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鎮兵變演變成四鎮之亂│1238

文化   2024-12-23 07:03   加拿大  

在對待藩鎮的態度上,唐德宗一改唐代宗時期的軟弱,變得非常強硬。為了革除各藩鎮父子相繼、不聽朝廷詔令的弊端,唐德宗甚至不惜調動大軍,用武力解決。

唐德宗認為,這些人之所以有能力發動叛亂,正是依靠朝廷冊封的土地和官職,從而招兵買馬,積蓄錢糧物資。朝廷越是姑息,他們就越是囂張,相當於在助長他們的氣焰。與其如此,不如堅決制止,哪怕兵戎相見。

從長遠來看,唐德宗的認知和做法是正確而英明的,縱容這些藩鎮發展下去,早晚必會分裂大唐。但這些都屬於積弊,都不是短時間形成的,也絕不是一句話就能廢除、改變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根據朝廷實力,計畫周全,緩緩圖之,才有成功的可能。而唐德宗行事卻是過於操切了。

781年春,成德節度使李寶臣病逝,臨終前將大權交給自己的兒子李帷岳。因為此時的李帷嶽年紀還不大,且性情暗弱,李寶臣為了保證兒子能坐穩這個節度使的位子,不惜大開殺戒,將自己麾下眾將中桀驁不馴、野心勃勃,有可能威脅兒子位置的,連續斬殺十幾人。

李寶臣死後,李帷嶽自稱節度留後,並上表向皇帝求取節度使之位。

唐德宗正在著手削藩之事,見到李帷岳的表章,感覺正好拿來做個樣板,因而當即拒絕。

唐德宗的反對,不但激怒了李帷嶽,還激怒了魏博節度使田悅、淄青節度使李正己、襄州節度使梁崇義等人。這些人互相之間不管有多少矛盾,但在面對朝廷時,卻是統一的。他們共同的目標就是,要將自己控制的地域變成自家的,自己死後傳給自己的子孫,決不允許朝廷插手。為此,不惜發動叛亂。

田悅多次上表請求唐德宗允許李帷岳繼任成德節度使,唐德宗依然拒絕。於是田悅、李正己、梁崇義等人派使者聯繫李帷岳,策劃起兵抗拒朝廷之事。

這些人中,相對來說,梁崇義的實力最弱,兵力不多,因而,行事最為矛盾,一面想配合田悅等人起兵抗拒朝廷,一面又有些心虛,想努力討好朝廷。

唐德宗見狀,也是一面準備徵調淮甯節度使李希烈討伐梁崇義,一面派使者前往襄州,以高官厚祿安撫梁崇義,徵召他來長安。

梁崇義最終也沒來長安。於是唐德宗派李希烈率大軍征討,並最終擊敗梁崇義,佔據襄州、鄧州,梁崇義投井而死。

不過,李希烈此舉,也只是為了擴充自己的實力而已,因而,擊敗梁崇義之後,李希烈並沒有將襄州、鄧州交給朝廷,而是據為己有。大唐朝廷很費了一番力氣,才說服李希烈交還兩州,但臨撤軍前,李希烈還是放縱大軍大肆劫掠了一番,才滿載而歸。

與此同時,781年五月,田悅、李正己和李帷岳三方正式起兵抗拒朝廷。

田悅率先起兵。當初田承嗣攻打昭義節度使控制地域的時候,佔據了相州、衛州、洺州和磁州部分地域,還有邢州和磁州另外地區以及臨洺縣在朝廷控制之中。因而,起兵之後,田悅派兵馬使康愔率領八千兵馬圍攻邢州,派將領楊朝光率領五千兵馬阻擋昭義援軍,自己親領數萬大軍圍攻臨洺縣。

