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芸老师今天带来的话题是青少年从休学到复学,我们做了什么?非常契合本期国际青少年心理健康论坛的主旨。“休学”、“复学”,虽只有短短四个字,却可能是一位青年走了好几年的路。
所幸的是,在这条路上,没有人因为孩子休学而放弃她。相反,大家一起做了很多努力,从学校老师的推介,到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再到家校社会联动,孩子不仅复学了,还取得了出人意料的结果!那具体都做了些什么呢?有请马芸老师带来今天的精彩分享。
今天我带了一个非常具体的案例——青少年从休学到复学,我们做了什么?这样的一个主题,我为什么分享这个主题,一个是咱们这个论坛也是关于青少年发展的一个论坛。其次,我们诊所从2022年开始就在转型,专注做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成长。在这之前,我们也做成人的心理辅导,包括一些比较严重的个案。因为我们诊所它是医疗机构,所以能够承接一些比较复杂的案例。今天成人的部分,我就不分享了。大家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会后进行一些探讨。
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本身是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但当时我从事这个行业的选择,其实考虑过要走研发还是走临床,最终我选择的是走临床,因为我一直觉得中国的心理发展,它这个实战跟我们在西方这里所学到的一些理论之间,其实是有一些距离的。所以,我觉得,可能在临床当中,它更能够去帮我做深度的一个心理成长。
因为,所有都来自于客户,就是我们的访客,教会你需要有一些怎样的技能,以及你的技能是不是能够帮到他,解决他所面临的一些困惑,当时我就直接选择了进入心理行业的临床工作。从2012年开始至今,我就没有再换过行业,就专注在这个领域里面。对于新手,我们一些毕业生,你们即将进入这个领域。我早期的一些经历和体会,有兴趣,我可以跟大家分享,我也跟政法大学的一些心理学毕业生在分享职业规划,你早期可能经历了哪一些阶段,你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的工作,以及你的择业当中,你可能会碰到什么样的一些困难,怎么来面对这些问题,我都有一些亲身的经历可以做这个分享。
那么,现在我的身份是这个诊所的一个运营主任,同时我也是诊所的这个合伙人之一,我原本在做临床当中做了十年的心理咨询师就是积累了大量的一个心理的个案。在这个期间我也做了一些研发,就是关于怎么去攻克一些,比如说咨询案例当中比较疑难杂症的一些问题,我们是真实地在探索这个符合中国人体质,符合中国人心理体质的一些路径和解决方案。所以我们团队一直在做这件事情。
那么到现在为止,我们其实是走了18年。为什么走了18年?我们在06年的时候,我们的公司就成立了,是上海最早的心理咨询公司。当时成立的时候,其实也是受到了媒体非常高的一个关注度。至今为止,我们运营了18年,所以这18年以来,我们积累了各种各样临床的案例类型,我们也对案例做了分类,比如说儿童的成长期到青春期,再到成人期以及到中年。就每个阶段,我们是有做分类研究,和形成一些比较适合同类个案的一个治疗模式的。
这些在我们团队来讲,都以出书的方式——出版书籍以及一些理论的研究输出为结果给到同行,也给到社会大众去进行一些学习和思考,我们始终认为就是中国的心理服务,大家的起点不一样。从业人员他的一个起点也是不同的,包括在早期很多都是跨行业进入这个领域的,每个人在接受训练体系的时候所吸收的也是不同的,就是我们说内化的一些心理知识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在实施临床咨询的时候,你的效果不那么相同。这也是这个行业,它很难去完全复制的。我觉得一个原因就是它以人为导向,就咨询师的水平如何,就决定这个咨询的走向是如何的。所以我经常会碰到,就是在外面做过咨询的一些访客,他经过了好多次的尝试,他又找到了像我们。他就会告诉我说,其实他已经尝试很多次了,他第一次尝试的时候是满怀希望的。但是他觉得这个咨询对他来讲,帮助不大,或者他是失望的,所以他又更换。
有的人是一次体验,我觉得不行,他就对这个心理咨询这个方式就失望了,就再也不去尝试了。这样的人其实非常的多,并不是说我们心理咨询这个途径没有效果。而是说,他可能所接触的或者选择的这个咨询师,没有能够去触动他,给到他更深的一种支持。所以有的人放弃,有的人继续寻找。其实,继续寻找的这一批人,他内在的成长动力是很强的,就没有放弃。
我记得在咨询当中,有一个访客说,他之前做咨询是因为情感的问题。后来,他再一次来进行求助的时候,也是因为情感的问题,他本来决定已经不想再做这个咨询了,但是因为这一次实在是太痛了。这个情感的分离太痛了,所以他抱着一个尝试的心态,而且选择的是比较高价位的这个咨询师。他原来尝试的可能是一个比较一般的,因为第一次尝试——试错,所以选择的这个价位比较低。这一次选择了高价位,他觉得实在难以再自己去调理了。所以他也付出这样的一个成本去体验,但没想到这一次咨询带给他焕然一新,他重新建立了对这个行业的一个新的认知,就是他很快就得到了一个处理,所以这就是说我们心理人要做什么?
