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联合解读个人养老金制度

财富   2024-12-17 07:31   北京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中信建投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12月15日起,个人养老金制度在我国全面实施。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5部门日前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个人养老金制度从36个先行试点城市(地区)推开至全国,税收优惠政策同步扩大至全国,每年缴费上限额度仍为12000元。

中信建投证券非银行金融、金融工程及基金研究、政策研究等研究团队联合推出【联合解读个人养老金制度】:

非银行金融: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加快长期资金入市

金融工程及基金研究 :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名录

政策研究:“五篇大文章”系列(四):养老金融

非银行金融:养老金全景梳理及发展展望——养老金融系列之一


01 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加快长期资金入市

12月13日消息,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在全国范围实施个人养老金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告》明确,自2024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实施个人养老金递延纳税优惠政策。

具体来看,在缴费环节,个人向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缴费,按照12000元/年的限额标准,在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中据实扣除;在投资环节,对计入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在领取环节,个人领取的个人养老金不并入综合所得,单独按照3%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其缴纳的税款计入“工资、薪金所得”项目。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金融监管总局 中国证监会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自2024年12月15日起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自12月15日起,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均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范围从36个先行城市(地区)同步扩大到全国。

点评:在现有理财产品、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的基础上,将国债、特定养老储蓄、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提供了更多元化的产品选择。此外,除了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等情形外,参加人患重大疾病、领取失业保险金达到一定条件或者正在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可以申请提前领取个人养老金。个人养老金作为重要的中长期资金,试点扩容能够助力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此次全国推广对于提高个人养老保障水平、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增加居民养老收入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剧烈波动,投资亏损风险:在海外衰退预期下,国内外消费、投资需求存在疲软的可能,经济增速或全年承压,证券行业的投资业务收入受制于股票和债券市场行情,将面临盈利下滑风险。

资本市场成交活跃度低迷的风险:资本市场行情低迷或致使投资者交易活跃度大幅下滑,从而影响证券公司佣金收入。

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给行业带来的不确定性:金融行业监管政策复杂多变,若证券行业的经营模式和展业方式受新的政策影响,或将产生重大变化。

报告来源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周报20241213: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加快长期资金入市》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12月15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赵然 SAC 编号:S1440518100009

SFC 编号:BQQ828

吴马涵旭 SAC 编号:S1440522070001

沃昕宇 SAC 编号:S1440524070019


02 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名录

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名录。12月12日,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个人养老金制度将于12月15日推广至全国。在养老FOF的基础上,此次将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可投基金名单。扩容纳入的首批指数基金共85只,包括普通指数基金、指数增强基金、ETF联接基金,涵盖沪深300、中证A500、创业板指等宽基指数以及中证红利等风格类指数。

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实施已满两周年,如今迎来新的发展里程碑。12月12日,人社部、财政部、税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个人养老金制度将于12月15日推广至全国。

随着个人养老金面向全国实施,可投资产品的扩容升级势在必行。在养老FOF的基础上,此次将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可投基金名单,可以更好地服务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人群,便于更多个人养老金投资者依据自身养老金融规划实际情况选择配置合适的产品。此次扩容纳入的首批指数基金共85只,包括普通指数基金、指数增强基金、ETF联接基金,涵盖沪深300、中证A500、创业板指等宽基指数以及中证红利等风格类指数。

具体来看,沪深300指数相关产品共纳入20只,规模合计接近1200亿元;中证A500指数相关产品共纳入19只,规模合计接近800亿元;中证500、创业板指、科创50纳入指数基金规模合计也超过200亿元。策略指数方面,包含3只中证红利、2只红利低波、1只300红利低波、1只红利低波100产品。纳入产品整体以被动指数型基金,主要是ETF联接为主。纳入指数基金整体费率偏低,平均管理费率不到0.3%,平均托管费率0.06%;其中,ETF联接Y份额均为最低费率水平,即管理费0.15%,托管费0.05%。此次扩容后,个人养老金基金共284只,规模合计超过4500亿元。

从基金公司的角度来看,此次共30家基金管理人有产品纳入。其中纳入产品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为易方达基金,共纳入11只产品,规模合计超过900亿元;其次是华夏基金、天弘基金、富国基金、嘉实基金、南方基金等。

风险分析:从基金公司的角度来看,此次共30家基金管理人有产品纳入。其中纳入产品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为易方达基金,共纳入11只产品,规模合计超过900亿元;其次是华夏基金、天弘基金、富国基金、嘉实基金、南方基金等。
报告来源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名录——基金动态报告20241213》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12月15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姚紫薇 SAC 编号:S1440524040001

孙诗雨 SAC 编号:S1440524060007


03 “五篇大文章”系列(四):养老金融

养老金融是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等金融活动的总和,对应制度保障、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三个方面。我国自2021年开始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养老金融需求显著。当前我国养老金三支柱体系已基本搭建完成。借鉴美德日等成熟国家在养老金融方面的发展经验,我国应持续完善政策顶层设计、创新养老服务金融和产品、强化养老服务金融监管、加快信息化建设并持续开展养老金融宣传教育等。投资建议方面,应分别从养老产业的上中下游挖掘,大力发展耐心资本。

