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收复两京│1220
文化
2024-10-07 06:02
加拿大
得知睢阳危急,只有新上任的河南节度使、采访使张镐心急如焚,率领麾下兵马日夜兼程赶来救援,并发文书通知浙东、浙西、淮南、北海各节度使以及谯郡太守闾丘晓,共同发兵救援睢阳。可惜,那些人依然无动于衷。好在大唐正因为有很多张巡这样的文臣武将、士卒百姓拼死抗击叛军,牵扯了叛军大量兵力,才使得唐军抵御住叛军的进攻,并逐渐占据优势。这时的主力战场上,唐军在回纥、西域援军的支援下,已经收复两京。确定了优先收复两京的战略目标后,757年四月,唐肃宗任命郭子仪为司空,天下兵马副元帅,负责具体指挥大军,并让他率军前来凤翔见驾。天下兵马大元帅为广平王李俶(chù),后改名李豫,唐肃宗的长子,太子,也就是之后的唐代宗。守卫在长安城中的叛军将领李归仁得知消息,率领五千铁骑,在三原县以北,截击郭子仪。郭子仪提前埋伏好兵马,待叛军到达,四面杀出,全歼这支叛军,李归仁跳入河中,游水逃脱。唐朝大军整顿好之后,屯兵于长安近郊的潏水西岸(潏水是渭河的支流),叛军主力在大将安守忠与李归仁的率领下,与朝廷兵马对峙。安守忠是安禄山麾下最为能征惯战的大将,为人悍勇,兵法谋略过人,叛军占据长安后,安禄山让他负责镇守长安。五月六日,安守忠假做撤军的样子,郭子仪指挥大军追击。不料,叛军早以九千精锐骑兵,摆成一字长蛇阵,横在唐军面前。唐军从长蛇阵中间杀入,长蛇阵首尾的叛军却从左右两翼夹击而来。唐军陷入包围,被杀得惨败。郭子仪收拢败兵,退守武功,军械物资损失大半。第一次进攻长安失败。经过三四个月的休整,唐军才逐渐恢复士气。九月十二日,唐军再次向长安发起进攻。这次由大元帅李俶亲自领军,率领唐军及回纥、西域各国兵马等共计十五万,号称二十万,浩浩荡荡杀奔长安。唐军列阵于沣水东岸,李嗣业为前军,郭子仪为中军,王思礼为后军。叛军十万大军列阵迎战。叛将李归仁率先出击挑战,唐军迎战,李归仁后退,唐军追击。这时,叛军齐齐出击,大举压上。唐军没有料到叛军如此迅速发动总攻,没有防备,军阵混乱,纷纷后撤。叛军乘胜追击,唐军阵势更加混乱,眼看有溃败的可能。唐军仓促后退,大量军械物资被抛弃在阵前。叛军士卒纷纷争抢物资,没有继续进攻,唐军稍稍缓过一口气。大唐前军主将李嗣业怒声高呼:“事到如今,如果我们还不能拼死杀贼,必将全军覆没。诸位,随我杀贼。”就见李嗣业,脱掉甲胄,光着膀子,手执长刀,立马于战阵最前方,一边高呼怒喝,一边挥刀杀贼。叛军将士纷纷倒在李嗣业马前。李嗣业连杀数十名叛军,终于稳住唐军阵势。在李嗣业的率领下,唐军前军精锐士卒皆手执长刀,排成横队,如铜墙铁壁般向前推进。李嗣业依然身先士卒,冲杀在战阵最前方。唐军越战越勇,一往无前,叛军纷纷后退。叛军提前在阵地东面埋伏了一支精锐骑兵,想从背后偷袭唐军,好在被唐军侦察兵发觉。唐军主将派猛将仆固怀恩率领回纥兵迎战。回纥兵骁勇善战,迅速将这支伏兵全歼。随后,李嗣业率领回纥兵绕到叛军背后,前后夹击叛军。这场大战从中午一直厮杀到夜晚,唐军斩杀叛军六万余人。叛军终于抵挡不住,开始溃败,残兵败将狼狈逃入长安城。安守忠、李归仁、张通儒等叛军将领知道守不住长安城了,连夜弃城而逃。唐军追击叛军至潼关,叛军继续逃亡,唐军相继占据潼关、华阴、弘农。叛军主将之一的张通儒等人收罗起部分关中地区的残兵败将,退守陕郡。安庆绪调集起洛阳内外全部兵力,交给御史大夫严庄率领,支援张通儒。十月十五日,唐军与叛军接战。叛军依山列阵,郭子仪进攻失利。这时,回纥兵马绕到叛军背后,发起攻击。叛军畏惧回纥兵马骁勇,阵势大乱。唐军与回纥兵马前后夹击,叛军迅速溃败,死伤惨重,尸横遍野。严庄、张通儒等叛军将领逃往洛阳。唐军随后追击。大唐收复两京,彻底平定叛乱似乎指日可待,唐肃宗欣喜若狂,大唐朝廷上上下下欢欣鼓舞,开始狂欢。唐肃宗一边派人入蜀中向太上皇报捷,接太上皇回长安,一边大规模封赏平叛有功的文武,加官进爵。因为大唐朝廷此时称得上一穷二白,根本没有多少钱物赏赐将士,所以,从收复两京战役开始,对有功劳的将士只能赏赐官爵。各位领军主将出征时,朝廷都会给与其大量空白告身(即官员的任命书),上自开府、特进、列卿、大将军,下至中郎、郎将,可以随时、随意填写名字。唐肃宗官爵封赏之滥,远超之前的任何时候,达到极点。到达邺城的时候,安庆绪身边只剩下了三百骑兵,一千步兵,悲惨至极,很多亲信将领也相继逃散。好在此时的唐军正在庆功,并没有紧追而来,给了安庆绪喘息之机。十几天的时间,蔡希德从上党,田承嗣从颍川,武令珣从南阳,各自率领本部兵马,前来邺城汇合。安庆绪也大肆在河北各郡招募兵马。很快,邺城叛军又聚集起六万兵马,有了一定的实力。“青禾田讲古”之历史故事目录
『先秦历史故事目录』
『秦汉历史故事目录』
『三国历史故事目录』
『两晋历史故事目录』
『南北朝历史故事目录』
『隋唐历史故事目录一』
『隋唐历史故事目录二』
青禾田讲古
探寻数千年历史之幽微,体会中华文化之精妙。