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会实时更新码内资源,将该二维码作为与读者交互的长期入口,为读者和作者提供增值服务,同时有效提高自身论文学术影响力。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左侧卧位腹腔镜肝右叶部分切除术临床分析
引证本文:
袁汉坤,游声林,梁文祥, 等. 左侧卧位腹腔镜肝右叶部分切除术临床分析[J].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4, 36(5): 282-286.
袁汉坤1,游声林1,梁文祥1,周嘉杰1,陆礼柏1,罗宗将1,马嘉盛1,李鸿飞2,汪建初1
1.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百东院区 肝胆胰外科,广西 百色 533099;2.河池市人民医院 肝胆外科,广西 河池 547099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060441)。
[第一作者] 袁汉坤(1999—),男,广西钦州人,住院医师。
[通信作者] 汪建初,博士,主任医师,Email:2972828032@qq.com。
[摘 要] 目的 探讨左侧卧位腹腔镜肝右叶各肝段部分切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百东院区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期间39例行左侧卧位腹腔镜肝右叶部分切除术的病例资料。结果 39例中有腹部手术史者13例;肿瘤1个34例,肿瘤2个3例,肿瘤3个2例,肿瘤最大径37.0(24.0,58.0)mm。其中行非解剖性肝切除20例,解剖性肝切除19例;单一肝段切除术28例,两部位肝部分切除术10例,三部位肝部分切除术1例;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24例;无血流阻断9例,行Pringle法血流阻断30例。平均手术时间(143.5±56.8)min;中位术中出血量100.0(50.0,300.0)mL,4例术中输血(合计29.50 U),无中转开腹。35例放置引流管,引流管留置时间(6.3±3.7)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1±4.0)d,住院总费用(41 121.8±18 978.3)元。术后23例患者出现少量胸腔积液;1例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肝功能不全,经ICU复苏治愈;1例出现少量气胸;无感染、出血、胆漏等并发症发生;无非计划性再次手术发生。所有患者均通过门诊或电话的方式获得随访,所有病例近期无复发。结论 左侧卧位行腹腔镜肝右叶部分切除术操作简单,暴露好,手术时间相对较短,出血少。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39例行左侧卧位的肝右叶部分切除术的病例资料。其中男22例,女17例;平均年龄(51.3±11.8)岁;肝血管瘤13例,肝细胞癌10例,肝囊肿6例,肝转移瘤2例,肝局灶性再生结节2例,复发性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胆管腺瘤样增生、结肠癌术后肝肿瘤坏死灶、混合性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肝硬化结节各1例;有腹部手术史者13例,包括剖宫产手术史3例,子宫肌瘤切除术史3例,结肠癌根治术史2例,腹腔镜宫外孕手术史、直肠癌根治术史、剖宫产+阑尾切除术史、左肾结石手术史、左半肝切除术史各1例。病变仅累及右后叶16例,累及右前叶23例;肿瘤1个34例,肿瘤2个3例,肿瘤3个2例,肿瘤最大径37.0(24.0,58.0)mm。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2)经术前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肝右叶病变需行手术治疗的病例;(3)无远处转移;(4)经过严格术前评估,肝切除术后的剩余功能肝体积可耐受手术;(5)左侧卧位行腹腔镜手术的病例;(6)腹腔镜胆囊切除合并肝占位同时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者。