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rdon老师|硅谷的心理健康

文摘   2024-08-25 20:01   湖北  

我的工作涉及中美两边,处理过大量个案,其中也有来自国内的,我在这里也会进行个案咨询。我擅长的领域主要是心理咨询,不挑个案,只要有个案就会尽力帮助来访者,这些个案存在一些共性。我写了一些书,目前还在继续创作,正在写一本科技科幻小说,不久将会与大家见面。

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学习背景,原先是学哲学,后来转攻法学,学的东西很多且有相通之处。本科法学毕业后,我在上海做了几年律师,工作中发现很多问题并非法律能解决,核心问题往往是心理问题,尤其是在处理婚姻问题时,深感很多是人们的心理产生了异动。后来,我去读硕士、博士,学习对我帮助很大,工作中除了运用所学知识,也在不断学习。虽然我没有听太多前面同行的发言(指的是上一位分享嘉宾),但在2008年,我们机构养了四只猫(之前说八只有误),现在我不在国内参与的这个临床诊所还有一只猫,它非常可爱,是我们的疗愈师和伙伴,以后关于这方面的话题和故事很多,有机会再慢慢与大家交流。

今天与大家探讨硅谷的心理健康。今年硅谷有很多引人关注的事件,有一个华人工程师,把他的太太活活用拳头打死,这起杀人案在华人社区引起了很大震动。多么美好的人生,刚刚结婚不过三年,就出现了这样的悲剧,很多人都不理解。作为一个心理学者,我首先想到的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动机是什么,触发点是什么,在悲剧发生的当下,他是愤怒的,愤怒的起因和来源是什么,这是我思考的问题。

如果结合另外一个类似的案例,1月16号发生的华人杀妻案2月12号,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距离那个小区仅十几英里,大约30分钟车程的另一个豪华社区,也发生了一起家庭悲剧,更惨烈,因为除了夫妻两个人双双殒命以外,还有一对四岁的双胞胎孩子也被杀了。是谁杀了他们,谁是凶手?原来是男的,他把孩子和太太杀了,然后自杀。

所以,这两起悲剧很巧,这个印度裔的男子也在谷歌工作,是高学历者,他的父亲是印度的大学校长,中国杀妻者的父亲是四川某空管局的副局长。他们的太太都是高知,收入都很高,学历各方面都跟他们相当匹配。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硅谷本身是一个地区的概念,象征着财富和科技,这个地区给大家的印象是有钱和高科技聚集的地方,但相伴而来的是高压的环境,意味着强烈的竞争。

有人跟你抢夺时,我们会产生应激状态,因为我们都有一种想守住自己财富和资源的本能。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我们会产生焦虑、恐惧、紧张等应激情绪。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我们的心理健康自然会受到冲击。这是压力的一方面,很多时候压力不仅仅是由工作导致的,它是相互交织的,尤其是工作和家庭。如果我们的家庭幸福美满,它可以是一个很好的缓解剂,让我们在外面的压力得到很好的缓冲、释放和释怀。但问题是,有时候我们的家庭压力同样会与工作压力相互作用。这两个人都面临着同样的话题:离婚。

那个华人,他的妻子在两三个月之前跟他提出离婚,他买房子也不过九个月,他太太在六个月后提出离婚,这可是婚后资产。当然,这其中的心理动机我们不一定能确定,但可以想象,一定与婚姻不幸有关。我们的家庭压力很可能是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社会压力的一个递进和堆砌。我们要意识到,家本应该是我们放松的地方,如果我们不能在这里放松,压力就会成倍增长。

当然,不仅仅是家庭压力、社会压力和工作压力,更多的是我们对压力的一种持久的、长期的态度。我们从小在类似的压力环境下,是如何应对的,我们是如何模仿的。我们看到的、目睹到的,比如我们的爸爸妈妈在处理压力时的方法,他们是逃避、压抑、愤怒还是争吵。我们小时候没有太多话语权,但中国和印度相对来说都是家长制,比较压抑,然而他们会有释放的一天,当他们成为家长时,就会自然而然地传承这种方式。心理学中有一个专业名词叫投射性认同,其实就是我们认同了早期的一些经验,同时会把它投射出来,这就是一种循环和重复。

