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铝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其应用范围极其广泛,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对于氧化铝的研究和开发也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
按目前的认识,氧化铝有 9 种常见晶型,分别是 ρ-Al2O3,χ-Al2O3,η-Al2O3,γ-Al2O3,β-Al2O3,κ-Al2O3,δ-Al2O3,θ-Al2O3,α-Al2O3。其中,γ-氧化铝和α-氧化铝是两种最常见的晶型。依据教科书中的说法,这些晶型可分为两类,其中α-氧化铝被称为热力学稳定相,而其它的各相都是过渡相或介稳相,通过高温处理,它们最终都会转变为α相。
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这种说法其实并不一定正确,α-氧化铝并不总比其它过渡相稳定。比如在常温下,也许热力学稳定性更高的是γ-氧化铝,而不是α-氧化铝。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教科书说错了?
其实,这里面存在一个误区。
首先,教科书的说法并没有错,氧化铝各种相的热稳定性的高低是顺序为:
α-Al2O3>θ-Al2O3>γ-Al2O3>ρ-Al2O3
α-氧化铝的热稳定性的确最高。
但是,以上的热稳定性排序有一个前提,是指完整的氧化铝晶体的热稳定性。或者说,是“体相”氧化铝的热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晶体的表面是被完全忽略了的。而实际的情况是,所有的真实晶体都存在表面,特别地,对于粉体而言,因为比表面积大,表面因素更是不能忽略的因素。
那氧化铝表面的热力学稳定性又是如何呢?
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相的氧化铝晶体的表面热稳定性的排序是:α-Al2O3<θ-Al2O3<γ-Al2O3<ρ-Al2O3。这个结果和前面说的体相的热稳定性正好相反。显然,如果仅看表面热稳定性,γ-氧化铝显然高于α-氧化铝。
因此,真实的氧化铝晶体到底是不是稳定相,就不能只看其体相或表面相,而是要考虑体相和表面相热稳定性二者的总和。
有人根据对α-氧化铝和γ-氧化铝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发现,α-氧化铝的表面能远比γ-氧化铝的表面能高。按照他们的计算,当比表面积大于125m2/g时,γ-氧化铝的稳定性就高于α-氧化铝。而从热动力学的角度分析,则γ-氧化铝的稳定性更大。有人计算过,从α-氧化铝向γ-氧化铝转变时,其熵增为大约为 5.7 J K-1 mol-1。在常温下,当比表面积大于100m2/g时,γ-氧化铝的稳定性就高于α-氧化铝。即便是在800K的高温下,当比表面积大于75m2/g时,γ-氧化铝的稳定性依然高于α-氧化铝……总之,当粉体的比表面积足够大、或者说当粉体的颗粒足够细时,γ-氧化铝的稳定性就更高。
综上所述可知,当仅考虑体相热力学稳定性时,α-氧化铝才可被称为稳定相,其余的包括γ-氧化铝在内的过渡相氧化铝则为亚稳相。而在同时考虑体相和表面相的热力学稳定性时,到底哪种相的热稳定性最高,得看颗粒的大小。如果颗粒很细,表面相占比高时,那么热稳定性高的是γ-氧化铝或其它过渡相,只有当颗粒足够大、比表面积较小时,α-氧化铝才依然是热力学稳定相。
参考文献:J. M. McHale, et al., Science,1997, 277:78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