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P 乌托邦巡航|世界正压缩——21世纪初的阳江空间

时尚   文化   2024-05-27 11:46   上海  

世界正压缩——21世纪初的阳江空间

The World is Getting Compressed—

Spatial Practice in  Yangjiang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阳江艺术社群及建筑地图
出自广东时代美术馆“叱咤于街中”展览场刊
制作:”叱咤于街中”策展小组(李筱天、卢川、梁健华)

图片致谢广东时代美术馆

《宇宙正红移,世界正压缩》是郑国谷2005年创作的作品,也是他从1999年受电脑作图及新兴资讯的启发所开始的“猪脑控制电脑”系列的延续。艺术家将电子屏幕的信息抽取并压缩进画布,呈现出新媒介在加速与内爆过程中的时空关系。当代文化社会学家、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罗伯森(Roland Robertson)在谈到全球化的概念时,也提到“压缩”(compression)一词,他提出,“全球化既是指世界的压缩,又是指对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的意识的增强”。当下,我们对压缩的理解正进一步被微晶片、人造卫星、光纤和网络等科技及基础建设所替代,并映射出新的时空关系。

对郑国谷而言,他将世界视为压缩的芯片,意图找寻的是压缩的原点所投影出来的“点”,只有找到世界的投影源,才能找到真相。与此同时,作品才会更具持久性,其爆发力也会更强。因此,如果我们将阳江在20世纪90年代至2000年初,以及部分延续至今所发生的一系列建筑、艺术、文学、出版、社群的实践,视为一个个不同的“点”,我们会发现TA们曾紧紧镶嵌在阳江街头生活中。其翻译、想象和抵抗的策略背后,不仅关乎不同个体各自经验背后的地方/世界的扭结,也关乎其存在的空间尺度,从小单元的家宅,外延至更广泛的地域联系,其个人的轨迹也与内省的宇宙观产生回响,并构成了“世界”。

平湾路上的一美设计,1999年

图片致谢沙业亚

不能忽视的是这些文艺工作和社群实践背后的时代情景,以及它所牵引出的特殊社会政治空间。这座距离香港只有100海里的城市暗藏了复杂的地缘政治关系,它又经历了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政策变化,以及其中的繁杂与混乱。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广东省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倡导下,阳江市区进入高速扩展时期,新的社会系统和空间关系也因此重组。这也给阳江,尤其是当时的郑国谷和一美设计公司的系列建筑实践,提供了“建造”的可能性,并逐步落实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一座座建筑实体。而身处其中的阳江青年们,则始终维持着一种游戏、游离的姿态,介入世界的空间、 规则和秩序,另辟蹊径去回应当时关于未来的期待,勾勒出一个个相互交缠,并影响至今的行动力网络。
一美设计

Young Man

20世纪90年代,现代化进程带来了松动的市场土壤,裹挟其中的新秩序也对日常生活产生了剧烈改造,混乱与机会并存。“一美设计”的成员们不仅以建筑设计装修为业,也对城市空间、建筑和艺术展开了一系列的想象与探索。他们将“建造”视为一种空间实践,带着行动主义的姿态,探索自我组织、生活方式、社群关系的多重定义,以及这种“空间”理想在阳江和阳江青年之间生长的可能性。

沙业亚,书架1,2000年

镀锌钢板,木制家具,80 × 120 × 80 厘米

图片致谢沙业亚

沙业亚,书架2,2000年

钢板焊接书架,280 × 250 × 30 厘米

图片致谢沙业亚

这栋坐落于宁江路的建筑,既是鲁毅的私宅,也是世界书店的所在地。鲁毅,1999年开办了“世界书店”,开始编辑刊物《地方》、《世界虚构》,并策划了一系列当代文学艺术展览和活动。而这栋建筑最早则来源于“一美设计”接受鲁毅设计“婚房”的委托,郑国谷、沙业亚在华侨新村六路私宅图纸基础上进行修改,2000年完工后,世界书店搬至此,随即这里成为阳江最重要的文化艺术公共空间和社群聚集地。而在建筑内部,可以看到沙业亚设计的一系列家具(部分未完成的手稿),同时也作为世界书店的配套设施,它们与建筑中随处可见的几何体块与线条形成互文,这一系列家具背后对功能、形态和风格的探索,也成为一种未来生活在美学上的宣示与挑衅。

