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者学苑】第七期陪伴者培训第六周读书会报道

健康   2024-12-07 19:25   浙江  

本篇作者 | 老金

本篇编辑 | 靖文


第七期郁金香陪伴者培训的第六周线上读书会11月17日顺利举行。在这次读书会活动中,我们有幸聆听了梧翔老师的精彩讲解,老金老师作为助教,与5班班委荔枝、2班班委顺其自然、4班班委麦麦等互动小伙伴共同参与协助了读书会。大家一起深入学习探讨了《回到人间之家长成长篇》P254-299的内容。


故事1、2

十分钟观呼吸后,梧翔老师开始带大家一起研读了254-273页的两个故事。


故事1


孩子抑郁人生中最艰难的日子降临。此部分由麦麦老师领读。


在这个故事里,读到孩子抑郁中的状态时,麦麦老师的语音语调都让大家产生了深深的共鸣。看到孩子状态低迷,能感受到家长的焦虑恐惧痛苦心慌,家长肯定是想尽一切办法,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孩子,但是孩子没有任何变化,父母真的被逼到绝境了。


这个故事中的家长真的非常幸运,很早进入了郁金香学习。通过学习观察到了自己在跟孩子的交流时,在和老公的沟通中,自己都是追求完美不允许出错的,而且自己喜欢站在道德至高点,同孩子讲道理,而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


回归原生家庭后,这位母亲发现幼年时,自己的父亲严厉慈爱,但是学业偏科,只能在其他方面努力,去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养成了讨好型的人格。而她的母亲在外地工作,使其从小缺乏母爱。结果孩子出问题之后,家长从一个忽略的极端走向另外一个过度关心、过度保护的极端。



故事2


由荔枝老师朗读,其中有一段,梧翔老师专门标红。读完之后,梧翔老师问大家,这一段标红的意思是什么?“准确的说他不放过我们跟他不同的想法”。父母在这样写的时候,他们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此处大家在评论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麦麦:其实也是我们不允许任何孩子与我们不同,父母没有办法看到孩子背后的正面动机,只看到了孩子的对抗与不配合。


幸福之旅:放任就是允许,父母不懂孩子的内在感受与需求。接纳允许祝福孩子,孩子就会越来越好。孩子太难受需要释放自己的情绪,划手只是一个点。可以尝试别的方法释放孩子情绪问题。


Linda:孩子在反抗控制,孩子在想要被看见被接纳。老师的解读让我鸡皮疙瘩出来了。孩子感觉父母老跟他过不去,和孩子没有共情,链接。孩子想要父母理解他的情绪和痛苦。被动接纳包容,都是有条件的爱。父母还是想要改变孩子。


顺其自然:家长也是执着,没有看到孩子的想法。父母也不放过孩子和父母有不同的想法。要心甘情愿的为孩子付出。不讲条件,完全允许。


老金:家长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问题,而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


杨英:父母也不放过孩子和父母有不同的想法,父母偏执,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霞光:父母不放过孩子,孩子用同样的方式回应,同频同质。坚持抗争保护好自己变成仇亲,力量不够否定自己变成抑郁。我的付出是我自己的选择,不是控制他人的工具。


荔枝:爱没有流动起来。


梧翔老师总结:家长这么写是委屈的,是因为他们觉得孩子和家长理想中的不一样,但实际上,孩子也是这样想的,这不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感受不到孩子的感受。而孩子也总是感受到,父母给到我的不是我想要的。


所谓的看见接纳就是要接受孩子,允许孩子可以和家长有不一样的想法。其实看见接纳,孩子们是可以做到的,很多情况下是父母做不到。正因如此,父母才会痛苦。


其实孩子自伤是想让父母感受到孩子实在熬不下去的了,是想反抗父母,是想用消灭自己的这种行为来反抗父母,来和家长说“不”。孩子的各种表现,说明父母给到孩子的是有条件的爱。但实际真正的爱是:我的付出是我的,我爱孩子,我陪孩子,是我付出的,都是我愿意的。


这两个故事,其实都可以用人生三件事来解读。即分清楚什么是自己的事、老天的事和别人的事。自己的事,如果连我都做不到,那就没人能帮我做到;他人的事尊重他人的意见,他愿做或不做都是他的事;老天的事,我们人力所不能为,唯有臣服。

常见问题答疑

在这一部分,梧翔老师总结了11条常见问题及解答。首先根据大家在评论区的投票,邀请了霞光老师、荔枝老师、老金老师、童话老师、Linda老师、平安喜乐老师对其中的六条进行了朗读,并由梧翔老师进行了解读。



梧翔老师: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倾听,倾听孩子,探索自己为什么听不见孩子的倾诉。为什么不愿意花点时间去耐心的听她发生了什么,倾听真的特别重要。



有的人会经常的换医生,这绝对是大忌。抑郁焦虑这一类的疾病没有一个绝对完全正确的治疗链路,不具备规定标准的流程。每个大夫都有自己的一套治疗逻辑,每个人之间都会有一些差异。可以说每个医生风格不同,我们做为家长,就是要选择对孩子伤害最小的,效果最好的。


前期可以试一试,换一换。但是一旦选定一个,一定要坚持跟同一个人。季节变换,温度变化,有可能药效都会有所变动, 不要因为一次效果不佳就去马上换医生,否定原有治疗方案。药物部分一定要听大夫的,不要听其它人的。不要自做主张,私自给孩子调药。


读完问题3,花糖画老师提问 :“五年级孩子玩儿手机,写作业拖延。怎么解决?”


