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日常运营中,精确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员,对于维护员工权益、预防劳动争议至关重要。今日推送的“15年厂长因未获离岗体检对簿公堂,向木业公司索赔132.5万元”一案,再次凸显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为避免类似误解和纠纷,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来明确非常规接触员工的职业病危害接触状态:
一、明确非常规接触范围与岗位清单
企业应全面梳理所有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岗位,包括但不限于行政管理、车间生产管理、机修工、统计员、保洁等,特别是那些不定期、长时间或短时间进入存在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的企业管理人员。通过制定详尽的岗位清单,为后续评估提供基础。
二、专业机构评估与分类
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并提供详尽的岗位清单。机构应依据国家相关技术规范,通过细致调查和初步识别,将非常规接触人员划分为可能接触与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两类。对于难以明确的人员,应倾向于将其视为可能接触者,并进行进一步检测。
三、科学分组与规范检测
对于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人员,机构应根据作业类型、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班制及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等相似性,科学分组并进行规范检测。通过采样和检测,客观判定各检测组是否真正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四、纳入健康管理与离岗体检
对于经检测确认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非常规接触人员,企业应将其纳入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告知、培训、个体防护用品以及定期的职业健康体检。特别是在员工离职前,应依法安排离岗体检,确保员工健康权益不受损害。
五、透明化报告与公告沟通
要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在最终的检测评价报告中详细记录整个调查、识别、检测及确认过程,确保信息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同时,企业应及时在工作场所公告栏公布检测结果和防护措施,并主动与员工沟通,特别是关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确认信息,以增强员工的信任感和参与度。
六、以案为鉴,加强预防
结合“15年厂长索赔案”的教训,企业应更加重视非常规接触员工的职业病危害接触状态界定工作。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制度规范、提高员工意识等措施,有效预防类似纠纷的发生。
综上所述,企业通过明确非常规接触范围、委托专业机构评估、科学分组检测、纳入健康管理、透明化报告与公告沟通等措施,可以更加科学、准确地界定非常规接触员工是否为职业病危害接触人员。这不仅有助于维护员工健康权益,还能有效预防潜在的劳动争议,促进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
上诉被驳回,湖北一企业近日为职业健康管理漏洞付出沉重代价(任职4个月矿长被诊断为尘肺病)
@企业:要想远离职业健康纠纷,定期检测报告这几张表必不可少!(二)
@企业:要想远离职业健康纠纷,定期检测报告这几张表必不可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