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十年来,凡是讲到缅北战乱历史,只要一涉及缅共人民军,有个观点可以说深入人心,那就是无数的中国知青出国参加世界革命,很多人流血牺牲,葬身异国丛林,为缅共打下的地盘立下来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加缅共人民军的中国青年,不排除有知青
甚至可以说,缅共的几万平方公里江山是靠知青打下来的。
而知青最杰出的代表就是缅甸掸邦第四特区林明贤主席,他是真正的广东知青,到云南插队,出国参加缅共,最后成长为一方势力的领导人。
真是这样吗?知青的影响力那么大吗?
今天我就来掰扯一下这个问题。
缅共老兵资料
首先要确定一个事实,那就是有很多中国各族青年出去参加缅共,支援世界革命,人数按缅共老兵的研究大概上限在六千人(当兵6个月就算),牺牲人数在700人左右(大部分有名有姓有登记)。
然后第二个事实:这些人都是知青吗?答案是否定的。知青占的比例估计不到5%。
第三个事实,林明贤主席是土生土长的缅甸华侨,和知青不沾边。2019年第四特区成立30周年大庆,7月12日他接受“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资讯网”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我的爸爸是中国海南人,抗日时期随陈家庚先生下南洋,后参与了运输援助中国的抗日物资。我妈妈(傣族),居住九谷(棒赛),1948年 12月26日我出生在九谷(棒赛)。1968年6月24日加入缅共。跟随缅共近21 年。1989年随着形势的变化,我与志同道合的战友于1989年6月30日与缅甸政府就和平达成一致,成立了掸邦东部第四特区。”
林明贤主席是会汉语傣语缅语的缅北棒赛(九谷)华侨
所以林明贤主席是缅甸华侨,会汉语,傣语,缅语;他的掸邦傣名叫“昭载林”,现在官名叫“吴再林”,不是姓吴,是缅甸名。他的缅北朋友和同学,还有老战友都说他是缅甸人。
只有中国网友在网络上坚持说他是知青。
缅甸掸邦东部同盟军资讯网记者采访林明贤的内容
第四特区成立时的领导人中,真正是知青的有两个:罗常保和谢兵两位先生,是正板板的昆明知青。
蒋志明先生,据说是德宏畹町人,也传说是缅甸华侨,他是否属于知青,下面再讲。
另外当时四特区掌权的还有桑柏,桑怒等,是哈尼族,昭坤明是傣族。
那么把四特区说成是知青建立的地方政权,显然不准确。
当年的知青宣传画
接下来我们给年轻人科普一下什么叫知青。
知青全称叫“知识青年”,是1968年到1979年由政府组织的一场下乡运动,也就是把城镇青年(小学或初高中毕业生)安排到农村去插队落户,接受农民(那时以贫下中农为主)再教育,也就是教他们怎么种地,如何才能成为合格的农民。因为那时农民属于领导阶级,而不是象现在一样农民工在城里属于被歧视对象,坐地铁都不敢占座位。
知青到乡下,由县知青办和公社专人来管。到1979年全部回城,运动结束。后来这些知青都基本安排了工作,然后从下乡那时开始算工龄。
知青老照片
这样我们就知道:“知青”是个特殊群体,他必须具备几个硬性条件才算知青:一是城镇户口(哪怕是乡村公社干部的子女,有购粮本的都是城镇人口,地位比吃工分的农民高),二是下乡当农民那几年算工龄,三是由知青办来管。
那么出去参加缅共的很多云南青年,大部分是农民,就算他是初中毕业生,如果是农村户口,回到乡下虽然叫“回乡知青”,但不属于知青办管,不一定给安排工作,也就无所谓工龄。
德宏芒市青年参加缅共人民军,他们不一定有“知青”身份
所以属于保山中学生的佤邦领导李自如,还有上面提到的蒋志明,还有潘国英烈士,战斗英雄王云峰等这些著名人物,或者以前果敢的杨茂良,他们是不是“知青”?那要看他们是不是城镇户口,有没有被专门安排下乡插队落户,在县知青办有登记。
否则不能算“知青”,他们属于云南青年。
缅共人民军,这两个士兵的相貌更接近缅北当地人
至于在中国读过书(或者是中国佤族)的佤邦领导鲍有祥和肖明亮等,算不算知青?也按上面说的条件来对照就可以。
根据缅共老兵的回忆,在瑞丽农场的北京和上海知青人数 735人,女生372 人,男生363 人。
出境参加缅共的有5人,还是得到特批的,这5人就包括了著名的张育海烈士。
总之,知青出境是违反政策的个人行为,有,但肯定不是成千上万,如果出现那个情况,是破坏上山下乡运动,当地县乡甚至地区领导都要负责任的。
那么缅共最红火时,每天几百名中国青年出境参加,他们是些什么人呢?请看下一篇。
注:部分资料来自张来畇先生《裤脚兵与缅共缅北东北武装斗争》,特别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