排除标准:(1)仅行肝囊肿开窗引流或右侧肾上腺手术而未行肝部分切除术者;(2)肝外伤未行肝部分切除术者;(3)肝癌破裂出血行手术治疗者;(4)肝癌门静脉癌栓形成者;(5)存在严重肝硬化及心肺功能障碍无法耐受手术者。本研究通过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批号:YYFY-LL-2023-098),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手术方法
气管插管全麻后,调整体位至左侧卧位如图1A,一般取左侧60°~70°,根据病变所处肝段适当调整倾斜角度。常规消毒铺巾,气腹针建立气腹,气腹压力控制在12~14 mmHg(1 mmHg=0.133 kPa),取脐部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上缘与腹直肌外侧缘交点处作为观察孔,右侧锁骨中线肋弓下缘5 cm处置入10 mm Trocar作为主操作孔,右侧腋中线肋弓下缘5 cm处置入12 mm Trocar,右侧腋后线髂骨上缘5 cm处置入5 mm Trocar作为操作孔协助牵拉暴露(图1B)。以肝S5~S6段肿瘤(图2A、2B)切除为例,主刀和扶镜手站在患者左侧,一助站在患者右侧。仔细探查腹腔,通过术中超声对肝脏进行系统检查,使用吲哚菁绿荧光染色标记定位,以确定病变的数量、位置、范围及其与肝主要血管和胆道结构的关系,用电凝钩标记切除线(图2C),根据所需切除肝段松解游离肝周部分韧带至切除范围可及位置。轻抬起肝脏前缘,暴露胆囊,左侧卧位下胆囊因重力作用下垂,采用逆行切除的方法可以有助于剥离,用电凝钩松解胆囊壁与网膜组织及肠壁粘连,用无损伤钳夹住胆囊底轻拉牵引,自胆囊底部向胆囊颈方向将胆囊从胆囊床上剥离,分离至胆囊三角处,辨认胆囊管及胆总管,以Hem-o-lok夹闭胆囊管后剪刀锐性离断胆囊管,残端保留2枚Hem-o-lok夹。进一步解剖分离胆囊三角深部,显露胆囊动脉,以Hem-o-lok夹结扎胆囊动脉后电凝凝断,完整切除胆囊。当胆囊张力过大时无法很好夹持胆囊,容易滑脱,需先行胆囊减压后再做切除,过程中遇到血管时用双极电凝凝闭以减少切除过程中的出血。提起肝圆韧带暴露肝十二指肠韧带左侧的肝胃韧带,用超声刀切开肝胃韧带留作Pringle法血流阻断用,用12号红色导尿管捆绑结扎肝十二指肠韧带行入肝血流阻断,每次阻断时间为15 min,松开5 min(图2D),根据离断肝脏情况决定阻断次数。阻断完成后,用超声刀由浅入深,由前至后逐层断肝,遇到细小静脉用双极电凝凝闭后再用超声刀离断(对于3 mm以下的静脉用双极电凝凝闭即可获得良好的止血效果),断肝平面中出现的Glisson系统用血管夹双重夹闭后离断,遇到较大肝静脉用血管夹夹闭后凝断,肝右静脉根部或者是粗大的肝右后叶下静脉用切割闭合器离断,由此逐步断肝。如果是血管瘤和肝囊肿等良性病变,剪碎后装入标本袋从12 mm穿刺孔引出。如患者既往有腹部手术史,可从既往手术切口取出。标本取出后缝合取标本伤口,再次用腹腔镜探查,吸净积液,检查断面无出血及胆漏(图2E)后,放置腹腔引流管于肝断面附近,从右侧穿刺孔引出固定,取出腹腔镜器械和Trocar,缝合各穿刺孔,标本送病理检查。
1.4 观察指标
记录并分析手术方式,血流阻断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中转开腹,术后炎症指标,术后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等),术后并发症(如出血、胆漏、胸腔积液等),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随访情况等资料。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左侧卧位腹腔镜肝右叶部分切除术中及术后情况