我们每一个心理人,其实我们要做的一件事情。我认为,我们得对待每一次的咨询,都要非常的认真。就是你要带给他,至少这一次带给他希望。我们一次不能解决他所有的问题,要解决问题的还是他自己本身。但是,至少我们在跟他互动的这一次的体验当中,我们要能够带给他对未来,或者对他自己能够摆脱这些困境的希望。我觉得,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带着这样的一个要求,我也在不断的要求自己,以及我们所有的同事。在基于这样的一个基础,我们能够走到今天,走了18年,这个期间非常不容易,就是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及来自于市场本身的、来自于客户的,就是中国人心理问题发展的这种挑战。
另一个角色,就是这个诊所的一个管理人员,同时也是公司的一个管理人员。在管理咨询机构的这个过程当中,你会发现很多来求职的,比如说,他刚毕业来求职的人,他想可能在我们这里,他只能先做一个咨询师的助理,就是基础岗,然后可能要经过一到三年的成长周期,才能够内部进行一些评估。他是否具备转型做咨询师岗位的这么一个能力?
但是在咨询助理这个岗位上,我们也会赋能给他做一系列的培训,以及一些实战的体验的这个机会,因为现在很多刚刚接触这个行业的人,他缺的是什么,他缺的其实是个案的积累,他没有个案的积累。他去求职是很难获得一份咨询师的工作。那么他在初期的时候,他去哪里去寻找这个案的经验,所以我们从2006年保留至今的一个传统,就是在孵化培养自己内部的一个咨询师,几乎是没有机构在做这件事情的,因为这个成本很高,咨询机构本身的运营负担就比较重,你要再培养,就是培养好了,他可能也单飞了,这对机构来讲是一个不太容易去做的一件事。但是我们从2006年至今,一直保留这个传统,就是我本身的经历。这个行业的人很多,来、走的非常地多,所以很有体会。
接下来这么多的机构都会做青少年的咨询,为什么他们选择我们?跟大家来介绍一下我们机构。我们机构现在在黄浦区,目前是排名第一的。黄浦区其实是一个上海的市中心,非常繁华。其实做心理咨询,这个商业的环境其实是具备的,在这个环境里面,我们能做到区域的第一,甚至它排到的是上海整个市的顶尖。这是我们靠什么来积累的,点评它跟一些像百度或者说一些搜索引擎,它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它不能完全由你付费去做推广,你就能引流,你刷上去,钱烧上去刷上去的一个排名。
但我们点评它是需要靠真实用户的一个好评来累积你的一个口碑,才能形成你在这个区域,或者是你在整个市的一个排名的位置。所以我们在这里做了大量的咨询以后,我们每一次的咨询给到访客的一个体验都非常好,所以他会在我们的这个平台上去留言好评。其实有一部分是他还是有一种羞涩和羞耻,他不会去在这个平台去展露他的一个咨询的一个体会,但是他能分享出来的这部分人群,他其实比较坦然的去接纳这件事情,所以他在这里公开的一个原因。他也在提到一个爱的链接和传递,就是我们希望你受益于心理咨询这件事情,同时你又能把你感受到的这份收获和温暖和爱能够传递出去,怎么传递,怎么来链接?
