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千年的非遗竹编,到底有多惊艳?

乐活   2024-12-08 18:01   福建  
zh
tangp,,da
ddadaldaladalao 



中国人偏爱“”是到骨子里的。

竹,既与松、梅合为“岁寒三友”,又与梅、兰、菊并称“花中四君子”!古往今来,有多少嗜竹、咏竹者自诩为高风亮节、宁折不屈的“竹君子”!

清朝郑板桥“竹画”

宋代苏东坡就以“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明志,即宁可生活物资短缺,也不可居住在没有竹子的地方丧失高尚的情操


清朝热衷于画竹的郑板桥留下的千古咏竹名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竹子坚韧不拔的秉性,至今传唱不绝……


紫竹双用碳炉电陶炉


而从漫长岁月走来的竹编工艺,则承载了竹子丰富的文化底蕴,展现了中华传统手艺之美……


日常生活中时常看到用竹丝篾片的挑压交织、编织出各种形态的竹编工艺品,竹编与茶的关联性也不小!

北宋名臣、著名茶学家蔡襄编著的《茶录》下篇《论茶器》就记载如下:

茶焙编竹为之裹以箬叶,盖其上,以收火也隔其中,以有容也。纳火其下去茶尺许,常温温然,所以养茶色香味也

——《茶录》 蔡襄(著)


可见,北宋时期的焙茶师巧用竹篾编篓箬叶为衬装茶,经恒温焙出来的茶色香味俱佳

纵观我国众多茶类,尚有祁门特产的安茶保留着这样的小竹篓包装,后期贮藏陈放多年后竹香、茶香、箬香相互交织,余味无穷!


而在我国众多传统手工艺中,以一竹一丝、经纬纵横演绎东方美学竹编源自远古,历经沧海桑田至今依旧熠熠生辉……






  远古时期


传统竹编工艺最早可追溯至新时器时代早期,远古先民们农事活动收获的米粟、以及打猎时猎到的食物没有存放的容器。

经过实践后发现竹子的开裂性强,且颇具弹性韧性坚固耐用、能编易织,是很好的材料。先民们就利用石斧、石刀砍下竹子编织成篮、筐等器皿。

据说,竹器的诞生也为中国陶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相传远古先民无意中发现涂有黏土的容器,经火烘烤后盛放液体一点都不会漏水!

西安半坡遗址出土带有竹编纹的陶片


于是妙用竹编的篮筐当作模具,再里里外外糊上泥成竹藤胎的陶培、最后以火烘烤制成陶器,这一点在后世诸多的考古资料中均有被证实过。

诸如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发现的浙江良渚文化遗址,就出土了大量竹器纹饰的印纹陶器!而良渚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3300-2300年),持续发展了1000余年。

西安半坡遗址出土带有竹编纹的陶片

到了1954-1957年,西安半坡遗址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约公元前5000-4500年)也发掘出底部带有竹编织物印痕的陶器。


远古时期竹编的纹样相对简单,可见当时竹编工艺主打一个实用性。发展至殷商时期,竹编的纹样变得复杂起来,陶瓷印纹上出现了方格纹、米字纹、回纹、波纹等多种纹饰。






  春秋战国时期


随着时间不断推移,春秋战国时的竹编工艺不再只讲究实用性,也为装饰之用,有了更为丰富的竹编纹饰,也逐步往工艺方面发展,形成成熟的竹器手工业。

尤其是战国时期的楚国,竹编技法已十分成熟,后世考古出土了近百余件竹编工艺品,包括:竹席、竹帘、竹笥(即竹箱)、竹扇、竹篮、竹篓、竹筐等。


当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始于东周、流传于战国至两汉时期的“刀扇”,其以竹片、篾片编织而成,扇面略呈梯形,因手柄有长短之分,在战国时期主打的功能性亦不相同!

