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快速发展,AI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在网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却越来越孤独,心理问题已经成了全球化的问题,抑郁、焦虑、孤独的人越来越多。我们怎么让人们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幸福?找回内心的安宁和真正的快乐?
心理学博士赵轩和她的创业公司Flourish Science持续在这个领域发力,不但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范畴,他们研发的APP也已经在美国数个高校开始使用。今天我们有幸请到赵轩博士,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款心理健康和幸福感APP都有哪些有趣的设计。
以下是赵轩博士口头报告全文转录。
心理健康最后的关键还是要回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有的工具都只是开始。对于我们而言,我们做的是大众化的工作,希望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把东西做到60%至80%。但是,最后要想做到100%,还是需要人,需要倾听,所以我觉得我们和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是正好互补的。
现在我来分享一下Flourish。我们现在还没有翻译成中文。积极心理学是最近一二十年来心理学非常重要的新发展,很多美国高校正在逐渐推广flourishing这一概念,我们姑且翻译成幸福像花儿一样,因为flourish这个词的本意就是花儿的绽放。
很荣幸今天可以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正在做的工作。整体而言,我们的工作是把心理学和AI结合在一起,应用于日常心理健康。我们和斯坦福有一些合作,今年斯坦福所有的本科生都可以用到我们的产品,所以我们也非常开心。
我想先分享一下我自己的背景。我是社会心理学毕业,2011年从浙大本科毕业,然后在布朗大学读社会心理学博士,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换位思考和共情。我的导师Bertram Malle非常开明,也支持我去学一些表演和人际沟通的选修课,这些课帮我更好地理解人和人沟通和互动的过程。然后我顺着这个方向,博士的时候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做MBA表演课助教,去探索沟通领导力共情之间的关系,回到布朗以后开设我自己的课程。同时我也做一些关于人和机器人互动的研究,现在所谓的具身智能,当时我们就叫机器人而已。我们研究人和机器人之间、人和聊天机器人之间如何互动,这方面我在博士期间也做了一些研究。
博士结束后,我在芝加哥大学做博士后,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人际沟通,比如我们如何给别人赞美,寻求他人帮助,等等这样的能力。我们在做实验的同时,也用一些自然语言处理的技术做语言分析,所以这也为我后来做创业奠定了一些基础。
在芝大结束以后,2020年我开始在斯坦福做研究,我们也和硅谷的公司合作,比如研究社交媒体,如何能够让社交媒体变得更有助于大家的心理健康。在这个过程里,我逐渐渐找到了自己的独立的事业,遇到了我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然后也在斯坦福非常浓厚的创业氛围中开始心理学创业。因为心理学创业还是很少见的,很多技能我们是在商学院的时候获得的。
我们做Flourish初衷有两个,一个是想做好一个产品,能让大众用上的一个好的心理学的产品,能让更多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另外的一点是我自己的私心,我想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通过创业的方式,能把我们的研究更好带到世界当中。
我刚才讲了一点我的背景,我的合伙人也都是非常优秀的女性。Tianyi Xie,她是大连人,设计背景,原来在谷歌等公司工作。Julie Cachia,她是日法混血,斯坦福博士毕业。我们都在全职创业。我去年底辞职,从斯坦福辞职,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开始做我们自己的工作。我们也有一些非常优秀的从哈佛等各个高校以及顶尖的AI公司来的创业导师。
我们是一个社会企业。社会企业服务于社会和大众的利益,同时实现商业独立。我们的目标是把积极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尤其是关于一些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内容,变得更个性化,更可操作,也更有趣。
这个原因大家都知道,现在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在美国,去年的研究数据表明,每天大概有66%的学生会觉得压力,39%是感到孤独,36%感到抑郁,悲伤,这个情况非常普遍。还有很多研究发现,最近这几年,美国抑郁和焦虑翻了好几倍,然后在国内,虽然我没有关注最近的报告,但是我想也是有,这是个全球性的问题。另外美国还有孤独感的问题,这已经变成一个公共卫生的危机,美国国家层面都对孤独感有了更多重视。
我们也知道,很多时候我们有手机,有社交软件,为什么反倒会更孤独?其实很多时候,人们是在社交软件上进行一些被动浏览和低质量的社交。社交网络公司希望人们花更多的时间在上面,而并不是去帮助我们的心理变得更健康,变得更快乐。
美国心理学会最近倡导我们重新去思考我们现在遇到的心理健康危机。很多时候,一说心理健康,人们可能想的就是去看心理医生,但是当你面对66%的学生在每天感到焦虑的时候,心理咨询室是不可能去解决这么多学生的需求的,那怎么办?