七套商品房

Seven Condos(2001—2003)

从九十年代开始,郑国谷和他的朋友们曾以“一美设计”的名义从事建筑和室内设计多年。在多年受甲方委托从事空间设计之后,《七套商品房》是郑国谷第一次让自己作为甲方委托自己进行建筑设计。他感兴趣的是如何将个体的建筑寄生在一个大的公共建筑里边,从而完成了他的第一个“建筑理想”。 

“七套商品房”里汇聚了郑国谷因应各种研究兴趣而收藏的东西:器物,茶,工艺品等,这些内容随着郑国谷的生活兴趣和艺术研究焦点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家”在日常进程中成了小型的“博物馆”。(文图致谢维他命艺术空间)
七套商品房

←左滑查看更多图片

帝国时代

The Age of Empire(2000—2012)

2000年,郑国谷在他的家乡阳江城开始构思和建造“帝国时代”。郑国谷最初是希望将对游戏的兴趣和他想要探索的建筑问题结合起来,同时通过移形换景,从平常的郊外农地中营造出“帝国时代”的奇异景观。和电脑游戏的虚拟现实不同,现实中的“帝国时代”势必要面对更为复杂的空间形态和社会关系。

帝国时代

←左滑查看更多图片
了园

Liao Garden(2012至今)

从2012年开始,郑国谷将“帝国时代”改名为“了园”。“了园”继续其与前身“帝国时代”的未了之缘,但已蕴含了新的能量学的意韵,正如郑国谷在信息量浓缩的自述中所论及的:

从扩张的“帝国时代”到注重感知的“了园”,说明了它正向另一种审美骤变,一种有别于符号学的审美,它是一种土地能量学的审美。


了园

←左滑查看更多图片
谷园
Gu Garden(2008至今)

2008年,郑国谷回到当年出生的地方,离阳江三十多公里的阳西程村,近乎荒废的故居触动了他尝试重新恢复居住场所的念头。最初几年,郑国谷将老屋弃用的猪圈改造成一个舞台。从2018年开始,带有小金字塔的玻璃亭开始进入院落,继而出现在房顶。游鱼、池水、柳树、黑骨茶树在慢慢调节院落的气息。郑国谷将它命名为“谷园”。
谷园

←左滑查看更多图片

“七套商品房”“帝国时代”“了园”“谷园”文图致谢郑国谷与维他命艺术空间。
卢川

卢川,独立策展人、写作者和制作人,也是一个边做事边游牧的客家人。


LEAP《艺术界》2023年秋冬刊“乌托邦巡航”

现已上架,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香港及国际订购
Hong Kong and international purchase, email:
oscarlai@modernmedia.com.hk



关于 LEAP
LEAP 2010年初创立于北京,是由现代传播集团出品的一本国际发行的中英双语当代艺术刊物。LEAP关注中国当代艺术以及更为广泛的文化议题,同时将艺术批评与文化研究的语境与国际艺术圈和学术领域相链接,打开话语维度——既敏感于当下的文化趣味,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录者,又对其进行反思,是当代艺术与文化的批判性话语在中国重要的发声阵地。2017年秋天开始,LEAP在每年的春秋两季与读者见面。每期LEAP围绕一个特别策划的专题展开,同时延伸为一个纸上展览。

© LEAP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联络邮箱:leap@modernmedia.com.cn

艺术界LEAP
LEAP关注中国当代艺术以及更为广阔的文化议题,以国际视角关注中国艺术与全球艺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