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自由,榜样——我的育儿关键词

文摘   育儿   2024-04-09 19:04   河南  

图片来自公众号“画个插画”


可能做妈妈时间太久了,我现在除了工作需要(比如要为“掬光之手”日签找内容),很少读家教、育儿方面的文章或书籍,也轻易不想写这方面的文字。


在家庭教育方面,除了二十年前刚做妈妈前后主动读过一些育儿书籍,我对其没有更深入的研究。如果说现在还懂得一些较细致的育儿方法,也是因为工作性质,被动学习的结果。


相对来说,我是个经验主义者,育儿、工作都是如此。


有人肯定会反驳,觉得我懂得好多理论,拥有好多理念,这大约也是因为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接触的理论性东西多一些的缘故。但它们大部分是验证了我的想法或做法,少部分当然也会给予我启发。


在教育子女方面,我一定程度上是个“懒妈妈”——不过度付出,也不过度期待。所以,育儿路上,常常会有惊喜。


昨天我在朋友圈转发了学校的“掬光之手”日签,实在是因为太认可日签上的话——



这段话是我从魏智渊老师的《高手父母》中择出来的。句句入心。我的转发语是:“唯有我无限地成长,自由地成长,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深有体会。这也是最省力的育儿法。”


但是日签上的这段话,其实最关键的词有三个:爱,自由,榜样。


清明假前,我们陪女儿去北京参加了研究生复试,今天她的名字出现在拟录取名单上,综合成绩也位居前三分之一。


考上研究生是一件不算稀罕的事,但与我们近十年来对女儿的教育付出相比,它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是个惊喜。


她不满11岁上初中,就被送进了市里的寄宿学校,一周回家一次。她上初二时我加入南明工作,开始了长年在外的“流浪”生活,她初中的后两年我陪伴的时间就更少。接她放学的人有时是爸爸,有时是大姑父,有时是二姑父,甚至是姨或姨父。她在我姐姐家住过一段时间,还在我大姨家住过一段时间,但都没有影响她的学习和性格,反而能与所有亲人愉快相处。


高一到我所在的山西运城上学,也是一周见她一次。可她高二时我又调回了郑州,她一个人留在运城上了高二和高三。别的父母在孩子高考前是各种接送、陪读,付出的辛苦真是感天动地。我们经常是一两个月见一次面,平时联系也不频繁,到高考时才赶过去陪了几天。别的父母在孩子报考志愿时各种研究,我们是花钱请了专业人士参考报志愿,我连“报考指南”都没翻过,就这样把她送进了大学。


上大学后更是很少“管”她。无事不相扰。她自己加入学校广播站,入职管理团队,参加各类演讲比赛,作为唯一的本科生被老师选中到新疆进行培训活动,拿奖学金……连要考研究生、报考哪所学校也都是自己的决定,并付出令我难以想象的努力拼了半年,最后如愿被录取。


这一路,时时惊喜,倍感欣慰。


回顾对女儿的教育,我真的是把“爱、自由、榜样”这三个词彻底落实到位了。




这世上,绝大多数父母都是爱孩子的,毋庸置疑。但爱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信,问问孩子,尤其是小学、初中的孩子,有多少人感受到了父母的深爱?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爱以一种令孩子反感、恐惧,甚至窒息的方式出现——对孩子严格地要求,严厉地管教,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落到后面追不上去。


但我现在想想,爱是什么呢?它首先应该外显于与孩子之间良好的亲子关系。


也就是说,孩子跟你,感情上是亲近的。他从你这里感受到足够的安全感,你们在一起的时光是快乐的,无论什么事他都愿意和你分享,遇到问题时他愿意征求你的意见、倾听你的建议。


我对女儿,中学前是给足了爱和陪伴的。正因此,她在小学毕业时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格,我们才敢放手让她上寄宿制学校。虽然从初中起陪伴的时间少了,但每一周接到她,她都会跟我们分享一周的学习生活,滔滔不绝,几无保留。


初中时喜欢谁,被谁喜欢,她都跟我聊。而我都平静地接过,跟她分享我的经验、想法,给她建议。她是被全然接纳的。这就是爱。


高中和大学,每每遇到问题,和同学之间的相处啦,被人追得烦啦,恋爱啦,与男朋友相处的边界啦,在广播站期间遇到管理上的问题啦,考研前最后的时刻压力太大崩溃啦……几乎所有关键时刻,她都会找我,因为她在我这里有足够的安全感,也能得到较高质量的建议。


