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河畔,六十萬唐軍慘敗於一場大風│1223

文化   2024-10-16 06:02   加拿大  

眼見唐軍與安慶緒打得兩敗俱傷,都快要打不下去了,史思明感覺時機成熟,率軍出擊。

史思明將大軍屯駐在鄴城五十裡外,然後利用自己騎兵多,機動力強的特色,襲擾、疲敝唐軍。史思明從麾下各軍營中,每個軍營挑選出最精銳的五百騎兵,讓這些騎兵每天襲擾唐軍。叛軍根據唐軍的反應,或者白天出動,或者晚上襲擾。唐軍如果派出大軍應戰,叛軍就迅速撤退;唐軍如果不應戰,或者派出兵馬較少,叛軍就或者消滅唐軍兵馬、民夫,或者劫掠唐軍放牧的馬牛羊等牲畜。唐軍各行其是,應對乏力,丟失了大量牲畜,連砍柴都變得非常困難。

因為數年戰亂,天下各處饑荒,鄴城附近數十萬唐軍的糧草,大部分要從江、淮地區或者並州、汾州運送過來。史思明派出麾下將士,或者化妝成唐軍,混入運送糧草的隊伍中,擾亂運送秩序,肆意打罵、殺戮民夫,鬧得民夫人心惶惶,運送效率大幅度降低;或者在糧草聚集較多的地方,直接偷襲,放火燒掉這些糧草。唐軍派出軍隊抓捕,卻根本找不到這些人。

很快,各路唐軍都陷入缺糧的困境,軍心士氣更加低迷。

史思明這才率大軍直抵鄴城之下,與唐軍約定時日,展開決戰。

三月初六,聚集在鄴城附近的六十萬唐軍齊聚安陽河北岸,拉開陣勢,史思明率領五萬精銳叛軍迎戰。唐軍見叛軍只有這麼點兵馬,以為只是先頭部隊,沒加理會。不料,史思明卻身先士卒,率領兵馬直撲唐軍大陣。李光弼、王思禮、許叔冀、魯炅等人見狀,急忙指揮兵馬迎戰。雙方一場激戰,互有死傷。

郭子儀見戰場混亂,沒有急於率領自己麾下兵馬加入,而是準備先列開陣勢,穩住陣腳。就在這時,突然間狂風大起,吹得天昏地暗,塵沙滿天,大樹都被連根拔起,戰場上雙方將士面對面也難以分清敵我。

受惡劣天氣影響,雙方將士都有些驚慌失措,擔心敵人趁機偷襲,於是唐軍向南潰退,叛軍向北潰退。為了逃命,雙方將士都扔掉輜重物資,丟棄盔甲兵器,只是逃跑。剛剛還激戰不止的戰場,忽然間只剩下已經陣亡的將士和扔的到處都是的輜重物資。

史思明所部叛軍一口氣潰逃兩百多裡,直到沙河才漸漸停住腳步。叛軍只有數萬人馬,又都是精銳,因而,敗逃過程中,雖然狼狽,但損失並不大。史思明收攏潰兵,派人探查消息,才知道唐軍潰逃的更慘、更遠,明白是虛驚一場,於是整頓兵馬,再次回到鄴城之下。

此時的唐軍,卻已經徹底潰不成軍,四散奔逃。本來這次潰敗,只是受天氣影響,叛軍也沒有追殺,其影響,應該只相當於一場大規模的營嘯而已。如果有主帥站出來穩定軍心,收攏兵馬,損失最多比叛軍大一點而已,畢竟人多損失也會大一些,但還處於可控範圍之內。組織得好的話,甚至能夠快速打叛軍一個反擊。但偏偏唐軍沒有主帥,那位負責協調各軍的觀軍容宣慰處置使魚朝恩,此時應該是連北都找不到了,指望他力挽狂瀾?呵呵,洗洗睡吧,夢裡也許能實現。

唐軍之所以會如此輕易潰敗,緣于唐軍本就因為混亂的指揮及長時間困頓於鄴城之下,早已處於崩潰邊緣,這場大風,則成為了那最後一根稻草。潰敗的情況下,人數越多,混亂越大,越無法控制,數十萬唐軍如決堤洪水一般,四處蔓延開來,自相踐踏,死傷無數。

