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为什么有的人善被人欺,有的人善受人尊敬?看清两个真相
文摘
2024-11-05 07:05
山西
从教我们接受的教育,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善良是优秀的品质。步入社会,进入职场,你会发现总有些人会得寸进尺,登鼻上脸,似乎他们感觉不到你的善意,甚至会把“善”当成歹意。当你想要做出改变的时候,却总是能够看到,别人的善良却能受到别人尊重。不用疑惑,当看清这两个真相之后,你会发现“善”该用在什么地方。一、人善被人“欺”的真相
自以为的“善”不是“真善”,你认为的好事,不一定别人觉得就是好事。就像你喜欢吃肉,但别人喜欢吃素,你把自己喜欢吃的肉给对方,结果肯定对方不仅不领情,还会觉得你是故意针对他,自然会做出相应的举动。你觉得别人把好心当成了歹意,实则是你用自以为的“善”,无脑的输出。不是人不对,而是事不对。不是你的“善”别人就必须要接受,那就变成了强买强卖了。所以,当别人做出相应行为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自己被冒犯了,故而认为人善被人欺。乐于助人是一种“善”的行为,可用错了方式,很可能就变质了。比如,别人遇到困难,别人没有请求帮助的时候,你主动去帮助了,看似是乐于助人,但你是否能确定别人一定需要?就像学生时代,自己在攻克一道难题,而有人过来直接把答案说出来了,你觉得是在帮助别人,可对别人来讲,这不是帮助,很可能是一种炫耀。同理,在职场上,你觉得帮助了同事,可用错了方式,时机不对,你的行为会被质疑,到底是为了帮助,还是为了体现自己更强,把别人比下去?所以,“善”不一定是主动,而是提供别人所需的帮助,而不是看似是“为你他”,实则是“为他你”的行为。不可否认,“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的现实,根源在于自己没有“伤害”对方的能力。被欺了,没有反击的手段、实力,自然有人会蹬鼻子上脸,得寸进尺,不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你反击的能力欠缺。人与人之间不断在博弈,不是一开始就欺负你,而是在不断的博弈中,才形成了总是被“欺”的情况。就像小宠物,开始只是摸一下,到后来没准就是随意拎起来,因为知道没有伤害性。可如果小宠物换成是藏獒呢?所以,不是人善被人欺,而是实力不够。弱者无论善、恶,都会被欺负,“善”不是被欺负的理由,“弱”才是根源所在。二、人善被人尊重的真相
有些“善”只是恰巧被需要,或者自己支付比预期低的成本,就会觉得那是一种“善”。比如,你觉得要跟领导疏通关系才能得到提拔、重用,你是否觉得领导有识人之明?被提拔、重用,你觉得要请客、送礼,可并没有做这些却得到了。超出你的预期值,这可能就是那你认为“善”。反过来说,领导需要你的价值,以为你会谈条件,可你没谈条件,欣然接受,领导会认为你懂事。“善”是可以被伪装的,因为洞悉人性,洞察人性,用“利他”的方式达成了“利己”的目标,这种“善”自然会被尊重。简单的讲,能用“善”的行为,达到“利他”的结果,都被称之善,哪怕是伪装的,也无所谓。用利他的方式,最终利己,就会被称之为双赢、多赢。狮子的善良,叫做善良;绵羊的善良,只不过是它的本能。有伤害别人的能力,却没有伤害别人的行为,就会被称之为“善”;压根就没有伤害别人的能力,即便没有伤害别人的行为,也会被人伤害。受到尊重大概率不是因为“善”,而是因为足够“强”。哪怕没有“善”,依然会被尊重,只不过“善”的行为更容易被认可罢了。大多数人们不会因为“善”而尊重一个人,而是因为他有足够的筹码,或者足够强大,所谓“善”只是加速了被尊重的效率与程度。《君主论》中一则著名论断:受人畏惧比受人爱戴要安全的多,因为爱需要用义务的纽带来维系,而人却又劣根性,一旦有利可图爱的纽带可以随时断裂,但对惩罚的畏惧则能以永不失效的威吓来保护你。
所以,“强大”是被尊重的关键,“善”只是加速、加深了这个过程。写在最后
无论是社会中,还是职场里,被尊重是因为“强”,被欺负是因为“弱”,别忽略这两个真相。所谓的“善”在对的人身上可以被放大,在错的人身上可能被当成歹意。“善”的宣导确实可以让更多人有收获,所以被尊重,但被欺的根源与“善”却无关,是因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