我们这种形式,它也是一种链接,人们会看到你的整个心路历程,你的体验以后,会重新燃起。他可能正处在一个很彷徨的阶段,或者是一个失望的,他又重新点燃他的这个希望。我觉得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助人的途径。所以助人,我认为他不仅仅在咨询室里面,或者说,是在你跟咨询师有限时间的一个互动,他很多时候是覆盖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心理学就来源生活。生活当中的心理学,我们怎么去把它更精细地去分散在或者是在生活里去营造这样一个氛围,是我们一直想做的。
所以,我们其实在用心理学当中的一个情感共建,就是共情这样的一个复兴,去打造我们的这个咨询场域。所以,刚刚我讲到,我们为什么能够从2006年一直到坚持现在,18年都在坚持培养新手,扶持新手咨询师去成长,这是一个情怀。因为我们整个创始的团队就是临床心理咨询师来组成的。昨天,我们企业创始人之一在我们的论坛上也分享了心理学相关的一个资讯,其实我们做这件事情是怀揣初心的,这个初心才是我们的一个情怀,初心才能持续点燃我们对心理学的一种热爱。
心理咨询这条路不好走,我能够感受到的是,第一,他前期的投入很大,各种培训班,各种技术你要花很多的钱去上课。前两天和一个咨询师来应聘的咨询师在聊这个事情,他前期投了20、30万学心理学的知识。投入非常的大,就会劝退一部分人。但是这个投入,如果你想做这个行业,你的投入好像似乎又是一个必须的,对它形成了一个比较困难的起步,我们希望就是以我们的有限的力量去扶持一些,真正对这个行业来讲,他是有悟性的,也是热爱的,这是他的一个职业生命,就他的生命当中,这就是他一份终身的事业的,这样的人一起来成长。所以在这个期间里,我们是会去做这个事情,把它坚持到底。这个情怀其实也是在不断的推动我们心理人,你在做这件事情的一个内在的动力。我们这个情怀的本身,我们也想把它给传递出去,传递给社会的大众来感受。所以这就是在营造咨询环境的时候,我们所拥有的一种情谊。
第二就是在效果上,我们通过实战来达到有效,我们的效果几乎在95%以上的一个有效率。它会不断地去进行口碑的传递,来不断打磨咨询师,以及打磨我们在运营之间,机构本身的一个我们的信心。我们不追求流量,是因为流量本身,它也会带来很多,需要你在价值观上去做平衡和选择的,这么一个思考。所以,我们希望做小而美的,就是专注在做心理咨询这件事情,把咨询做到极致,能够帮到有限的人,以及这个有限的人又能传递出去,这就是我们想做的一件事。
第三,就是在打造一个有温度的这种体验。为什么有温度的体验,我后面会讲,我们有猫咪有动物,有一些更自然的互动,就是创造一个,你在外面体验不到的一个场域。因为场域是一个人疗愈的开始,你进入这个环境,你整个的体验就来自于跟这个环境的一个链接。所以,在这个温度的打造方面,我们会运用更多的一些有生命的物体,让它去进行这个感受。
第四个部分,就是我们敢于去突破和直面挑战,突破层就是在咨询当中,我们这个所谓的一些咨询的这个设置我们敢于去尝试去突破中国人的心理的问题。他有中国这个文化的背景,就是我们得在这个地方,你就得符合这个地方的一些事情来帮助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去面对他生活的一些挑战,所以这也是心理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你不能脱离于他的现实环境,去做一些他可能无法实现的这样的一个服务。这是我们诊所的一个疗愈猫,因为我们是做青少年,有很多孩子和青少年都会在我们这里,像这个猫咪大家可以看到,它其实非常有安全感,这个猫咪本身也是很有缘分,在我们这,因为它是我们一个访客,他面临离异,所以他家里有11只猫,然后这些猫没有去处,所以我们就收养了这只猫咪。然后这只猫咪原来在自己的家庭当中,11只猫它是很少得到关注的。