39例中行非解剖性切除20例,行解剖性切除19例;单一肝段手术28例,两部位肝部分切除术10例,三部位肝部分切除术1例;联合胆囊切除24例。平均手术时间(143.5±56.8)min,中位出血量100.0(50.0,300.0)mL,无血流阻断9例,行Pringle法血流阻断30例,4例术中输血(合计29.5 U),无中转开腹。35例放置引流,引流管留置(6.3±3.7)d,术后平均住院(10.1±4.0)d,住院总费用(41 121.8±18 978.3)元。术后23例患者出现少量胸腔积液,1例患者并发ARDS及肝功能不全,经ICU复苏治愈;1例出现少量气胸。无感染、出血、胆漏等并发症发生,无非计划性再次手术发生。所有患者通过门诊或电话的方式获得随访,所有病例近期无复发。
2.2 患者围术期肝功能及炎症指标
术后第1天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及C反应蛋白较术前显著升高,而白蛋白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较术后第1天明显降低,而白蛋白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的总胆红素及C反应蛋白较术后第1天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肝脏的解剖结构十分复杂,其管道结构交错成网,对于右肝上段或者后叶的病变,在Xi等提出的一种新的腹腔镜肝切除术难度评分系统(novel difficulty scoring system,NDSS)中,根据切除部位来划分,难度评分最高,手术具有挑战性。由于其受到肋弓的保护并且位置较为深在,导致病变的位置难以接近,常规仰卧位下视野有限,膈下间隙狭小,既造成了术野暴露和腹腔镜器械操作困难,也增加了肝实质离断时的出血风险和肝蒂解剖及术中止血的难度,有时无法获得良好的手术切缘。肝右后上节段切除曾被认为是中转开腹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为了解决手术暴露困难这一问题,肝脏外科专家不断努力,例如Lin等在进行腹腔镜肝右后叶切除术时采用了手助腹腔镜手术。靳斌等和Tabath等为了解决腹腔镜肝右后叶手术的暴露困难的问题,将手套灌水置于肝右后叶间隙,从而将肝右后叶垫起来协助暴露,获得了不错的效果。当然,有些学者尝试改变手术体位,如将右侧垫高45°或60°来协助暴露,也有学者提出经肋间切口置入Trocar,有时甚至需要操作者站立于头侧进行手术,这对于初学者而言,空间定位可能还有待适应。
Endo等报道了采用左侧卧位行腹腔镜肝尾侧入路右后叶上段切除术,他们认为在这种体位下,仅切断镰状韧带和冠状韧带后直接从尾侧入路进行肝实质的切开,脏器会因重力而下垂,使得右后部被肝周韧带固定的肝脏与向左侧下沉的肝脏之间可以获得一个良好的断肝平面,无需过多分离肝周韧带,因此也减少了对患者的创伤,且该体位出血更少,也有利于引导断肝方向。吴宝强等开展了完全左侧卧位行腹腔镜肝Ⅶ段切除术,他们认为左侧卧位相比与传统的左侧倾斜位有着更好的暴露优势。D’Hondt等将25例左侧卧位腹腔镜肝右后叶上段(S7段)切除与20例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进行了对比研究,两组患者均未行Pringle法血流阻断,结果显示,左侧卧位腹腔镜肝右后叶上段切除可以获得与平卧位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相同的临床效果,除了手术时间稍长和出血稍多(但不需要输血)外。由此可见,左侧卧位行高难度的腹腔镜肝右后叶切除术,以其暴露良好的优点能够让手术变得更加简单易行。我团队在行左侧卧位Ⅶ段切除时,发现肝右叶会因自身重力而下沉并向左侧翻转,极大地拓宽了右膈下区域,为手术提供了良好的操作空间和断肝入路角度。胃、十二指肠等器官也由于重力作用垂向左侧,此时稍牵拉肝圆韧带或抬起右肝下缘即可充分暴露肝门,有利于放置阻断带行Pringle法血流阻断。在左侧卧位下,肝右静脉位于下腔静脉上方,肝右静脉内压力相对较低,加之肝右后叶间隙无需牵拉也能自然张开,避免了因牵拉引起的小静脉损伤,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术中静脉来源的出血。此外,由于手术视野和手术空间更宽,可以快速识别出血点,更容易实现止血,这也可以减少术中出血。
