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S 2024中国之声 | “肾”事华章——王长希教授分享团队学术成果

文摘   2024-11-06 10:44   湖北  

TTS 2024

2024年世界移植协会大会(TTS 2024)已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圆满落下帷幕。作为全球移植医学领域内极具影响力的盛会,TTS 2024大会汇聚了世界各地的顶尖专家、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共同分享和探讨了移植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技术进展和临床实践经验,

本次TTS 2024,不少来自中国的专家学者表现亮眼,纷纷向世界展示中国器官移植“新势力”的风采!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团队的学术成就尤为突出,共有9篇学术成果(包括4篇口头报告和5篇壁报展示)被大会收录,占据了中国本次TTS收录成果总数的近1/3

此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移植科的表现同样也较为突出,他们共有6篇学术成果(包括5篇口头报告和1篇壁报展示)被大会收录,几乎占据了中国代表团口头报告总数的1/3。以上团队可谓是硕果累累。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王长希教授,基于本次TTS 2024大会中的团队成果进行深度访谈。


王长希教授采访视频


Q1:您团队在本次2024 TTS大会上的主要成果内容有哪些?请您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TTS大会是全球器官移植领域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会议之一,聚集了众多领域的精英。在本次会议上,我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移植团队共有6项研究入选,其中5篇为口头报告,1篇为壁报展示。研究内容覆盖了供体评估、受体术后感染以及排斥反应的诊断与治疗等领域,
随着肾移植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的视野已经超越了手术本身,更多地聚焦于如何进一步扩大供体来源和提高肾移植受者的长期预后。我们的研究团队正致力于解决这些关键问题,专注于边缘供体评估、儿童肾移植术后管理、BK病毒感染、排斥反应等关键问题的深入研究。
边缘供体评估:我们团队一直在进行边缘供肾的评估和应用研究。其中张桓熙副研究员联合全球多家中心,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研究队列,探讨糖尿病供肾的评估和应用方法,提出了安全使用此类供肾的新标准。
团队通过结合糖尿病供体肾脏的DN RPS分级和Remuzzi评分,优化了对边缘供体的评估方法。研究发现,即使Remuzzi评分较低,但高DN RPS分级(大于IIa)与较差的移植肾脏预后相关。研究表明仅使用Remuzzi评分进行供体评估是不充分的,结合DN RPS分级和Remuzzi评分能更有效地预测糖尿病供体肾脏的移植预后。
儿童肾移植术后管理:儿童肾移植是我们中心的特色和优势领域。张强博士后总结了我中心在儿童肾移植受者新冠感染上的诊治经验和临床疗效,研究展示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间,通过积极有效的管理策略,新冠感染的儿童受者也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BK病毒感染:黄刚教授通过整合单细胞和整体RNA测序,揭示了缺血损伤如何通过诱导活性氧(ROS)的生成和激活DNA损伤响应通路,促进BK多瘤病毒(BKPyV)的复制。研究识别出CDK1作为关键基因,为改善BKPyV相关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移植术后排斥反应:陈彦旭博士的研究重点探讨了慢性肾移植排斥反应中的免疫机制,尤其是T细胞的作用。研究发现,产生IL17的T细胞在慢性排斥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谭景洪博士则关注非HLA抗体在ABMR管理中的作用,发现高抗体强度在术后早期是ABMR发生的预测因素。这些研究为肾移植排斥反应的管理和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重要工具。
通过团队这些研究,我们致力于为更多肾移植患者带来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以期显著提高他们的长期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如何提升中心科研水平


Q2:看到团队有如此多的学术成果产出,作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移植科的负责人,您是如何通过科研合作提升肾移植中心的整体研究水平?

作为肾移植中心的负责人,我深感荣幸能见证团队取得的丰硕学术成果。为了进一步提升我们的研究水平,我们采取了多维度的科研合作策略。
首先,我们与国内外顶尖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固的长期合作关系,如美国康奈尔大学、法国巴黎移植协作组、杜克大学、美国匹兹堡医学中心、德国夏立特医院、英国牛津大学等。这些合作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研究视野,同时深化了我们的研究内容。

同时,我们积极鼓励团队成员参与国际学术会议,这不仅能让他们接触到最前沿的科研动态,还学习到了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移植科团队参加TTS2024
(部分参会人员合影)
此外,我们推崇跨学科合作,通过整合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共同攻克复杂的研究难题。这种跨科室的合作模式,不仅强化了我们的科研实力,也激发了团队的创新思维,推动了我们的持续发展。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很好地将临床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临床应用,从而不断提高肾移植中心的整体研究水平,并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中国器官移植声音唱响世界舞台

十分感谢王教授带来的宝贵分享。在中国,肾移植领域正经历着迅速而稳健的前进步伐,我们正不断推进临床技术的创新,开发出更加精准的免疫监测手段,减少排斥反应,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我们期待未来能够同时,希望通过跨学科合作,探索更多边缘供体的潜力,缓解供体短缺的现状。
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中国在肾移植领域的研究成果能在国际舞台上熠熠生辉,向世界发出更加强劲的声音

END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主要推送《中华器官移植杂志》期刊信息,发布编辑部公告,报道器官移植学术领域的新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