我们需求把科技和人文结合在一起,要防患于未然,而不是要等到学生的心理问题变得非常严重了,我们再去解决它。而我们怎么样能尽量避免悲剧的发生?
这就是我们在做的工作,很多美国高校正在从发生问题之后再去解决问题的方式(reactive model)往更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预防工作的模式(proactive model)过渡。在问题发生之前,我们怎么样能教给学生幸福的能力?我们学校怎么可以教给学生,不仅仅是语数外,而是幸福的能力,调节情绪的能力,把这些能力教给大家以后,这样就会更好的预防问题发生。以及我们可以让学生之间更好的相互支持。最近二三十年,这在心理学已经有很多的研究了。
我刚刚讲到,flourish是很多高校正在推广的概念。最领先的高校,像哈佛、斯坦福,现在都已经把这个概念全面铺开了。Flourish重新定义什么叫幸福。很多时候,我们可能经常会把幸福联系到单一的维度,比如说成功就是幸福,但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就是好像实现了某个目标,比如说上岸了,问题就解决了。其实并没有。人会不停地遇到新的挑战,人生就是一个又一个的挑战,永无止境。
我们怎么样能把幸福的真谛变成一个多元的概念?不仅仅智力是多元的,幸福也是多元的。比如生活中小的积极的情绪,像感到一种心流的状态。或人和人之间积极良好的关系,因为被听见、被看见也是非常重要的心理需求。还有像意义感、成就感,这个成就不一定是考高分,比如说我很喜欢观鸟,我看到一种新的鸟,这个对于我而言就是一个成就。所以整体而言,让我们的幸福变得更多元,让人们能学会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找到幸福的能力。
另外,我们想强调的是,其实这些小事情非常简单,很多时候,一个小的行为就可以引起很大的积极影响,类似一种蝴蝶效应,或者说是一种积极正面的反馈。
就比如当一个人情绪低落的时候,站起来,出去走一走,晒一晒太阳,散散步,一下就可以避免一整天躺在床上刷手机,情绪焦虑。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这时候,在你开始觉得这种情绪有一些苗头的时候,去认识到它,感受它,然后去想我怎么样可以采取积极的行动去解决它,这其实是一种可以学习的能力。
还有很多研究针对简单的生活中的小事,比如给别人一个真诚的赞美。其实我们很多时候是低估了这些小事情,对于我们自己的积极影响和对于他人的积极影响,每一个人我们都有超能力让自己快乐,让他人快乐,但是我们很多时候不去使用它。
这是为什么现在很多的学校和公司已经在越来越多的教授这种能幸福的能力,比如说哈佛幸福课,耶鲁幸福课,大家很多人都听说过。像这些最顶尖的这些学校已经开始教授心理学里面新的思潮。
但是我们怎么样能把这种新的思潮带到更多人,更大众化?解决我们所谓的科学研究中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把这些更好的研究带给大家,让大家找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行动?在什么样的时候采取一个什么样的行动,可以防止你情绪进一步的低落,进入负反馈的过程?