刀扇又称为“便面”或“障面”等,手柄长、扇面大的通常为仆人举着的仪仗,是彰显主人地位的象征,也有挡阳光、风沙之用;手柄短、扇面小的多为战国女子所持有,遮面之用。

湖北江陵马山一号墓出土战国中期竹编“刀扇”纹样


据湖北江陵马山一号墓出土的战国刀扇珍品,不难看出其编织之工整、纹饰之多样、制作之精巧……可见战国时的竹编工艺确实精进不少,已然颇具艺术审美态势。



近年来随着汉服复兴,战国袍也颇受汉服爱好者青睐,而刀扇也成了战国袍的标配!如今的刀扇材质不限于竹编、纹饰也更精致了,但还是原汁原味的竹编刀扇更搭。






  唐宋元明清


到了唐代,元宵节(古称“上元节”、“元夕” 、“春灯节”)是一年一度的盛会。

影视剧中的上元节灯会

正是从唐代起,“元宵张灯成为法定之事,在民间逐渐成为习俗,至宋代已十分流行,而此节最大看点就是各式各样的花灯!

彼时,花灯的做法就是以竹篾扎好灯的骨架外围糊上彩纸、丝绸等提高美感,手艺精者还有用竹丝编织作装饰。

《观灯图》 李嵩(宋朝)

比如宋代盛行的“龙灯”,其龙头、龙身大多是以弹性、韧性高的竹篾作内骨编织而成,龙鳞则是用竹丝扎结制成,再糊上绘画精致的彩纸,别提有多栩栩如生了!


元末明初,湖南益阳出产了以水竹为原料、破篾织席水竹凉席,素有“薄如纸、明如玉、平如水、柔如帛”之誉,夏日消暑颇有奇效,于明清两代被列为朝廷贡品

明代竹编黑漆描金人物纹长方倭角果盒(安徽博物院藏)

而在明朝初期,竹编也已然成为当时百姓养家糊口的一门“技术活”!彼时,江南一带从事竹编的艺人常游街串巷上门编织竹席、竹篮、竹箱等竹器,工艺甚是考究。

不仅如此,明代江南漆器名家辈出,至明中期精巧的竹编与漆器技艺结合在一起,创制出了精美绝伦的首饰盒、书画盒、糕点盒、果盒等非常上档次的竹编漆器器皿

梅妃竹铜茶台


至清朝乾隆后竹编工艺得到全面发展,到了道光年间,以精细见长,具有“精选料、特细丝、紧贴胎、密藏头、五彩图”技艺特色的瓷胎竹编问世,享誉“东方艺术之花”。






  近代至今


从远古时期走来的竹编工艺,走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进一步完善了竹编技法和编织图案,汇集了150余种编织法!

而当时南方多地的工艺竹编势头正盛,后因抗战爆发,流传上千年的竹编工艺一度没落,直到抗战取得胜利后才逐渐复苏。

紫竹把手竹编正方形带盖小提篮

20世纪50年代后,竹编工艺名正言顺的归入工艺美术行业,不少技艺高超的竹编艺人脱颖而出,斩获“中国竹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进入21世纪,纵横千年的传统竹编技艺越发受到重视,南方多地的竹编工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缎面印花莨玉美物正方手提包

今时今日,千年竹编工艺已形成砍竹—刮青—晾晒(半年)—蒸煮—破篾—抽丝—编织—定型等一套完整的精制工序,为一代又一代传统竹编手艺人传承……


近日,小懂团队走进云南深山,才得以窥见每一件精美的竹编工艺品有多来之不易……

香云纱台湾精编茶席

在此,我们也为大家精心策划了手工竹编美器专场,定于12月8日(本周日)晚18:00准时开播!


本次专场将带来大漆茶盘、龟甲茶则、炭炉火钵、竹丝提篮、壶承等精品竹编茶器。欢迎茶友们即刻点击上方链接【观看直播】,与小懂一起感受经纬纵横的竹器之美!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相关书籍、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竹制品竹编的历史文化》(中国竹编网);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茶知识
往期干货推荐

1、史上最全煮茶评测:六大茶类到底谁煮起来更好喝?
2、玻璃壶vs陶壶煮茶测评,客观揭示哪个煮茶更好喝!




与茶友谈茶、喝茶
群内不定时发红包
喝好茶,买茶器请点"阅读原文"进优选商城

懂茶帝
客观、中立地回答您关于茶的问题:不忽悠,不卖弄,不恶意攻击,不刻意美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