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生物制药上游产业链2025年度投资展望

财富   2024-12-17 07:31   北京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中信建投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贺菊颖 袁清慧 王在存

生物制药上游产业链:关注长期成长逻辑。


据弗罗斯特沙利文统计,全球生物药市场空间将由2019年的2860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7680亿美元,我国生物药市场空间将由2019年的3120亿元增至2030年的13030亿元。
进口依赖度仍然较高,产业链国产化大势所趋。
生物制药生产流程大致可以分为原液制备(Drug substance, DS)、制剂制备(Drug product, DP)两部分,原液制备环节又分为上游发酵和下游纯化两部分。现阶段生物制药全产业链装备耗材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对外依赖,制剂制备装备耗材进口替代率相对较高,但部分高端产品仍然依赖进口;原液制备环节装备耗材仍然大部分依赖进口。新冠疫情及地缘政治因素背景下,产业链国产化为大势所趋。
据American Pharmaceutical Review报道,目前生物制药供应链市场规模约为整个生物制药市场空间的10%,但是生物制药供应链市场规模与生物药终端市场规模的比值持续提升,预计国内生物制药装备耗材2030年将达千亿人民币左右市场。在制药供应链市场中培养基和一次性耗材细分市场规模较大,占比分别为13.8%和11.3%。
供应链安全、成本控制、定制化服务是国产替代的3大核心动力,以核心动力出发,综合进口依赖度、上游对外依赖度、国产产品竞争力、成本占比、定制化服务属性、技术壁垒、产品复用性及变更难度等。我们认为耗材及高壁垒设备领域的具有更多投资机会,重点关注平台型公司及高壁垒细分领域龙头。
生物工程设备市场稳健增长。
生物工程设备主要指原液生产工段所需要的生物反应器系统、配液系统、层析系统、过滤系统等设备,其中生物反应器系统、配液系统、层析系统占比相对较高。我国制药设备市场规模呈上涨趋势,市场规模由2016年212.1亿元增至2020年358.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04%。预计2022年市场达到443.6亿元。
生物工程设备进口依赖度仍然较高,替代空间广阔。疫情之前我国生物工程设备严重依赖进口,疫情虽然掀起了国产替代的浪潮,但目前我国生物工程设备的国产替代率仍然较低,仍有相当大的进口替代空间。
生物制药耗材:生物工艺核心材料,国产化势在必行。生物制药上游耗材主要包括三类,疫情前国产化率不高。
大体量产能逐步投产,产线变更带来产品替换黄金窗口期。
以医药行业固定资产开支来看,2020-2021年迎来产能建设高峰,国内单抗和重组蛋白类产能将由2020年的38万升增加至2024年的228万升,年均增速达到57%。同时培养基、填料、反应器及包括除病毒纳滤在内的部分过滤耗材的变更本身属重大变更,用户替换供应商的难度较大, 因此规模化使用后替换意愿较低,具有较强的用户粘性。
2020-2021年,由于新冠疫情扰动,国际物流供应链受到较大影响,进口试剂进入中国速度不确定性增加。培养基进口总额显著下滑。国产试剂企业在收入的增速明显高于进口厂商和行业平均增速,表明国产化率逐步提高,国内品牌在行业内市场份额占比将逐渐提高。
2024年Q1-Q3生物制药产业链上游板块收入、归母净利、扣非净利、合同负债同比增速分别为-15.90%、-92.86%、-99.89%、3.05%。主要由于生物制药投融资环境改变以及药企资本开支策略的变化使行业景气度有所恶化。制药装备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受到影响更大。24Q3板块收入端相较于24H1降幅有所放缓,利润端降幅有所扩大,主要由于行业部分公司在海外业务以及新产品领域研发布局的费用支出所致。
24年三季度生物制药产业链有毛利率同比下降6.9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96个百分点。主要由于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成本提高,以及市场竞争激烈部分细分市场相关产品价格有所波动所致。费用率方面,对于耗材、CGT等新业务以及新产品的加速布局,同时加大对高端技术人才的引进,使研发费用率保持在较高位置,环比增长0.86个百分点。为了应对行业激烈竞争,销售费用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部分制药装备公司受到下游客户调试交付进度延迟影响,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同比有一定增加。
外部环境变化。全球经济等外部环境变化难以预期,这也可能导致医疗需求出现波动。
行业政策风险:因为行业政策调整带来的研究设计要求变化、价格变化、带量采购政策变化、医保报销范围及比例变化等风险。

研发不及预期风险:新药和器械在研发过程中,存在临床入组进度不确定、疗效结果及安全性结果数据不确定等风险。

审批不及预期风险:审批过程中存在资料补充、审批流程变化等因素导致的审批周期延长等风险。

原材料成本变化难以预期。

贺菊颖中信建投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复旦大学管理学硕士,10年以上医药卖方研究从业经验,善于前瞻性把握细分赛道机会,公司研究深入细致,负责整体投资方向判断。2020年度新浪财经金麒麟分析师医药行业第七名、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医药行业入围、万德最佳分析师医药行业第四名等荣誉。2019Wind“金牌分析师”医药行业第1名。2018Wind“金牌分析师”医药行业第3名,2018第一财经最佳分析师医药行业第1名。2013年新财富医药行业第3名,水晶球医药行业第5名。

袁清慧中信建投制药及生物科技组首席分析师。中山大学理学本科,佐治亚州立大学理学硕士,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医学院研究学者。曾从事阿尔茨海默、肿瘤相关新药研发,擅长创新药产业研究。2018年加入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负责制药及生物科技板块。2020年新浪金麒麟分析师医药行业第七名、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医药行业入围团队核心成员、Wind金牌分析师医药行业第4名。2019Wind金牌分析师医药行业第1名。2018Wind金牌分析师医药行业第3名,第一财经最佳分析师医药行业第1名。 2021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医药行业第五名。
王在存:中信建投医疗器械及服务首席分析师,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医疗器械行业蓝皮书》编委。团队负责研究医疗器械与医疗服务各细分赛道的发展趋势和投资机遇,团队成员的医疗产业资源丰富。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医药行业2025年策略:寻找新增量及整合机会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12月11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贺菊颖 SAC 编号:S1440517050001
SFC 编号:ASZ591
袁清慧 SAC 编号:S1440520030001
SFC 编号:BPW879
王在存 SAC 编号:S1440521070003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中信建投证券研究视频号,欢迎关注~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中信建投证券研究)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中信建投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中信建投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订阅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中信建投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订阅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
发布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研究成果,沟通证券研究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