所以,爱不是你说给了就给了,不是每天都陪在身边。亲子关系的好坏是衡量你是否把爱给够孩子的重要指标。



自由


孩子越小越需要陪伴。随着他逐渐长大,家长一定要学会慢慢放手。尤其是他进入小学,正式踏上学习之旅之后。


女儿识字早,上学早。从一年级起,我印象中没有写家庭作业需要给她读题的时候。顶多哪个字不认识了她问一下。我也不记得陪她写过作业,只问一句:“作业写完了没?”说写完了就写完了,说没写完就催两句。别人总觉得我是老师,在家肯定额外辅导孩子写作业、补课,所以她成绩才不错。但我真是没咋管过她的作业。现在对儿子也是如此,写作业是他自己的事,我不检查,也不在旁边指点。


凡事尽量商量着来。提醒的多,监管的少。


当家长不去盯孩子作业的时候,孩子其实已经拥有了很大的自由,独立自主性在这个过程中也慢慢培养起来。


小学高年级和中学时上过不长时间的文化课的辅导班,也不是我们主动给她报,而是她想去,或者她觉得某门课需要额外补一补,我们就提供条件和支持。


她的青春期,我陪的少,但其实是一直关注着她的。因为青春期确实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我的教育基本上照应着“抓大放小”的原则。


学业上,知道她虽不是学霸,但成绩在优秀之列,就不焦虑;和同学相处上,她一直有要好的朋友,而且都是优秀的学生,就很放心;情感上,喜欢别人或被人喜欢,我觉得很正常,很健康,从不担心会因此影响学业。


中学作业多,她有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几个小时,我们除了喊她吃饭,也极少打扰。


听着歌写作业?行呀。我初中的时候也爱听歌,有这样的爱好,多好。也可能写作业时还会玩会儿平板儿或手机,由着她。


她初中时还读小说,写小说,我都予以支持。十一二岁读莫言的小说,我没阻拦。我知道莫言小说的内容可能并不太适合她这个年龄,但我有我的用意。小说有时候是一种启蒙。我有些担心,但也相信一个优质的生命,有自我校正的能力。


打游戏?会说说,但不会没收手机。她高中三年,有时自己提出为了学习换个老年机吧。行。自己又不想用老年机了,还用智能手机,还会玩游戏,我们也没有过多限制。


疫情初发时她在家呆了两三个月,那时已是高三了,每天睡到中午,而且每天也会玩会儿游戏,担心是有些担心,但我也没有强烈管制,更多的还是相信她自己。


哪怕她走得慢些,但希望她保持对学习的热情,真正生出自驱力,而不是把考上大学作为学习的终点。


这次她主动考研,自我发力,正证明了这一点。而且考研也不是她学习的终点,尽管学习很苦,但我能感觉到她还是有继续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从北京回来的路上,我问她,为什么要考研?她说,因为自己身边的人(指的是初高中的朋友们)都太优秀了,感觉自己不努力考个好学校,就不配做他们的朋友。我再一次深深感受到魏老师说的,孩子到了中学以后,同伴的作用就会大于父母和老师的作用。真对呀!


所以,关注孩子交友的质量,挺重要的。



榜样


我总觉得,很多人做父母累,就累在了把太多注意力放在了孩子身上,而不是放在自我成长上。


“我们自身的生命目的,就是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当我们更多地致力于自我成长的时候,无形中就给孩子起到了榜样作用,这大大节省了家庭教育的精力和时间。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自己的孩子。


因为性别相同,我从女儿身上,更能深深地感受到自己对她的影响。我对待工作、学习的态度,我的人生观、价值观,我和她爸爸相处的模式……都在影响着她。我做好了我自己,她就能成为更好的自己。这确实是最省力的教育方式之一。自己的成长一点没耽误,还给予了孩子良好的影响。


在女儿求学路的新起点处,写下此文,是对这二十年来育儿经历的一个回顾和总结。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也许是我恰好遇到了优秀的她,她也恰好遇到了我这样的妈妈,相伴成长,相互成全。


愿更多的父母在育儿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举手向苍穹
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笔方能汇山河。写文大多有感而发,不为写而写,所以本号发文不规律:有时更得勤,有时更得懒。特此说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