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法规: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及职业中毒预防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明确危害:明确用人单位存在的高毒物品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含一般有毒物品),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评价管理:分析职业中毒危害动态变化趋势,评价用人单位的职业中毒预防管理状况及职业中毒防护措施的效果。
提出措施:针对不同用人单位的特征,提出职业中毒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具体要求。
提供依据:为改进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卫生行政、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提供监管依据。
预防为主: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科学公正:遵循科学、公正、客观、真实的原则。
正常生产:评价工作应在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
依法评价: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等的有关规定。
总体布局:评价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是否分开,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是否分开,高毒作业场所是否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
建筑设计卫生学:评价作业场所的通风、采光、照明等建筑设计卫生学参数是否符合标准。
生产工艺与设备:评价生产工艺过程中高毒物品的使用情况,以及生产设备的防护性能。
职业中毒危害因素:识别、检测与评价作业场所的职业中毒危害因素。
防护设施:评价高毒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设置、运行及维护情况。
预防措施:评价作业场所的预防措施,包括警示标识、应急撤离通道、泄险区等。
劳动过程防护:评价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职业卫生培训、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情况。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制度的落实情况,包括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与处理等。
识别高毒物品:根据生产工艺和原辅材料,识别作业场所存在的一般有毒物品、高毒物品及职业病危害因素。
接触情况调查:对接触有毒物品及各工种的工作日进行写实,调查各工种接触有毒物品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方式、时间等。
现场检测:按照国家标准对职业中毒危害因素进行定点和个体采样检测。
数据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整理分析,计算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等指标,并与职业接触限值进行比较。
检测结果汇总:列出各工种接触职业中毒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
超标情况分析:对超标工种和检测点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无论超标与否,均应提出:原材料选择应遵循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的建议。
防护设施设置:调查作业场所设置的通风、排毒、净化等防护设施的种类、数量及运行情况。
设计参数检测:对防护设施的设计参数进行实际检测,验证其防护效果。
现场检查:对防护设施进行现场检查,记录其运行状态和维护情况。
参数检测:对防护设施的排风量、风速等关键参数进行检测。
设施配置情况:评价防护设施的配置是否满足要求。
运行效果评价:根据检测结果评价防护设施的运行效果,对防护效率不足的设施提出改进建议。
调查内容
(1)用人单位的设立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取得营业执照。
(2)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是否分开,作业场所是否住人。
(3)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是否分开,高毒作业场所是否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
(4)作业场所是否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是否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
(5)高毒作业场所是否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评价方法
(1)查阅用人单位的营业执照及相关设立文件。
(2)现场勘查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的布局情况。
(3)实地检查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的隔离情况,以及高毒作业场所的隔离措施。
(4)检查通风装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的运行情况。
(5)实地查看应急撤离通道和泄险区的设置情况。评价结果
(1)符合:用人单位设立合法,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隔离,高毒作业场所独立隔离,通风装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有效,应急撤离通道和泄险区设置合理。
(2)不符合:存在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情况,需提出具体整改建议。
调查内容
(1)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是否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2)高毒作业场所是否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并设置通讯报警设备。评价方法
(1)现场检查作业场所的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情况。
