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款“消失术”:600万秒变690元,到底谁动了我的钱?

文摘   2025-01-29 08:55   山东  

一笔巨额存款,几个小时后,账户上的数字只剩下“零头”。本以为在银行存钱天经地义,钱应该稳稳当当躺在账户里,谁知道一顿饭的工夫,钱就不翼而飞了!更让人气愤的是,银行竟然说这是“正常扣款”?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钱去哪儿了?

法律故事

2024年1月8日上午10点,广州的李老板拎着个黑色密码箱,来到某国有银行网点存款。这笔钱是他前几天卖房子的收入,整整600万元

“您好,我要存款。”李老板把密码箱放在柜台上。

银行柜员小周接过密码箱,熟练地清点起现金来。“这么多现金,是做什么用的呀?”

“刚卖了套房子,这不就赶紧送来存着嘛,放在家里我也不放心。”李老板笑着说。

清点完毕,小周在系统里录入信息,打印了存款凭证递给李老板。李老板仔细核对存单上的金额,和柜员确认了好几遍,这才松了口气。

“您放心,钱在银行很安全。”小周微笑着说。

李老板心满意足地离开银行,准备去附近吃个午饭。“等会再看看余额,美滋滋。”他美滋滋地想着。

可中午12点,当李老板悠闲地坐在餐厅里,掏出手机查询余额时,他的筷子“啪”地一声掉在了地上!

账户余额赫然显示:690元

“这…这不可能!”李老板使劲揉了揉眼睛,以为是自己看花了。可无论怎么刷新,余额就是690元

李老板顾不上吃饭,立马跑回银行。“我的钱呢?我刚存的600万怎么不见了?”

柜员小周也吓了一跳,赶紧查询交易记录。系统显示在11点25分,账户进行了一笔司法扣划

“李先生,您别着急,这是系统自动扣划的。”小周解释道,“我们查一下具体原因。”

经过银行内部核实,原来是这样:李老板买的那套房子,卖家老王还有一笔未结清的房贷,大约580万。银行系统识别到这笔资金与房产交易相关,就自动触发了扣划程序。

“不对啊!这房子是我和老王私下谈的,跟银行有什么关系?再说这钱是我的,凭什么说扣就扣?”李老板急得直跺脚。

“这个…这个…”小周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要不您先找我们主任详谈?”

李老板越想越不对劲:“你们这是霸王条款!我又不是房贷的债务人,凭什么动我的钱?”

银行主任闻讯赶来,解释说这是银行“合规操作”,是为了确保房贷能够及时结清。

“那也得提前跟我说一声啊!”李老板怒道,“你们这是明抢!”

客观分析

这笔钱到底该不该扣?从法律角度来看,这里涉及银行的扣划权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赋予了银行在特定情况下的扣划权,但这个权力也是有限制的。

在房产交易中,如果原业主有未结清的房贷,银行确实可以从交易款项中优先扣收。但银行行使扣划权时,应该提前告知客户,而不是在存款后“不打招呼”就扣划。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结算办法》的规定,银行在扣划前应履行告知义务,要向储户说明扣划的原因和依据。这起案件中,银行未尽到告知义务,属于程序违法。

即便银行有权扣划,也应该给储户一个合理的解释和必要的缓冲时间。毕竟,这关系到储户的知情权和财产权。

最终,在李老板的投诉下,银行承认工作疏忽,对其进行了赔偿,并完善了相关操作流程。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即使是正当的权利行使,也要讲究方式方法,遵守法定程序。

免责声明:本文根据真实案例改编,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不构成任何法律意见或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法学研究院
专注案例普法,公理之下,正义不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