我们对待压力的态度决定了压力产生的结局,这是我们需要意识到的。每个人都要思考,我们在面对压力时习惯做什么,这很重要,这是一个共性的话题。这两个男人,他们杀妻,都是精英教育成长起来的,能理解吗?他们的精英教育都是金钱堆砌出来的。在这方面,他们的父母是精英,对孩子有精英教育的要求,这就无形中有一种紧迫感。既然有成本,就希望有回报,如果回报迟迟不来,父母会有压力,这种压力也会传递下去。这些都是来自压力的共性。

第二个共性是关于他们内心世界的心理健康问题。第一个是压力,第二个是我们的心理困扰和困惑。这一点大家一定认同,他们是否有焦虑、抑郁我不知道,但他们一定易怒。人为什么会易怒?首先,在生理层面,它是一种先天机制,不同民族、种族之间,人的易怒水平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它来自于我们生理的一种内在激素反应。

这与我们的饮食和生存环境有关系吗?比如说,有人说俄罗斯是战斗民族,好斗、骁勇,这与他们所处的环境和人种有关,他们的荷尔蒙在这方面的波动比较剧烈,这方面的研究很多。相对来说,还有一种人容易发怒,是因为他们从小受到打压和暴力相向,这样的人容易压抑反弹。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睡眠不足,心情肯定会波动更大,容易发脾气、不耐烦。种族问题我们无法改变,但睡眠问题是可以改变的,比如我们有充分的睡眠,就可以改善易怒的情绪。前面提到,在饮食上,我们如果能坚持吃一段时间的素食,情绪也会有所改善。因为我们都知道寺庙里的和尚吃素为主,他们就不太容易发怒。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草原上吃素的动物和食肉的动物在情绪上的区别,是不是老虎、狮子容易发怒、容易吼,老虎屁股摸不得。我们如果想让自己的情绪有所改善,可以坚持以素为主,当然我也主张轻断食,也就是说不要让自己吃的太撑、太饱。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少吃高油高脂的东西。这样对自己的身体有很明显的健康调理作用,我的情绪也变得非常平稳。

所以饮食也是一个我们需要建构的话题,当然,如果我们的身体生理上有问题,也容易发怒。那么,这两个杀妻者易怒是因为什么?他们受到了威胁,也就是受到了挑战,离婚的威胁或者来自于他们强大的太太。在这个时候,很多女性朋友要记住一点,你们生活在有着传统文化传承的家庭中。在传统文化中,对女性有一个共识。如果你要去对抗这个共识,没问题,但你要面对婚姻带来的紧张感。现在女性做什么都没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和权利。这就是我们面对的挑战。我相信,在面对这样的文化挑战时,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经历一个过程:压抑、愤怒,然后爆发,这是一个基本的过程。这两个女性都非常强大,她们的收入和家庭背景与丈夫相当,但她们有力量与丈夫抗衡。

这两个男人都来自比较传统的家庭,他们的父亲都很厉害,母亲都很弱小。他们习惯了父亲说了算,男人有权威。而他们偏偏找了一个与他们水平差不多的女性,而不是一个像母亲一样弱一点、以遵从他们为主的女性,怎么办?就会出现争执和挑战,他们受不了,没有应对能力,就会愤怒,最终爆发。这是他们的一个很重要的共性,他们内心的怒火、易怒的情绪被激发出来了。这是关于心理易怒的话题,是第二个话题。