(2)实地查看高毒作业场所的警示线、警示标识、中文警示说明及通讯报警设备的设置情况。评价结果
(1)符合:作业场所和高毒作业场所均按规定设置了相应的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高毒作业场所还设置了通讯报警设备。
(2)不符合:存在警示线、警示标识、中文警示说明或通讯报警设备设置不全或不符合要求的情况,需提出具体整改建议。
调查内容
(1)既往评价周期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是否进行了职业中毒危害预评价。
(2)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施是否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是否进行了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4)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施是否经依法组织验收合格后投入生产和使用。评价方法
(1)查阅建设项目的职业中毒危害预评价报告。
(2)检查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施的设计、施工和投入使用情况。
(3)查阅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的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4)查看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施的验收合格文件。评价结果
(1)符合:建设项目按规定进行了职业中毒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投入使用,并经依法验收合格。
(2)不符合:存在未按规定进行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或防护设施未经验收合格即投入使用的情况,需提出具体整改建议。
调查内容
(1)用人单位评价周期内是否按规定,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申报存在职业中毒危害项目。
(2)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在申报时是否提交了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职业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资料。
(3)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后,是否向原受理申报的卫生行政、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备案。评价方法
(1)查阅用人单位的职业中毒危害项目申报记录及提交的资料。
(2)对比申报记录与实际作业情况,核实申报的真实性。
(3)查阅用人单位的变更记录及备案文件。评价结果
(1)符合:用人单位及时、如实申报了职业中毒危害项目,并提交了完整的相关资料。用人单位在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后,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了备案。
(2)不符合:存在未申报、延迟申报、变更申报或申报不实的情况,需提出具体整改建议。
调查内容
(1)用人单位是否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2)是否制定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适时进行修订。
(3)评价周期内是否定期组织演练,并将演练记录报当地卫生行政、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应急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备案。评价方法
(1)实地检查应急救援人员和器材、设备的配备情况。
(2)查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其修订记录。
(3)查看演练记录及备案情况。
(1)符合:用人单位配备了应急救援人员和器材、设备,制定了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修订和演练,且按规定进行了备案。 (2)不符合:存在应急救援人员或器材、设备配备不足,预案未修订或未演练,或未按规定备案的情况,需提出具体整改建议。
调查内容
(1)评价周期内用人单位是否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管理措施。
(2)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是否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医师和护士,或是否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签订合同。评价方法
(1)查阅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实际操作情况。
(2)检查从事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医师和护士配备情况或合同签订情况。评价结果
(1)符合:用人单位采取了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管理措施,从事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配备了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医师和护士,或签订了相关合同。
(2)不符合:存在职业卫生防护管理措施不到位,或从事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未配备职业卫生医师和护士且未签订合同的情况,需提出具体整改建议。
调查内容
(1)评价周期内用人单位是否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并在合同中写明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中毒危害及其后果、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2)劳动者工作岗位或内容变更时,用人单位是否如实告知新的职业中毒危害并协商变更劳动合同。评价方法
(1)查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
(2)询问劳动者关于职业中毒危害告知的情况。评价结果