这是我们在这个时代非常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做的手机应用Flourish,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在美国以及很多国家,多邻国(Duolingo)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学习语言的工具,我们觉得幸福也是一种能力,也是可以学习的,所以我们说Flourish是Duolingo for happiness,就是让你学习到幸福的能力。我们的整体思路就是将心理学知识、AI、个性化的反馈相结合,鼓励个体、甚至朋友之间采取日常积极的行动。
我刚刚讲了科学的部分,接下来要讲的就是AI的部分。AI在这个过程里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整体上来讲AI可以帮助人们找到更多个和自己相关的知识以及积极的思维方式。比如说找到更多的动力。很多人都有拖延症,我也有拖延症,很多时候拖延,其实是你的一种焦虑的情绪的反应,看到这个焦虑的情绪,然后去正视它,找到解决的方式,找到更多的动力。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自己过多自我批评,对于自己的要求比对别人的要求更高,尤其是我们很多人是可能有完美主义倾向,那我们怎么样可以给自己更多的self compassion,给自己更多的包容?很多时候,我们每一天醒来就是上班,就好像是一种无意识的自动驾驶的状态,怎么样能从日常的生活中找到更多的意义?这些其实都是根植于心理学,尤其积极心理学、社会心理学里面的知识,然后我们帮忙找到最合适你的方案。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怎么样调节我们的负面情绪,在心理学里面有很多人有不同的模型,但归根结底就是三步走:第一步就是看到你的情绪,接受它、认可它;第二步是去理解它;第三步去使用它。第一步,我们app设计过程里就是说去看到你的情绪,情绪本身是我们大脑来自大脑的一个信号,情绪是有进化意义的,可能有的时候,我在自动驾驶的过程中,比如说吃饭觉得无聊,就伸手去看手机,其实这个时候你可以意识到自己的大脑觉得无聊了,你的大脑在发出的信号说,希望有一些新的刺激,有一些新的有趣的东西,我们形成了一种无意识的条件反射,去看手机。
还有很多东西,比如你仔细品尝食物的味道、质地,当你开始意识到很多的事情,情绪被看到的时候,心理已经开始变得更健康了。你还可以找到更多积极的应对方法。比如很多时候,我们可能觉得难过,其实是我们的大脑需要被安慰,需要找到方法,去疗愈它,这个时候接受难过的情绪,去看见负面情绪,去接受和理解它。又比如压力。压力是非常正常的,理解情绪是一种自我保护,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去使用它、影响它。
我们APP里面就有很多基于这种思维的心理学知识和小练习。它会推荐最合适的一个练习,也会有一个聊天机器人,Sunnie,帮助你更好的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比如刚才讲了一些练习,基于不同的方面、维度,如何让大家去看到生活中的小确幸,看到我们生活中的点滴都会影响到我们的心理健康。比如说我和我的朋友一起出去爬个山,这是非常有益于心理健康的活动,我们把这些事情都可以变成一个勋章,一个游戏化的设计,你可以得到一个积极人际关系的勋章,可以得到一个健康的勋章。通过这样的设计,看到生活中的这些小事情、意识到它对我们心理健康的影响。
不仅仅学生,我们成人也是。我们每次做员工培训的时候,大家都会觉得我从来没有想到过,原来我自己做的这么多东西,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有这么大的影响,我们会帮助大家进行回顾,去理解自己,什么东西让自己开心,什么东西让自己不开心,然后进行一些周期性的反思以及行动。你怎么样可以把这些积极的情绪分享出去,或者在你伤心难过需要他人的支持安慰的时候,怎么样能更好的和朋友们产生连接。
总体而言,我们希望能达到的效果就是帮助大家更好的习得幸福的能力。我们和很多学校和企业合作,也会给他们提供一些群体的总结,理解一下你的学生,在不同的月份也好,或是不同宿舍也好,他们的心理状况怎么样,可以进行有更针对性的辅导。
这个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工作。我非常想强调的一点,虽然刚才讲的都是一些技术,但是如果把这个东西真正的铺开,让它真正发挥作用,其实只靠技术是永远不可能足够的。我们其实要调动整个学校,不同的办公室,或者不同的学生服务单元之间的关系。比如说我们在铺开的时候,会做一些工作坊,我们和教授们合作,把我们的APP带到他的教室里。我们和学生服务中心合作,包括学生社团,做一个整合的方案。
这也符合美国目前现在高校最领先的对于心理健康的理念,叫stepped care model,就是说心理健康服务是像阶梯一样有不同的强度,而不仅仅只有心理咨询。很多时候,见心理学咨询师或者心理医生,已经是最高强度的干预了。在这个干预之前,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早期筛查,自助服务,同伴互助,参加工作坊学习知识等等,都是stepped care model提倡的方法。
