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新发展格局下,坚持防范输入性金融风险和化解内生性金融风险并重是维护我国金融稳定的关键,准确识别并测度两类风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本文采用尾部溢出指数分解法测度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内生性金融风险和输入性金融风险水平,厘清了不同经济金融环境下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来源结构。研究发现:第一,中国金融市场风险对极端事件十分敏感,当重大金融冲击、贸易摩擦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市场风险明显上升。第二,从风险来源结构来看,输入性金融风险占比大于内生性金融风险,且正常状态下中国金融市场风险变化主要由前者主导,而极端状态下中国金融市场风险变化主要由后者主导。第三,正常情形下,相较于国际资本市场,国际外汇市场和商品市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输入性金融风险更加显著,但在极端情形下,国际资本市场的输入性金融风险显著提高。
关键词:内生性金融风险 输入性金融风险 金融市场 尾部溢出指数分解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本文采用尾部溢出指数分解方法,测度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内生性金融风险和输入性金融风险,厘清了不同规模冲击下、不同经济金融环境下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来源结构。本文主要结论如下:第一,中国金融市场风险对极端事件十分敏感,当重大金融冲击、贸易摩擦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风险明显上升;第二,从风险来源结构来看,输入性金融风险所占比重大于内生性金融风险,且正常状态下中国金融市场风险变化主要由输入性金融风险驱动,而极端状态下主要由内生性金融风险驱动;第三,正常情形下,相较于国际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国际外汇市场和商品市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输入性金融风险更加显著,但极端情形下,国际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输入性金融风险明显提高。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针对我国金融风险防控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方面,监管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判断不同金融状态下中国金融市场风险的主要来源,特别是输入性金融风险来源,采取必要措施阻滞外部风险输入渠道,降低外部冲击对我国金融市场的不利影响。例如,极端不利事件发生时应重点防范来自国际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输入性金融风险。另一方面,中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最主要的外部风险来源并不总是国际同类市场,因此,监管部门应该充分考虑不同类型金融市场间的跨国风险溢出效应,重视中国金融市场同国际金融市场间的交叉风险传染,适时调整风险监控的重点领域。例如,对于我国股市风险防范而言,当重大金融冲击或贸易摩擦等极端事件发生时,需要重点防范来自全球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的风险输入;而当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则需重点防范全球债券和外汇市场的风险输入。
关于我们
《国际金融研究》是在国际金融研究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成为我国政府和智囊部门、监管机构、学术界、实务界等进行国际金融问题研究及决策时的重要参考。本刊连续多年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中国社科院)等权威评价体系。本刊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批准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期刊”,是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本刊开设特稿专栏、金融理论与政策、环球金融、金融机构研究、金融市场、公司金融等主要栏目。
扫描二维码 |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 国际金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