梧翔老师回复:“家长是否与孩子沟通过,怎样帮孩子管理手机。或者是否曾经制定过奖惩制度,建议与孩子共同沟通制定。”



方法练习

1.“太好了”。

根据前边的11个问题,读完问题之后直接说:“太好了”。

梧翔老师请童话老师以第3个为例,读完了之后说“太好了”。说完察觉一下自己的感受。童话老师读完之后说,感觉说完之后好像是有办法了。


随后,荔枝老师也读了第8条,她感觉到:"在遇到问题了之后,说了太好了,好像是有答案了,实际还没有,但好像是有了一样。从前边的迷茫焦虑到有了能做的事情一样,应该是一种强行转向。"


顺其自然老师读完第9条之后,感受到自己有了一个学习的机会,现在有机会去了解,能够让自己更多了解孩子,了解这个情况。


Linda 老师读了第10条后,她的感受是:"一开始觉得很难说出口,沉浸在问题里,然后就会想怎么解决问题了。"


老金老师读完第11条之后说了“太好了”,感觉到的是:"说这三个字,感觉是跳出原有问题,转念的办法,思维转向。"


2.解决方法。

说完太好了之后,梧翔老师请大家根据前面11个问题,分别想出三个解决办法。把第一个练习加上,变成一句话:太好了!+至少一个解决办法!


以第3条为例,梧翔老师举例:"太好了,孩子自己玩手机也是一种解脱方式;太好了,老公关注到我的情绪状态了;太好了,我的朋友们总能为我提供一些新思路。"


大家针对不同问题,踊跃的在评论区纷纷给出自己的答案。


第8条。太好了,我有机会倾听孩子了;太好了,孩子愿意和我分享了。太好了,孩子敢于说出自己的感受了,太好了,我知道自己学习的方向了。


第7条。对,太好了,原来轻度抑郁可以不吃药,太好了,抑郁症这样这么多方法可以治疗;太好了,孩子自己做选择并勇敢承担,带来的后果;太好了,孩子自己在探索。


共读《父母规》

在读书会的这一环节,梧翔老师鼓励大家打开摄像头,共同朗读《父母规》。当大家齐声朗读时,不仅将活动推向了高潮,也使得每位家长在重温《父母规》的过程中,深刻意识到做为父母立即采取行动进行改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最后,由梧翔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朗读了NLP 12条前提假设,大家一起讨论之后结束了此次共读会。


活动总结

参加者在会后纷纷表示,这次读书会收获颇丰。参与者们通过深入的讨论和思想的碰撞,不仅获得了新的洞见,还探索了多样化的思考路径。各种观点在不同视角的交织下激烈碰撞,极大地提升了活动的专业性和参与者的投入度。这种思想的火花不仅点亮了讨论的氛围,也为每位参与者带来了灵感的启迪,使得整个读书会变得更加生动和富有成效。


梧翔老师的专业素养和周密的准备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对读书会内容的精心挑选,以及对互动环节的巧妙设计,不仅为参与者带来了丰富的知识盛宴,还显著提高了大家的参与热情。她设置的不同难度级别的思考题目,更是巧妙地提升了挑战性,引领大家向着更高层次的思考迈进。梧翔老师的这种教学艺术,无疑为整个读书会注入了活力,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长的喜悦。


注:由于篇幅原因,晒出的学员分享有限,本栏目将在陪伴者开课期间持续推送。

看着这些认真的笔记、感悟、分享

不由得令人内心感动

在这个有爱的大家庭
每一位小伙伴都在相互鼓励和支持…
只因我们有一个共同愿望
愿我们的自我成长能成为一束光

照亮更多郁友前行的路!

如果你错过了第七期的报名学习
欢迎扫码进群,静候第八期




猜你还想看——11月精选 

36岁忽然一无所有,我被抑郁拉入人生绝境

当妈妈开始了过度付出,结果必然适得其反

脱离以爱为名的操控,她拿回人生的控制权

抑郁是在告诉我:我从来没有为自己而活

抑郁女儿成功复学通过高考,见证奇迹

抑郁离开大学3年,我的第三次复学

提前被重高录取的女儿患上抑郁症

因为抑郁,女儿成为抗郁公益路上的战友

要解决孩子的问题,不如从自己下手

多年抑郁的我曾无数次想过带孩子跳楼

双相停药的第二年,我感受着真正的生活

三个月深刻的成长与改变,引领全家走出困境

在低谷中爬坡,让我理解了女儿

别让焦虑一步步拖累人生 | 专业焦虑测评

怎么办?我好像得了抑郁症 | 专业抑郁测评

郁金香陪伴
民间抗郁引领者,由爱心人士爱咪及志愿者们发起,专注“抑郁康复、心理健康”,致力于搭建互助平台,通过康复监测、心理疗愈、文体活动、关爱帮助、家庭支持、就业指导等,陪伴与助力抑郁康复之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