2024年9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在此背景下,五篇大文章之一的养老金融显得尤为重要。参考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的定义,养老金融是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等金融活动的总和,对应着制度保障、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三个方面。当前我国养老金三支柱体系已经基本搭建完成,包括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和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2023年全国养老金体系整体规模大约为16.2万亿元,仍有一定的积累和保障能力,但长期来看,人口老龄化的深化使得养老金的充足性存在一定隐忧。为应对养老财富积累和消费的需求,各类金融机构正在积极推出面向养老的金融产品,累计规模超1500亿元。养老产业金融增长也非常迅速,预计到2027年将突破20万亿元,养老产业规模增长潜力巨大。
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预计到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30万亿元左右,占同期GDP比重约为10%,发展空间巨大,也引起决策层及市场机构的广泛关注。同时,老年群体进入退休期之后,收入增速放缓,消费能力有所下降。消费支出则更多集中在医疗健康、生活保障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因此医疗医药相关是最优先的投资领域,包括医疗设备及健康产品和健康管理及医疗护理;其次是基础的日常生活保障,包括衣食住行用,因此消费领域特别是老龄必选消费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最后投资理财,也就是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反映了老年人群对于增厚退休后收入来源的需求。虽然目前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但同样蕴含广阔增长空间。
风险分析:(1)既有政策落地效果及后续增量政策出台进展不及预期,地方政府对于中央政策的理解不透彻、落实不到位。(2)经济增速放缓,宏观经济基本面下行,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加剧。(3)近期房地产市场较为波动,市场情绪存在进一步转劣可能,国际资本市场风险传染也有可能诱发国内资本市场动荡。(4)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急剧扩大,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上升。(5)地缘政治对抗升级风险,俄乌冲突不断,国际局势仍处于紧张状态。
报告来源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五篇大文章”系列(四):养老金融》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9月14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胡玉玮 SAC 编号:S1440522090003

冯天泽 SAC 编号:S1440523100001

研究助理:杨旭泽


04 养老金全景梳理及发展展望——养老金融系列之一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建立规模充足且增长可持续的养老金体系愈加重要。回顾海外养老金发展历程,其规模增长的背后隐含两条核心主线,一是从负债端出发通过制度设计提升缴费积极性及覆盖率,二是从资产端出发通过投资收益长期积累提升养老金内生增长动力。养老金权益配置比例的长期稳定提升与制度设计优化和买方投顾业务模式成熟密切相关。各类金融机构均应切实将养老金融等五篇大文章融入到自身发展战略中,不断开创金融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在保障居民退休后生活水平上发挥重要作用。但当前资本市场缺乏中长期资金的现状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养老金整体规模偏小、权益资产配置比例较低的问题,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背景下,建立规模充足且增长可持续的养老金体系愈加重要。

回顾美国养老金发展历程,其背后隐含两条核心主线,一是从负债端出发通过制度设计提升缴费积极性,二是从资产端出发通过投资收益的长期积累提升养老金内生增长动力。

负债端来看,税收优惠政策、滚存功能和自动加入机制带动了居民对二三支柱的参与和缴费积极性提升,企业缴费部分可指定投资于所在公司的股票也较好兼顾了企业和员工的利益,有助于调动企业设立DC型养老计划的积极性。

资产端来看,权益资产是美国二三支柱养老金长期投资收益的重要来源,对形成规模庞大的养老金储备发挥关键作用。

对于DC型养老金,其权益资产配置比例的提升主要由以下因素驱动:1)部分DC型养老金要求雇主缴费投资于雇主股票,雇主养老金成为居民接触到权益投资的重要途径。2)DC型养老金逐渐从直接投资股票转为通过基金间接投资股票。3)更多401(k)计划的可选投资中不包括保证利率合同,在不能进行刚兑投资情形下权益资产长期收益率较高的优势更突出。4)引入默认投资选择优化参与人的资产配置结构。5)“信托顾问”、“合格投资建议安排”相关政策推动买方投顾转型,而买方投顾的发展又有助于优化了401(k)计划资产配置。

对于IRA,其权益资产配置比例的提升主要由以下因素驱动:1)以401(k)计划为代表的DC型养老金权益配置比例提升带动IRA权益配置比例提升。2)买方投顾业务模式有助于居民切实获得牛市带来的账户收益,提升权益投资吸引力。3)传统IRA近年来权益配置比例的提升主要来自以目标日期基金为代表的混合基金。

风险分析:
政策发生重大变动:近年来养老金融相关政策文件虽然密集发布,但是最终的制度模式仍然存在不确定性,由此可能导致养老金融相关的业务开展模式存在若干不确定性。
市场剧烈波动:资本市场的波动会对个人养老金制度参与人进行相关产品投资的积极性产生影响,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居民群体整体上的投资者教育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的背景之下,如果资本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可能会降低参与人的投资热情,从而对个人养老金相关业务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来源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养老金全景梳理及发展展望——养老金融系列之一》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3月14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赵然   执业证书编号:S1440518100009

研究助理: 沃昕宇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中信建投证券研究视频号,欢迎关注~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中信建投证券研究)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中信建投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中信建投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订阅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中信建投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订阅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
发布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研究成果,沟通证券研究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