在我们这里它是唯一的一只猫咪,它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和爱以后,发现它的安全感不断地在上升,所以它可以躺在平躺在我们的地板上,来往的人进进出出,他一点都不会感到不安,他就呼呼大睡,或者在那里冥想都可以。所以没有人会让他感觉到很不安全,所以他在这里也很自由,他也很亲近我们的客户,有小朋友在,他就会走过去,有人如果是上洗手间。他就会等候在门口,如果是有在做咨询的人,他就会走进咨询室。他在他的旁边守护着他,因为有很多的这个心理困惑的人群,他其实在外面的跟人的人际互动,是让他感到紧张跟不安的。他不喜欢接触人,他在生活当中又没有很好的一个情感支持系统。在这里,他除了来自于我们人的接触之外,他还会感受到来自于动物对他的友好和友善。你接纳着他,动物也会反馈给你,他对你的一个接纳,这里形成了比较良好的氛围。
下面是我要介绍的一个案例,就是关于一个青春期的一个女孩的故事,她是在初二的时候,由于她一天没有去上学,她的班主任就告诉她的父母说,你必须得马上帮孩子找一个咨询师,当时她的父母觉得一天没有去上学,可能这孩子明天就去了。一开始没有特别的在意,但是她的母亲是一个比较焦虑的人,所以这件事情就是引发了她这个焦虑,所以母亲说不行,我们一定要去找咨询师,所以通过她的班主任就介绍到我们这里来了,是我接待的她,找我做的这个咨询,然后这个女孩子在第一天做完及时的紧急干预了以后,她下午就去了,因为她很早七点多就给我们打电话,然后约了最早的一次,第一个咨询过来,然后她当天下午就去了上学。
她第二天的时候又出现了不去上学这个情况,我们跟他的家属就做了一个交代说,这个孩子可能在学校期间里面她的这种反复性是会存在的,那么她需要做一个比较稳定的心理的支持。从这开始,我们就进行了这个孩子,怎么能更平稳的稳定在她的学习状态,这件事情建立了一个咨询的服务。那么在前期,我们也发现这个孩子为什么不去上学,原来因为她是从外地到上海,因为觉得上海的教育资源好,所以父母特意在上海给她买了房,在上海上学。父母是在离上海大概两个小时左右的一个城市,父母在那边工作,孩子在上海,然后让外婆到上海来带这个孩子。父母平时是周末,可能会来一次,就这样的一个家庭的状况,所以孩子在上海遇到了一些挑战,就是适应的问题。
她原来所有的朋友都在老家,她一个人在上海,重新融入这个集体的一个适应性问题。第二就是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就只有外婆在身边,她会想父母,这种情感的一种孤独,和没有得到及时的一些沟通和安抚。每天回来就面对这个外婆,也比较唠叨,所以在这里她积累了一些不良的情绪,她没有排解,再加上在学校里面的人际关系,受到了排挤。为什么说要排挤,因为她的整个能力是不错的,包括她的一些画画的能力,在她班级是宣传委员,同时有一些小帮派,现在的班级里面这种小帮派的现象是比较多的,小帮派对她有一些排挤,所以导致她在班级的融入感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不畅。
基于这些,她就产生了没有去上学的这种欲望跟动力。这些她从来没有跟父母讲过,也是他们早期在家庭当中,父母跟孩子这个对话的这个机制没有形成和建立,对家庭没有良好的一个对话的环境。所以这个孩子出现了,这个厌学的前期是个厌学,还没有到真正休学的一个状态,到休学的一个状态,是她对这个学校在没有办法去想,在这个学校里面去投入,去学习了以后,她就自己做了一个选择,就是我想停下来,不在这个学校上学,想停下来。但这个选择也是跟她的父母一起探讨过的父母在当时就有考虑是不是换一个学校的一个问题,但是还是在上海,因为他不想让孩子回到他的老家,那么但是这个过程里面,还是她拒绝。
其实,她没有真正的把她的这个诉求去跟父母去沟通,但是她在之前有表达,她有一个回避,她还没有做好自己去面对这件事情的一个准备。在这个期间,我们做了什么,第一个是跟她的学校班主任联系,就是全面了解了她在学校的一个状况。学校老师也配合我们做校园部分能够给这个孩子的一个最大的支持,然后你如果是来半天,你回去半天,学校也行,就是给她最大的一个宽容。