我们Flourish同时支持预防和轻度的早期干预。甚至当学生见心理咨询师时,因为可能隔一个星期才能见一次,所以在两次来访中间当你有很多的挣扎的时候,是需要人去理解,或者需要去理解调节你的情绪,帮助你不要钻牛角尖。所以,也有学生见心理咨询师中间的间隔时间使用我们的产品,有很多积极的反馈。因为我和合伙人都是心理学博士出身,所以我们也会做很多的研究,这个也是我们的产品的独特之处,我们确实可以帮助用户感到更多的积极情绪。
很开心的一点是,我们的这个产品,让学生也感到了学校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更加重视,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同时,正像我刚才说的,我们永远不可能期望只通过一个APP就能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做一些周边,非常符合学生的审美和趣味,比如一些卡片,一些贴纸,一些玩偶,把这些都铺开到学生中间获得群众基础。我们做的赞美卡片,最近就被《时代》周刊报道。
最后想强调的一点,为什么我们做一个手机应用。其实我完全同意,如果没有智能手机是最好的。但是现在大部分人在用智能手机,给生活产生了很多消极影响,比如觉得无聊或者焦虑然后去刷抖音,刷了两个小时,什么也没做,觉得更焦虑了。在这个时候,你习惯性地去用手机其实是一种无效的对抗调节情绪的方式。其实你可以找到更有效的调节情绪的方式。我们在给学生做工作坊的时候,教学生当你觉得焦虑了,或者说无聊了,你可以去Flourish,你可以去找到一个更有效的帮助你处理这种情绪的方法,首先是接受你的这种情绪,看到它,然后再去找到调节的办法。
刚才已经把我们重要的产品理念分享给大家了,我觉得最重要的问题是,到底AI在和人的交互中起到什么样的关系?我们的观点是,AI是不可能替代人的,至少在短时间内,AI是不可能替代心理咨询师的。我们要做的也不是AI心理咨询师,而是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日常生活里的早期干预带给更多人,帮助人们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幸福,然后建立更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这方面我们刚刚开始,我相信这也是AI和心理学结合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当人们遇到很严重的问题的时候,是需要被倾听的,需要心理咨询师专业的辅导和支持,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的APP顶多只能起一个辅助的作用。
去年我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做了一个分享,最后我分享了我觉得很有趣的一点,就是2014年上映的电影《Her》,完美的预言了十年以后的大语言模型的能力,但是很奇怪,大家去想一下,这个AI他从来没有让主人公去交朋友,或者去和他的前妻修复关系,或者去寻求帮助,去化解误会,这个AI他一直想做这个人的朋友,好像把他孤立了,我做你的朋友就够了,这样子的感觉。其实我们觉得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是我们做的AI是这样子的AI,那肯定会让人感觉更孤独,对心理健康长期而言是有害的。而且这种AI,你可以想象它完全就是按互联网产品做出来的,你和这个AI一直在聊天,用户时长越长越好,这种产品,其实是完全无视人的心理健康的需求。
如何做个好的AI?我们提出的STAR framework是有四个非常重要的元素,真正做到让AI提升人的心理健康、人际之间的关系。
第一、Science-based。就是要用科学的方法,用有科学依据的心理学知识,并且用科学方法去测量你的产品的结果。
第二、Timely。测量结果不仅仅是用户时长,而是这个人有没有变得更开心,有没有采取一些积极的行动,合适的时候找到合适的方法,这些心理学里面有几十年的有用的研究,什么是最合适你的,什么是这个时刻的你最需要的,帮助人们找到及时的方法。
第三、Action-oriented。就是采取行动,如果只是单纯的聊天,它的积极影响是有限的,但如果你采取行动,即使是非常小的一个行动,即使站起来把手机放下出门走两分钟,这个行动比聊天的效果好。所以怎么样能去让鼓励人们去采取更多的行动。
最后就是Real-life-focused,回归我们的真实世界,我们的朋友,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家庭、同事,和他们建立更良好的关系,而不是去交虚拟的AI朋友。这就是我们的STAR framework最强调的四点。
我想鼓励在座的各位都去思考一下我们怎么样可以设计更好的AI为人服务。希望我们在做的事情可以给抛砖引玉,大家一些启发。
(关注视频号,获取老师演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