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明知必死而為之│1240

文化   2025-01-10 07:01   加拿大  

783年春,李希烈指揮叛軍攻陷汝州,生擒汝州別駕李元平。

李元平本是湖南判官,好大言不慚,紙上談兵,卻入了中書侍郎關播法眼,視為奇才,認為有出將入相之能,於是向唐德宗推薦。唐德宗繼承了其父祖眼拙不識人的特點,將之升任為汝州別駕,代理汝州知州,讓他據守汝州,抵禦叛軍。

李元平到任之始,就開始大張旗鼓招募工匠,修繕城防。

李希烈得知消息,悄悄派出數百名麾下猛士前去應募。可笑誇誇其談的李元平根本沒有發現,悉數收下。

如此多的間諜加入竟然沒有察覺,李元平也真是奇才;而如此奇才卻被皇帝及朝廷中樞重臣看重,大唐朝廷能強盛起來才是怪事。

不管城防修繕的如何堅固,李希烈叛軍到達時,不等攻城,城中那數百間諜一擁而上,將李元平繩捆索綁,開城請叛軍入城。

叛軍將士將李元平押到李希烈面前。沒等李希烈開口威脅恫嚇,這位素日指點江山慷慨激昂的奇才,居然嚇得屎尿齊下,痛哭流涕的要求投降了。李希烈氣得破口大駡:瞎了眼的宰相居然派這種貨色來抵擋我的大軍,分明是輕視於我。真是氣煞我也。

隨後,李希烈所部叛軍繼續攻掠各處,並圍攻鄭州。

鄭州被圍,嚇壞了不遠處東都洛陽城中的官吏百姓,紛紛逃亡。

唐德宗也頗為緊張,問計于宰相盧杞。

讓人無語的是,直到此時,這位掌控朝政的大唐宰相,想的依然不是如何破敵,還是排斥異己、黨同伐異。盧杞嫉妒太子太師顏真卿之德高望重,厭惡顏真卿之剛正不阿,早有陷害之心,於是趁機施行。

盧杞向皇帝進言:“李希烈之所以會發動叛亂,是因為他年輕氣盛,居功自傲,他身邊將領謀臣無人敢於規勸。陛下您只需要派遣一位溫文爾雅的朝廷重臣前往,向他宣示陛下的恩澤,給他講清楚逆順禍福的道理,李希烈必然會洗心革面,幡然悔悟。如此可以不必興師動眾就使叛臣歸服。”

接下來,盧杞鄭重推薦顏真卿,三朝老臣,忠正剛直,名重海內,人所信服,是最佳的使者人選。

唐德宗深以為然,當即下詔讓顏真卿前往李希烈軍中,安撫、招降叛軍。

詔書一下,滿朝震驚。這分明是讓顏真卿去送死啊。

顏真卿當然也明白這一點。但國事如此衰微,君命又已經下達,雖然明知此去必死,但又怎能惜身?無非一死而已。

時間緊急,顏真卿來不及與兒子當面告別,僅僅留下書信,告訴兒子需用心“供奉家廟,撫育孤子”後,就不顧一路上各臣僚的阻攔,輕車簡從,直驅許州李希烈叛軍大營。

到達叛軍大營後,顏真卿當即打開詔書準備宣讀。李希烈卻暗中命令麾下親信猛士千余人,圍繞在顏真卿身邊,不斷侮辱謾駡,甚至拔刀掄劍,做出一副隨時準備將顏真卿碎屍萬段的架勢。