第二件事情就是学校的班主任也持续的给他一些鼓励和接纳,我跟学校的老师还去过他们家做了一次家访,去给这个孩子做一些家庭方面的建设。再第三个程度就是我们进入到了这个学生,她开始尝试可以我去回学校试试看这个阶段的时候,她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因为在家里,她的作息紊乱,打游戏,刷手机刷抖音等等作息紊乱。因为她早上起床这个问题就变得比较困难,在她恢复在这个学校上学的期间,我每天早上是会给她打电话,就像打电话陪伴她在这个克服起床困难的这件事情,因为她跟家人跟她的父母很难去对话,她对父母其实是有怨的,所以很难对话,所以在这期间,我每天会打电话给她来陪伴她早起去上学。
就这样,我们经历了大概一个多月的时间,这个孩子做了一些思考,她说我可能还是不想在这个学校里面继续下去了,因为同学没有办法改变。换个班级,在她们学校比较困难,我跟她的父母就在商量建议这个事情,就是结合这个孩子,她的一个情感的需求和她本身——其实不是不想上学,而是这个环境让她很难专注,她的整个关系,人际关系和学校本身带给她的一个感受方面,就没有符合他的这个预期。我跟她的父母就建议说,要么考虑换到老家,去找一个国际学校。
当时父母其实是有担心,因为好不容易花了很多的代价到上海,那么现在又得迁回去就做这样的一个决定,对家庭来讲是一个蛮大的挑战的。但是最终她还是在我们的这个沟通下,还是做了这样的一个选择,我就建议她先带孩子去看看国际学校。然后她就带着孩子去了国际学校,没想到孩子一接触这个国际学校就是感到非常的愉悦。
国际学校的老师是比较开放的,他看到这个孩子的各种特长特点跟她的交流,让孩子感觉到非常地被认可。在那一次国际学校的经历当中,她就决定,她要回到她的老家去上这个国际学校。但是上这个国际学校,我们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她本身是一个容易焦虑的孩子,就是怎么来适应这个新的学校、人际到学习节奏。在这个期间,我们又做了一些的工作,来帮她去适应这个新的学校环境。一直这样做了半年多,半年多之后,这个孩子在这个国际学校里面完全适应下来了,她的成绩就在期末考的时候就排到了班级的第二名,是一个非常好的成绩,原来在上海的时候,她已经很难继续学习了,上海的成绩也是中等的这个水平。
但是换了一个学校以后,她突然间成绩也往上涨,就是她整个的心态调整了以后,她学习专注有效率,激活了她的潜力,她也找到了目标。大概后来我们又到一年多的时间以后,她到了年终的时候,就来上海找我,给我分享一个信息,就是她的老师告诉她,可以冲这个牛津跟剑桥。所以牛津跟剑桥就成了她们学校培养她的一个方向,就是她在学校里面就排到了,就是在这个同龄同一个阶层里面,她排到了第一名,就是在综合能力上排到第一名,拿到了奖学金。
就这样的一个蜕变,让她家长也感到非常的惊讶。她母亲是一个非常焦虑的妈妈,爸爸工作比较忙,所以很难长期去在家里提供支持,而且爸爸跟孩子的言语当中,会以一种戏谑的方式说你怎么又胖了?你怎么黑了?就这样的一个方式去嘲讽这个孩子,其实她的这个情感是不安全的,没有建立比较良好的一个亲子关系。所以在那个期间,我们也做了家庭的贡献,来解决他们亲子这种情感的一些隔阂,修复了他们的亲子关系。所以,在一系列的工作做完了以后,这个孩子到上海来看我的样子,就是她已经完全能够自己去应对她的这个学业,有了目标,再加上她有一些情感的困惑,也继续在进行这个交流。就是她整个生命就感到了非常有活力,有希望。
所以她的家庭一直保持跟我的这个互动,她只要学习上有一点点的焦虑了,有一点点的压力。马上,我们这个工作就衔接得上,其实这个孩子的成长当中,我们所经历的这几个阶段,一个是紧张期,就是父母的紧张期,会引起孩子在准备复学或者思考学习这件事情,她会有什么影响,就是她会不断的去把自己的焦虑释放给孩子,就是你怎么还没有去,你到底想怎么样,你是要上还是?你到底怎么想的?就这样的语言不断的去使得这个孩子以后,孩子就感到外界的压力很强大,就很难。她需要一些心理能量去处理的时候,还得面对她的这个家庭,所以在这个期间里叫紧张。