郭子儀所部雖然在大軍後方,但受到天氣以及前方無數潰兵影響,也只能跟著潰敗。好在郭子儀對自己麾下軍隊還有一定的掌控能力,因而,率軍有意識的退往河陽方向,以保證洛陽的安全。當郭子儀率敗兵到達河陽時,一萬匹戰馬僅剩下了三千,十萬盔甲兵器丟失殆盡,兵馬也損失過半,僅剩下幾萬人。

其他各路節度使逃離戰場後,更是索性率領自己麾下的殘兵敗將,返回本鎮去了。因為糧草輜重損失殆盡,這些潰兵一路走一路劫掠,地方官吏根本無法阻止。官軍瞬間變成流寇。

所有兵馬中,只有李光弼、王思禮所部,保持了完整建制,但二人也沒心思繼續應對叛軍,也率部返回本鎮。

隨著安陽河慘敗的消息傳開,洛陽城內士民官吏皆惶恐不安。畢竟上次叛軍攻陷洛陽的戰火與硝煙的痕跡還沒消散,突然又聽到戰火再次燃起的消息,怎麼可能不驚慌?於是士民百姓紛紛逃到附近山中避難,洛陽留守崔圓與河南尹蘇震等鎮守一方的朝廷高官也棄城而逃,往襄州、鄧州避難。

洛陽城內外,一片兵荒馬亂的末世景象。

不久,叛軍到達河陽城,展開進攻,被郭子儀所部擊退。

好在,此時史思明的心思也不在洛陽,不在唐軍敗軍之上,此時的他,目標是安慶緒。

趁著唐軍和史思明所部雙雙敗逃,安慶緒命人出城,撿了大量糧草物資,暫時緩解了鄴城內的困窘。

危機緩解,安慶緒心思又活動了,

畢竟如果開城迎接史思明進城的話,自己這個皇帝就算做到頭了,能不能留下性命,也完全看史思明的心情。於是,安慶緒召集文臣武將,商議閉城抵禦史思明之事。可惜,此時的安慶緒,人心基本喪盡,沒幾人願意繼續追隨,因而,群臣紛紛反對。

史思明更加陰損,率領大軍就屯駐在鄴城之外,既不南下追擊官軍,也不理睬安慶緒,每天就是置酒高會,犒賞三軍,不斷給鄴城君臣,以持續的壓力。

史思明耗得起,城內叛軍叛將耗不起啊,包括張通儒、高尚等安慶緒身邊的重臣在內,紛紛與史思明聯繫歸降之事。安慶緒眼見自己再不有所表示,手下將士就該將自己抓起來獻給史思明瞭,只得派人向史思明上表稱臣。

史思明倒是非常客氣,表示不用安慶緒稱臣,自己願意和他成為兄弟之國,地位平等,鼎足而立。安慶緒大喜過望,應史思明邀請,出城到史思明營中舉行結盟儀式。沒想到,大營之中,史思明突然翻臉,斥責安慶緒殺父篡位,天地不容,自己代表安祿山誅殺逆賊。

隨後,史思明將安慶緒和他的四個弟弟,以及高尚、孫孝哲、崔乾祐等人全部誅殺,然後整軍進入鄴城,收攏城內兵馬,佔據鄴城。

安慶緒佔據的所有州郡及兵馬都歸史思明所有。

考慮到後方並不穩固,史思明沒有急於進攻洛陽,而是留下兒子史朝義鎮守相州,自己率軍返回范陽。

759年四月,史思明在范陽自稱大燕皇帝,改元記年,並改范陽為燕京。


縱覽上下五千年文史的隱秘幽微

歡迎轉發、訂閱

“青禾田講古”之歷史故事目錄

先秦歷史故事目錄

秦漢歷史故事目錄

三國歷史故事目錄

兩晉歷史故事目錄

南北朝歷史故事目錄

隋唐歷史故事目錄一

隋唐歷史故事目錄二

青禾田讲古
探寻数千年历史之幽微,体会中华文化之精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