那么,第三个话题是什么?我想,还是与我们所处的环境有关,虽然前面也提到了一点压力环境,这里说的环境是人际环境。为什么要说到这个,因为最后我要跟大家说到关于减压的一些方法时,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有人说看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这是不是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前面老师说的很好,专业人士的爱,如果能让来访者在家庭中、社交圈中充分体验到,而不仅仅是来自专业人士的爱,让他们体验到人际之间充满爱,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很多人在缺乏母爱的环境中长大,对爱本身有着深层次的怀疑,爱本身就是很抽象的,什么叫爱?包容叫爱吗?当然不是。心理师的包容是工作,来访者很清楚,这是要付费的。这是爱吗?爱需要收费吗?我说的是来访者的想法,不要说爱,爱要钱吗,花钱吗?虽然我们都知道爱有时候真的需要花钱,但每个人的认知不一样,对爱的需求也不一样。爱是一个个性化的话题,不是共性话题,非常个性。这就是我们人际关系环境中经常面临的问题,什么样的人际环境是可信赖的?

所以谈爱是很抽象的,更直接的是,我们与来访者建立的首先不是爱的关系,而是信任的关系。爱太抽象了,我们应该用信任,而不用轻易用爱,否则容易产生过度移情。那么,如果不信任会产生什么?各位想想,你不信任一个人,却还与他同处一个屋檐下,甚至同床共枕,会产生什么感觉?是不是会有一种不安感?我们一定要意识到,家庭中产生的暴力,很多时候来源于信任危机,而这种信任危机不仅仅是针对夫妻的,有时候源于人际,源于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源于没有信任的朋友。如果他的父母值得信任,他就会去倾诉。如果他有可信赖的朋友,他也会去倾诉。如果他有一个可信赖的心理师或专业人士可以帮助他,他可以去求助。但这两个人都没有,所有悲剧的产生都是因为缺乏信任的社会关系。

那么,除了缺乏信任,我们马上就会想到支持系统,这心理学中经常提到的支持系统。如果没有支持系统,一个人就会倾倒,就像房子没有支柱一样。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我们人一定要有这样的信任和支持系统,没有就会出问题。这是他们的很大的三个问题,我就不说下去了,再说就没底了。这是硅谷的杀妻悲剧,因为硅谷不仅仅有杀妻,还有自杀。接下来,我们说说自杀的悲剧。

今年2月份,香港有一所亚洲排名前三的公立高中,非常优秀的高中,有一个年轻的华人女孩卧轨自杀了。这所中学在近几年发生了第九起、第十起卧轨自杀事件。

很多人说这是自杀中学,很多人说要来美国读书,我想告诉你们,我所目睹的、接触的,有几个在私立高中和公立高中读书的华人孩子向我求助。我后面会讲一个小案例,他们会碰到一个共同的话题,就是来自学习的内卷,同学之间的竞争。这个姑娘在美国读高中四年,在第三年或第四年的时候自杀了,很可惜。2021年,有一个22岁的小伙子,也是高中毕业,已经读大学了,他也自杀了,他是新加坡华人。他说的更直白,第一个他觉得自己有抑郁症;第二个他觉得自己活得毫无价值。

有一个话题我想说,他说他的一个朋友看了心理医生,心理医生教他的方法是告诉他三个字:我不好。请你大胆地说出“我不好”。他刚开始说的时候觉得挺有效果,感觉轻松了,在我们的认知疗法中,有一个关于偏差性认知的说法,换了一种说法,换了一种认知,“我不好”对他有帮助吗?没有,结果最终他自杀了,对吗?结果不好。

我听了以后,看了这个报道,对专业人士有点失望。为什么?因为对有抑郁倾向的人总是念叨着“我不好”,就会自然引起“我既然不好,我存在的价值是什么”的想法,对吗?能理解吗?

