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普遍现象,我国也不可避免的在低生育率和寿命延长的共同作用下进入“深度老龄化”,老龄少子已然是现今社会常态。
尽管无论谁也不能避开变老,但世界各地不同领域都在致力于研究如何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延缓衰老,饮茶就是一个屡被证实的可行方法之一。
近日,中国工程院刘仲华院士在第33届中国茶叶科技会暨首届茶文化年会上就发表了《茶的延缓衰老作用与产品开发》的报告,揭秘了六大茶类都具有延缓衰老的共性。
而这主要归功于茶叶中富含的多酚类及其氧化产物、儿茶素及儿茶素与茶氨酸的复合产物、茶黄素、茶氨酸、咖啡碱、可可碱、茶碱、黄酮类、花青素、多糖类、有机酸等物质。
只不过因为不同茶类所选用的鲜叶原料、制作的加工工序不同,造成最终产制出来的茶叶在活性成分的组成及含量上有所差异,延缓衰老的作用也存在差别。
那么问题来了,喝茶延缓衰老有何科学依据?茶中主要活性成分是如何抗衰老的?哪种茶类抗衰老的效果更好?今天就来一起详细了解下吧~
对于喝茶是否真的能帮助延缓衰老,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赵星教授团队在上半年曾发表了一篇“饮茶与延缓生物衰老”的研究论文。
该项研究将13929名参与者分成两个队列:7931名年龄在30-79岁的中国多民族队列(CMEC)、以及5998名来自英国生物样本库37-73岁的参与者(UKB)。
▲饮茶消费状态变化与生物衰老关系图
通过对CMEC队列平均随访了2年发现,有9.5%的人从不喝茶变为喝茶,18.4%的人保持喝茶习惯。
而平均随访了4.5年的UKB队列从不喝茶到喝茶的人只占了3.2%,保持饮茶习惯的占据82.9%。
经权威科学的方法分析后得出,两个队列从不喝茶到喝茶、或从不喝茶到经常喝茶,减缓生物衰老的效果均有所提升,且以跨度更大的不喝茶到经常喝茶的减缓效果更为突出。
▲饮茶消费量与生物衰老关系图
相反地,受试者从饮茶变为不饮茶,生物衰老的过程则被按下了加速键!这足以证明通过饮茶确实可以延缓人类的生物衰老过程。
此外,该研究也进一步分享了生物衰老过程与饮茶剂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每天饮用6-8克茶叶或每天3杯茶,生物衰老过程达到最慢,也就是延缓衰老效果最佳。
根据刘仲华院士的分享,茶叶中富含的多种天然物质都具有抗衰老的作用,而当中的最大功臣当属号称“天然保鲜剂”、“人体抗氧灵”的茶多酚。
而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是通过清除自由基实现的!自由基是指含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或分子,具有活性高、侵略性强等特性,是人体老化的源头。
当过量的自由基侵入人体,就会攻击和破坏体内的组织和细胞,逐渐造成人体衰老、甚至引发一系列不良症状。
实际上,这与人体的内源性抗氧化能力不足有关,当务之急就是要依靠外源的抗氧化剂清除自由基,而茶多酚就是很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
在《茶文化与茶健康》一书中就明确了茶多酚进入人体后提供的质子功能有效清除过量的自由基,还能阻断自由基与大分子物质的结合,使人体内源性抗氧化力提高。
而国内外诸多科学实验还证实了茶多酚具有抑制氧化酶、保护细胞膜结构的作用,从而减少自由基造成的细胞功能损伤、凋亡,进一步起到延缓人体衰老的作用。
此外,茶多酚中的主要成分儿茶素也是抗衰老功效的主力。相关研究表明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简称ECG)是延缓衰老、抵御紫外线伤害皮肤的重要活性成分。
另据刘仲华院士曾参与的相关体外实验证实,儿茶素可以改善血清低密度胆固醇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系统炎症标志物和肝脏抗氧化剂谷胱甘肽浓度等与衰老相关的指标。
该实验还表明咖啡碱可以作为细胞衰老抑制剂,减缓细胞碎裂、维持细胞质量;而茶氨酸改善免疫力的作用也是抗衰老的体现。
可见,诸多茶学专著和科学研究均证实喝茶有延缓衰老的益处!说到这,或许很多茶友会提问饮用什么茶类的抗氧化效果更好?
对此,刘仲华院士在发表喝茶延缓衰老的报告时也给出了详细建议,其一为高茶氨酸茶类,如因氨基酸含量高而被誉为“鲜如鸡汤”的安吉白茶,就是不错的选择。
其二就是茶氨酸、儿茶素含量都比较高的茶类(高档绿茶如信阳毛尖等),刘院士认为茶叶中富含茶氨酸和儿茶素,能够有效地协同延缓衰老。
在小懂看来,饮茶养生无可厚非,但茶始终不是药,抗衰老功效也是有限的,过量喝茶摄入大量的茶氨酸、儿茶素、茶多酚是不可取的!
且不论有没有奇效,过量饮茶、尤其是喝浓茶可能会引发尿频尿急、失眠等不良症状,还会对肠胃造成较大的刺激,反而不利身体健康。
饮茶还是要适量为好,上述科学实验也表明每天饮用6-8克茶叶或每天3杯茶延缓衰老的效果最佳,茶虽好,但不要贪杯哦~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
[1]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赵星教授团队研究论文:“Tea consumption and attenuation of biological aging: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from two cohort studies”;Yi Xiang, Hao Xu, Hongxiang Chen, Dan Tang, Zitong Huang, Yuan Zhang et al.
[2]《茶文化与茶健康》第2版,徐平、王岳飞主编。
[3] 《茶多酚的药理研究》,王景梓、王岗、徐贵发、顾景范,《食品与药品》
[4]《茶叶预防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研究进展》,戴申、鹿颜、余鹏辉、龚雨顺、刘仲华(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4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