(1)符合: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写明了职业中毒危害及其后果、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内容;劳动者工作岗位或内容变更时,用人单位也进行了如实告知和合同变更。
(2)不符合:存在劳动合同中未写明职业中毒危害相关内容,或劳动者工作岗位或内容变更时未进行告知和合同变更的情况,需提出具体整改建议。
调查内容
(1)用人单位的管理人员是否熟悉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确保劳动者安全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知识。
(2)评价周期内用人单位是否按规定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定期的职业卫生培训,并考核合格。评价方法
(1)询问用人单位管理人员关于职业病防治及职业中毒预防法律、法规的掌握情况。
(2)查阅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培训计划和记录,以及劳动者的考核记录。评价结果
(1)符合:用人单位的管理人员熟悉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并对劳动者进行了系统的上岗前和定期职业卫生培训,且劳动者考核合格。
(2)不符合:存在管理人员不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或劳动者未接受培训或考核不合格的情况,需提出具体整改建议。
调查内容
(1)用人单位是否确保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通讯报警装置处于正常适用状态。
(2)是否对前款所列设施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并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评价方法
(1)实地检查相关防护设备、设施和装置的运行状态。
(2)查阅维护、检修和检测记录。评价结果
(1)符合:用人单位确保了相关防护设备、设施和装置的正常运行,并进行了定期的维护、检修和检测。
(2)不符合:存在防护设备、设施和装置运行不正常,或未进行定期维护、检修和检测的情况,需提出具体整改建议。
调查内容
(1)用人单位是否为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防护用品。
(2)是否确保劳动者正确使用防护用品。评价方法
(1)实地检查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的防护用品是否符合标准。
(2)观察劳动者在实际操作中是否正确使用防护用品。评价结果
(1)符合: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了符合标准的防护用品,并确保了劳动者的正确使用。
(2)不符合:存在防护用品不符合标准或劳动者未正确使用的情况,需提出具体整改建议。
调查内容
(1)有毒物品是否附具说明书,并载明产品特性、主要成分、职业中毒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防护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2)用人单位是否向生产、经营有毒物品的单位索取了说明书。评价方法
(1)查阅有毒物品的说明书。
(2)询问用人单位是否索取了说明书。评价结果
(1)符合:有毒物品附具了完整的说明书,且用人单位已向生产、经营单位索取了说明书。
(2)不符合:存在有毒物品无说明书或说明书内容不完整,或用人单位未索取说明书的情况,需提出具体整改建议。
调查内容
(1)有毒物品的包装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2)是否以易于劳动者理解的方式加贴或拴挂有毒物品安全标签,并有醒目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3)经营、使用有毒物品的单位是否经营、使用无安全标签、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的有毒物品。评价方法
(1)检查有毒物品的包装和标签。
(2)询问经营、使用有毒物品的单位关于包装和标签的要求执行情况。评价结果
(1)符合:有毒物品的包装符合国家标准,且加贴了安全标签和警示标识,有中文警示说明;经营、使用单位未经营、使用无相关标识的有毒物品。
(2)不符合:存在有毒物品包装不符合标准,或未加贴安全标签、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或经营、使用单位违规经营、使用无相关标识的有毒物品的情况,需提出具体整改建议。
调查内容
(1)评价周期内用人单位维护、检修存在高毒物品的生产装置前,是否制订了维护、检修方案,并明确职业中毒危害防护措施。
(2)维护、检修作业是否严格按照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并有专人监护和设置警示标志。评价方法
(1)查阅维护、检修方案和操作规程。
(2)实地检查维护、检修作业现场,询问监护人员情况。评价结果
(1)符合:用人单位在维护、检修前制订了方案并明确了防护措施,作业过程中严格按照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有专人监护并设置了警示标志。
(2)不符合:存在未制订方案、未明确防护措施,或作业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方案和操作规程,或无专人监护和警示标志的情况,需提出具体整改建议。
调查内容
(1)进入存在高毒物品的设备、容器或狭窄封闭场所作业前,用人单位是否采取了保持良好通风、配备防护用品、设置现场监护人员和救援设备等措施。
(2)未采取措施或措施不符合要求的,用人单位是否安排劳动者进入作业。评价方法
(1)查阅进入高毒物品作业场所的相关记录和措施执行情况。
(2)询问现场监护人员和劳动者关于防护措施的执行情况。评价结果
(1)符合:用人单位在进入高毒物品作业场所前采取了有效的防护措施,并确保了措施的执行;未采取措施或措施不符合要求的,未安排劳动者进入作业。
(2)不符合:存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或措施执行不到位,或违规安排劳动者进入高毒物品作业场所的情况,需提出具体整改建议。
调查内容
(1)用人单位是否定期对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的职业中毒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
(2)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是否至少每一个月对高毒作业场所进行一次检测,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控制效果评价。
(3)职业中毒危害因素不符合标准的,用人单位是否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治理措施。评价方法