我们人活着有两大重要的支撑,一个是灵魂支柱,一个是意义。我们活着要有意义,要有收获,所有的付出都要有收益,我们的需求要得到满足,这就是我们的意义。我们所有的努力都要得到认可、认同和回报,这也是意义。

第二个是价值,非常重要,我们活着不仅是为自己,也要为别人、为社会做点什么。因为这不仅是我们自己的需要,身边的人也会比较我们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的能力。我们内卷,卷到最后就是你在社会上的地位,这也是价值,我们所说的价值观,到底什么样的价值观是正确的?我们能够为社会、为这个时代的进步带来更多的东西。

这个自杀的小伙子,他的日记中反映出了这些,而这个女孩子今年自杀,没有留下遗书,我们只能通过类似的自杀事件去分析。原来他们都有抑郁倾向。关于抑郁症,我写过一本书《一个抑郁男孩的30小时》,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专业人士可以看,完全是我的咨询实录。非专业人士看了,很多家长也很受益。

这是我今天要推荐的一本书《一个抑郁男孩的30小时》,我建议大家看看,它可以帮助你理解自己,理解孩子。比如说,我们从硅谷的自杀事件中可以看到价值和意义的重要性。那么还有一些抑郁症的反应,抑郁症不多说,我只说一个人一定要有充分的回报,同时还要对社会有准确的自我定位。我觉得这样就不会有问题。价值最重要!

第二个是意义。当然,我在这里简单说一个类似的高中生来找我的案例,他妈妈陪着他来,他在美国排名前三的公立高中上学,具体是哪所我要保密,反正是加州排名前五的高中,非常优秀的孩子,但学习很内卷,压力很大。你知道,只要看到华人占30%的学校,一定很卷。现在放暑假,很多人说美国放暑假没有家庭作业,虽然没有暑假作业,但全靠你自己,很多人都出去旅游。当然他也报了夏令营,他最近一次跟我访谈时说:“老师,你知道吗?我还处于学校的状态,没有放假的感觉。”上一次,他第一次跟我来对话,是因为他母亲找到我,看过我的书,她说她的孩子放了假,感觉很焦虑。他学习的时候没有那么焦虑,上课的时候也没那么焦虑,为什么现在这么焦虑?我得来看看,他有问题。我说你认为他为什么焦虑?妈妈说他焦虑肯定是因为上课的时候有人陪他玩,现在没人陪他玩了。但其实当我跟他孩子一聊,情况并非如此。孩子说:“老师,你知道吗?我焦虑是因为我的学习效率太低了,我感觉自己学习效率真的太低了。”这是不是很出乎大家的意料?我问他:“你能跟我具体说说吗?”我得听他详细说,不能随意猜测。他说:“你知道我有很多明确的目标,因为我要读哈佛大学,我的学习任务非常紧迫,非常紧张,我有很多事情要做。原来在学校上学的时候,一切都按部就班,什么课都有安排。现在全部自己安排的话,我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我感觉自己达不到自己的要求。”

我就跟他探讨关于效率的话题,我觉得很有意思。我们聊效率,他说效率就是速度。我说仅仅速度够吗?他说不够,还得做对做正确。这样效率的定义就出来了,其实就是我们在语义上要对一个东西有最真实的反馈,这可以用在AI上,完全可以这么做。这就是NLP系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然语言系统。我们的语言有定义,在咨询中我们用语言,每个语言都有意义,意义到底是什么?你要帮它去解构。我们错误的认知、偏差的认知,很多时候来自于语意不明了。在这方面,我们探讨了关于效率的问题。

效率来自于速度和质量,那么质量是什么?把它解构揉碎,让他完全能理解消化。质量是来自于完全地理解和消化,就像我们吃食物,不会肚子痛,营养完全吸收。学习也是这样,完全听懂了,能够做出来,答案完全正确,这就是质量。

工作也是如此,听懂工作的要求,理解工作的内容,做出来完全符合要求,这就是质量。我们要达到这样的质量要求,就要充分地理解和弄懂它,这属于效率的一部分。这时他会恍然明白,他原来只认为自己速度太慢,没想到效率中重要的是弄懂。所以很多时候他追求速度,但返工概率很高,速度还是变慢,就会恐慌、着急、焦虑。现在他明白了,花时间消化本身也是效率的内容。