田悅圍攻臨洺數月,雖然大量殺傷城中將士,城中糧食也幾乎斷絕,但並沒能攻克臨洺城。

唐德宗派河東節度使馬燧,神策先鋒都知兵馬使李晟,與昭義節度使李抱真三方合力,大敗田悅本部及其另外兩路大軍,田悅率敗軍狼狽撤退,邢州、臨洺之圍解除。

田悅向李正己、李帷嶽求援,兩方各自派出部分兵馬。田悅得到援軍,又收攏兩萬潰散士卒,在洹水穩住陣腳,馬燧、李抱真等率軍追擊到洹水邊,隔河與叛軍對峙。

起兵不久,淄青節度使李正己病死,其子李納先是接管了父親麾下全部勢力,然後向朝廷要求承襲父親的爵位和職位。唐德宗當然拒絕。

李納也是有意思,兩方正因為李帷岳承襲其父節度使之位這事,打得熱火朝天呢,他居然還來湊熱鬧提要求,皇帝不可能同意啊。

於是,李納聯合田悅,攻打徐州,不過也被朝廷派來的軍隊擊敗,李納退守濮陽。

同時,唐德宗派范陽節度使朱滔和新任命的成德節度使張孝忠率軍討伐李帷嶽。然後,唐德宗下旨削去李帷嶽的官爵,招降其麾下將士。李帷嶽組織兵馬對抗。

朱泚早在唐代宗時期就入朝做了宰相,幽州兵馬由朱滔統帥。

戰爭斷斷續續持續到782年。

782年春,田悅所部主力再次被馬燧等人擊敗,死傷數萬,另外兩方援軍也相繼失敗,田悅敗逃魏州。

李納在濮陽也堅持不住,退守濮州州治鄄(juàn)城。

李帷岳所部在朱滔和張孝忠的攻打下,也是連連失敗,其部下將領多有投降朝廷或者叛逃他處者,連李帷嶽本人都有投降朝廷的心思,不過被麾下將領及田悅使者說服,繼續咬牙堅持與朝廷對抗。不久,李帷嶽麾下兵馬使王武俊投降朝廷,捉獲並殺掉了李帷岳及其親信黨羽。不久,李帷嶽任命的定州刺史楊政義也投降朝廷,李帷嶽勢力基本被消滅。

此時,田悅能控制的,也只剩下魏州,李納在濮州的形勢,也越來越窘迫,大唐朝廷的勝利,似乎指日可待。

可惜,這些擊敗叛臣的功臣,為的,並不是大唐,而是各有各的目的。

為了獎賞平叛功臣,唐德宗加封王武俊為恒、冀都團練觀察使,將德州、林州二州賞賜給朱滔,讓他率軍返回幽州。可王武俊的目標卻是取李帷嶽而代之,是成德節度使,因而根本不接受朝廷的封賞詔書。朱滔則在得到德州、林州後,還堅持索要深州,被朝廷拒絕後,恨怨不止。

很快,朱滔、王武俊聯合田悅、李納,也發動兵變,共同抗拒朝廷。

平叛者瞬間變成叛軍,平叛還是叛亂,只在這些節度使一念之間,大唐皇帝和朝廷,根本沒多少震懾力和約束力。至此,三鎮兵變演變成四鎮之亂。

由此看來,朝廷沒有切實控制在自己手中的軍隊,唐德宗所作的這一切,都只是空中樓閣。如果平叛失敗,當然是朝廷的失敗,天下將變得更加混亂,朝廷對各節度使的制約將更加無力。而即使平叛勝利了,也只是一個藩鎮取代另一個藩鎮,根本算不上朝廷的勝利。

當然,即使唐德宗同意了王武俊、朱滔,甚至之前李帷嶽的要求,穩定住局面,也只是暫時緩和了矛盾,卻又退入之前姑息養奸的局面。


縱覽上下五千年文史的隱秘幽微

歡迎轉發、訂閱


“青禾田講古”之歷史故事目錄

先秦歷史故事目錄

秦漢歷史故事目錄

三國歷史故事目錄

兩晉歷史故事目錄

南北朝歷史故事目錄

隋唐歷史故事目錄一

隋唐歷史故事目錄二

青禾田讲古
探寻数千年历史之幽微,体会中华文化之精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