此時的顏真卿,已經七十六歲,滿頭白髮,形容憔悴,但面對成千兇猛的叛賊,密佈的刀劍,卻是神色凜然,巋然不動,臉上毫無懼色。

李希烈見嚇不住顏真卿,急忙出面喝止部眾,客客氣氣的接待了顏真卿。當然,指望幾句勸說就使李希烈歸順朝廷是不可能的,誰來也沒用。

因為顏真卿名望傳于天下,李希烈試圖收歸己用,因而,既沒放顏真卿返回長安,也沒殺掉他,而是將之軟禁起來。

不久,朱滔、王武俊、田悅、李納四人相繼派出使者面見李希烈,以臣子的禮儀勸李希烈稱帝。當然,四人此舉,也未嘗沒有希望將李希烈推到前面,吸引大唐朝廷注意力的打算。

看著面前舞拜的四位使者,志得意滿的同時,李希烈希望借此說服顏真卿,於是將顏真卿召來,指著使者說:“現在冀、趙、魏、齊四王使者共同推舉我,太師您看,我這也算是眾望所歸了吧。”顏真卿厲聲呵斥:“這四人乃是四凶,哪裡有什麼四王?你不能自保功業,做大唐的忠臣,卻偏偏與亂臣賊子為伍,你這是自尋死路。”李希烈被罵的無言以對。

過了幾天,李希烈又讓顏真卿和四位使者共同宴飲,酒席間,四位使者笑嘻嘻恭維道:“早就聽說太師德高望重,現在都統(指李希烈)即將稱帝,恰好太師來到這裡,這是上天將最佳的宰相人選賜給都統啊。”顏真卿拍案而起:“說什麼宰相。你們知道當年怒駡安祿山而死的顏杲卿嗎?那是我的兄長。我現在快八十歲了,只知道恪守臣節為國盡忠而死,怎麼會受你們這群亂臣賊子威脅利誘?”四位使者被罵的諾諾無言。

李希烈勃然大怒,命人在院子裡挖了一個大坑,威脅顏真卿,再不歸順,就將之活埋。顏真卿面不改色,從容說道:從出使的那天起,我就做好了死亡的準備,你又何必弄那麼多花樣。趕快一劍殺了我。何必多言。李希烈仍然幻想著收服顏真卿,沒捨得下殺手。

眼見送出去一個顏真卿,也沒能說服李希烈,唐德宗只得調動兵馬征討。他任命哥舒翰的兒子,左龍武大將軍哥舒曜為東都、汝州節度使,率軍一萬出擊。同時詔令李希烈叛軍周圍各路節度使,共同出兵,討伐李希烈。

雙方激戰連連,朝廷所屬軍隊逐漸佔據上風,叛軍中一些不願追隨李希烈叛亂的將領也紛紛投降。

李希烈見形勢不妙,向朝廷上表,裝作悔過自新的樣子,然後帶著顏真卿,趁朝廷猶豫不決的時候,率軍迅速返回老巢蔡州,並聯繫朱滔等人,讓他們派兵來援。

不久,荊南節度使張伯儀率軍與李希烈叛軍交戰,唐軍慘敗,張伯儀僅以身免。李希烈得意洋洋的將消息告訴顏真卿,並以張伯儀的旌節以及割下的唐軍被俘士卒的左耳為證。顏真卿痛哭失聲,昏厥在地。

唐德宗再任命永平、宣武、河陽都統李勉為淮西招討使,率領哥舒曜、張伯儀等人,討伐李希烈。

雙方繼續亂戰不止,互有勝負。朱滔、王武俊等處叛軍也不時出兵襲擾,唐軍疲於應對。

四月,哥舒曜屯軍襄城,李希烈派軍攻打未果。

八月,李希烈親自率領三萬大軍,再次圍攻襄城。唐德宗聞訊,立刻詔令李勉派兵救援。李勉上表建議皇帝,趁李希烈率主力在外,許州空虛之際,偷襲許州,並派出軍隊前往。可是,這支大軍卻在半路上接到皇帝詔令,偷襲許州計畫被否定。唐軍匆忙間改道救援襄城,卻被早有準備的叛軍殺得慘敗。

唐軍士氣低落,襄城形勢更加危急。


縱覽上下五千年文史的隱秘幽微

歡迎轉發、訂閱


“青禾田講古”之歷史故事目錄

先秦歷史故事目錄

秦漢歷史故事目錄

三國歷史故事目錄

兩晉歷史故事目錄

南北朝歷史故事目錄

隋唐歷史故事目錄一

隋唐歷史故事目錄二

青禾田讲古
探寻数千年历史之幽微,体会中华文化之精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