其实,父母要做的工作就是降低她的这个紧张,怎么降低,因为中国的家长都是不能有任何的闪失。在这个期间,所以她非常的焦虑,就是因为她很重视她是她唯一的孩子,她不能让她的孩子出现任何一个失误。但是这个期间,我们咨询师要承担有一部分功能是,你得给家长更多的、关于教育方面的一些指导,以及他如何来跟孩子进行一个更温和、更有效的沟通相处,能够降低孩子在面对学习这件事情的时候他的一个家庭压力,所以父母的咨询是占大部分的。很多时候我们是跟父母在工作,因为父母的所有的情绪都会影响孩子传递给孩子,因为孩子也不希望让父母失望,所以这是一个父母的紧张期,但是同时也是孩子的紧急降落的一个状态,她突发的一天就不去,紧接着,就不想再去了。孩子跟父母在这个阶段里面,他们所有的情绪都是孩子是迷茫的,父母是焦虑的,就这么一个状态。
第二个阶段,叫做父母的煎熬期,孩子的平稳滑行期。父母的煎熬期就是他们在这个期间里要面临,你怎么还没有去,一天一天不断地数着日子,日复一日数着这个日子,他很煎熬,同时他又看不到希望,就希望黎明早点来临,但是同时他又看不到这个希望。所以在这期间,我重点做的工作是她的母亲,因为母亲是跟孩子相处时间最长,最能影响这个孩子,但母亲的焦虑除了来自于这个孩子之外,还有她工作压力带给她的焦虑。所以母亲要做个体的咨询,因为母亲的个体咨询来帮她解决她自己,所面临的这个压力的环境,以及母亲,她的原生家庭,是她的成长背景,就她的认知,她原来的一个家庭的观念,影响着她在面对她自己的孩子的时候的一个状态。所以母亲在做个人成长期间,是非常需要信任的。
因为这个过程,她不是你立刻就能够看得到,马上能够实现你的咨询目标的,所以这个过程里面,我们除了来自于信任之外,就是这个同盟关系非常紧密之外,这是一个效果,我觉得效果最好的就是,能够达到的一个核心,就是你的同盟关系,你的信任感,你们资访关系非常的稳固。就是你做任何的一个工作,她的家庭都是接受的,就是她愿意去支持跟配合你,然后走这条路就是父母这个煎熬期。
然后孩子是平稳滑行期,为什么这么讲,就是她在这个阶段,已经开始在思考,我怎么做能够更好地来面对我的学业,她在思考这个问题,跟她的人生,跟她这个阶段里,我们说青春期,她所面临的一些成长的课题,就是她的自我认同感,角色的认同,还有人际关系的问题,她的一个学业发展,她的目标,就这些问题。她在这个平稳的滑行期。她在进行这方面的探讨。
第四个叫恢复期。父母的恢复期和孩子重新启航,父母的恢复,其实因为她本身经过这个咨询以后,她自己的状态,自己也能够很开始在分析她自己了以后,她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她就能有孩子,你是你,妈妈,我是我。她就有了一个隔离,或者说有了一个解绑,很多时候父母是过度粘连,把孩子当做他她自己过度的补偿,过度的粘连,认为她就是我生的孩子,我得为她负责,怎么负责,就我得为她做主,我得为她想,这个想过度替代了孩子去感受和思考这件事情。
最开始,妈妈开始在远离,保持距离的时候。她发现,她也比较轻松,孩子跟她相处也比较轻松。孩子家庭部分的这个情感,这样就开始发生了。她就会推动着她,去做更多更积极的一些思考跟选择。在这个期间里面,我们还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和她的新学校,我跟她新学校的老师也做了这个对话,就是把孩子的一些心理状态,包括孩子本身的认知状态都跟学校的老师做了一些分享。当然这是经过孩子本人同意的,这样能帮助她在新的环境里面能够让这个新的群体能更好的去理解这个孩子,她就这一路上就这个衔接就变得比较的顺利,她需要做的事情,其实就是在面对自己内心的一些彷徨和迷茫。
