和Ru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Mg2+空位的形成对于稳定亚纳米级Ru团簇至关重要。
图3:Mg2+空位对稳定Ru团簇的作用
图3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Ni、Ru、Mg和O的电子状态。Ru1.5/Ni1-MgO-R和Ru1.5/MgO-R中Ru的3p1/2轨道显示两个特征峰,表明Ru物种以氧化态存在。Ni1.5/Ni1-MgO-R中Ni的结合能高于Ni1-MgO-R,进一步证实了部分电子转移。原位XPS测量确认,在800°C还原后,Ru和Ni物种保持氧化状态,显示出Ru1.5/Ni1-MgO-R在还原气氛中的稳定性。Mg 1s和O 1s的结合能在Ru1.5/Ni1-MgO-R和Ni1-MgO-R中相对于MgO-R正向移动,证实了Mg和O的电子密度降低,这可以归因于Mg2+空位的生成以维持电荷中性。正电子湮灭寿命光谱(PALS)提供了固体材料中缺陷/空位类型和相对浓度的直接信息,Ru1.5/Ni1-MgO-R中较高的τ1寿命表明存在丰富的Mg2+空位。这些结果表明,Mg2+空位在Ru1.5/Ni1-MgO-R中丰富存在,可能作为锚定位点有效稳定亚纳米级Ru。

图4:Mg2+空位对稳定Ru团簇的作用


图4展示了不同催化剂在DRM反应中的活性测试结果以及Ru1.5/Ni1-MgO-R和Ru1.5/MgO-R催化剂的寿命测试。Ni1-MgO催化剂表现最低,表明Ni物种不是DRM的活性位点。随着Ru负载量的增加,活性迅速增加,Ru1.5/Ni1-MgO-R显示出最高的活性,对应于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分别为90%和92%,证实了Ru在DRM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加Ru负载量会因Ru聚集而降低活性。Ru1.5/Ni1-MgO-R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从650°C增加到850°C时,CH4和CO2的转化率逐渐增加,这可能与反应的强吸热性质有关。此外,当重量时空速度(WHSV)增加到120 L g−1 h−1时,CH4和CO2的转化率显著下降,可能与反应物分子与活性位点之间的接触时间不足有关。Ru1.5/Ni1-MgO-R在1200小时的DRM反应中保持高转化率和几乎完全的选择性,是迄今为止报告的最佳结果之一,而Ru1.5/MgO-R在反应500小时后逐渐失活,失去了20%的活性。些结果清楚地表明,Mg2+-Ru8团簇能有效地抑制聚集,导致极长的寿命。





总结展望


总之,本研究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亚纳米级钌(Ru)催化剂,该催化剂通过在氧化镁(MgO)基质中掺杂镍(Ni)生成Mg2+空位来稳定Ru团簇。这种新制备的催化剂在800°C的DRM反应中展现出了极高的活性以及超过1200小时的长寿命。Mg2+-Ru8团簇的存在显著抑制了亚纳米级Ru的聚集,这对于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起到了关键作用。这项工作为设计具有高活性和强抗烧结能力的亚纳米金属催化剂提供了一个充满希望的途径,为工业应用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文献信息:Juanjuan Yang, Zhiyang Cao, Yujie Wan, Shuhui Guan, Bo Jiang, Yusuke Yamauchi, Hexing Li. Vacancy-Anchored Sub-Nanometer Ru Catalyst with High Activity and Strong Durability at 800 °C Dry Reforming of Methane.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4. https://cfbiz1b13095ec5284139snpwpwcbbwbv96c69fczx.eds.tju.edu.cn/10.1002/aenm.202404936


作者介绍

李和兴,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任Appl. Catal. B Environ,和PhotoMat副主编、教育部化学化工学部委员、中国光催化专委会副主任、国家“111引智基地”主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上海市电力科协主席、上海“院士专家工作站”首席专家、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创新策源前沿研究基地负责人、上海市技术创新团队带头人。开展催化和光催化加氢、清洁有机合成、环境污染治理和清洁能源生产研究,承担国家重大研发计划课题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和国际合作重大项目等;在Nature Sus.、Nature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和Adv. Mater.等国际顶级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入选Elsevier中国化工领域高被引用作者;专利转让8件;获教育部一等奖和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被评为上海市领军人才。

Yusuke Yamauchi,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名古屋大学特聘教授,中原纳米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1000多篇论文(>10《Nature》和《Science》的子刊,>26 J. Am. Chem. Soc.,>18 ACS Nano,>28 Chem. Mater.,>17 Chem. Sci.,>20 Adv Mater,>36 Angew Chem Int Ed,>30 Small等),大于9万次引用 (h-index > 150;Google Scholar)。长期从事于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包括多孔金属、介孔碳、MOFs等,于2016~2023年被选为化学领域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同时在2020~2023年被选为材料科学领域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澳大利亚桂冠学者,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ERATO项目负责人。目前担任国际著名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执行主编和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副主编。

蒋波,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专攻纳米材料制备和环境催化。博士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并在国际期刊上发表80余篇SCI论文,H-index为34。2020年加入上海师范大学,获“上海海外高层次人才”称号。



科学温故QQ群—科研爱好者集中地!(不定期发布讲座通知,分享录制视频)
微信群(学术交流/电催化/光催化/理论计算/资源共享/文献互助群;C1化学/生物质/单原子/多孔材料分舵),小编微信:hao-xinghua或alicezhaovip,备注“姓名-单位”。

科学温故
知幽渺之理而收显著之效:从实验到理论,探索催化反应隐藏的信息与机理,打开催化过程“黑匣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