(1)查阅检测、评价记录及报告。
(2)对比检测结果与职业卫生标准。评价结果
(1)符合:用人单位定期进行了检测、评价,且从事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按规定频次进行了检测和控制效果评价;职业中毒危害因素不符合标准的,已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治理措施。
(2)不符合:存在未按规定进行检测、评价,或检测结果超标未采取治理措施的情况,需提出具体整改建议。
调查内容
(2)是否设置了清洗、存放或处理劳动者工作服、工作鞋帽等物品的专用间。
(3)劳动者结束作业时,是否将使用的工作服、工作鞋帽等物品存放在高毒作业区域内。
评价方法
(2)观察劳动者结束作业时的物品存放情况。
评价结果
(2)不符合:存在淋浴间、更衣室或专用间设置不全,或劳动者未按规定存放物品的情况,需提出具体整改建议。
调查内容
(2)是否为从事高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提供岗位津贴。
评价方法
(2)询问劳动者关于岗位轮换和津贴的情况。
评价结果
(2)不符合:存在未进行岗位轮换或未提供岗位津贴的情况,需提出具体整改建议。
调查内容
评价方法
评价结果
(2)不符合:存在未采取有效措施处理有毒物品设备、包装物和容器的情况,需提出具体整改建议。
调查内容
(2)发现问题时,是否及时按照《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的要求进行处理。
评价方法
(2)询问管理人员关于监督检查和问题处理的情况。
评价结果
(2)不符合:存在未进行监督检查或发现问题未及时处理的情况,需提出具体整改建议。
调查内容
(2)是否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
(3)是否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评价方法
(2)对比检查记录与劳动者实际从事的作业情况。
评价结果
(2)不符合:存在未组织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违规安排劳动者从事相关作业的情况,需提出具体整改建议。
调查内容
(2)发现有职业禁忌或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健康损害的劳动者时,是否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
(3)是否按照体检机构的要求安排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劳动者进行复查和观察。
评价方法
(2)对比检查记录与劳动者工作岗位调整情况。
(3)查阅复查和医学观察记录。
评价结果
(2)不符合:存在未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或发现问题未及时处理的情况,需提出具体整改建议。
调查内容
(2)是否对离岗时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
评价方法
(2)对比检查记录与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情况。
评价结果
(2)不符合:对离岗劳动者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且对未检查者解除或终止了劳动合同。
调查内容:调查劳动者在面临生命安全或身体健康威胁时,是否能够及时通知用人单位并从危险现场撤离。 评价方法: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劳动者对紧急撤离程序的知晓程度及实际操作情况。 评价结果:根据调查结果,评估用人单位是否保障了劳动者的紧急撤离权,是否因劳动者行使此权利而取消或减少了其正常工资、福利待遇。
调查内容
(2)劳动者是否享受了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
(3)劳动者是否了解工作场所的职业中毒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及防护措施;
(4)劳动者是否对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评价方法:查阅培训记录、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劳动者反馈意见等资料,结合访谈了解实际情况。 评价结果:评估用人单位是否充分保障了劳动者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是否因劳动者行使权利而降低了其工资、福利或解除了劳动合同。
调查内容:劳动者在正式上岗前是否从用人单位获得了作业场所使用的有毒物品特性、有害成分、预防措施等资料。 评价方法:检查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者培训资料、告知记录等文件。 评价结果:评估用人单位是否履行了告知义务,确保劳动者充分了解工作场所的职业中毒危害。
调查内容:劳动者是否有权查阅、复印其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在离开用人单位时能够索取复印件。 评价方法:通过访谈劳动者,查阅用人单位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及实际操作情况。 评价结果:评估用人单位是否保障了劳动者的查阅与复印权,是否如实、无偿提供了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
总体评价:对XX公司高毒物品作业场所的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进行总体评价。 分项评价:对各项评价内容进行分项评价,列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整改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和建议。 持续改进建议:提出用人单位在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中毒危害方面的持续改进建议,以保障劳动者健康。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列出职业中毒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数据。 防护设施检测数据表:列出防护设施的设计参数和实际检测数据。 职业健康检查报告:附上用人单位的评价周期内职业健康检查报告。 其他相关资料:包括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应急救援预案等。
为呼吁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定期评价早日全面实施而拟稿,仅供参考,欢迎留言批评指正
如果觉得基本还行,期待您的转发和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