原来是缺乏目标,到现在有目标的这些任务。这个案例,其实是我们青春期孩子的这种学业案例当中的其中一种,一种类型就是他从厌学到休学,再到复学的一个阶段。从变换环境,为什么讲这个案例就是很多时候的场景,是他不需要变换她的学校,可能在学校里面,怎么来进行一个恢复换班级,或者是就现有的班级去解决一些她本来的人际关系,或者她可能是因为学业的压力困难所带来的各种问题。
但是这个案例,它比较复杂,就是它比较多重的因素都影响着它的一个发展,我们所接触的青春期案例里面,来自于学校问题的击退一部分的学生,是占大概在一半左右,就是学校的老师、教学的进度、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感到很不合理,就是他对学校产生的一种抵触的情绪,学校的管理的问题,还有是学校的老师的言语,很不尊重孩子,让孩子自尊受伤了,也会影响孩子休学或者是厌学的问题。
另一部分是跟家庭有关的,比如父母的关系,包括家庭的二胎、三胎,就是多孩家庭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的状态。
第三个就是来自于人际关系,学校的人际关系,比如说团体是不是和谐的,会不会有没有被霸凌的这个现象,在我们的个案当中也是非常见的被霸凌的问题。这些都是对青春期孩子来讲,他所面临的一种学习的挑战,就是我们所访谈的这些案例当中,没有一个孩子是不想学习,不想做这件事情本身的,他们都是愿意学习,但是他们为什么这个学习的活动会终止,都是来自于一些外围的关系,就是这个学习的场景、学习的周边人际,这些因素所带来的。
他怎么去找到适合他学习的方式,场域,或者是一个家庭的情感的环境。我们要去判断整个我们中国,或者是我们大陆整个存在的一个现象。现在很多青春期孩子,就是一些学生恶性的事件比较多发,其实他们背后都无外乎是这几类。我们得尽早地去介入,尽早地去看见。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们能做的,也是联动他这个孩子所在的环境: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机构,我们联动,多方联合,来共建一个更适合中国宝宝的这种防御。
这是我们现在尝试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在联络很多的学校,在给到他们支持,给到他们一些专业的支持,以及给到老师支持,就有的时候老师才是第一线,接触孩子的第一线。他们的一些言行,他们的情绪,所以很多孩子不喜欢年长的班主任就是很唠叨情绪化,这一类的现象比较普遍,因为现在的孩子,他很注重自己的感受,他有想法,我们希望去做更多有益于青少年成长的一些事情。这也是跟大家来进行一些分享。
在这个期间,我们咨询师其实做的在做这个工作当中,我们做了很多可能在咨询室里面不会做得到的,都是走出咨询室去做的,就这些上门的以及去学校的以及带着个孩子去做一些社会的体验的,这些我们都是身体力行的在做,如果按照咨询的一些课本内容来讲,咨询还是保持一些距离的,但是真正面对我们现实的环境的时候,保持距离。他不能够渗透,就是你的情感不能完全渗透。在这个关系当中,就是你没有办法,因为他们的家庭,如果说,在你这里得到一些心理的支持,但是他回到自己的这个环境当中,他不知道他还得去做哪一些求助,或者是还链接哪一些的资源,或者信息才能够去解决他当前的一些家庭所面临的困难。
所以,我们在这里面,前面我也讲到,我们有一个运营的理念,就是要敢于去做,突破真正的中国的心理咨询。它其实有效的,都是在实战当中去发掘的,我们的理论是从西方过来的。西方跟国内的实战之间就存在这样的一个差距,所以我比较鼓励大家去。敢于走出咨询室,敢于去直面我们的这个访客,他所面临的一些现实的环境压力,我们怎么去用更多的资源去链接去帮助到他们,帮助我们的同胞,帮助这个青少年这个群体。
(关注视频号,获取老师演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