我们再谈速度,速度在有质量的前提下,在理解的前提下产生。我举了运动员的例子,奥运会运动员获得冠军,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所有的东西都需要重复实验,重复做理解的内容,就会变得娴熟。这听起来简单,但关键是要理解。要理解效率本身,不仅仅是谈效率,就像前面说的爱,如果妈妈不爱我,就要解构爱,重新理解妈妈的爱,把抽象的话题变得具体、细致,让他完全能听懂。在咨询工作和家庭关系中,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做,这需要耐心。我们说耐心太抽象,共情也很抽象,什么叫共情、同理?我们都喜欢说这样的话题,但很多人听不懂。我只说对方能听懂的话,只希望给对方建构能完全消化的主题。

家人之间,就像前面工程师自杀的例子,先生听到离婚,就想到她会分我的钱、分我的房子,太可怕了!但能不能多问一句,嘿,你离婚意味着什么,你离婚想要干嘛,你为什么要离婚?能不能多问几句?有时候我们的冲突就来自于没有深入了解,太简单了。这就是我给大家的建议,耐心一点,多深入一点。

好了,我讲到这里,时间也差不多了。

我前面说到安全的信任,我们如果对社会、家庭、关系不信任,就不会有安全感。安全感虽然是马斯洛所说的低层次需求,但不容易获得。我们在安全的环境中会自然放松,可以光着身体,因为在安全环境中才可以这样做,在不安全的环境中能这样吗?所以要记住,安全感不仅仅是自己带来的,是我们共同营造的,有时候你要激活对方带给你的安全感,而不仅仅是自己创造的,这是安全感。说得有点抽象,我在这里跟大家说,建立良好的信任感是安全的重要基石。

目标感很简单,就是我想要什么的问题。我们很多时候会迷失目标,在座的各位从事各种工作,有做科技工作、研发工作、调查工作的,也有做心理咨询工作的。我们都有目标,作为来访者去咨询时,很多人会偏离目标。我告诉大家,不要太刻板地执着于那个目标。目标就是靶心,十环是终极目标,但九环、八环也是目标,能理解吗?不要执着于十环,过度执着会偏离最终目标。就像前面那个读哈佛的孩子,我跟他探讨如果哈佛上不了怎么办,有B方案,常春藤可以,常春藤上不了,前20可以,前20不行,前30也可以。这就是目标感,是一个大方向,而不是精确方向。

优势感前面我说了,对有抑郁的人求助时,我们要发掘他们的优势感,就是他们的社会价值优势。每个人都有优点,说到价值感,就是我们对社会的贡献,能给别人带来的东西,比如给家人赚钱、烧饭、扫地,都叫价值,没有大小之分,在于别人的感受。你说你贡献很大,赚了100万,但在你爸爸临终时,他可能更需要你去看他。所以价值没有大小和好坏,完全来自于对方和社会的反馈。

存在感来自于前面四个感,再加上一个角色感。角色感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定位,比如在家庭中,我是老公,不是儿子或孩子,在你面前我是咨询师,不是你爸,不然咨询会中断。在工作中,我是同事,不是下属或领导,角色对位,话术就会对称,否则就会错位,出现冲突、矛盾和各种心理困惑。

好,我的主题就结束了。最后,我在网上找了一些对大家心理平复有帮助的活动,学习社会知识是第一位的,朋友面对面的视讯、通话、聊天很重要,看电视、做运动是前三项,我希望大家努力去做。跟心理咨询师、专业人士聊天交流,也是一种面对面的交流,非常解压。

(关注视频号,获取老师演讲视频)

Meaningful Life
国际家庭心理健康平台,基于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大量案例经验,整合临床与神经科学、跨文化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和社会学与哲学等,为全球华裔青少年的心灵呵护、健康成长、和潜能发掘提供方案,实施行业系统化培训,旨在推动专业化家庭心理教育与治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