在过去,左侧卧位主要应用于腹腔镜手术中的肝右后叶切除,由于肝右前叶位于肝中央部位,因此采用腹腔镜手术切除需要医师具备丰富的肝脏外科手术经验。Nanashima等报道了中央部位联合肝段切除术的患者,发现肿瘤较大,周围侵袭严重,并对主要血管造成压迫,导致术中出血超过1 500 mL,这是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国内目前对于左侧卧位行腹腔镜肝右前叶部分切除术报道较少。而在国外,有较多关于采用左侧卧位行腹腔镜右肝切除术的报道,其中包括肝右后叶切除和右半肝切除等大部分肝脏切除手术,这些手术均取得了成功,这提示了左侧卧位也适用于行右半肝等大部分肝切除术。本研究中,我们进行肝右前叶病灶切除或右前叶联合右后叶的病灶切除手术时,均采用左侧卧位,16例患者病变仅累及右后叶,23例患者病变累及右前叶,其中有2例患者存在肝S4段肿瘤,由于S4段肿瘤均在肝脏浅表部位,在左侧卧位下也能获得良好的暴露,无需改变患者体位,可在术中同时行S4段部分切除;19例患者接受了解剖性肝段或者联合肝段切除,20例患者接受了非解剖性切除,24例患者联合胆囊切除,平均手术时间(143.5±56.8)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100.0(50.0,300.0)mL,均取得了较为安全和可靠的效果。采用该体位进行联合肝右前叶部分切除术的腹腔镜手术,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并且无需分离切断肝圆韧带和镰状韧带,对于仅行肝S5~6段部分切除术,只需要少量分离离断右肝部分韧带,肝周韧带分离少。在进行S5段肝癌或肿瘤的手术时,往往需要联合进行胆囊切除,在左侧卧位下胆囊因重力作用下垂,助手协助抬起肝脏后,采用逆行切除的方法能够轻松地切除胆囊。
在进行肝脏和其他脏器手术时,采用左侧卧位可以通过术中变换体位,实现肝脏和其他脏器手术同期顺利进行。Ida等报道7例同时行腹腔镜肝转移癌和结肠癌根治术的病例,先采用左侧卧位行肝右叶转移瘤切除,然后改为截石位行结肠癌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606±46)min,平均出血量为(585±145)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8.0±3.5)d,其中1例并发肝脓肿,未发生其他并发症和死亡。Kiguchi等报道1例经Laennec膜间隙循右肝静脉行左侧卧位腹腔镜肝右后叶切除术的病例,手术时间为538 min,出血量为250 mL,肝右静脉暴露良好,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在我团队曾报道的左侧卧位肝右后叶外伤的诊治中,术中可以先通过平卧位进行腹腔探查,然后调整为左侧卧位处理肝右后叶外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本研究中,有1例患者为结肠癌合并S7段肝转移瘤,术中先采取左侧卧位切除S7段转移瘤,再改为截石位,结合手术部位建立新的Trocar孔后行结肠癌根治术。有1例患者行S2、S4、S6三段联合部分切除,术中先采取左侧卧位切除S6和S4段病灶,然后调整为平卧位行S2段切除,改变体位后助手将镰状韧带往右侧牵拉后即可暴露切除部位,我们为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并未建立新的Trocar孔,在原本的操作孔行S2段切除时会因操作角度问题而造成肝实质离断困难,相应延长了手术时间,此问题还有待解决。
综上,左侧卧位下行腹腔镜肝右前叶或者右后叶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术野开阔、暴露良好、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等优点。同时,左侧卧位行Pringle法血流阻断简便易行,然而,目前国内对此类手术报道较少,需要更多医疗中心参与研究及推广。
肝胆胰外科杂志
扫码关注我们
电话
0577-86699363
电子邮箱
gdywkzz@vip.126.com
官方网站+投稿系统
(官网已开放下载所有已发表论文全文哦~)
https://gdy.qk.wmu.edu.cn
排版 | 吴 珊
校对 | 王郦莹
责编 | 张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