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元买到25万的黄金,这样的好事谁都想遇到。一对夫妻在某知名金店网店抢购到超低价黄金首饰,却被金店以“价格标错”为由要求退货。消费者认为既然金店自己标错价格就该认账,金店则表示这是重大误解要求撤销交易。这到底是消费者捡到宝了,还是占便宜太过头了?
法律故事
武汉的张文和妻子李芳平时很喜欢关注黄金价格,两人一直把购买黄金当作理财投资的方式。
“黄金保值能力强,存着比把钱放银行好。”张文经常这样说。夫妻俩有闲钱就会买点黄金存着,几年下来也积攒了不少。
2021年1月的一天晚上,张文像往常一样刷着手机,突然发现某知名金店的官方旗舰店上,黄金价格竟然低得不可思议。
“老婆,快来看,这黄金也太便宜了吧!”张文赶紧把手机递给妻子。
李芳接过手机仔细看了看,直接惊呆了。平时每克黄金要五百多块钱,可现在店铺显示的价格只要九十多块钱一克,这简直像白送一样。
“会不会是假货啊?”李芳有点不敢相信。
“不会,这可是人家官方旗舰店,再说这么大品牌,怎么可能卖假货。”张文分析道。
两人仔细研究了店铺的认证信息,确认无误后,立刻开始挑选商品。他们精挑细选了12件黄金首饰,按照正常市价这些首饰要25万元,可现在只要4万多就能拿下。
“赶紧下单付款,别让别人抢走了!”夫妻俩火速完成了支付。
第二天一大早,金店的客服就打来电话,态度诚恳地解释说:“昨晚系统出现技术故障,导致价格设置错误。这批黄金首饰的实际价格是25万元,希望您能理解,我们愿意赔偿500元,请您配合取消订单。”
“不可能!”张文一口回绝,“我是按你们标的价格正常购买的,凭什么要我退货?你们自己标错价格,总不能让顾客来买单吧?”
金店的客服又多次打来电话协商,但张文夫妻态度坚决:“我们是凭本事买到的,又不是用什么非法手段,你们必须履行合同。”
无奈之下,金店将这对夫妻告上法庭,要求撤销买卖合同。
客观分析
这个案件的焦点在于网店标错价格是否构成重大误解,以及消费者是否应当承担相应的注意义务。
从法律角度来看,价格作为合同的核心要素,必须体现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金店将黄金标价为市场价格的五分之一,这显然是一个重大误解。任何理性人都能判断出这样的价格明显不符合市场规律。
消费者作为成年人,对黄金的市场行情应当有基本的认知。明知价格严重偏离市场水平,仍然利用系统漏洞抢购,这种行为有违诚信原则。即便法律保护消费者权益,也并不意味着消费者可以毫无底线地钻空子。
金店在发现错误后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主动联系顾客并提出补偿方案,体现了负责任的态度。而消费者明知不可能有如此低价,却执意要求履行合同,这种行为已经超出了合理维权的范畴。
法院最终判决撤销双方的网购合同。这个判决不仅维护了市场交易的基本规则,也给消费者提出了警示:购物要理性,贪图超出常理的利益可能会得不偿失。
这起案件告诉我们,商业活动应当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商家要严格把控经营环节,避免失误;消费者也要坚守诚信底线,不能过分追求非正常利益。只有双方都遵循公平合理的交易规则,才能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免责声明:本文根据真实案例改编,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不构成任何法律意见或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