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终为始的习作单元教学 | 三下第五单元教学实践及设想

文摘   教育   2024-03-21 21:28   河南  

学校楼顶的油菜花开了


上周,三年级语文小伙伴们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让我讲一节课,示范一下怎样使用预习单。


我爽快地答应下来——每一次看似帮助他们,实际上也是自我提升的一个机会。


他们给我的是三下第五单元的第16课《宇宙的另一边》。打开教材,发现这是个以“想象力”为大概念的习作单元。一个单元只有两篇课文,另加两篇习作例文。


我读了16课之后,觉得使用预习单的必要性不大。两道课后题认真处理一下,足够了。因为这个单元的核心目标是习作,课文的教学最好也指向核心目标。


参考着“老干备课”中干老师对这一单元的分析(看了干国祥老师发给我的PPT),我大致梳理出了教学思路——我只有一节上课时间,在教学16课之前,我必须对这个单元有一个系统性地梳理,帮助孩子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


我认为,这比讲16课更重要。


今天早上第一节,我带着几张可有可无的PPT,在向阳花教室上了这一课。(少用PPT,一直是我备课的原则)



一、单元整体分析


1.明确“写作单元”


简单的问好之后,我出示目录页,请孩子们观察:这个单元与其它单元有什么不同?


孩子们说,它是一个习作单元。


我追问:什么叫习作单元?


孩子说,就是最后要完成一篇习作。我又问,其它单元也都有习作,为什么这个单元是习作单元,其它的就是普通的单元呢?


这个问题激发孩子更深入地思考。


在孩子们回答后,我又做了总结:这个单元的目标比其它单元更明确,就是要通过两篇课文和两篇例文等内容的学习,让你掌握写作方法,教会你以“奇妙的主题”为想象完成一篇习作,它的目标更明确,更有指向性。


然后,我又带孩子回顾:“三年级上学期也有一个习作单元,你还记得是以什么为主题的吗?”


有孩子想起来,是以“观察”为主题的。(我也曾有过一个文字记录《习作单元背景下《金色的草地》课堂实践》)


2.明确具体目标


那这个单元是以什么为主题的呢?想象。


这时候,让孩子直接看“习作页”,就是本单元的具体目标。


读一读习作提示: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一切都变得那么奇妙……


下面给出的题目也一定会激发你无穷的想象。看到这些题目,你有什么感觉?一个孩子说:“它们都是拟人的。”我给予了肯定,并告诉孩子们:我们读了很多童话故事,它们大都是用拟人的手法,用想象的方式写出来的。


再次明确:我们要通过这些提示,来完成一篇以想象为主题的写作。


3.通过单元页把握大概念和语文要素


目标明确了,开始进入这个单元的学习。


先看单元页。


出示左边的页面,让孩子读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问孩子们:“你同意这句话吗?想象力真的比知识更重要吗?”


孩子自然是认同的。


有的说,没有想象力就写不出一本书。

有的说,要成为作家需要想象。

有的说,做科学实验需要想象。

……


三年级孩子的表达能力还有限。在他们自由表达的基础上,我又总结:想象力就相当于创造力,有了想象,科学就可以发展了,社会就可以进步了。还顺口举了例子——以前,人们想象自己可以在天上飞,后来就发明了飞机,实现了这个愿望。


所以,想象力、创造力比知识还要重要。咱们小孩子是最具有想象力的,一定要保护自己的想象力。


再出示箭头和放大的阅读要素: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这可以说是一个学习的子目标。


那么,我们通过什么来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呢?


孩子说:通过学习课文。


我出示右下角的目录框,肯定孩子的回答:是的,本单元的课文和例文就为了我们提供了学习的素材。


4.理解“想象”


在走进本单元的课文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讲什么叫想象。然后告诉孩子:烧脑的(东西)来了——


这是从干老师的PPT上直接拿过来的。我觉得很有意思,孩子们一定也会觉得有意思。


我先把第一段文字生动地读了一遍,问:“蒙圈儿了吧?”跟孩子开个玩笑也挺好玩的。然后我就用白话把这段话解释了一下:人们很少见到大象,只见到了死象的骨架,就按骨架的样子去想象大象长啥样——有多大呀,多高呀,哪里是身体,哪里是头,哪里是牙……所以,人们就把通过脑子想出来这种行为,称为“想象”。


又叮嘱孩子,“想象”是正确的,“想像”是不对的。这样,孩子写“想象”的错误率是不是更低了?


5.想象的类型


讲完“想象”这个词,我又出示了一页PPT,告诉孩子想象以结果分类,常见的有三种类型:无中生有式、心想事成式和规则重写式(违反规律式)。这也是借鉴了干老师的分类。


然后我再次出示目录截图,把两篇课文和一篇例文划上线,提出问题:这三篇文章分别属于哪种类型?


