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到假月饼维权,反被公司开除?”女子发现公司发的月饼是假货,反馈到人事部门,第二天竟遭公司以‘扰乱秩序’为由开除!

文摘   2025-01-08 12:50   山东  

中秋佳节收到公司发放的品牌月饼,本该是一件开心的事。可对于小美来说,却成了一场噩梦。一根不起眼的头发丝引发的维权,竟让她丢掉了工作。更让人震惊的是,公司发放给员工的节日福利,居然是一批假冒品牌月饼。这起离奇的劳动纠纷案件,不仅暴露出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折射出食品安全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法律故事

深圳某科技公司的行政部小美,平时工作兢兢业业,从未出现任何差错。前不久公司发放中秋节福利,每位员工都收到一盒某知名品牌的月饼。拿到礼品的那天晚上,小美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准备品尝。

“咦,这月饼看起来跟以前吃过的不太一样。”小美心里有点犯嘀咕,不过还是咬了一口。谁知这一口下去,竟然吃出一根长长的头发。“太恶心了,这么贵的月饼怎么会这样?”小美赶紧翻看包装盒,想找客服电话投诉。

让小美意外的是,包装盒上竟然找不到任何联系方式。她又试着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结果显示无法识别。“这也太奇怪了,难道有问题?”带着疑惑,小美通过品牌官方渠道咨询。

客服的回复令小美大吃一惊:“经核实,您描述的包装特征与我司正品完全不符,这批月饼疑似假冒产品。建议您保留相关证据,及时向销售方反映。”

第二天上班,小美立即找到人事部门反映情况。“这事关系到全公司员工的食品安全,希望公司能重视。”没想到人事主管听完非但没表示关切,反而一脸不耐烦:“就你事多,不就一根头发吗?爱吃吃,不吃拉倒。”

更让小美没想到的是,当天下午她就收到了一份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书。通知书上写着:“经查,员工小美在工作期间多次无故生事,严重扰乱公司正常工作秩序。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公司决定解除与其劳动合同。”

“我明明是好心提醒,怎么就变成'无故生事'了?”虽然公司给出了N+1的赔偿方案,但小美觉得这种处理方式太不公平。一个善意的提醒,为什么会换来如此严厉的惩罚?

客观分析

这起劳动争议案件涉及多个法律问题,需要从劳动关系和食品安全两个维度进行分析。

从劳动法律关系看,公司的做法明显不当。劳动者发现并反映用人单位提供的假冒伪劣产品,属于正当维权行为,不构成违纪或扰乱秩序。公司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解除。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支付赔偿金,标准是经济补偿金的两倍。公司给出的N+1赔偿方案,未达到法定标准。

小美可以采取以下维权措施:一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责令公司改正违法行为;二是申请劳动仲裁,主张获得合法赔偿;三是保留相关证据,必要时可以提起诉讼。即使公司给出经济补偿,只要不是基于双方协商一致,劳动者仍有权主张权益

从食品安全角度看,这起事件暴露出严重问题。企业明知或应知是假冒产品仍然采购发放,已经触犯了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如果涉案金额达到刑事立案标准,企业相关负责人还将面临刑事处罚。市场监管部门应当介入调查,追查假冒月饼的来源渠道,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这起案件折射出一些企业在处理内部问题时的错误做法。面对员工善意的问题反映,不是着力解决问题本身,而是打击报复提出问题的人。这种做法不仅损害员工权益,也会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健康的企业文化应该鼓励员工据实反映问题,共同维护企业良性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公司给予了经济补偿,这种处理方式仍然存在法律风险。用人单位不能通过支付补偿金的方式,来规避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这不仅涉及劳动者的经济权益,更关系到劳动者的工作权、知情权等基本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根据真实案例改编,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不构成任何法律意见或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法学研究院
专注案例普法,公理之下,正义不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