我说:“你们三年级了,我觉得这几种类型的大致意思你们应该能够理解。请你默读这三篇文章后,回答这个问题。”然后,就把时间给孩子,让他们默读。


大约八九分钟后,孩子们读完,开始回答问题。


有的把《宇宙的另一边》划为“心想事成式”,理由是宇宙的另一边夏天可能会下雪;有的说《宇宙的另一边》是“规则重写式”,因为作者想象的宇宙的另一边是违反规律的;也有的说《宇宙的另一边》是“无中生有式”,因为本来没有“另一边”……


我肯定孩子们的认真思考。然后出示了三种类型的详细解释——


一字一句地给孩子读过后,让孩子再次辨析:《宇宙的另一边》到底是哪种类型?孩子们更肯定地说是属于“无中生有式”,它是凭空想象出的一个世界。


有了对比,孩子们立刻明白,第17课的《我变成了一棵树》属于“心想事成式”。我把文章中的一句话给孩子们读了一下:“假如我变成了一棵树,就没有人叫我吃饭了。”然后他果然实现了愿望,在现实生活中完成不了事通过想象完成了,所以“心想事成”了。


那有没有“规则重写式”呢?孩子们回答《尾巴有一只猫》是这种类型。原来猫是主体,在这篇文章中,尾巴变成了主体,规则被重写了。


那另一篇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属于什么类型呢?留给孩子们课下读一读,确定一下。


6.想象的特点


下一节环节,我设计的是让孩子明白“想象的特点”是什么。(在课堂上因为惦记着第16课的教学任务,先让孩子读16课了。如果在自己班级上课,时间从容的话,这个顺序可以不变)


想象的特点是什么?


孩子一时答不到点上。我再次出示单元页的阅读要素和习作主题,让孩子捕捉神奇、奇妙这两个词语,明白:想象的特点是“奇妙(神奇)”。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想象的特点呢?


再拎出习作指导中的一句话:要大胆想象,创造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引导孩子聚焦“大胆”两个字。


“奇妙”和“大胆”是我确定的两篇课文的重要学习价值。


习作例文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对写作能力还不够强的他们来说更易于模仿,所以才叫“例文”。用教参上的话讲,它不应被当作略读课文来讲,而是要当作工具来用的。


那么两篇精读课文比例文要更高一个层级,要通过它们来让孩子感受人文主题——想象。通过大胆的想象来构造一个神奇(奇妙)的世界。这两篇课文的教学也应该围绕着这个目的来教。



二、《宇宙的另一边》学习要点


前面的内容大概需要半个小时时间。后面学习具体课文我就不再详述课堂环节,只把大致流程说一下。


学习课文,基础目标是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所以刚开始,是让孩子自读课文,完成这个目标。


然后以课后题切入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课文宇宙的另一边有哪些秘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让孩子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找。刚开始孩子不会用自己的话说,一不小心就照着原文读了。老师慢慢示范、引导:


“我”拿出作业本的时候,他——

“我”上楼的时候,他——

这边冬天下雪,那边——

……


那边的加法好神奇呀,你来读一读——

那边的乘法也好神奇呀,你来读一读——


那么,作者写“加法”和“乘法”的部分,与前面写另一边的“他”怎么怎样样相比,你觉得哪部分更神奇?


孩子们一致认为前者更神奇。


“这部分写得更神奇,说明作者的想象更——”


“大胆。”


后面还有一个特别大胆的想象:要写一篇风的习作,就得——


孩子接读。


这样,把“神奇”、“大胆”这两个与大概念高相关的要素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一次次夯实,让孩子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要想写出神奇的想象,就必须大胆想象。


讲“加法”和“乘法”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把相关的两个自然段多读几遍,一是诗句多,美;二是作者的想象也是逻辑的,让孩子仔细体会一下。这里还可以拓展,宇宙的另一边,“减法”和“除法”是怎样的呢?


再处理最后一道课后题:想象一下,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些什么?


让孩子大胆想象,大胆表达,跟同学们交流。这是一次想象力的练习,老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回答进行及时反馈。


生字学习不再赘述。



三、其它内容的教学


第17课也是在孩子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利用课后题让孩子深入学习课文。因为课后题就是“说说你觉得哪些想象有意思”,孩子说的过程就是体验想象的奇妙,会对他们的写作有一定帮助。


语文园地没啥可说的。最后说说习作指导吧。


前面出示的三条想象的类型非常重要,它是孩子们习作时的“抓手”。


你看干老师的几张PPT——


看明白了吧?每一个小主题都可以用三种想象类型来创编一个故事,孩子有了这样的抓手,有了前面课文的学习和例文的示范,写作是不是就变容易了?


一点想法,欢迎交流。


相关链接:

干干净净教课文 | 一年级《我多想去看看》教后记

“语文园地”怎么教?以二下《语文园地二》为例

要警惕从“教教材”变成“教PPT”

假如我来上《找春天》和《燕子》

统编三上《秋天的雨》 | 围绕语文要素和课后习题展开的教学设计



END


举手向苍穹
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笔方能汇山河。写文大多有感而发,不为写而写,所以本号发文不规律:有时更得勤,有时更得懒。特此说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